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节 苦战两年,曾国荃进了江宁城

直接解江宁之围失败后,李秀成乃采取太平军之前经常使用的围魏救赵的战术,进击长江以北的湘军后方,试图通过这种方式,迫使湘军曾国荃部回援,从而解江宁之围。

李秀成大军的进击,一度给湘军造成很大麻烦。但曾国藩很快调集彭玉麟、彭毓橘等率领的水陆大军,将他们击败。这样一来,太平军所谓的围魏救赵,也就无法实施了。

与此同时,为了逼迫李秀成退军,曾国藩命曾国荃率军猛攻江宁城下的雨花台,又命李鸿章率领淮军进攻苏州。有意思的是,曾国藩的这一招,也是围魏救赵。

得知江宁、苏州危急后,李秀成立即率部回援。这时候,李鸿章为阻止李秀成救援苏州,写信给曾国荃,请他猛攻雨花台,以牵制李秀成大军。曾国荃欣然答应,立即率部猛攻雨花台。

1863年6月13日深夜,曾国荃率部兵分六路,对驻守雨花台的太平军发动了夜袭。湘军将士们纷纷向前,架设云梯,登上雨花台,与太平军展开白刃战。激战至第二天凌晨,湘军取得胜利,击杀太平军数千,占领雨花台。

之前,和春、张国梁等绿营将领,在江宁城下驻兵多年,始终无法攻克雨花台,而这一次,湘军却轻而易举地将它拿下了。这对江宁城内的太平军来说,是一个巨大的震慑。

洪秀全得知雨花台失守后,又坐不住了,连忙下旨,令李秀成率大军迅速回援天京。

当李秀成率领大军来到与江宁隔江相望的江浦、浦口一带准备渡江的时候,天下起了大雨,这给太平军的渡江造成了巨大的麻烦。迟迟不能渡江,导致不少太平军因为没有柴火做饭而饿死。

与此同时,湘军在江浦、浦口一带集结重兵,试图趁李秀成大军撤离之际拿下江浦、浦口两城以及位于两城东南边的战略要地九洑洲。

和江心洲一样,九洑洲也是夹在江宁与江浦、浦口之间的长江中的洲岛。九洑洲位于江心洲西北,与江心洲并排而立。九洑洲的西北,则是新开河。新开河的西北,就是浦口、江浦两城。对于此时已经占据江心洲的湘军来说,只要再攻占九洑洲,他们就可以完全切断江北太平军与江宁城中太平军的联系。这对湘军攻打江宁,将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所以,能否拿下九洑洲,就成了湘军成败的关键。

李秀成大军开始渡江后,驻守江浦、浦口两城的太平军失去了坚守下去的信心。驻守浦口的太平军弃城撤退,将城池拱手让给湘军。原湘军水师将领、现任太湖水师(由湘军水师分化出来的一支水师,预备前往太湖,协助淮军攻打苏州)统领李朝斌率领他手下的太湖水师进驻浦口,拦截那些尚未渡过长江的李秀成麾下将士。

与此同时,湘军陆师鲍超、刘连捷等部会合湘军水师杨岳斌、彭玉麟等部,攻克江浦。随后,湘军水师也进驻浦口,与太湖水师一起拦截尚未渡江的太平军。

当时,尚未渡江的太平军有数万之众。他们一起前往九洑洲,希望洲中的太平军能够收留他们。然而,洲中的太平军自身的存粮都不足,根本无力养活这么一支庞大的军队。他们拒绝了这些尚未渡江的太平军的请求。

这样一来,这些尚未渡江的太平军就陷入了绝境。他们进不得(长江中有清军水师),也退不得(新开河中也有清军水师)。为了保存性命,他们纷纷往芦苇丛中跑,却不料芦苇丛中尽是沼泽,脚一踩上去就拔不出来了。不少太平军就这么失去了生命。

湘军水师趁机发动猛攻,击杀太平军数万。李秀成手下精锐力量损失大半。从此以后,他已无力与湘、淮军争锋。

湘军的下一个作战目标,将是战略要地九洑洲。与江浦、浦口不同,湘军要拿下九洑洲并不容易,因为这里是太平天国必须拼命保住的生命线。

太平军在九洑洲经营多年,防守非常严密。沿着九洑洲的边缘,太平军修筑了数十座坚固的堡垒,每个堡垒中至少有一尊大炮。在堡垒旁边的水面上,太平军又布置了几十艘战船,与堡垒相互依托,构成严密的防守体系。这一战对于湘军来说,注定是一场苦战、血战。

曾国荃倒是对攻克九洑洲充满信心,因为他手中掌握着一件制胜法宝。原来,曾国荃手下一个叫陈湜的将领曾经截获过洪秀全发给陈玉成的命令,上面详细记载了江宁的城防情况,其中就有九洑洲的兵力部署情况。这一情报对于曾国荃来说实在是太重要了,知道了太平军的兵力布局,就可以发起针对性的进攻,杀太平军一个措手不及。

就在曾国荃率部对九洑洲附近关隘展开攻击的同时,彭玉麟、杨岳斌也率领着湘军水师,对九洑洲周边太平军的战船发起攻击。经过几天的血战,九洑洲周边的据点,几乎全部落入了湘军之手。九洑洲中的太平军陷入了异常孤立的境地。

这时候,杨岳斌手下的士兵侦察到江滨有一条小路,可以直通九洑洲上太平军营垒。杨岳斌将这一重要消息告知曾国荃。曾国荃大喜,命湘军陆师沿着小路前进,悄悄地埋伏在太平军的背后。

1863年6月30日,九洑洲之战进入决胜阶段。太平军将装备有洋枪洋炮的士兵推进至前沿阵地,准备决战。湘军水师士兵驾着舢板小船,冒着枪林弹雨发起攻击,损失非常惨重。

战斗从拂晓一直持续到傍晚,湘军水师虽然作战勇猛,但也奈何不了占据着地利优势的太平军,他们根本就不惧怕湘军的冲锋。

到了夜间,湘军士兵战斗了一天,都有些累了,不少士兵都在私底下议论休战、开饭。彭玉麟得知后,对士兵们说:“弟兄们,我知道你们战斗了一天,都有些累了。但是,你们累,敌人更累。现在正是克敌制胜的关键时候!不攻破九洑洲,我绝不收兵!大家要吃饭的话,我就叫长夫将饭拉到前线来,咱们吃完再战!”

湘军战士们一听这话,反倒不想吃饭了。他们想,与其在枪林弹雨中提心吊胆吃饭,还不如痛痛快快地杀一场后回到营中安安心心吃饭。于是,湘军士兵全都抛弃了懈怠心理,对太平军发起了更加猛烈的进攻。

就像彭玉麟估计的那样,太平军战斗了一天后,精力早已不如白天。在湘军水师的猛攻之下,他们自以为固如金汤的防线最终被摧毁了。湘军水师从正面杀上了九洑洲。这时候,埋伏在太平军营垒后面的曾国荃陆师部队趁乱杀出,从腹背给太平军致命一击。驻守九洑洲的一万多名太平军全部被湘军杀害。

九洑洲的陷落,意味着天京城中的太平军从江北获得补给的通道被彻底掐断。天京城中本来就很严重的粮食问题,因此变得更加严重了。

这时候,江宁城中的太平军获得补给的南北两条通道,只剩下了南边的一条通道,也就是我在之前说到的从常州、苏州、湖州运来粮食,经高淳县的东坝镇的转运,入秦淮河运往江宁的通道。湘军要想把江宁城中的太平军逼上弹尽粮绝的险境,就必须掐断这条通道。

曾国藩把掐断这条通道的重任,交给了湘军水师名将彭玉麟以及湘军陆师名将鲍超。

1863年11月11日,彭玉麟、鲍超率部兵临高淳城下。驻守此处的太平军将领杨友清和我之前说到的杨辅清、杨宜清一样,都是杨秀清的结拜弟兄。不过,这个杨友清可不像杨辅清那么有骨气,听说湘军大军杀到后,他就立马派人前往湘军营中请降。当时也在高淳城中的杨辅清对此毫不知情。

局势完全在湘军的掌控之中,所以彭玉麟、鲍超对前来请降的太平军信使毫不客气。听那人说完后,彭玉麟瞟了瞟他,漫不经心地说:“告诉你家主子,他要是能把杨辅清余部都杀了,我才准降!”

之前,杨辅清所部太平军在与湘军的长期争斗中损失殆尽,还剩下少量兵力驻守在高淳县城。彭玉麟试图挑起杨友清与这部分太平军的矛盾,让他们自相残杀,然后坐收渔翁之利。

一心想投降的杨友清从信使口中得知彭玉麟的话后,立即集合军队,向杨辅清余部举起了屠刀。杀掉那些人后,杨友清便率部打开城门,投降了湘军。

随后,彭玉麟、鲍超率部进逼东坝。太平军在这里的防守比较严密。他们在坝上修筑了三座大垒,又在坝后修筑一城,长达数里,构筑了严密的防守线。如果太平军倾尽全力防守的话,湘军要想拿下战略要地东坝,将会很困难。

可惜的是,太平军方面驻守东坝的将领也是一个窝囊废。他叫杨柳谷,也是杨秀清的结拜兄弟之一。面对湘军的进逼,他一面信誓旦旦地对杨辅清说一定要坚守,一面却和湘军接洽投降事宜。不久之后,他就把东坝献给了湘军,做了可耻的叛徒。

太平军的这一波投降**至此还没有结束,11月22日,又一位杨秀清的结拜兄弟杨英清率领万余太平军投降湘军,献出了溧水县城。

仅仅半个月时间,彭玉麟、鲍超两军就接连攻下高淳、东坝、溧水等众多战略要地,收降太平军数万,完成了切断江宁城中太平军南线补给通道的任务。

从此以后,天京城中的太平军彻底陷入了绝境,他们的主要物资补给通道全都被湘军切断了。虽然他们还能花重金从洋人那里买来一点救命粮,但那也是杯水车薪,无济于事。

为了挽救太平天国,李秀成向洪秀全提出了一个重要的建议,那就是撤离天京,另图发展。

在天京温柔乡中待惯了的洪秀全不愿意挪窝,他严厉斥责李秀成。李秀成并不因此改变他的想法,依旧跪着向洪秀全进谏。他对洪秀全说:“清妖已经从东、南、西三面围住了京城,城中人心浮动。城中人口,官员、老幼病残、妇女占大多数,能够当兵打仗的很少。如果不及时撤离的话,将有亡国危险。”

洪秀全一听,大怒道:“朕奉上帝、天兄圣旨下凡,做天下的唯一真主,怕什么清妖!你说朕没兵,朕之天兵,比水还多,又岂是你能知道的!朕的铁桶江山,你不扶,自然有别的人来扶!你愿意留在京城,就留着,不愿意留,就赶紧跑。朕不控制你!”

李秀成依旧不依不饶,对洪秀全说:“我不忍心看着天国覆亡,请天王现在就杀了我!”洪秀全没有答应他。于是,他只得含着泪水,走出了大殿。

第二天,洪秀全知道自己做得有点过,派人给李秀成送来一件龙袍,安慰他的心。此后,李秀成既感念洪秀全,又被天京百姓所挽留,便留在了天京城中布置防御。

这时候,江宁城的东、南、西三面都被湘军占领,只有东北面的钟山依旧在太平军的控制之下。这里是城内太平军与城外取得联系的唯一通道。城中数万人所需的粮食都是从这里运入城内的。为保住这一块,太平军在钟山之巅修筑了一座天保城,构筑起严密的防守。

曾国荃命湘军陆师猛攻天保城。城堡中的太平军顽强抵抗,击退了湘军的多次进攻。这样一来,太平军依旧能通过天保城,将城外的粮食运入城内。

1864年2月28日,李秀成率军出城,进击天保城下的湘军,试图解天保城之围,保住粮道。

曾国荃将湘军陆师一分为二,以一路进击李秀成大军,一路包抄切断太平军的入城通道。

在湘军的猛烈攻击下,李秀成大军很快崩溃。这时候,李秀成发现,他们的进城通道已经被切断了。于是,他率领大军退往天保城中。

湘军随后冲杀上来,与太平军展开猛烈厮杀。激战中,一些凶猛的湘军士兵冒着太平军的猛烈炮火,徒手攀登悬崖峭壁,冲入天保城。太平军抵挡不住,纷纷撤退,或经奋勇厮杀冲入江宁城中,或撤往他地。天保城落入湘军之手。

除了彻底切断城内太平军的粮食供给外,攻陷天保城对于湘军来说,还有很多好处。由于天保城的地势很高,湘军攻占此处后,就可将太平军的一举一动尽揽眼底,也可以居高临下,炮击江宁城。因此,湘军进一步掌握了江宁之战的主动权。

为了攻克江宁,曾国荃命湘军陆师在江宁城墙下到处挖掘地道,试图用火药轰塌江宁城墙。

地道战术在湘军与太平军长达十余年的战争中,使用的频率非常高。无论是湘军,还是太平军,都掌握了不少破坏地道的办法。太平军正是凭借这一点,破坏了湘军挖掘的不少地道。

太平军破坏地道的办法,与湘军差不多。他们也是先判断湘军在哪里挖掘地道,然后从城内挖地道通往那个区域,从而洞穿湘军的地道。太平军善于通过观察判断湘军挖掘地道的区域。一般来讲,湘军挖掘地道的区域,会有灯火、烟气,上面的草皮会枯萎泛黄。

在太平军的不断破坏之下,曾国荃的地道战术收效不大。这令曾国荃感到非常恼火。不过,对于他来说,还有更恼火的事,那就是清廷命李鸿章率淮军前来协助他攻打江宁。对曾国荃来说,这是**裸的抢“功”,摘桃子!

得知淮军即将到来后,曾国荃召集麾下将领,恶狠狠地说:“淮军就要来了。咱们辛辛苦苦血战两年,才把江宁城给围起来。难道现在要将大‘功’拱手相让吗?”

曾国荃的这句话,激起了湘军将领们的血性。他们纷纷表示愿意拼命一战,拿下江宁,保住原本属于湘军的荣耀。于是,曾国荃开始布置对江宁城中太平军的最后一击。

当时,在钟山脚下紧邻江宁城太平门的地方,太平军修筑了一座地堡城。由于地堡城的存在,湘军不能迫近太平门挖掘地道。对于湘军来说,这是攻城的一个重大障碍。

决定对江宁城发起最后的总攻后,曾国荃命湘军陆师猛攻地堡城。7月3日,湘军李祥和部攻克了地堡城。随后,湘军在地堡城上架设起百余尊大炮,日夜轰炸江宁城。由于距离城中心很近,地堡城中湘军的轰炸,对城中的太平军造成了巨大的杀伤。

虽然攻克了地堡城,但湘军想要在太平门下挖掘地道,依旧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因为这里,对于城中的太平军来说,是最后的防线。如果守不住,太平天国就将遭受灭顶之灾。他们在这里布置了密集的火力网,湘军想突破,并不太容易。

这时候,之前在攻克安庆一战中首先入城的李臣典站了出来。他对曾国荃说:“我军进攻江宁,已经有两年多了。如果还不拿下,一定会生变数。大帅就下命令吧!我愿率部深入太平门下,挖掘地道!”

见李臣典如此勇毅,曾国荃非常高兴,将在太平门下挖掘地道这一最重要也是最艰难的任务交给了李臣典。随后,李臣典率部冒着太平军密集的炮火,日夜赶修地道。到7月15日的时候,地道终于挖成。

这天深夜,曾国荃和李臣典正在地道旁商量攻城的时候,李秀成突然率领几百精兵,由太平门杀出,向处在地道旁的湘军发起猛攻。另一路由数百人组成的太平军队伍,从江宁城东的朝阳门杀出,抛掷火箭喷筒等火器,焚烧湘军营垒,试图破坏地道。

面对太平军的突然猛攻,毫无准备的湘军一度陷入被动。但最终,他们还是击退了太平军,有惊无险地保住了地道。

击退太平军的突袭后,曾国荃召集麾下将领,商讨第二天攻城的顺序。大家都知道太平军在太平门附近布置了重兵,所以都不敢担当首先杀入城中的重任。

这时候,湘军营务处(相当于参谋部)一个从未打过仗的文官站了出来,对着李臣典、朱洪章、刘连捷、彭毓橘等将领怒吼道:“你们这些人,平时都自以为是英雄豪杰,现在到了关键时候,却都变成了缩头乌龟!真是没用!”

曾国荃麾下的那些将领,都是征战多年,为清廷立下过赫赫“功”劳的。他们怎么可能容忍一个从未打过仗的书生在他们面前指指点点!于是,朱洪章站了出来,对着那位文官大怒道:“你小子说什么来着?谁他妈是缩头乌龟?老子今天把话撂在这里了,要是大帅命我当先锋的话,我不拼命作战活捉洪秀全小儿献给大帅的话,就他妈不配做人!”当时,洪秀全已病逝,湘军中也有传闻,但未确信。所以,朱洪章说他要活捉洪秀全。

那位文官听完朱洪章的话后,并不示弱。两人争吵起来,惊动了曾国荃。曾国荃认为,如果不赶紧将攻城顺序定下来的话,将影响军心。于是,他拿出笔墨,请众将领签下有关攻城顺序的军令状。

朱洪章刚才说了大话,此时不好退缩,只得径直往前,拿起毛笔,第一个签下名字。这意味着,在明天的攻城战中,他的部队将冲在最前面。可以想见,他的军队在明天一定会有很大的伤亡。

见朱洪章第一个签了名,李臣典、刘连捷、彭毓橘、张诗日、萧孚泗、萧庆衍、李祥和等人也不甘落后,纷纷签了名。攻城的顺序就这么定了下来。

7月19日中午,随着霹雳一声巨响,江宁城墙被地道中的炸药炸塌二十余丈。朱洪章率部首先冲向倒塌处,李臣典、刘连捷、彭毓橘等人率部跟进。

正当湘军迅猛杀向城中的时候,驻守在城头的太平军将火药包点燃,抛向湘军阵中。冲在最前面的湘军,都被烧着,或重伤,或身亡。

后面的湘军士兵见到这一幕,有些胆怯了,有些人开始往后撤。眼看湘军的攻势就要被太平军化解,彭毓橘使出了霹雳手段,当即斩杀几个往后撤的士兵,止住了后退的浪潮。随后,湘军将士们一拥而上,迅速突破太平军的城防体系,杀入城中。

苦攻两年,终于攻克江宁,曾国荃以及他手下的将士们紧绷了许久的神经突然间松懈了。杀进城中的湘军将士忙着烧杀抢掠,而他们的首领曾国荃则倒头大睡。这就给了李秀成等人千载难逢的出城良机。

这天深夜,李秀成趁湘军防备不严,带领幼天王、洪仁玕等人从太平门城墙倒塌处冲出。之前,李秀成已经将自己所乘的好马让给了幼天王,因而此时,他只能骑着一匹差马逃跑。由于马太差,马不快,李秀成逐渐赶不上幼天王、洪仁玕所率领的大部队,成了落单之雁。四天之后,他被人抓住,绑送至湘军将领萧孚泗营中。就这样,李秀成成了湘军的俘虏。

为了发泄私愤,曾国荃找来锥子,往李秀成身上猛刺。曾国荃是那种快意恩仇的人。在这一点上,他与他那个生性严谨的哥哥曾国藩有着明显的差别。

虽然李秀成表达了投降意愿,但曾国藩、曾国荃兄弟还是准备杀掉他。促使他们动杀心的主要是两件事。一个是与李秀成一样的被俘的太平天国松王陈德风在牢中见到李秀成,当即长跪请安。另一个是老百姓将萧孚泗的亲兵王三抓去杀害,以报复萧孚泗抓捕李秀成。

曾国藩、曾国荃从这两件事中看出,李秀成虽然身陷囚牢,但在太平军旧部以及老百姓当中,依旧有着很高的威信。因此,他们认为,留下李秀成对清廷来说,是一个巨大的隐患。所以,他们很快就将李秀成杀害了。

李秀成被湘军杀害,这对太平军余部来说,是一个巨大的打击。由于缺乏撑得起台面的将领统率,太平军余部的斗争最终未能撼动清朝的统治。这是后话。

得知湘军攻克江宁后,清廷对在镇压太平天国一战中有“功”的人员大加奖赏。湘军将帅最“风光”的时候到来了。

曾国藩获赏太子太保衔,锡封一等侯爵,世袭罔替,赏戴双眼花翎。他是清朝第一个获得侯爵的文臣。曾国荃获封太子少保衔,锡封一等伯爵,赏戴双眼花翎。当时的湖广总督官文因人成事,获赏一等伯爵,与曾国荃平齐。

湘军水师的两位名将彭玉麟与杨岳斌,都获封一等轻车都尉以及太子少保衔。当时的四川总督骆秉章,为湘军筹集粮饷,并与曾国藩的好友刘蓉一道,击败了翼王石达开,此时也获封一等轻车都尉。

湘军第一悍将鲍超也获封一等轻车都尉。此时的他,依旧率部在江西与太平军余部作战。幼天王在江西被俘杀后,清廷加封鲍超一等子爵。与鲍超同时受封的还有当时的闽浙总督左宗棠。左宗棠获封一等伯爵。

此时的曾国藩,进入了人生的巅峰期,但他并不觉得多么荣耀。熟读历史的他,知道像他这样“功”高盖主的权臣,很难有好下场。为了自保,曾国藩主动裁撤他手下的湘军。在湘军历史上扮演重要角色的曾国荃吉字营,就此终结。

很多人知道曾国藩在攻下江宁后裁撤湘军,便以为湘军的历史就此结束了。其实,这是一个误解。曾国藩裁撤的仅仅是湘军中的小部分。吉字营几乎全部被裁撤,但吉字营以外长期归曾国藩指挥的军队,如湘军水师以及湘军陆师鲍超、刘松山等部,就没有被裁撤。不归曾国藩指挥的左系湘军、江刘系湘军,更没有裁撤。所以,这次裁撤的湘军,只占湘军总数的一小部分。湘军的历史不仅没有结束,还将更加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