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章,厚颜无耻

看着这成摞的书籍,这位公子哥颇为眼热。

尽管作为士族阶级的一员,他并不喜欢李恪的变法。

但对于这些装订精美,字体工整的书籍,他却根本无法拒绝。

因为担心这些好书被人抢走,他立刻取下自己的玉佩,交给家丁道:

“四书五经全都给我来上十套,送到我府上。钱的话,拿这玉佩去找我家管家要就行。”

家丁接过玉佩,看了看上面属于对方的家族标志,笑逐颜开。

“得嘞!这位公子放心,咱们这就安排人,给您将书送到府上!”

有了这个公子哥开头,其他士族子弟也坐不住了。

他们掏钱的掏钱,拿信物的拿信物,你一套我一套的将这些书抢购一空。

很快,这件事引起了全城士族的轰动。

众人开始对李恪卖书的行为议论纷纷。

“好家伙!你看了蜀王殿下卖的书了吗?那这装订,这字体,还有这保存程度,如果不是他一口气卖这么多书,我还以为这是新书呢!”

“殿下这些藏书如此整洁干净,想来也是爱书之斯文人。只是为了钱把书贱卖,还是有点寒碜了。”

“这可不吗?只是如今,他的变法举步维艰,他连组织变法的钱都不够用。他这次把书贱卖,也是逼不得已的手段了。”

“不过我觉得,这李恪把书卖得这么便宜,有没有可能是想借此讨好咱们这些士族,让咱们在变法的事情上少点干涉?”

“你这个想法,也不是没有可能!呵呵!没想到啊没想到,这蜀王当初在朝堂上不是挺嚣张的吗?没想到这才过了几天,他就认怂了。真没意思!”

然而,这些士族还没得意多久,长安城内,蜀王府中。

又有一则重磅消息传了出来。

为了筹措资金,蜀王李恪准备贱卖春秋三大传分别三百本,《孙子兵法》两百本,《道德经》两百本,《庄子》一百本,《淮南子》一百本,《吕氏春秋》五十本……

而这些书,每本售价同样是三十两银子!

看着这上千本保存完好,质量上乘的蜀王府藏书,士族们都傻眼了。

这李恪,哪来的这么多藏书?

如此数量保存完好的藏书,别说他们这些士族,就算是齐鲁之地的圣裔,恐怕也拿不出来吧?

他李家人怎么会有这么多书?

他们真的是从唐地起家,一路入主关中的军事贵族吗?

这文风昌盛,藏书之多,连他们这些士族都自愧不如啊!

不过感慨归感慨,面对如此之多质量上层的藏书,各路士族还是无法抵抗其**。

很快,他们便纷纷掏钱,踊跃购买。

很快,李恪拿出来的“藏书”,便被他们抢购一空。

看着短短几天时间,就又有上百万两银子的进账,李恪相当满意。

看着李恪满意的笑容,管家躬身问道:

“殿下,是否要印刷第三批藏书了?”

“当然!”

李恪毫不犹豫地回答道。

印书,当然是要印书的。

只是李恪也明白,收割士族的把戏,不可能一直这么玩下去。

事实上,李恪两次卖书,收割了长安城内士族的大量现银,他们已经需要回血了。

因此李恪说道:

“第三批书籍,还是四书五经,数量为五万本,在长安城出售的同时,也发往外地销售。但每本价格,定为一两银子。”

“同时放出风声,让士族知道印刷机的存在,但不要让他们知晓印刷书籍的具体成本。”

听到李恪的命令,管家露出震惊的表情。

他问道:

“殿下,怎么就突然降价了?”

“不是突然。”

李恪平静说道:

“反正继续卖书,士族肯定会发现不对劲,我们没有办法做到可持续性竭泽而渔。”

“而且,对洛阳城那边,我也要有个交待才是。”

对于李恪在长安卖书的行为,洛阳的商贾其实也颇为在意。

毕竟他们存钱的钱庄,就是李恪开设的。

而李恪在离开洛阳的时候,还从钱庄拿走了两百万两银子,说是做生意用。

可如今,看着李恪不仅没有赚到钱,而且还在贱卖自己的藏书,那些把钱存在李恪钱庄的储户难免会感到担忧。

事实上,他们已经派出好几波人,试探李恪的情况。

考虑到如今改革方兴未艾,一旦有什么风吹草动,加剧这些商贾的不信任感,钱庄必定会发生挤兑现象。

如此,势必对变法造成沉重打击。

因此,李恪知道,自己必须告诉这些跟随自己的商贾,自己正大赚特赚呢!

很快,机械印刷机存在的消息就被士族们知晓了。

当士族们听说李恪用印刷机摆了他们一道后,纷纷怒不可遏。

很快家族派出了自己的子弟,在蜀王府门口叫骂道:

“李恪你这畜生玩意,竟然敢拿这印章印出来的书忽悠我们,难怪我看这些书的字迹怎么这么好!你简直不是人!”

“这书我不要了!快把钱退回来!做人不能像你这样不厚道的!”

“枉你也是读圣贤书的人,行事竟如此下作,我大唐的脸,都被你丢光了!”

面对这些人退书的要求,李恪直接拒绝了。

开玩笑!

大唐法律哪条写了七天包退十五天包换的条文了?

这些士族对他提出这些没有法律依据的要求,不是欺负老实人吗?

面对李恪的严词拒绝,士族们怒不可遏。

甚至有几个士族子弟,直接冲到李恪家中叫骂。

但都被李恪让人给丢了出去。

然而面对李恪的强势赖账,这些士族也没有什么好办法。

总不能因为这事,和皇室撕破脸吧?

无奈,他们只能到处宣传李恪的恶名。

一时之间,李恪在长安城的名声变得臭不可闻。

一些不听话的孩子,还会被家长告知,再不听话,蜀王殿下今晚就会翻墙进来,把他们的心肝吃掉……

于是乎,李恪的名声开始从臭不可闻,变成可止孩啼的程度。

然而这些消息经由士族的舆论网络传到洛阳以后,洛阳的商人却纷纷弹冠相庆。

奸商?名声差?唯利是图?

对于士族的抹黑舆论,这些商人并不在意。

反正这里面的主语,换成他们,其实也没有任何违和感。

他们真正在意的只有一点——李恪从钱庄拿了两百万两进行投资,已经开始回本了!

家人们,这钱庄是真靠谱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