乃粒
宋子①曰:上古神农氏②若存若亡,然味③其徽号④两言,至今存矣。
【注释】
①宋子:作者自称。子,古时男子的美称或尊称。
②神农氏:炎帝。
③味:体会。
④徽号:美好尊贵的称号。
【译文】
宋子说:炎帝或许存在,或许不存在,如果仔细体会一下这个尊称的含义,其实直到现在炎帝依然存在。
生人①不能久生,而五谷②生之;五谷不能自生,而生人生之。土脉历时代而异,种性随水土而分③。不然,神农去陶唐④,粒食已千年矣,耒耜之利,以教天下⑤,岂有隐焉?而纷纷嘉种,必待后稷⑥详明,其故何也?
【注释】
①生人:即生民,人。语出《孟子·公孙丑上》:“自有生民以来,未有孔子也。”唐时避唐太宗李世民讳,改“民”为“人”。
②五谷:指麻、菽(shū,豆)、麦、稷(小米)、黍(黄米)。
③种性随水土而分:作物的属性因水土的不同而不同。
④陶唐:尧帝。
⑤耒耜之利,以教天下:语出《周易·系辞下》:“神农氏作,斫本为耜,揉木为耒,耒耜之利,以教天下。”意为教导天下人耕种的益处。
⑥后稷:周朝先祖,名弃,善种庄稼。
【译文】
人无法自己生长,而要靠五谷养活自己;五谷也无法自己生长,而是靠人去种植。土壤历经各个时代变得不同,作物的种性也因水土不同而不同。否则,从神农到尧帝,人们以五谷为食已经有长达一千多年的历史了,天下人对耕种的好处难道还有什么不明白的吗?后期出现的许多优良品种,一定要等到后稷来做出详细说明,是何缘故呢?
纨裤之子①,以赭衣视笠蓑②;经生之家③,以农夫为诟詈④。晨炊晚饷,知其味而忘其源者众矣!
【注释】
①纨裤之子:指不学无术的富家子弟 。
②以赭(zhě)衣视笠蓑:以罪犯的装束来看待农民的装束。赭衣,古代罪犯所穿的衣服为赤色,这里指代罪人。
③经生之家:读经书的人,泛指儒生。
④诟詈(lì):诟病,辱骂。
【译文】
不学无术的富家子弟像看待罪犯一样看待农民,饱读诗书的儒生也把农民当作辱骂别人的代称。他们整日饱食,评判美味,却不知道饭食的来处。这种人实在太多了!
夫先农①而系之以神,岂人力之所为哉?
【注释】
①先农:神农。
【译文】
把神农当成神一样祭祀尊敬,由此可见种植五谷不仅仅是人力的作用啊!
总名
凡谷无定名。百谷,指成数①言。五谷,则麻、菽、麦、稷、黍,独遗稻者,以著书圣贤起自西北也。
今天下育民人者,稻居什七,而来②、牟③、黍、稷居什三。麻、菽二者,功用已全入蔬、饵④、膏、馔⑤之中,而犹系之谷者。从其朔⑥也。
【注释】
①成数:总数。
②来:小麦。
③牟(móu):通“”,大麦。
④饵:糕饼。
⑤馔:饭食。
⑥朔:起初,初始。
【译文】
谷物一直以来没有固定不变的名称。所谓百谷,是从谷物的整体来说的。通常说的五谷,指的是麻、菽、麦、稷、黍这五样,唯独少了水稻,这是因为著书的人是西北人。
现在养活全国人民的口粮 ,稻子占据其中的十分之七,小麦、大麦、黄米和小米等占据剩下的十分之三。麻和豆其实已经作为菜蔬、糕饼、油脂和饭食等其他用途,现在之所以还把它们归为谷类,是由于承袭了一开始的说法。
稻
nbsp;
凡稻种最多。不粘者,禾曰秔,米曰粳①;粘者,禾曰稌,米曰糯②。南方无粘黍,酒皆糯米所为。质本粳而晚收带粘,俗名婺源光③之类。不可为酒,只可为粥者,又一种性也。
【注释】
①禾曰秔(jīng),米曰粳(jīng):秔,同“粳”。水稻有粳稻和籼稻之分。粳米黏性强,涨性小;籼米反之。
②禾曰稌(tú),米曰糯:稌即糯稻,是水稻的一个变种。
③婺源光:江西婺源地区的稻种名。
【译文】
稻子的品种是最多的。不黏的,禾称之稻,米称之粳米;黏的,禾称之稻,米称之糯米。南方没有黏黍,酒全用糯米酿造。本来归为粳稻一类,但是晚熟带有黏性,俗名叫作“婺源光”。不能酿酒,只能煮粥,这是另外一个稻种。
凡稻谷形有长芒、短芒,江南名长芒者曰浏阳早①,短芒者曰吉安早②。长粒、尖粒、圆顶、扁面不一。其中米色有雪白、牙黄、大赤、半紫、杂黑③不一。
【注释】
①浏阳早:湖南浏阳地区的早稻种。
②吉安早:江西吉安地区的早稻种。
③杂黑:黑米之色。
【译文】
稻谷的形状大体分为长芒、短芒,江南地区有长芒稻种“浏阳早”,有短芒稻种“吉安早”。具体细分则有长粒、尖粒、圆顶、扁面等多种。其中稻米的颜色也有雪白、浅黄、深红、淡紫和杂黑等多种,不一而足。
湿种①之期,最早者春分以前,名为社种②,遇天寒有冻死不生者。最迟者后于清明。凡播种,先以稻麦稿③包浸数日,俟其④生芽,撒于田中。生出寸许,其名曰秧。秧生三十日,即拔起分栽。若田亩逢旱干、水溢,不可插秧。秧过期,老而长节,即栽于亩中,生谷数粒,结果而已。凡秧田一亩所生秧,供移栽二十五亩。
【注释】
①湿种:浸湿谷种。
②社种:春社日时进行浸种。
③稿:禾秆。
④俟(sì):等待。
【译文】
浸种的日子,最早是在春分这日以前,称为社种,如果天气寒冷有被冻死不生长的。最迟是在清明这日之后。播种的时候,事先以稻秆或者麦秆包好种子,浸泡数日,等待种子发芽之后撒播到秧田之中。等种子发苗长一寸多,就称为秧苗。秧苗生长三十天后,就可以拔起分插栽种。假若碰上稻田干旱或水涝,则不能进行。秧苗过了插秧的时期就会变老拔节,即便插到秧田之中,结谷也非常少。通常来说,一亩秧苗可以插二十五亩的秧田。
凡秧既分栽后,早者七十日即收获,粳有救公饥①、喉下急②,糯有金包银③之类。方语百千,不可殚述。最迟者历夏及冬二百日方收获。其冬季播种、仲夏④即收者,则广南⑤之稻,地无霜雪故也。
【注释】
①救公饥:早稻名,又名五十日早。
②喉下急:一种早造早熟稻种。
③金包银:一种早造糯稻。
④仲夏:指阴历五月。
⑤广南:广东南部。
【译文】
秧苗在插秧之后,早熟的品种,只需七十天就能采收,粳稻有“救公饥”“喉下急”,糯稻有“金包银”这些。稻种名每个地方叫法不一,难以全部描述。最晚熟的品种,则要经过由夏到冬共计两百多天才能够采收。那些在冬季播种、夏季采收的,是广东南部的水稻,因为生长的地方没有霜雪的缘故。
凡稻旬①日失水,即愁旱干。夏种冬收之谷,必山间源水不绝之亩,其谷种亦耐久,其土脉亦寒,不催苗也。湖滨之田,待夏潦②已过,六月方栽者,其秧立夏播种,撒藏高亩之上,以待时也。
南方平原田多一岁两栽两获者③。其再栽秧,俗名晚糯,非粳类也。六月刈④初禾,耕治老稿田,插再生秧⑤。其秧清明时已偕早秧撒布。早秧一日无水即死,此秧历四、五两月,任从烈日暵⑥干无忧。此一异也。凡再植稻,遇秋多晴,则汲灌与稻相终始。农家勤苦,为春酒之需也。
凡稻旬日失水,则死期至,幻出旱稻一种,粳而不粘者,即高山可插。又一异也。
【注释】
①旬日:十天。
②潦(lǎo):雨水很大的样子,也指雨后大水。
③一岁两栽两获者:指双季稻。一年播种两次,收割两次。
④刈(yì):收割。
⑤再生秧:指经过一次或者多次“剃头”再移植的老秧。
⑥暵(hàn):干旱。
【译文】
水稻如果失水十天,人们就会担心土地干旱。夏种冬收的水稻,必须播种在山间有源源不绝的活水的田里,这种稻种生长期漫长,生长的土壤温度低,长势缓慢。位于湖边的稻田,则要等到夏季雨汛之后,六月才能栽种,这些秧苗在立夏的时节播种,撒播在地势高的农田中,等待生长时机。
南方平原的稻田耕种大多数是一年两季。二次栽种的秧叫晚糯,不是粳稻。六月收割完早稻,用犁和耙整治旧田后,插再生秧。这种秧清明时就和早稻种同时播种了。早稻秧只要缺水一天就会死去,而这种秧苗经过四、五这两个月,便不再畏惧曝晒和干旱。这是一个特异的品种。种植晚稻时,因为秋季多晴天,所以要经常对秧苗灌水。农家如此勤劳辛苦,是酿造春酒的需要。
水稻如若缺水十天就会死去,因此从中又衍生出一种旱稻,是不黏的粳稻,即使是高山也可以种植。这又是一个不同的品种。
香稻①一种,取其芳气,以供贵人,收实甚少,滋益全无,不足尚②也。
【注释】
①香稻:香稻分为香占、香糯、香粳三类。香稻的花、茎和叶都能够散发香气,煮出的米更是喷香扑鼻,所以称为香稻。
②尚:崇尚,提倡。
【译文】
有一种名为香稻的品种,因为它散发香气,专供给大户人家,但是收成产量很低,对身体也没有什么滋补的好处,所以不提倡广泛种植。
稻宜①
凡稻,土脉焦枯,则穗实萧索。勤农粪田,多方以助之。人畜秽遗②,榨油枯饼、枯者以去膏而得名也。胡麻③、莱菔子④为上,芸薹⑤次之,大眼桐又次之,樟、桕⑥、棉花又次之。草皮、木叶,以佐生机,普天之所同也。南方磨绿豆粉者,取溲浆灌田,肥甚。豆贱之时,撒黄豆于田,一粒烂土方三寸⑦,得谷之息倍焉。
【注释】
①稻宜:适宜稻子的农事。
②秽遗:粪便。
③胡麻:芝麻。
④莱菔(fú)子:萝卜的种子。
⑤芸薹(tái):油菜。
⑥桕(jiù):乌桕树,种子可以榨油。
⑦一粒烂土方三寸:江西地区的农谚。指用黄豆来做肥料。
【译文】
对于稻种来说,稻田如果贫瘠干枯,稻穗结谷就会稀疏。勤劳的农民往往使用多种肥料来让稻田肥沃。人与家畜的粪便,榨干油的枯饼、“枯”是榨干了油而得名。芝麻籽饼、萝卜籽饼是最好的,油菜籽饼稍次,樟树籽、乌桕籽、棉籽饼最差。草皮、树叶用来做肥料,以促使作物生长,全天下都是这样做的。南方磨绿豆粉的地方,利用淘豆的溲水来灌田,肥效尤其好。黄豆便宜的时候,把黄豆撒在稻田里,一粒黄豆就可以使三寸见方的田变得肥沃,获得稻谷的收益比成本多一倍。
土性带冷浆者①,宜骨灰蘸秧根②,凡禽兽骨。石灰淹苗足③。向阳暖土不宜也。土脉坚紧者,宜耕陇,叠块压薪而烧之④,埴坟⑤松土不宜也。
【注释】
①土性带冷浆者:即冷水田、冷底田或者湖洋田,指因排水不畅导致水温、土温低的酸性土田。
②骨灰蘸秧根:指施磷肥。
③石灰淹苗足:在秧脚撒石灰。石灰是碱性物质,能与土壤中的酸性物质发生中和反应,改进土壤。
④宜耕陇,叠块压薪而烧之:一种通过翻土和熏烧使土质疏松变得适宜耕种的方法。陇,同“垄”。
⑤埴(zhí)坟:黏土和壤土。坟,土质肥沃。
【译文】
在冷水田耕种,适宜采用骨灰沾秧根的做法,禽骨、兽骨都可以。还可以把石灰撒在秧脚处。向阳的暖土则不适合这样做。土质坚硬的稻田,要用犁耕起垄使土质疏松,把土块堆叠,用柴草熏烧。那些土质松肥的稻田就不适合用这种方法。
稻工① 耕 耙 磨耙 耘耔②
凡稻田刈获不再种者,土宜本秋耕垦③,使宿稿化烂,敌粪力一倍。或秋旱无水及怠农春耕,则收获损薄也。
凡粪田,若撒枯浇泽,恐霖雨至,过水来,肥质随漂而去。谨视天时,在老农心计也。
凡一耕之后,勤者再耕、三耕,然后施耙,则土质匀碎,而其中膏脉释化④也。凡牛力穷⑤者,两人以扛悬耜,项背相望⑥而起土。两人竟日,仅敌一牛之力。若耕后牛穷,制成磨耙,两人肩手磨轧,则一日敌三牛之力也。
【注释】
①稻工:稻田耕作。
②耘耔(yún zǐ):意为除草。耘指用手除草,耔指用脚壅(yōng)泥除草。
③土宜本秋耕垦:指田地在当年秋天再次犁耕,也称为犁冬晒白。
④膏脉释化:指肥料分化开。
⑤穷:缺乏,不足。
⑥项背相望:语出《后汉书·左雄传》:“监司项背相望,与同疾疢(chèn)。”此处指两人共同拉犁,一前一后相望相助。
【译文】
假使稻田秋收后不再冬种,那么最好在当年秋天再次犁耕,让稻茬腐烂,这相当于多施一倍的粪肥。如果秋天干旱缺水,或者像有些偷懒的农民那样等到来年春天才犁耕,收获势必就会减少。
给田施肥时,如果是撒枯饼或浇稀粪,都会担忧连绵大雨,因为雨水一洗刷,肥分就会随之流失。谨慎观察天气的变化,全在于农民的心计了。
稻田犁了一遍以后,勤劳的农民还会犁第二遍、第三遍,然后才耙,这样土质才会均匀疏松,肥分才能彻底溶解化开。缺少耕牛的,一般是两个人用木杠悬拉着犁铧,一前一后共同使力推拉翻土,两个人干上一整天才顶得上一头牛。如果犁耕后也没有耕牛,就制作磨耙,两个人用肩和手拉着磨耙耙地,耙一天可以抵得上三头牛。
凡牛,中国惟水、黄两种①。水牛力倍于黄,但畜水牛者,冬与②土室御寒,夏与池塘浴水,畜养心计亦倍于黄牛也。凡牛,春前力耕汗出,切忌雨点,将雨,则疾驱入室。候过谷雨③,则任从风雨不惧也。
【注释】
①凡牛,中国惟水、黄两种:中原的牛只有水牛、黄牛两个品种。中国,指中原。
②与:给予。
③候过谷雨:意思是牛一旦过了谷雨这个节气,就不怕风雨了。
【译文】
中原地区的牛只有水牛和黄牛两个品种。水牛的力气是黄牛的双倍,但是畜养水牛,冬季要给它土屋御寒,夏季要让它去池塘洗浴,这样所损耗的时间精力也是饲养黄牛的双倍。牛在春耕的时候容易出汗,还需要注意不要让它淋雨,要下雨时一定得迅速把它牵进屋里。在谷雨之后,它就不怕风雨了。
吴郡力田者以“锄”代耜,不藉牛力。愚①见贫农之家,会计②牛值与水草之资,窃盗死病之变,不若③人力亦便。假如有牛者,供办十亩,无牛用锄而勤者半之。既已无牛,则秋获之后,田中无复刍牧④之患,而菽、麦、麻、蔬诸种,纷纷可种。以再获偿半荒之亩,似亦相当也。
【注释】
①愚:作者自谦。
②会(kuài)计:核算。
③不若:不如。
④刍(chú)牧:种草放牧。
【译文】
苏州地区努力耕田的人往往以铁代替犁耙而不凭借牛力。依我看,贫穷的农家如果仔细计算一下购买耕牛和草料的价钱,以及耕牛失窃和生病老死等意外情况,实则还不如使用人力划算。假如有耕牛的能耕种十亩田,没有耕牛但勤用铁的则可以耕种它的一半。既然没有耕牛,那么秋收后也就避免了在田里蓄草放牧的麻烦,还可以在田里种豆、麦、麻和蔬菜等冬种作物。以这些得益和那损失的五亩相比,其实和有牛也差不多。
凡稻,分秧之后数日,旧叶萎黄而更生新叶。青叶既长,则耔可施焉。俗名挞禾①。植杖于手,以足扶泥壅②根,并屈宿田水草使不生也。凡宿田草③之类,遇耔而屈折。而稊稗与荼蓼④非足力所可除者,则耘以继之。耘者苦在腰手,辩在两眸。非类既去,而嘉谷茂焉。从此,泄以防潦,溉以防旱,旬月而奄观铚刈⑤矣。
【注释】
①挞(tà)禾:即耔,用脚壅泥除草。
②壅:用土壤或者肥料培育植物的根部。
③(wǎng)草:水稗子。一种生长在田间的杂草。
④稊(tí)稗(bài)与荼(tú)蓼(liǎo):田间杂草名,根系发达,难以去除。
⑤奄观铚(zhì)刈:语出《诗经·周颂·臣工》,意为一同去观看用禾镰收割稻谷。奄,同。铚,禾镰。刈,收获。
【译文】
在插秧过了一段时间后,禾苗的旧叶会变得枯黄而逐渐长出新叶。等新叶长出,便可耔田了。通常叫挞禾。手拿木棍,用脚把泥壅向禾苗的根,把田间的杂草踩进泥里,让它再难生长。像草这样的杂草,耔田就可以除掉。而像稗子、苦菜和水蓼这些,不是脚能除去的,就要把它耘掉。耘田的人劳累的是腰和手,分辨禾苗和草在于双眼。杂草去除后,禾苗就能生长茂盛。从此之后,排水防止涝害,灌水防止干旱,满一个月之后即可准备镰刀收割了。
稻灾①
凡早稻种,秋初收藏。当午晒时,烈日火气在内,入仓廪中,关闭太急,则其谷粘带暑气。勤农之家偏受此患。明年田有粪肥,土脉发烧,东南风助暖,则尽发炎火②,大坏苗穗。此一灾也。若种谷晚凉入廪,或冬至数九天③收贮雪水、冰水一瓮,交春即不验。清明湿种时,每石④以数碗激洒,立解暑气,则任从东南风暖,而此苗清秀异常矣。祟在种内,反怨鬼神。
【注释】
①稻灾:指从谷种到成熟收获的水稻种植生产全过程中的八种灾害。
②尽发炎火:形容禾叶枯黄的状态。
③冬至数九天:即“数九寒天”。古代把从冬至起每九天称为一个“九”,从“一九”到“九九”,共八十一天,是一年当中最冷的时候 。
④石(shí):容量单位,一石等于十斗。
【译文】
早稻的谷种要在初秋的时候进行收藏。中午经过烈日曝晒,热气聚集在谷内,如果就这样直接入仓,封仓又太着急,谷种就会带着没驱散的暑气。勤快的农家很容易有这样的隐患。这样的谷种来年播种之后,田里的粪肥会使土壤发热,又加上东南风增加湿度,大片禾苗就会像被火烧过一样枯黄,损害结谷。这是第一种稻灾。如果一直等到晚间谷种凉了再收进仓,或者在冬至这样的数九寒天中,收藏一瓮雪水或者冰水以备浸种,此法立春后无效。到第二年清明时节浸种的时候,每石谷种浇洒几碗收藏的雪水,能迅速消除暑气。这样做的话,哪怕东南风吹来,禾苗也可以长得精神挺拔。所有的病根都在谷种内部,可有人却因此埋怨鬼神作怪。
凡稻撒种时,或水浮数寸,其谷未即沉下,骤发狂风,堆积一隅。此二灾也。谨视风定而后撒,则沉匀成秧矣。
凡谷种生秧之后,妨①雀鸟聚食。此三灾也。立标飘扬鹰俑②,则雀可驱矣。
凡秧沉脚③未定,阴雨连绵,则损折过半。此四灾也。邀天晴霁④三日,则粒粒皆生矣。
【注释】
①妨:损害。语出《国语·越语下》:“王若行之, 将妨于国家。”
②鹰俑:鹰的模型。
③沉脚:扎根。
④邀天晴霁(jì):遇上雨后天放晴。邀,迎候,希求。霁,雨后天晴。
【译文】
播种的时候,如果恰好田里有几寸深的水,谷种还漂浮着没有沉下,此时又忽然遭遇狂风,那么谷种就会聚积到秧田的一个角落。这是第二种稻灾。所以要特别注意风停了才能播撒谷种,谷种才能均匀地下沉到土里,继而长成秧苗。
谷种长出秧苗后,要注意防止成群的鸟雀飞来啄食。这是第三种稻灾。在田里立一个假鹰模型,就能将鸟雀驱走。
当秧苗还没有扎下根的时候,如果天气阴雨绵绵,就会损失过半。这是第四种稻灾。如果碰巧雨后连晴三天,那么所有的秧苗就都能成活了。
凡苗既函之后,亩上肥泽连发,南风熏热,函内生虫①。形似蚕茧。此五灾也。邀天遇西风雨一阵,则虫化而谷生矣。
凡苗吐穑之后,暮夜鬼火游烧②。此六灾也。此火乃朽木腹中放出。凡木母火子,子藏母腹,母身未坏,子性千秋不灭。每逢多雨之年,孤野墓坟多被狐狸穿塌,其中棺板为水浸,朽烂之极,所谓母质坏也。火子无附,脱母飞扬。然阴火不见阳光,直待日没黄昏,此火冲隙而出,其力不能上腾,飘游不定,数尺而止。凡禾穑叶遇之,立刻焦炎。逐火之人,见他处树根放光,以为鬼也,奋梃击之,反有鬼变枯柴之说。不知向来鬼火见灯光而已化矣。凡火未经人间灯传者,总属阴火,故见灯即灭。
【注释】
①凡苗既函之后,亩上肥泽连发,南风熏热,函内生虫:指禾苗返青之后因土壤肥沃、气候温暖产生虫害。既函,指禾苗返青长出叶、秆。
②凡苗吐穑(sè)之后,暮夜鬼火游烧:指稻瘟病。表现为禾叶上布满褐色病斑。吐穑,禾苗抽穗。
【译文】
禾苗返青长出叶、秆之后,土壤中的肥料连续挥发,再遇上熏热的南风,稻叶内就容易生虫。形状像蚕茧。这是第五种稻灾。如果这时能下一阵西风雨,那么虫子就会死去而稻子就能存活下来了。
禾苗抽穗后,晚间有“鬼火”游**烧灼禾苗。这是第六种稻灾。这种火由腐坏的木头生出。木是母亲,火是儿子,火蕴藏在木头之中,木头没有坏,火就永远藏在木中。每次等到多雨的年头,荒野孤坟经常被狐狸挖穿,里面的棺材板被水浸泡,烂到一定程度,便是所谓的母质坏了。火失去依附就只能离开母体而四处飞舞。然而,阴火不能暴露在阳光下,只能等到日落黄昏的时候,才能从缝隙里冲出来,它无力向上飞腾,飘**不停,只能在几尺高的空间内游**。如果禾叶遇到这种火,叶片就会立即被烧焦。追赶这种火的人,看到其他地方的树根也发光,认为是鬼 ,举起木棒奋力击打,结果反而因此衍生出“鬼变枯柴”的说法。这些人不知道所谓的“鬼火”一见灯光就会消失。所有没经过人间灯火点燃的火都属于阴火,所以一见到灯火就消失不见。
凡苗自函活①以至颖栗,早者食水三斗,晚者食水五斗,失水即枯。将刈之时少水一升,谷数虽存,米粒缩小,入碾臼中亦多断碎。此七灾也。汲灌之智,人巧已无余矣。
凡稻成熟之时,遇狂风吹粒殒落,或阴雨竟旬,谷粒沾湿自烂。此八灾也。然风灾不越三十里,阴雨灾不越三百里,偏方厄难,亦不广被。风落不可为。若贫困之家,苦于无霁②,将湿谷升于锅内,燃薪其下,炸去糠膜,收炒糗③以充饥,亦补助造化④之一端矣。
【注释】
①函活:禾苗返青。语出《诗经·周颂·载芟(shān)》:“播厥百谷,实函斯活。”
②无霁:阴雨绵绵不停止。
③糗(qiǔ):炒米粉。
④造化 :自然界。
【译文】
禾苗从返青到抽穗结谷这段时期,早稻每株大约需要三斗水,晚稻每株大约需要五斗水。一旦缺水,禾苗就会枯萎。在收割之前,如果缺少一升水,粒数虽然没有变,但是谷粒却会变小不再饱满,用碾臼加工的时候也容易断碎。这是第七种稻灾。在引水灌溉方面的智慧,人们已经充分发挥没有遗漏了。
稻子成熟的时候,如果碰上狂风吹落稻粒,或者遇到连续十多天的阴雨,稻粒沾了湿气就会发霉变坏。这是第八种稻灾。所幸风灾的范围一般不会超过方圆三十里,阴雨灾的范围也一般不会超过方圆三百里,这属于局部灾害,不会涉及很广。但是谷粒一旦被风吹落就难以挽回了。如果是贫苦的农家,遇到阴雨连绵不放晴时,可以将湿谷放在锅内,锅下烧火爆去谷壳,炒米粉来作为粮食充饥。这也是补救天灾的一种方法。
.bsp;
水利① 筒车② 牛车 踏车③ 拔车④ 桔槔⑤
凡稻,妨⑥旱藉水独甚五谷。厥土沙泥、硗腻⑦,随方不一,有三日即干者,有半月后干者。天泽不降⑧,则人力挽水以济⑨。
【注释】
①水利:这一节描写的多是引水向上的水力机械。
②筒车:一种以流水为动力把水从低处引向高处的提水灌溉工具。
③踏车:一种链唧筒水车,因需人脚踏来推动,所以被称为踏车。
④拔车:一种链唧筒水车,以人双手转动为动力。
⑤桔槔(gāo):春秋时候发明的利用杠杆原理制造的一种提水工具。
⑥妨:通“防”,防范。
⑦厥土沙泥、硗(qiāo)腻:指土壤的土质有沙土、泥土和贫瘠、肥沃的区别。硗,同“”,指土壤贫瘠。腻,指土壤肥沃。
⑧天泽:雨水。
⑨济:弥补。
【译文】
五谷之中,水稻特别需要借水防旱。各个地方的稻田土质不同,有的是沙土,有的是黏土;有的土壤贫瘠,有的土壤肥沃;有的灌水后三天就早早干涸了,有的却要半个月才干涸。如果老天不下雨,就要依靠人力引水来调剂抗旱。
凡河滨有制筒车者,堰①陂②障③流,绕于车下,激轮使转,挽水入筒,一一倾于枧④内,流入亩中。昼夜不息,百亩无忧。不用水时,拴木碍止,使轮不转动。
其湖池不流水,或以牛力转盘,或聚数人踏转。车身长者二丈,短者半之,其内用龙骨⑤拴串板,关水逆流而上。大抵一人竟日之力,灌田五亩,而牛则倍之。
【注释】
①堰:挡水的低坝。
②陂(bēi):此处指筑堤。
③障:阻挡。
④枧(jiǎn):引水的渡槽或者导管,一般为木制或者竹制。
⑤龙骨:水车别称。
【译文】
河边有装置筒车的,可以筑个低坝挡水,让水流绕到筒车下方,冲击轮叶促其转动从而舀水入筒,筒中的水又可以一一注入引水的槽中,再流入田里。筒车转动昼夜不停,即使灌溉一百亩田地也是不成问题的。不用浇水时,可用木头拴住,不让水轮转动。
如果是湖泊或者池塘里不流动的静水,可以用牛拉动转盘来驱动水车,或者几个人合力踏转水车。长水车长两丈,短水车长一丈,车内使用龙骨拴连串板,把水聚在一起让其逆流而上。一个人一整天差不多可以灌溉五亩田,要是用牛还能加倍。
其浅池、小浍①,不载长车者,则数尺之车。一人两手疾转,竟日之功,可灌二亩而已。
扬郡②以风帆数扇,俟风转车,风息则止。此车为救潦,欲去泽水,以便栽种,盖去水非取水也,不适济旱。用桔槔、辘轳③,功劳又甚细已。
【注释】
①小浍(kuài):田间的小水沟。
②扬郡:今江苏扬州地区。
③辘轳:战国时期利用定滑轮原理发明的一种提水工具。
【译文】
浅池塘和田间小水沟,容纳不了长水车,那么可以用几尺长的手摇水车。一个人双手握住把手迅速转动,用上一整天也最多灌溉两亩田。
扬郡地区使用几扇风帆来带动水车,等风吹转车,风停车就停。这种车是用来排水防涝的,即排去积水方便栽种,因为它是排水出去而不是引水进来,所以不适用于抗旱。用桔槔、辘轳这样的工具来排水引水,功效就更加低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