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3师团擅自离去

日军开始上高会战的时候,共有三支作战部队,分别是33师团、34师团、独立混成第20旅团,为什么此时仅剩下34师团?那两支日军在哪里?

中国人对于33师团和它的师团长樱井省三应该很熟悉,因为这是一支和中国多支部队交战的日军。在第一次缅甸战役中,33师团和日军另外三个师团将中国军队赶人了野人山。

而此时,第一次缅甸战役尚未开始,33师团还在江西与中国军队作战,此战过后,33师团就要在师团长樱井省三的带领下,开往华北战场,和敌后战场的中国军队作战。

按照时任日军第11军参谋本部作战部长田中新一在日记中的记载,33师团是在34师团的请求下才参加这场中国称为“上高会战”,日本称为“锦江作战”的战役的。田中新一这个名字,我在前面写到过,他后来担任日军第18师团师团长,在缅北丛林中被孙立人的新一军打得满地找牙。新一军老兵梁振奋曾送给我一张“十八师团关防大印”的拓片,说起过他们缴获这枚大印的情景,我奇怪田中新一的这枚关防大印居然全部是隶书汉字,也许日文中的这几个字和汉字是相同的。

田中新一的日记记载,在“锦江战役”中,34师团表现很踊跃,而33师团则表现消极。其实想来,33师团也有自己的小算盘,他们再过几天就能够开往华北敌后战场,他们才不愿意在江西与中国军队拼杀,消耗实力,为他人作嫁衣裳,而最后的功劳却都归于34师团。

日军第11军参谋长木下在以后的回忆录中这样写33师团的作战目的:“33师团与34师团相策应,从左侧攻击第70军,将其压制在锦江。”换句话来说,33师团只是将第70军赶到34师团的战线,就算完成了任务。在这场中国军队上下一心,志在必得,国共两党通力协作的战争中,而33师团并不想尽全力。

由于上高会战中日军缺乏统一部署,也由于33师团打起了自己的小算盘,于是,在激战正酣的时候,战场上出现了极富戏剧性的一幕:

3月19日,也就是上高会战开始后的第四天,34师团一路“高歌猛进”,“势如破竹”,攻占了距离上高仅有几十公里的高安,日军的汽车再有一小时就能够开进中国军队第19集团军的驻地上高县。而同一天,33师团击退了中国军队第70军的两个师,将这两个师赶到34师团的战线上后,趁着夜色悄然从战场上撤离。而33师团撤离的凤凰圩,距离上高同样只有几十公里。

天亮后,当被33师团一路追赶的第70军第19师和预九师站在连夜加固的阵地前瞭望,突然发现阵地前空无一人,昨夜夜半还在嘈杂喧嚣的日军突然像屁一样神秘地消失了,消失得无影无踪。第70军两个师的将士大喜过望,他们扭过头来,全力以赴对付已经陷进包围圈却不自知的日军34师团。

日军34师团在上高会战中吃了大亏,原因就在于33师团将第70军的这两个师——第19师和预九师赶到了他们侧背。这两个师在没有后顾之忧的情况下,向着34师团全力出击。日军第11军参谋长木下在他的作战回忆中写道:

22曰,向毕家前进的师团司令部战斗指挥所,辎重部队和野战医院都遭到了敌人袭击,伤亡惨重。这部分重庆军,就是上面所述的,受33师团压制向南而来的预九师和第19师。据此,第33师团达到的作战目的,势必使重庆军攻击34师团的侧后背。

如果33师团没有将第70军两个师赶到34师团的侧背,情况也不会这样糟。在整个上高会战中,33师团是在给34师团帮倒忙,有了33师团,还不如没有33师团。

上!上!

南昌还有巍巍的古庐山,

滔滔扬子江。

天苍苍,野茫茫。

上高东北好战场,

锦江夹岸阵堂堂。

挥戈除小丑,弹落阵云黄。

歼灭倭奴三百万,

黄龙痛饮返家乡。

上!上!

紫金山在望。

前头更有巍巍的长白山,

滔滔黑龙江。

时隔70多年后,这首歌曲的曲谱已经失传了,但是仅仅看看这些歌词,就让人血脉贲张,豪气干云,我们仿佛看到了烽烟滚滚的战场,看到了勇士们持枪跃进的雄姿,听到了先辈们奋勇杀敌的呼喊声,嗅到了风中吹送的硝烟气味。

在上高会战前夕,司令部参谋蓝介愚得到了很多情报,这些情报今天看起来特别有意思:南昌的日军调动极为频繁,北上的火车上,每一个窗口上都露出人头和枪支;然而在南下的火车上,看不到人头和枪支。按照这种表面情况判断,日军是北上增兵,要在北面作战。可是,中国军队的坐探得到的情报是,他们夜间把耳朵贴在铁轨上,听到北上的火车车身飘浮,声音清脆;而南下的火车车身沉重,声音沉闷。

中国军队九江的坐探传来情报说:日军要求百姓夜晚关闭门窗,不得向外窥视,但百姓从脚步声中判断出,日军有大部队经过九江;中国军队南昌的坐探传来的情报是:日军大部队乘军舰从鄱阳湖登陆。

这些情报中,就有前面写到的老兵曹立刚提供的情报。

这些看似无关的、互不相连的情报,综合起来,就能够形成一条情报链:日军北上运兵是虚,南昌屯兵是实;九江在南昌之北,鄱阳湖在南昌之东,大批日军在这两地出现,目标只有一个,就是南昌。各路日军正在向南昌集结,准备发动战争。

1941年3月15日,日军果然兵分三路,从南昌方向出发,向19集团军进攻。

守卫在上高会战第一线阵地的邹继衍提到了日军的炮兵,而守卫在这场会战第三线阵地的魏杰都没有提到日军的炮兵,按照日军的作战惯例,先是飞机轰炸,然后是大炮轰击,最后是步兵冲锋。可是在上高县城附近的战斗中,日军飞机轰炸过后,步兵就直接冲锋,日军的炮兵部队在哪里?

蓝介愚给出了答案。

上高会战前的一个月,19集团军根据情报分析出日军会进犯上高后,就果断地采取了措施。共产党员、上高县县长黄贤度带领三万民众拿着镬头和铁锨,将所有的道路都破坏殆尽。日军要修复这样的道路,需要花费巨大的人力、物力和漫长的时间,这对于战机稍纵即逝和形势瞬息万变的战场显然是不适宜的。日军迫于无奈,只能选择乡间小路,翻越崇山峻岭,排成一路纵队向上高前进。而遇到陡峭的山崖,日军的马匹都不能通过,更何况大炮。

所以,日军的炮兵部队只在开战之初,对付中国军队外围部队的时候,才发挥了作用,而对付第三线阵地的74军时,炮兵鞭长莫及,汉口日军总部便派出了远藤少将的第3飞行团和一支海空飞行队,前者有飞机120架,后者有飞机50架。这170架飞机充当的是炮兵的角色。

上高会战开始后,各支部队遵照上级指示,渐次抵抗,梯次防守,节节退后,目的在于诱敌深入。然而,由于日军异常凶悍,中国军队伤亡惨重。扼守锦江南岸的第70军107师(邹继衍所在的那个师)一败涂地,第70军的另一个预九师在经过了一天激战后,收容到的部队仅有六个营。

在第二道防线上,中国军队的第49军26师与日军的第20独立混成旅团缠斗,这支部队,就是抗战老兵朱光第所在的那支部队。

在第三道防线上,尹同道所在的74军57师和魏杰所在的74军58师与日军厮杀。《上高会战战斗详报》中说,会战之初,日军每天行进60华里。

日军开始进攻的时候,第19集团军司令罗卓英在江西吉安,吉安距离上高有将近400里,罗卓英闻听战事已开,昼夜兼程从吉安赶往上高;副司令刘膺古和74师58师师长廖龄奇都在南岳衡山接受培训,廖龄奇此时还生病。上高会战初期的指挥官其实是第19集团军参谋长罗为雄。蓝介愚说:罗为雄一向未经战阵,前线败退后,脸色苍白,第九战区司令长官薛岳常以电话壮他的胆:‘不要害怕,敌人是扫**战,打了还会回去的。

罗卓英一回到上高,两小时后就召开会议,研究战局动向,有说坚守上高的,有说撤离上高的,各抒己见,各不相让,而罗卓英则说:“上高以西无险可守!”当时是夜晚八时。

南昌位于上高东面,中国军队要撤退,只能向西撤退。如果向西,则会被日军一直赶到长沙,对战区司令长官薛岳的指挥部构成威胁。

夜晚10点,会议还在继续,但已决定了坚守上高,让各参谋电话通知各部队。第74军参谋长陈瑜在电话里反对固守上高,罗卓英快步上前夺过电话训斥道:“你是谁?是陈参谋长?作战期间,讲话不准牢牢骚骚。”

第二天,朱光第所在的第49军26师得到了李天霞带领的第74军51师的支援,迎头痛击第20独立混成旅团,斩获甚众。邹继衍所在的第70军107师冒着倾盆大雨向上高方向疾进。尹同道和魏杰所在的第74军57师和58师互成犄角之势,形同铁叉,要将34师团叉一个透心凉。

战争开始进入相持阶段。

3月22日晨,第20独立混成旅团分出了一个联队,突然回窜锦江南岸,袭击上高侧背,司令部特务营拼死抵抗。

在上高会战极为激烈的时候,74军参谋长陈瑜劝集团军司令罗卓英赶快撤出上高县城,罗卓英大声呵斥陈瑜,并且派中将总参议陈襄前往74军督战。王耀武看到陈襄,明白罗卓英的用意,他赶紧打电话大声对罗卓英保证说:“请总司令相信我,我是能够贯彻您的命令的。”罗卓英一面激励王耀武,一面从特务营抽出第2连去增援74军。

一个军,居然需要一个连去增援,说明当时的战斗有多艰苦。

特务营去了一个连,仅剩下两个连,两个连要与一个联队的日军交战,兵力明显不够,罗卓英又打电话让李天霞从51师抽出一个团,15分钟内跑到锦江南岸击退第20独立混成旅团这个联队。

李天霞派出一个团,击退日军这个联队。

锦江南岸暂保无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