第三章 内忧外患

隋帝国是如何开始大乱了的?百姓为什么要自断手、足?这背后有什么样可怕到了极点的内幕?

杨玄感失败后,杨广是如何进行血腥大镇压的?

大难临头之际,李密运用了什么样出众的智慧得逃走?

阴险的宇文述给隋炀帝一个什么样可怕的建议?

疯狂的酷刑是如何进行的?杨玄感的家族受到了什么样惨烈酷刑?

隋炀帝为什么要大开杀戒?

大量冤案产生的重要原因,又有哪些鲜为人知处?

疯狂的屠杀政策,为什么不仅不能扑灭反隋烈火,相反倒火上浇油呢?

隋廷剿匪的黄金组合鱼俱罗、吐万绪,有什么本事连连取胜?

那么惨然而死的一对功臣是鱼俱罗与吐万绪吗?他们为什么而死?

王世充的奸诈是如何体现的?王世充的双手是如何沾满义军鲜血的?

隋炀帝会让奸臣得奖赏吗?

隋炀帝将什么样子的刀把子交出去了?这导致了什么样的可怕后果?

我们应该如何看待矛盾极了的坚壁清野?

一个时间细节说明了什么?

残酷的环境告诉了我们一些什么?我们又为什么会被一个什么样的悲壮的场面感动了?

越发强盛的历山飞们,其道理何在?

炀帝三征高丽又为什么会坐失良机,以至于无功而返?

在西京城外,什么人发动了血腥恐怖事件?

时局都发生了什么样的微妙变化?

为什么隋廷的忠臣们会是一个找死的命运?

邀宠有术,难道真的就是宇文述和王世充受到奖赏的原因吗?

一、一场鲜为人知的血腥大镇压

隋帝国开始大乱了

血腥大镇压

成功逃亡

阴险的宇文述

疯狂的酷刑

大开杀戒

二、哪里有压迫哪里就有反抗

冤魂无数

民不畏死

江南也有造反的了

胜利会师

三、隋帝国走向没落的标志:杀忠臣 重奸佞

隋廷剿匪的黄金组合

惨然而死的一对功臣

奸诈王世充

王世充双手沾满鲜血

奸臣得奖赏

斩获首级万余

四、四处烽火起

刀把子交出去

坚壁清野

一个时间细节

残酷的环境

悲壮的场面

越发强盛的历山飞们

五、杨广征高丽的结果——西京城外的血腥

坐失良机 无功而返

西京城外的血腥恐怖事件

六、被杨广所忽略的时局微妙变化

时局的微妙变化

找死的忠臣们

邀宠有术

一、一场鲜为人知的血腥大镇压

隋帝国开始大乱了

范氏理论:

要推翻一个朝廷,重要条件之一,是在几乎是同一的时期内普遍地展开武装斗争,使得原来的统治机构应接不暇,力量消散,逐渐陷入瘫痪状态,然后有强者(不一定是起义者)出来取而代之。

范氏是指编撰《中国通史》的范文澜。

不过,这种大规模的农民起义,发动是很困难的。

隋炀帝三次攻高丽,在全国范围内连年征发兵士和夫役,穷困加上惨死,百姓怕极了,有些百姓为免于上战场,甚至自断手、足,称为福手、福足。

这是一个让人触目惊心的历史细节!

暴政惨毒到这样的地步,大规模起义也就蓬勃地发动起来,并且迅速遍及全国。

隋末农民大起义爆发了!

这是问题的一方面。

另一方面,还是出在了统治术上:

我们通过下面的事例来说明一下。

血腥大镇压

早在杨玄感向西进军时,小韦子就逃到东都投案自首,当时自首的人都不追究。

李密也被抓住了。

樊子盖将小韦子、李密及杨积善、王仲伯等十余人上了枷锁,押送到高阳。

李密知道大难已临头,但他并没有丧失信心和智慧。

他对大家伙说:“咱们若是被送到皇帝跟前,还不得‘菹醢’了‘就鼎镬’,好在还有点生机,我们就得拼命争取,你们说对吗?”

众人当然点头赞同。

因为这话勾勒出一幅可怕的画面。

菹醢:古代的一种酷刑,把人剁成肉酱。

镬:古代的一种刑具,形似大锅。

李密哥们的意思可以归结为:他们若是到杨广手上,就会被他剁成肉酱,再放到鼎镬这类大型锅状的器具中煮。

可怕吧?

所以他的话很有鼓动性。

积极行动开始了。

李密与王仲伯等人拿出所有的金子给使者看,再可怜巴巴地说:“我们死了以后,这些金子都留给您,算是我们报答您吧。”

好大的诱饵,使者一下子就上钓了:看守松懈。

李密得以买来酒菜。每次宴饮,都要喧哗吵闹一夜,使者也不放在心上。

成功逃亡

走到魏郡石梁驿,李密等人把看守都灌醉,然后凿穿墙壁逃跑。

走前李密招呼小韦子一同逃走,可小韦子也脑子进水了,说什么:“我没罪,天子不过当面责骂我一通,也就没事了。”

又一个杨玄感式的聪明人。

逃跑了的李密从此更名换姓,用了一个假名,叫什么刘智远,当时不用办身份证,所以没有露一点破绽。

他在村舍间给乡人传授学问,嘻嘻,也顺便拉拢拉拢人心,走走群众路线,而这也逐渐发展成为了后期瓦岗军的另外一部分主力的雏形。

可其他人的日子就没这么好过了。

阴险的宇文述

当杨玄感造反被平定之后,宇文述奏道:“陛下,杨玄感真不是个东西,乃凶恶叛逆之徒,所有做臣子的都应该痛恨,若不将这种人处以重刑,何以警戒后人?!”

炀帝感觉对:

“随便你处置吧。”

宇文述之为人,不愧阴险,他的那些可怕的阴招损事,还在后头呢。

但宇文述绝非等闲之辈。

插播一个小故事:

有次李渊路过涿郡,特意去拜访了宇文述的儿子宇文士及。

宇文述有三个儿子 ——宇文化及、宇文智及、宇文士及。

宇文家族与杨广家族,本有血海深仇,当年隋文帝,就是篡夺了宇文氏的江山,而且还把宇文家族差一点就斩草除根,他差的这一点,就是留下了宇文述和宇文恺两人。当然老杨坚万万想不到,正是这一点疏漏,让日后的隋氏江山,恰恰断送于此。

那么老杨坚干嘛单单留下他们俩?

内情之一:

宇文述在北周天和元年的一个政治事件中,曾有恩于杨家。

内情之二:宇文恺,实在是个老实人,而且还是个难得的建筑设计师,优秀得一塌胡涂,于是留下他来,为隋廷的重要市政建设做贡献。西京长安和东都洛阳,那一处一所的宫殿苑囿,就都是这位恺老兄的杰作。

宇文述侥幸得命后,把对隋廷社稷的忠心,表现得感人至深。同时还帮杨广爬上皇位,宇文述为此,绞尽脑汁地出谋划策。

所以杨广即位后,为感谢宇文述的忠心,就把女儿南阳公主,许配给了宇文士及。

可是,这桩政治婚姻,却并不幸福。

郁闷啊。

宇文士及讨厌杨广及隋杨政权,恨屋及乌,与皇帝的女儿,天天过着貌合神离的生活。

宇文士及与李渊以前是同事,早就是好朋友,这次涿郡相会,两人单独相处,真情交流。

李渊问老友对时局有什么看法,宇文士及神秘的说:

“现在民不聊生,各地的百姓都在揭竿而起,老兄可要早作准备啊!”

然后两人心照不宣的笑笑,继续喝酒,秉烛长谈,通宵达旦……

疯狂的酷刑

时间:冬季。十二月,甲申(十五日)。

地点:野外。

做法:宇文述命令,把那些受刑的人绑在木格上,用车轮括住受刑者的脖子,让九品以上的文武官员都手持兵器砍杀射击。

特写:射在受刑者身上的乱箭如同刺猬毛一样。

定格:受刑者肢体破碎,仍然括在车轮里。

史书记载:

缚诸应刑者于格上,以车轮括其颈,使文武九品以上皆持兵斫射,乱发矢如猬毛,支体糜碎,犹在车轮中。

杨玄感虽死,也在所难逃——

炀帝将杨玄感的尸首处以车裂之刑,在东都闹市陈尸三天,又将尸首剁碎焚烧。

杨积善和小韦子也是这个待遇:车裂之刑,附加焚尸扬灰。

不过情况大大的不同:杨玄感可是在已经死了以后,他的尸首被处以车裂之刑的;而现在杨积善和小韦子却要是活生生的,被处以车裂之刑!

惨啊。

估计小韦子现在是明白了:可不是骂一通就完事了。

可惜晚了。太晚了。

炀帝还不解恨,还将杨积善的姓改为枭氏,又下达了诛九族的诏令。

杨玄感的弟弟杨玄奖是义阳太守,他要去投奔杨玄感,被郡丞周旋玉杀死;杨仁行是朝请大夫,在长安被处死。

大开杀戒

杨玄感这次轰轰烈烈的大叛乱,只延续了不足两个月。

毕竟官军占据着优势,当隋炀帝被迫放弃对高丽的征讨而集中兵力平叛,叛军还不足以与之相对抗。

可是就在那一年,叛乱仍是此伏彼起,不少于八起武装起义的消息从各个不同地区传来。

这是为什么呢?从下面的一些事情我们或许可以找到一些答案。

炀帝派大理卿郑善果、御史大夫裴蕴、刑部侍郎骨仪与东都留守樊子盖追究杨玄感的党羽。

骨仪本是天竺地区的胡人。强调其民族没有别的意思,只不过因为他的姓氏古怪,所以说明一个。但这个人物,在后面还是有故事的哦。

隋炀帝大杀示威。

理由:杨玄感振臂一呼就有十万人响应,更证明天下人不要多,多则聚集为盗,不杀个干净!以示惩戒后人。

方法:要制止叛乱,只有严刑镇压。

二、哪里有压迫哪里就有反抗

冤魂无数

樊子盖性情本来就残忍,裴蕴又秉承了炀帝的这个旨意,因此当这两个家伙联起手来,结果就是严刑惩治杨玄感党羽。

或者说,是以治杨党为名,制造了无数冤假错案,这样更准确一些。

现在我们来不及细说,只能先说两组数字:

处死三万余人。

流放六千余人。

再说一个附加条件:

所有处死和流放的人,其家产全部被官府没收。

我们注意到,这些参与反叛的三万人,是已经放下武器,表示归顺的!

我们再来注意这个细节,没收其家产!这可能就是大量冤案产生的重要原因。

多少冤魂枉死处,无数官员私囊满。

民不畏死

杨玄感曾开仓赈济百姓,凡领了米的百姓,全部活埋(官方说法:坑杀)。

赈济时间:杨玄感围困东都时候。

坑杀地点:在东都城南。

当时有个叫于士澄的官吏,一次抓了两千人,其中真正参与了反叛的竟然只有四五个,于士澄还是全部杀掉,一个不留!

可是,民不畏死,奈何以死惧之?

疯狂的屠杀政策,不能扑灭反隋烈火。

相反,火上浇油!

请看:公元611年,山东邹平当时叫做齐郡的铁匠王薄,举起反隋大旗,聚众据长白山(山在山东邹平县)。

为逃避战役,民众多数前往归附。

王头领自称知世郎,还自己作词作曲并演唱了一首歌曲《无向辽东浪死歌》:

长白山前知事郎,

身著红罗锦背裆。

长槊侵天半,抡刀耀日光。

上山吃獐鹿,下山吃牛羊。

忽闻官军至,提刀向前**。

譬如辽东死,斩头何所伤?

请注意这最后的两句,表达的就是民不畏死的精神。

江南也有造反的了

吴郡人朱燮、晋陵人管崇,聚众在江左一带抢掠。注意这后面的两个字,抢掠!

朱燮本来是还俗的和尚,他涉猎经史,很懂兵法。

嘿,你别看他个子很小,却是昆山县的博士。那时候的博士,和现在的博士不是一个个概念。

他和几十名学生起兵后,那些苦于官府赋役的百姓都去投奔他。

管崇则相反,身材高大,相貌英俊,自称有王者之相,抱负很是不凡。管崇很受这拨落草人员的尊奉。

当时炀帝在涿郡,他命令虎牙郎将赵六儿率兵一万人在扬子江驻军,分为五营以防备南面的刘元进和管崇、朱燮等人。

管崇派遣部将陆渡江,袭击赵六儿,攻破他的两个营垒,缴获官军的军资器械而去。

管崇的势力越发强盛,部众达十万人。

胜利会师

前面我们说过,余杭郡人刘元进起兵响应杨玄感,三吴子弟为逃避兵役,纷纷来归附,不到一月,人数就达到好几万了。

可是就在刘元进率部众准备渡江时,恰逢杨玄感兵败。一下子,让老刘有点发懵。

有心栽的花虽然没开,无心插的柳却成了气候,朱燮、管崇共同迎接了刘元进,并推举他为盟主。

刘元进这下子意气风发,占据吴郡后,自称天子,朱燮、管崇都被任命为尚书仆射。

刘元进在此后还真像那么回事似的,任命百官。

毗陵、东阳、会稽、建安的很多豪杰之士,都把地方官吏抓起来响应刘元进。

三、隋帝国走向没落的标志:杀忠臣 重奸佞

隋廷剿匪的黄金组合

没说的,炀帝当然得镇压。他派遣左屯卫大将军代郡人吐万绪、光禄大夫下人鱼俱罗,率兵前往讨伐刘元进。

瞧见没有,鱼俱罗、吐万绪,这两个名字可是够怪的,更怪的是他们可是一对黄金组合。精彩战事即将展现。

对了,有必要说明一下时间,这个时候是炀帝大业九年(公元613年)。

刘元进率兵进攻丹阳。

吐万绪率兵渡江,刘元进败了。

刘元进这边解围而去。

吐万绪又进军,驻扎在曲阿。

刘元进把木栅栏连接在一起,来抗拒吐万绪。

双方相持一百多天后,吐万绪发起了进攻。

刘元进又败了,而且败得很惨,他的部众大乱到了溃散程度,死者数以万计。

刘元进奋勇突围,在夜间逃走,据守在营垒中。

朱燮、管崇等人率部众驻在毗陵,军营连接起来有百余里。

吐万绪乘胜进击。结果又将朱燮、刘元进等人击败。

朱、刘等人于是率部众退保黄山,吐万绪又将黄山包围了。

最后,刘元进、朱燮只身逃脱,注意这个细节啊,他们现在可是光杆司令了。

官军在阵前杀死管崇及其将卒五千余人,俘获他们的家属子女三万多人。

接下来,解除了对会稽的围困。

惨然而死的一对功臣

鱼俱罗与吐万绪这对最佳组合,战无不胜,可惜隋江山此刻已然难济其事。

请看:

虽然屡次惨败,但百姓响应造反的,却越来越多,多得就象一个集市散了,又去赶下一个集市一样。并且溃散后又聚集在一起,声势越发浩大。

刘元进退守建安(即今南京),炀帝命令吐万绪进军讨伐。

吐万绪看士卒已经疲惫不堪,请求停止用兵,到来年春天再战。

鱼俱罗也认为盗贼不是一年半载就可以平定的。

炀帝不高兴了。

鱼俱罗的儿子们都在东都洛阳,他们暗地派家奴来接鱼俱罗回家团圆一下。

炀帝知道了,借机发怒。

有关部门的官员马上就迎逢炀帝的旨意,上奏本,说什么吐万绪怯懦,又说什么鱼俱罗吃了败仗。

鱼俱罗因此获罪被杀。

惨吧,就这么杀了一个功臣。

接下来,炀帝又征召吐万绪到他的行在。

吐万绪忧惧郁愤,在路上就去世了。

功臣的下场啊。

寒心。

奸诈王世充

两个能征善战的大将军就这样死了,炀帝却根本不难受,他轻轻松松地改派江都郡丞王世充(我们注意这个人物啊,他可是一个兴风作浪的高手),征发淮南兵几万人讨伐刘元进。

(王世充)豺声卷发,忌刻深阻。涉书传,喜兵法,通龟策、推步。以廕为左翊卫,迁御府直长、兵部员外郎。从杨素北伐,为幽州长史。大业初,为民部侍郎,善占对,习法,敢舞文上下。人或辨驳,世充以口舌缘饰,众知其非,亦不能屈也。出为江都赞治,迁郡丞。

——《二十四史·新唐书·列传第十·王窦》

史书说,王世充说话的声音如同豺狼,所谓豺声;又说他卷发,当然不是烫出来的,而是生来就翻卷的那种头发。

其实这话还真不是恶心他,实际上老王还真保留着西域胡人的血统特征,就是说,他长得有点像现在大街上卖羊肉串的新疆人。

而且王世充的为人,容易心怀猜疑妒忌,是个不好对付的角色。他懂些兵法,还擅长算卦。曾经跟随杨素北伐,做过幽州长史。杨广即位后,他成为民部侍郎。

我们注意到这人的一大特点,那就是敢于无理犟三分,就是说他一方面敢吹,另一方面当有人出来与他辨驳时,王世充就强词夺理,明明是不占理,可大家也不能把他怎么样,就是说这个人缺乏道德自律,根本谈不上自省其身。

这是个大大的坏家伙。

我们这样评价他,当然不仅仅是因为他生活中的这些东东,我们来看看他在下面这件事情里面是如何让双手沾满鲜血,从而让他自己当之无愧地成为一个大坏蛋。

王世充双手沾满鲜血

王世充率军渡江,多次打刘元进,都胜了。

最后呢,刘元进、朱燮在吴县兵败身亡,其余的部众或是投降或是溃散。

王世充把先投降的人叫到一起,在通玄寺的佛象前焚香为誓,说什么:

佛祖在上,我王某人肯定是降者不杀!

此举立竿见影。

刘元进那些溃散的部众,开始想入海为盗,听到这个消息,一个月内,基本都投降了王世充。

哼,全进圈套了,这下子看我怎么收拾你们!

他是怎么收拾的呢?请看:

王世充把这些人全都坑杀在黄亭涧,死者达三万余人。

怎么样?这个小人的手段够小人吧!

因此,其余的人又相聚为盗,官军无法讨伐,直至隋帝国灭亡。

奸臣得奖赏

可是炀帝却认为王世充有将帅之才,对他越发宠信。

世充观隋政方乱,而江左浮剽易动,乃阴结豪桀,有系狱者,皆桡法贷减,以树私恩。杨玄感反,吴人硃燮、晋陵人管崇起江南应之,兵十余万。隋将吐万绪、鱼俱罗讨之不克,世充以偏将募江都万人,频击破之。每捷必归功于下。虏获尽推与士卒,故人争为效,由是功最多。

——《二十四史·新唐书·列传第十 王窦》

通过上面的记载,我们可以发现王世充的一些过人之处:

第一, 他善于审时度势,并且能够从中找出属于自己的可作为的机会。

“世充观隋政方乱,而江左浮剽易动,乃阴结豪桀,有系狱者,皆桡法贷减,以树私恩。”

作为一个郡丞,为一些犯罪的豪霸之人开脱或者减轻罪罚,并非什么难事,他本人却由此大得人心。

第二, 他很会统帅部下,有本事让部下拼死为他效力。

《资治通鉴·隋纪六》中说他多次与刘元进、朱燮作战都取得了胜利,但并没有细说他是怎么取胜的。而在《二十四史·新唐书》则详细写出来了。

原来王世充虽然功最多,却从不劳动自己这把牛刀,他总是命令偏将召募江都上万人,组织出击。而且老王不贪功,“每捷必归功于下,虏获尽推与士卒,”这样岂能不胜?“故人争为效,由是功最多。”他的做法在今天看来,仍然不失为一个高明的领导术。

斩获首级万余

齐郡孟让自长白山出击诸郡县,也是抢掠多多。

大业十年,即公元614年,老孟到了盱眙(江苏盱眙县),他拥有部众十余万人,占据了隋都梁宫。

然后以淮水为坚固的屏障,向王世充挑战。

江都郡丞王世充接受挑战。

他用五道栅栏阻塞险要之处,却不肯出战,装出羸弱的样子。(列五壁不战,羸兵以示弱。)

孟让不识其计,反倒狂笑道:“王世充是个文法小吏,怎么能带兵呢?今天我要生擒王世充,大张旗鼓地进入江都城!(世充文法吏,安知兵?吾今生缚之,鼓行下江都矣)”

说大话总是容易的。

当时百姓都筑堡垒以自卫,野外没有什么可供抢掠的东西了,孟让的部众渐渐挨饿了,三顿饭有两顿吃不饱,甚至吃不上。

自古行军打仗,一出现了饥饿,军心就不稳,所以这是必须要解决的头等大事。

于是孟让就留下少量兵力,围住五道栅栏(怎么样,王世充厉害吧),分兵到南面进行抢掠。

注意啊,我们在这里读出了点东西来:后面我们将说到杨广的坚壁清野。

不错,杨广的目的是为了消灭那些造反的,但从客观上讲,那些造反的,一再地抢掠百姓,这也实在是为害百姓不浅啊。

因此这个坚壁清野,也在客观上起到了保卫百姓的作用。

对任何人任何事,我们不能进行一种单一的价值评判。

具体到我们今天说的这个坚壁清野与造反者的价值评判上,我们就明显感觉到单一的价值评判是多么的苍白无力。

你不能说造反是错的,因为他们在反抗暴政。

但你也不能说造反就是对的,因为他们在抢掠,为害百姓。

而坚壁清野呢,它是对的还是错的?

消灭敢于反抗暴政的义军,从这个角度说,它应该是错的。

但它在客观上保护着普通民众的利益,你又不能说它是错的。

好,我们接着讲故事。

王世充趁对方松懈,挥军出击,大败孟让。

孟让仅率数十骑逃走,部众全被掳获。

以上这些,可能简单了点,但《资治通鉴·隋纪六》确实就写得这样简单,倒是《新唐书》关于这次战役写得很详细:

这时王世充数次与老孟过招,每次交战都佯装“不利”,就是假装打不过。

好家伙,别忘了他前面还示弱呢。

这下子,老孟也就越发骄狂,所谓骄兵必败。

数日后,当老孟分兵南下抢掠去了。王世充就立刻抓住了这个松懈的机会,一举就自行毁了那五道栅栏,然后率兵奋勇出击。

结果大获全胜。

老孟跑了。

再往下的事情,《资治通鉴·隋纪六》和《新唐书》的记载就基本相同:

斩首万级,虏十余万人。

也就是说王世充这次一下子就杀了一万多人,你看“斩获首级万余”嘛!

一万多条鲜活的生命就此终结。

血流当成河,骨堆也成山。

这是一个多么可怕的数字。

这是一个多么可怕的事实。

炀帝听说,越发认定王世充有做大将帅的才略,于是就委派他到处“捕诸盗”。

而老王也很给他争脸,“所向辄定”,望风披靡,全搞定。

四、四处烽火起

刀把子交出去

就在这一年,炀帝下诏:凡作盗贼的人,其家属财产都要被官府没收。

这下子,等于一下子将刀把子交出去了。

借口当时到处都是盗贼,郡县官吏任意地对百姓生杀予夺。

而这种局面无疑会加剧叛乱的发生概率。

炀帝大业九年(即公元613年),杨广命令刑部尚书卫文升等人辅佐代王杨侑留守西京。

稍后,炀帝驾临辽东,他又命令民部尚书樊子盖等人辅佐越王杨侗留守东都。

这是一个值得注意的细节哦,日后这两个留守的少年亲王都被扶上了帝王位;并且都成为了曹操类人物手里的重要政治道具。

再注意一个:这期间,炀帝下诏征发男丁十万人筑大兴城。

前面我们一再说过因为征召役夫,导致了诸多起义。当时官方的说法是:

盗贼四处蜂起。

坚壁清野

现在我们看到,公元613年以前,百姓起义地区主要在山东。到了杨玄感反隋后,起义地区扩大到河南、河北以及江南、岭南、关中、淮南,也就是说:

局部地区起义转变成全国性起义。

隋炀帝采取的对策是:

发丁男十万修大兴城(还记得吗,前面我提醒过注意的一个细节),令全国各郡、县和驿站都修城或筑城。

杨广又令各郡县城迁移到驿路附近五里以内。

问:这是干什么?

答:坚壁清野啊。

目的:饿死义军,冻死义军。

杨广还令郡县官籍没起义者的家产和人口。这在前面我们说过,郡县官为夺取财物和人口,更加专擅威福,任意杀掠,逼得不曾参加起义的民众再也不能留恋乡土,再也不能容忍隋朝的暴政。

这时候,隋朝兵力虽然还行,足以对抗民众起义,但朝政已经腐败到不可收拾的地步。

一个时间细节

公元614年即大业十年,隋炀帝又征发全国兵士和民夫,发动第三次侵略高丽的战争。民众也继续起义来对抗。

我们来注意这个时间细节:

大业十年(甲戌,公元614年)春季,二月辛未(即初三),炀帝下诏命文武百官商议出兵征伐高丽之事。

一连几天,没有敢说话的人。

到了戊子(即二十日),炀帝下诏再次征发全国军队,分百路并进。

在丁酉(即二十九日),扶风郡的唐弼拥立李弘芝为天子,拥有部众十万人,他自称唐王。

时间细节:相隔九天。

残酷的环境

彭城(隶属彭城,江苏徐州市)的张大虎率数万人据悬薄山。

干嘛?当然是造反。

榆林太守成纪人董纯,前来镇压。

时间:初夏时节,四月里。

地点:昌虑。

结果:董纯大败张大虎,斩首万余级。也就是说起义军失败后,被杀了一万多人。

这个细节证明:这一年的隋廷兵力虽然还很强大,不少起义军受到挫折,但正如史书所说“董纯战虽屡捷,而盗贼(起义军)日滋”,这说明民众是不会因战败或首领被擒被杀而停止反抗的。

当时的社会就是这样一种残酷尖锐的斗争。

差不多在同一时间段,四月甲午(即二十七日),炀帝车驾到达北平。

悲壮的场面

阴历五月庚申(即二十六日),延安郡(隶属肤施,陕西延安县)的刘迦论自称皇王,建年号为大世,拥有部众十万人。

他与稽胡部落里应外合侵掠地方。

炀帝不可能坐视不理,当即下诏任命左骁卫大将军屈突通,为关内讨捕大使,发兵进击刘迦论。

两军在上群交战。

屈突通斩获刘迦论及其部众的首级万余,俘获男女几万人返回。

我们来注意这个细节:俘获男女几万人返回。

这说明了什么呢?

当时的民众参加起义军,大多数是全家相随。所谓的部众数万或十数万,只不过是个数字。其中,并不是人人都能上阵作战的。例如这次隋兵掳获的刘迦论部众男女数万口,显然都是起义军的家属。

至此,我们被这样一个画面感动了:民众们就是这样扶老携幼,和反人性的暴政,进行殊死一斗的。

一个多么悲壮的场面。

虽然很多小的叛乱都很快被扑灭,但随着隋廷政权和秩序的进一步瓦解,又爆发了许许多多或小或大的纷乱和叛乱。

越发强盛的历山飞们

还记得上谷的王须拔吗?就是自号“漫天王”的那个人。他出兵攻打幽州,战死后,他的副帅外号“历山飞”的魏刀儿,拥有十万众兵。窦建德以妙计“袭取之,并有其地”。

势力越发大了起来。

这时,李子通占据海陵,左才相劫掠淮北,杜伏威屯兵于六合,他们各自拥有部众几万人。

炀帝派光禄大夫陈棱,率领宿卫精兵八千人去讨伐各路盗贼,连连取胜。

可是一边是朝廷官军连连获胜,另一边却是反帜不断举起,八月二十一日,又有赵万海率领部众几十万人,从恒山进犯高阳。

河间的格谦占据了豆子,在此屯兵十余万,自称燕王。

隋将王世充击杀格谦。

不久,太仆卿杨义臣斩杀析谦,而王世充则讨其余党,也获得了胜利,用史书的语言来表述就是:“夷之”。

但是,格谦的部将高开道收集余众,攻掠燕地郡县,军势又振。

五、杨广征高丽的结果——西京城外的血腥

坐失良机 无功而返

这年秋季,阴历七月癸丑(即十七日),炀帝车驾临时停留于怀远镇。

当时天下已乱,所征发的士兵,很多人都过了报到期限。

这时候,杨广心里清楚,国内已是一团糟了,即便灭了高丽,还不是控制不住局面。可是固执的杨广就是要讨一个说法!

高丽终于给了一个说法,因为高丽国也困顿疲惫,人困马乏,无力再战。

战争的结局,总是要靠政治手段来解决,也就是谈判签署条约。

三征高丽时,水军仍是由来护儿率领。此刻,来护儿率军到达毕奢城,高丽只好发兵迎战。

来护儿将高丽军队打败,将要逼近平壤。

“小丑”高丽王高元恐惧,甲子(即二十八日),派遣使者来向杨广乞求投降,并把斛斯政关在囚车里押送而来。

老斛这下子可惨喽。

炀帝大为高兴,忙就借这个台阶下来了,当即就下令隋军停止攻击,班师回朝。同时派遣使者持节,召来护儿返回。

突然接到回师的诏令,来护儿说什么也不肯返回,他认为:

“大军三次出征,未能平定高丽,可以说是劳而无功,我感到耻辱。……

“如今高丽确实已经疲惫不堪,以我们这么多的军队去讨伐高丽,不日可胜。……

“我打算继续用兵平壤,俘获高元,凯旋而归!”

所以,来护儿上表炀帝请求出征,而不是奉诏返回。

长史崔君肃力争:奉旨班师。

来护儿给他来了个:

将在外,君命有所不受,何况一个长史。

但老崔会忽悠:

“跟从元帅违抗皇命,那可是要获罪的!”

结果诸将恐惧,军心涣散,来护儿只好无奈地班师而回。

不久以后,杨广征召高丽王高元入朝觐见,高元仍然不肯来。

这个细节表示了一个非常明确的意思:那就是高丽并没有被打败。也就是说炀帝三征高丽,一无所获。

但随着远征高丽的一次次失败,却使杨广越来越着迷于拥有最高权力的专制,可这一点对于其统治的人民来说往往是致命的。

西京城外的血腥恐怖事件

八月初四,炀帝从怀远镇班师回朝。

路经河北邯郸时,遭遇农民起义军杨公卿,结果人家不但没怕得远远跑开,反倒率领部众八千人抢劫了杨广车驾后面的第八队,抢得飞黄上厩的马42匹,跑了。

天子御马被抢,却束手无策。嘿,杨广可真够没面子的了。前面我们不是说过吗,三征高丽把杨广的威风彻底打没了,现在全国人民都知道杨广不过是只纸老虎。这不,此事件虽不是什么大事,但却验证了这一点,您想啊,小杨能不郁闷吗?

而同样心情郁闷的,还不仅仅是杨广。

时值秋凉阵阵的阴历八月,在来护儿的心里,更是悲凉无限。

冬季到了,十月初三,炀帝先回到洛阳;然后返回西京,正式时间为公元614 年阴历十月二十五日。

一回到西京,他立刻下令在城的西中门外制造一场血腥的恐怖事件:

他以高丽的使者及斛斯政祭告太庙。

方法:磔裂。

磔裂是一种极端的酷刑。血腥惨烈。

时间:公元614年阴历十一月初二。

地点:西京的金光门外。

过程:杨广按照当初处死杨积善的办法,活活处死了斛斯政,并且把他的肉煮了,让百官们吃,有的奸佞之人还吃了个饱。之后,将斛斯政的骨骸收在一起,焚化后扬掉。

六、被杨广所忽略的时局微妙变化

时局的微妙变化

这个时候局面也发生了一些微妙变化:

郑文雅、林室护等率众三万,攻破建安郡城。

司马长安攻破长平郡城(山西高平县)。第二年也就是公元615年,又攻破了西河郡城(山西汾阳县)。

离石郡(山西离石县)匈奴人也就是胡人刘苗王自称天子,拥有部众几万人,隋将潘长文率兵讨伐,但未能获胜。

注意啊,这次官兵与义军可是相持状态,不分胜败。

而杨广却完全忽略了这个微妙变化。

找死的忠臣们

炀帝要去东都。就在这时节,汲郡(河南汲县)王德仁聚众数万人,在林虑山(在河南林县境)据守为盗。

太史令庾质于是苦口婆心地劝谏道:

“连年征伐辽东,百姓实在是困苦疲惫之极。陛下现在应该安抚关内,让百姓尽力于农桑,三五年内,国家逐渐富裕了,然后再到各地巡视,这样做才合适。”

炀帝听了,很不高兴。

庾质又托病,不跟随炀帝出行。

这下子,炀帝发怒了,将庾质关进监狱。

庾质不久就死在了监狱里。

十二月初九,炀帝到达东都,大赦天下;二十五日,他进入东都。

东海的彭孝才攻沂水县(山东沂水县)。彭城留守董纯率兵讨伐,很成功,还抓住了彭孝才。

可就是这样,董纯虽然屡战屡胜,但是盗贼却日益增多。

这是我们前面探讨过的现象。

不想却有人拿这个来大做文章,诬陷董纯怯懦,因此才未能将天下反贼斩草除根。

炀帝一听就发怒了,不明青红皂白,就命人将董纯上了枷锁,押到东都。

结果呢?

结果就两个字:处死。

越是精明能干,就越不会被杨广重用,因为他怕人家会谋反啊。庸才和蠢才比较合杨广的胃口。因为没本事,你就是有反心,也没那个本事谋反啊?

杨广用人才的底线就是不能超过他自己。

世界上什么东西最值钱?人才!

任何时候,人才都是最重要的,不会用人才,是杨广倒台的另一个必然原因。

邀宠有术

前面我们讲过的那次被困雁门关,虽然有动天地之惊,但好在无险,以胜利告终,可隋炀帝杨广的信心却严重动摇;以后的他越来越消沉。这个我以后再一一细说。

雁门关事件后,九月十八日,炀帝杨广返回太原。

苏威劝炀帝:“速返西京,巩固根本才是国家的长久之计。”

炀帝开始认为这个意见很好,可宇文述一说:“跟从车驾的官员家属大都在东都,最好就便道到洛阳去,从潼关进入。”炀帝却又采纳了这个建议。

至此,我们注意到宇文述这个家伙,总是出一些看似利大其实弊大的主意。

是的,关于这厮的坏主意,现在还不过是只露出了冰山一角,在后面还有更要命的呢。某种程度上说,正是这厮的坏主意断送了隋杨江山。

但宇文这厮却总是能得到杨广的欢心。

原因很简单。

我们顺便看看下面这个小事,就可以得到答案:

会突厥围帝雁门,世充悉发江都兵赴难,诈为可喜事以邀声誉。在军蓬首垢面,日夜悲泣,不释甲,卧必席藁。帝以为忠,愈属信之。

——《二十四史·新唐书·列传第十 王窦》

王世充真是邀宠有术啊!

一番表面文章,做杨广感动之极,从而引为忠臣信属。

至此,你还奇怪吗?

宇文述的邀宠术比他还高明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