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隋炀帝之谜

家喻户晓的隋炀帝杨广,到底是一个什么样的人?

历史上真实的杨广是什么样的呢?

杨广的最大迷雾:他是不是草包?

杨广即位当了皇帝后,都轰轰烈烈的干了些什么?

万民血肉开凿大运河,是否符合真实历史?今天的人们应当如何评价杨广开通大运河之举?

此外,杨广还干了些什么样的可怕又荒唐的事呢?

那个关于隋朝得国又失国的公式,是什么样子的?

隋文帝的复杂多样性都体现在哪里?

隋文帝是否篡位夺取了北周江山?他是否杀害了年幼的周静帝?隋文帝杨坚是否大肆屠杀过北周宗室?

隋文帝的治国之道是什么样的?他是如何得出保国之策的?其具体内容是什么?

隋文帝是如何改良统治术的?

杨广是否为打架斗殴、斗鸡溜狗、酗酒玩女人的那种人?杨广才学高吗?杨广为什么要杀害当时有两个很有名气的大才子?

杨广是否亲手杀害了父亲杨坚?

一、 真实的杨广出人意料

杨广原来是这样子的

一提起隋炀帝杨广,其名可谓是家喻户晓,但其昭著的却是个臭名。可以说,这个名字在中国历史上,简直就是昏君、暴君、好色、荒**、祸国、害民的代名词。

但是,我要告诉你,真正的史实往往和我们的一些共识有出入,而且有的时候,还是巨大的出入,甚至是截然相反。

具体到隋炀帝,千古以降,笼罩着他的迷雾太多了,今天先说一个:

他是一个什么样的人?

杨广是个暴君!

杨广是个昏君!

几乎人人都要这样说。

可是,历史上的杨广,是不是这样的呢?

儒家修史者对炀帝道义上的评价的确是苛刻的,杨广在他们的笔下,成了典型的“末代昏君”,令人生畏让人反感。在民间传说、戏剧和演义故事中,他的形象也被作者和观众的随心所欲地大大歪曲了。

不错,隋炀帝有着太多的可怕之处:

无节制地使用权力;

建无数豪华宫殿,以便给他提供一个享有无限声色之乐的世界。

但首先,我有必要说清楚一点,那就是——杨广并不是大家想当然认为的,是一个什么也不是、什么也不行、就知道整天瞎胡闹的昏君、暴君。

这种理解太简直粗暴,而且不客观了。

其次,在中国的帝王中,杨广决不是最坏的,从他当时的背景看,他并不比其他皇帝更加暴虐。

还有,我要告诉你:

杨广不是一个草包。

杨广的最大迷雾:他是不是草包?

杨广不是一个草包。

事实上,他很有做皇帝的才能,很适合巩固他父亲开创的帝业,并且在开始执政时,他也确有此雄心:

“朕当跨三皇,超五帝,俯视商周,当万世不可及的圣主!”

你看这是杨广的豪言壮语,事实上,他是这样说的,也是这样想的。

杨广很想成一代有作为的皇帝,问题的一部分是出在了工作方法上。

比如说:

公元607年,隋炀帝杨广打算出边塞宣扬武威,于是暂时停銮在榆林郡(现内蒙古自治区托克托县境),派百余万人筑长城。

西起榆林,东至紫河(河在内蒙古自治区呼和浩特市西)。

限令二十天筑成。

这些来服徭役的全是正值壮年的男子,结果这些壮劳力,在艰巨繁重的超负荷劳作中,死去的占了十之五六。

杨广筑长城的想法,如同在洛阳外围掘长堑是一样的,他认为只要有了长城,就可以保证他行军的安全了。

杨广的大军五十余万,马十万匹,结成方阵。他和后妃宫眷及百官家属都在方阵中间。

大军出榆林塞,游行突厥牧地,受启民可汗朝见。

然后,大军转入楼烦关(山西原平县啤阳镇东北),回到太原;又上太行山,开直路九十里,游济源(河南济源县),自济源回洛阳。

这次游玩,首尾不过四五个月,消耗资财却不可计数。

大臣高颎、贺若弼等人私下里议论他太过奢侈,杨广得到告发后,就以诽谤朝政的罪名,把这两人的头斩了下来。

高颎是隋开国元勋,当朝执政将近二十年,有很高的声望,无罪被杀,朝臣们从此噤若寒蝉,不敢议朝事了。

问题的其他部分则有着极其复杂因素,我们今天在这里暂且稍做分析。

杨广虽然工作方法粗暴简单,但他却希望历史会肯定他的执政以及他追求豪华壮观的欲望,判断力的失误是杨广不能正常发挥才能的最大原因之一。

另外,杨广那种骄奢**逸的作风只能使阿谀奉承之辈得势,而他周围确有这样一批人,这对他是致命的。

好了,先分析到这儿,其它的以后再说,下面我们只是先看一点实际情况。

杨广即皇帝大位后,成天梦想干一番大事业,而且目标是超过秦皇汉武的!

杨广立即就轰轰烈烈的干了起来:

营建了东都洛阳,开了京杭大运河,又筑长城,出塞北,经营西域,还修了当时的高速公路——驰道。

万民血肉开凿大运河

注意啊,其中那条历时六年、征调数百万民夫、全长四千多里的人工大运河,可谓是惊心动魄惊天动地。

开凿大运河,共用约一亿五千万个人工,平均当时每户百姓都要出近二十个人工。

公元605年,杨广号召全国进入大建设时期,征发江南、淮北等地一百余万壮丁,开挖了一条从洛阳西苑,到今天江苏淮安的运河,名为通济渠。

同年,他又征发了淮南十多万人丁,疏通春秋时期吴王夫差修的邗沟。

在此后的五年里,杨广又先后两次征发民工,开通另两条运河,一条是从洛阳的黄河北岸到涿郡,也就是今天北京市的永济渠。另一条,则是从京口到余杭,也就是今天江苏镇江到杭州的江南河。

最后,杨广把这四条运河,全都连接起来,一下子,贯通南北!哗啦啦,全长四千多里,沟通五大水系,这就是京杭大运河!

许多开凿挖掘运河的民工甚至累死在工地,但仅仅因为一段河道挖得浅了些,这位隋炀帝就下令将挖掘这一段的官吏、民工共五万人捆住了手脚,活埋在岸边。

这是一个多么触目惊心的历史细节!

杨广因此,不愧为暴君。

当然这条东北起自涿州(今河北省涿县)、东南到余杭(今浙江省杭州市)的用无数劳动人民血汗开凿完成的大运河,在客观起着便利南北交通、促进南北经济文化交流、有利于国家统一的重要作用。

弊在当代,功在千秋!

晚唐诗人皮日休,曾作诗《忭河怀古》云:

尽道隋亡为此河

至今千里赖通波

若无水殿龙舟事

共禹论功不较多

历朝历代,对杨广开通大运河之举,均是贬大于褒,批评的多,表扬的少。因此我说,皮诗果然见解不凡,日休兄认为,杨广开通了大运河,要是没有巡游江都耗费民财一事,其功劳也不在大禹治水之下。

京杭大运河,与秦始皇的万里长城,并列为中国古代最宏大的两项大工程!

可这么大的政绩,只不过是杨广急功近利、好大喜功的“形象工程”。

在它的背后,上演的正是不顾民众死活,和耗费了国家大量财富,而且导致了隋王朝的灭亡!

更可怕的事情还在后头呢。那么,杨广还干了些什么样的可怕又荒唐的事呢?

二、 为什么说隋杨政权是得国容易失国也容易

一个关于隋朝的公式

既然我们前面说到隋炀帝的奢侈,那么我们现在就有必要注意一下隋帝国的开国之初的事。

好,我们来说说吧。

这里面得用一个公式,那就是——

隋朝的江山是:

得国容易,失国也容易。

这个公式先不用解释,看看接着隋帝国的得国和亡国经过就明白了。

三国演义开篇第一句就是说:天下大事,合久必分,分久必合。

应该是非常正确的一句话。

大家都知道,从东汉末年开始,随着割据现实的一直持续,广大人民群众对统一的渴望也越来越强烈。这之后的三国分立虽然结束了东汉末年的大混乱,可是却并没有实现真正的大一统,而是一国三制。

直到西晋,终于实现了统一,可惜这却是一个太短暂的祖国统一。

因为西晋治国不得方,很快又有了十六国大乱,直到无数争战杀阀之后,历史到了隋代,中国才又实现了统一。

自东汉末至隋朝初的四百年间,不管如何割据如何混乱,最后还是归宿于统一。我们来注意这个细节:这个事实,说明秦、汉以来,汉族已经基本上形成为一个相当稳定的共同体,政治上的割据只能是一时的现象,统一却是根本的趋向。

还有一点也是值得注意的,那就是十六国割据,主要发动者是所谓五胡的少数民族,后来唐朝的藩镇割据和五代十国大分裂,少数民族也起着重要的作用,所以,少数民族发动的侵扰战争也应是破坏统一的原因之一。

隋文帝的复杂多样性

隋文帝主要的功绩,不仅在于让统一实现,而且他还实行各种巩固统一的措施,使连续三百年的战事得以停止,全国安宁,社会呈现空前的繁荣。

好,我们再来注意一个细节:秦始皇创秦制,为汉以后各朝所沿袭。那么隋文帝创隋制,为唐以后各朝所遵循,所以我们说,秦、隋两朝都有巨大的贡献,不能因为它的国祚历年短促,而忽视了它们在历史上的作用。

隋文帝确实是个很厉害很成功的政治家,注意,可不是所有的皇帝都有资格被称为政治家的,但隋文帝不仅有这个资格,而且他还做得非常到位非常出色。

我们首先来看一下,隋文帝在行政方面:

他建立了汉族政权。

我们来注意一个细节:从南北朝时起,黄河流域的汉族的普通百姓长期遭受非汉族统治者的歧视和虐侍,他们强烈渴望恢复汉族政权。就是那些高贵的汉士族也不满意,因为他们的政治地位极不平等。而曾经取得过统治权的各个少数民族,失势后也陆续融合到汉族里,与汉族成为了一体,于是他们的政治要求也与汉族一致了。

好了,有了这个细节,用今天的话说就是顺应了历史发展,那么当时的宇文氏部落所成立的政权,其主要就依靠了汉族。

北周武帝灭了北齐以后,汉族的势力更加强化,宇文氏政权象一叶扁舟飘浮在大海上,一遇风浪就会覆没,所以日后的隋文帝杨坚就在风浪中轻而易举地夺取了宇文氏的政权。

写着写着,又回到了政变上面。

公元578年,北周的武帝死了,他的儿子周宣帝继位。周宣帝这个人不怎么样,用现成的话说,就是昏狂暴虐。

请看:他屠杀宗室。

什么是宗室呢?也就是和他一家子的亲戚,这一点是够狠的,既然亲戚都能杀,更遑论什么大臣子民,于是他颁布了用法苛刻的《刑经圣制》也就不足为奇了,这样一来,从外面的朝臣百姓到宫里面的嫔妃侍女,人人惶恐,不保朝夕。

人心安则国安,而这个残暴的昏君却让举国上下人心惶惶,自然这个国家就处于动**不安之中了,而他又把这份动**作为一份政治遗产留给了他的儿子。

请注意这个细节,前面我们说过,宇文氏政权这叶扁舟是最怕风浪的,而现在那可怕的可以使其覆没于大海上的风浪来临了,历史的发展规律就是会惩罚那些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的家伙。

虽然对于周宣帝来说,他搬起来的这块大石头没有砸到他自己的脚,因为在580年,他就病死了,但他的江山和后代却让这块巨石活活砸死砸烂了。

周宣帝死后,他那个才八岁的幼小儿子周静帝在接受他的皇权大位的同时,也不得不被动地接受了他掀起了这个巨大的足以覆舟的风浪,不用说小皇帝根本无力平息风浪的,是呀,一个八岁的小孩子不可能摆平什么局面的;甚至这个小孩子根本都不知道自己正处身于一个什么样的危险境遇中,此刻一把滴血的达摩克利斯之剑就悬在了他的头顶上,那块致命巨石也正在向他隆隆地滚动而来。

北周的最后一个皇帝周静帝只是一个八岁的孩子,他什么也不知道。

隋文帝的父亲杨忠,自己是北周勋臣不算,他的女儿还是周宣帝的正宫皇后。这样一来,做为士族中的高门——华阴杨氏就是皇亲国戚,但按照正史中的说法应该叫外戚。外戚杨氏家族也就有了这样的特权,可以有宗兵,即杨氏家族可以有私家军队,而且是多至三千人的一支私人武装。这是一个值得注意的细节。所有的篡位政变里面,都是必不可少这一点的,否则可能篡夺皇权大位的政变就难以成功。

可是历史总是会和人们开些玩笑,老杨的这场篡位大戏里面就根本没用得上这些,一切都容易得不能再容易,简直就是唾手可得。

此为后话,我们还是接着前面的说。

正是因为华阴杨氏家族有了这些一些有利的政治条件,使得一群关西士族,也就是关西贵族们,在周宣帝临死时,合谋引杨坚入宫辅政。

这是一个不用说的阴谋。

可是八岁的周静帝不知道。当然他就是知道,也没有用,他根本无力阻止。

杨坚入宫辅政的名义是任丞相,并且进封为隋王。

国君幼小,丞相自然总揽大权。

杨坚的主要谋士李德林和高颎都是山东士人,于是杨丞相又通过这两个人,取得了山东士族的支持。

感觉一切可行后,在公元581年2月甲子日,杨丞相就伸出了利爪,把那个刚刚长了一岁的九岁小皇帝赶下大位,用史家的话说就是废黜北周静帝宇文阐,自己称帝,定都大兴,后改长安为国都,国号为隋。

这就是我们日后经常说到的隋朝了。

我再来注意注意一个细节:

隋文帝在辅政时,就革除了周宣帝所行的暴政,使用的法制较为宽大。

杨坚还让汉人都恢复了自己本来的姓氏,这都是符合汉族人愿望的。

注意这个细节啊:当初字文政权可是大大开恩赐给了这些汉人鲜卑姓,其本意还是希望汉人会由此对这个异族政权感恩戴德呢。

接下来,我们就不奇怪了,虽然隋文帝杨坚大杀北周宗室,甚至让那个可怜的九岁孩子也死得不明不白,谁让他当过三年皇帝呢;虽然北周的大臣尉迟迥、王谦、司马消难起兵反抗,但都很快被消灭,这原因的原因就是因为隋文帝已获得民众的归心。

杨坚即了帝位成为隋文帝后,首先取消了北周官制,恢复了汉、魏官制。

当初的宇文政权虽然在名义上总是说模仿《周礼》,但实际上,他们挂羊头卖狗肉,他们是想行用一种与汉、魏官制完全隔绝的制度,同时北周皇帝还命令百官穿着鲜卑服装,称呼鲜卑姓名,比如现在的这个隋文帝,当初他可不是叫杨坚,而是姓普六如,字那罗延。

想来北周的统治者是希望对汉族进行改良,想让汉族在复古的形式下,逐渐鲜卑化。

隋文帝恢复汉、魏官制,就是表示真正恢复了汉族政权。

隋文帝感到自己得国太容易,生怕失国也容易,因此常存警戒之心,力求保国之策。最终他在多方听取意见、苦苦思考之后得出两条保国之法。

主要的一条是节俭。

其次的一条是诛杀。

他实行节俭,因而对民众的剥削大为减轻。

他实行诛杀,因而豪强官吏不敢过分作恶,也就有助于节俭政治的行施。

隋文帝在位二十四年,这两条贯注着他的全部行政,《隋书》说他“躬节俭,乎摇赋,仓廪实,法令行,君于咸乐其生,小人各安其业,强无陵弱,众不暴寡,人物殷阜,朝野欢娱,二十年间天下无事,区宇之内宴如也”。

躬行节俭的隋文帝在行政上,得益于自己的前面做法,使得他还可以有力地推行了下列三事:

奖励良吏。

严惩不法官吏。

改良统治术。

奖励良吏——关于这个,我就不说得多了,怕你读得不耐烦,请参照其它同类书中对同类事件的描述,因为大同小异。

严惩不法官吏——隋文帝经常派人侦察京内外百官,发现罪状便加以重罚。因为过于痛恨官吏的贪污行为,这位皇帝哥们居然使出了阴招,他甚至秘密打发手下人给官吏们送礼,也就是我们常说的贿赂。哪位长着金钱眼的官吏如果倒霉,那么他十有八九就会接受的。而一经接受了这种贿赂陷阱,皇帝老子那边就立即对其处以死刑。这种做法如果放在今天,那么首先要受到法律制裁的应该就是隋文帝了,因为他摆明了是在诱导犯罪呀。

隋文帝考核官吏,严惩贪污是必要的,但考核流为猜忌,严惩流为苛刻,那就无益而反有害了。不过,由于他的严明执法,多数官吏都是有所畏惧的,谁不怕掉脑袋呀;贪污行为也的确是减少了许多许多,而这对于老百姓来说,也确实是件大好事。

改良统治术——隋文帝是个得民心高手。因为他深知要巩固政权,首先必须取得民众对自己的好感。

他当上皇帝后,快马加鞭地制定隋律,废除前朝酷刑。而且还规定民众如有冤屈,本县官不受理的,允许向州郡直接上诉,最后可以上告到朝廷。虽然未必有哪个老百姓敢于真到皇帝跟前告上一状,但用我们今天的话说,至少老百姓的政治地位是大大地提高了。

同时隋文帝严格要求各级官吏,也在客观上起到了保护民众的作用。

《隋书》里详细讲过许多隋文帝留意民间疾苦的感动中国的故事。

公元594年,关中闹大饥荒,隋文帝派人去调查了解百姓生活。当他知得百姓吃的居然是豆粉拌糠,就在朝堂上拿着这种食品给群臣看,同时流着眼泪责备自己无能,然后下命令给自己,让撤消自己的常膳,不饮酒不吃肉。

隋文帝还亲自率领饥民到富庶的洛阳解决吃饭问题。一路上,他特意命令卫士不得驱迫、威吓百姓。遇见扶老携幼的人群,皇帝大人不仅引马避路,而且还好言抚慰,善加关心。在道路难走的地方,又令左右侍卫去扶助那些挑担的灾民,帮助他们先行通过。

杨坚的这些举动,在帝王中确属罕见,当然啦,我们在《三国演义》中看到过,刘备有很多做法倒是可与其相媲美。

三、因何说杨广是个暴君

才子、败家子——杨广

可就是这么一位开国皇帝,虽然把国家搞得很不错,国富且民强,却不想他的接班人,居然是个中国历史上最得赫赫大恶名的——隋炀帝杨广!

想世事难料,叹杨坚虽才干悠长,九五之尊,富有四海,却不能得良子。而且他的这个败家子,还是个超级败家子。

这位爷,无论是败家的程度还是速度,古今中外,恐怕都是要拿冠军的,请看他把一个富裕强盛的超级大帝国,全部败坏掉,不过仅用了短短几年时间。

只是杨广这个败家子,却不是成天打架斗殴、斗鸡溜狗、酗酒玩女人的那种人。

事实上,杨广相貌堂堂,也是位大帅哥,而且爱好艺术,写诗、作画、谱曲,都有一手。

杨广自负才学高,曾经对待臣们狂语:

“人家都说我是继承了先帝的遗业,其实要是以才能来选皇帝的话,这个皇帝,最后肯定还是我来当!士大夫们那点才学,根本无法与我比试。”

杨广的诗确实写得不错,例如他的一首《春江花月夜》,就写得清丽明快,诗情画意:

暮江平不动,

春花满正开。

流波将月去,

潮水带星来。

因为喜好,所以琴棋书画方面的人才,特别合杨广的胃口。但有一点要记得哦,你的才能最好不要超过他!

这不,当时有两个很有名气的才子,一个叫薛道衡,一个名王胄,就因为才能超过了他,杨广顿时红眼病发作,也懒得和他们比什么才学了,随便找了个借口,就要了他们的脑袋。

薛道衡曾经写过一句诗:

空梁落燕泥。

令当时人人为之倾倒。

杨广要薛道衡的命后,还酸溜溜的说:

“哼!小样,死了死了的,看你以后还能不能写‘空梁落燕泥’了!?”

王胄也有句让当时人们争相传诵的诗:

庭草无人随意绿。

杨广把王胄干掉后,也得意洋洋的说:

“哼!庭草无人随意绿?从此以后,我看你还能不能写出这种句子来?”

可见杨广把文人相轻、嫉贤妒能的恶习,发扬到了极致。

不但如此,杨广玩起政治来,那心计那手段,也是一套一套的。

这不,他利用太子杨勇的弱点,成功地欺瞒了他智慧的老爸隋文帝和高贵的老妈独孤皇后,搞掉了亲哥的东宫之位,让自己被立为太子。

公元604年,杨坚病倒了。临死前,他发现立杨广为太子,是个天大的错误,于是又想改立原太子杨勇,可惜此刻局面已被杨广控制。

而此时帮助他的重要人物便是杨素。

当然杨素的结局,以及他的儿子杨玄感的故事,我们在前面已经讲过。

杨广发觉有变故,干脆一不做,二不休,对他亲爸也下了杀手。

顷刻间,血溅内宫,可怜杨坚一世英武明决,此刻也只有带着冤痛,永别人世了。

杨广接着又杀了大哥杨勇,然后双手满沾着鲜血,拿着玉玺,登上了皇位。

杨广是这样成为暴君的

在中国长达二千三百二十年间的帝国时期,共有352个皇帝诞生,其他至于什么阿猫阿狗,为过把皇帝瘾,弄出一些小朝廷,临时称帝的,就无法准确统计了。但我们大体上可以把这数量巨大的皇帝们,分成四大类:

明君。

昏君。

暴君。

庸君。

分类的依据,除了其政治作为、历史功绩、以及个人才干,还要看他的内在品质,即对待广大百姓的态度和责任心。

简单的说,便是才与德!

一般来说,

有才有德的,是明君;

无才无德的,是昏君;

有才无德的,是暴君;

有德无才的,是庸君。

杨广是个典型的有才无德的皇帝,而且是个超级大暴君!

那么,说杨广是暴君,有什么证据?请看:历来他的恶行,被分为四个方面——游玩、耀威、开边、侵略。这每一方面暴政的进行,都伴随着极端残酷的剥削。

《中国通史》这样评价说:

隋炀帝是一个极骄极贪的人,以为自己所做的事都是对的,自己所得的物都是不够的,因之,予智予雄,任性妄为,剥削不顾民众的死活,浪费只求本人的快意;对内杀人惟恐太少,对外用兵惟恐不多。

我们在前面提到的《隋书》不也这样评价他:

“普天之下,莫非仇雠;左右之人,皆为敌国”。

和我们很多人一样,杨广同学也有着远大的理想和抱负,当然他的憧憬是怎样成为流芳千古的伟帝明君圣王!

杨广的为人,总是想到就做,用我们后世的话语来说,那就是:他太喜欢搞“大跃进”了,渴望一夜之间,就能成就千秋伟业。结果,肯定是事与愿违!

因为他不给百姓一丝喘息的机会。

要发展经济,前面我们例举的那些水利交通方面的事情自然不能少,基础工程建设是应该建的,可是杨广逼迫国中所有的壮劳力,都去义务劳动,弄得一家家老百姓,死的死,伤的伤,甚至妻离子散、家破人亡。

如此一来,中国古代历史上最有名的大暴君——隋炀帝杨广就这样炼成了!

暴君与明君,就差一个字,可差之毫厘,缪以千里!

两者都是有才,可是他们之间最大的不同,就是:

看谁的心中,真正有咱老百姓?

看谁真正去了解老百姓的疾苦?

看谁真正去帮助他们解决实际问题?

看谁真正去为百姓谋求幸福?

只顾着自己所谓的大功业,不顾老百姓的死活,为所欲为。

至此,杨广是不是明君,根本不必说了。

前面我们说到的那些事已经很要命了,可是运河开通了,杨广又要三巡江都和三征高丽!

这是他要干的大事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