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子

一个人成功的原因可能有很多,但在风云际会的历史关头最重要的莫过于站队。站对了队伍,可以如青云直上,可以似蛟龙入海,做什么事都顺风顺水。可如果站错了队伍,别说飞黄腾达建功立业了,能不能保住一家老小都得看老天爷的心情。所以古人早就点破了这道玄机,曰为“识时务者为俊杰”。什么叫识时务?那就是站队。这么简单的道理,可以说人人都明白,可随便翻下史书,因为站错队而满盘皆输的才子英豪比比皆是。

这就奇怪了,原因何在?站在轮船甲板上,才二十出头的蒋志清没去注意大海的无限风光,也顾不得旅途的颠簸,满脑子尽琢磨这个令人费解的问题。这是他第二次东渡日本求学,上一次还是1906年4月的事。那会儿他怀揣梦想,不惜剪掉脑后的长辫以同母亲和长辈们相争,在辞别了自己的发妻毛福梅,只身一人来到梦想中的东京后,才发现自己不过是个无足轻重的小角色,没有朋友,无处落脚。最糟糕的是,直到这时他才知道要想进日本的军校学军事,得由大清朝廷陆军部点头许可。真是天意弄人!在异国他乡无亲无故的蒋志清只好暂时收起那万丈豪情,先去东京的清华日语学校学了大半年日语,到冬天一接到母亲的来信,便灰溜溜地回了浙江老家。

一个人被石头绊倒没什么,要是被同样的石头绊倒两次那就是可悲的。绝不能让同样的事情再发生。蒋志清在心里默默发誓。

一只海鸥飞到船头上,在划了个漂亮的弧线,留下声清脆的鸣叫后又飞向无边的大海。蒋志清手搭凉棚遮住刺目的阳光,眯起眼望着那只在视野里变成一个小黑点的海鸥,心情渐渐轻松起来。毕竟,这次他是作为保定陆军速成学堂的优秀学员被选拔赴日留学,早已不是两年前那只到处瞎撞的无头苍蝇,倒象是眼前那越飞越远的海鸥,而且注定还会飞得更远。

“如今这一切都得感谢一个人。”蒋志清下意识地抿紧嘴唇,心里默默念叨着。

他要感谢谁?这话还得从两年前说起。那会儿他一个人在东京清华日语学校学习,可以说是整日郁郁寡欢,愁眉不展。这也难为了他,本来好端端在家乡龙津中学堂念着书,因为一颗拳拳报国之心就象个愣头青一样闯到日本去,结果连人家日本军校的门都不得而入。现实象一瓢凉水将他浇了个透心凉,换了谁都得悲天悯人地哀叹壮志难酬。

可古人说塞翁失马,焉知非福!他就正应了这句话,这才茅塞顿开,如醍醐灌顶,立刻变了样。那个让他幡然醒悟,走出人生低谷的人是谁呢?不是什么大人物,至少在当时还不是。那人只是一个性情豪爽为人仗义的浙江老乡,姓陈,名其美,字英士。萎靡颓丧,前途未卜的蒋志清经人介绍认识了陈其美,立即为他的豪爽气魄所倾倒。两人一见如故,越谈越对路子,越谈越视对方为知己。蒋志清那会儿对前途是一片迷茫,找不到人生方向。可人生阅历丰富的陈其美一眼就看出他和远大前途之间只隔了层窗户纸,便轻轻地给他点破了。也正是这一关键的指点,让蒋志清从此一生都视陈其美为自己的人生导师和挚友。

陈其美建议蒋志清,先要安心学好日语,再回国走体制内的正式渠道,然后再争取到日本学军事。饭得一口口吃,路也只能一步步走。蒋志清也算聪明人,经陈其美这么一点拨,马上有种拨云见日之感。这以后的日子,他安安心心学了大半年日语,到冬天奉母亲之命回了浙江老家,以待时机。

有时,人只要走对一步,那以后的路子就顺多了。一过了年,这机会还真就来了。朝廷决定在保定创立通国陆军速成学堂,决定在全国招考学员。浙江分得四十个名额,除去从武备学堂保送的外,还留下14个名额。蒋志清果然有些才华,从众多学子中脱颖而出,成了陆军速成学堂的一名学员。紧跟着,1907年冬天,学校要选派优秀学员赴日本学习军事,蒋志清因为学过日语,成绩又好,便成为大清国官派赴日留学军事的公费生。

这也就有了他第二次东渡日本。

东京还是那个东京,可蒋志清已不再是两年前的蒋志清。他现在有一个可以施展自己才华的舞台,尽管帷幕还没有拉开,但似乎已经可以隐隐看见他展翅翱翔金戈铁马的矫健身影。他确信自己可以成为这个时代最受人敬仰,也最耀眼的那颗将星。

历史给了他机遇。这个二十岁刚出头的青年几年以后给自己取了个名字,后来成为整个中国乃至全世界都家喻户晓的名字——介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