破译血案密码

犯罪现场的一切,甚至空气、光、声音、气味……都是有迹可循的。先进的刑事技术让它们显现踪迹。

在与刑事罪犯的较量中,盐城公安刑事技术革新也在大步迈进。近三年来,除市局刑科所外,全市县级公安机关也都建成了DNA实验室,为加快现代科技破案步伐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响水县公安局宽敞、洁净的DNA实验室。测序仪、扩增仪、移液器、纯化仪等一台台先进的检测设备一字排列。外间是5只装满“2004·12·28”案件相关物证的大号打理箱,每一个物证均有标签和唯一性标注。

法医物证学研究的对象,主要是与人体有关的生物检材,以其生物性成分和特性来证明案件事实。由于案件类型的多样性和犯罪现场的复杂性,法医物证检材不可避免地受到环境的影响。因此,法医物证检材具有不确定性。即是什么性质的检材、污染与被破坏程度如何等,这就需要法医针对物证检材的特点,设计合理的分析策略,选择正确的实验方法,尽可能减少不确定性,实现对法医物证的精确鉴定。

高瑞祥在出发之前就备了课,查找以前的鉴定卷宗并复印成册,认真梳理送往各地的检材检验情况,做到对以前的检验情况了如指掌。到达响水后,他考虑到大部分物证已经检验过,有的物证甚至经过多部门的反复检验,再次检测就得区分重点和方法。

而提取现场物证上的检材样本是第一关。

他和牛洋、项玉梅一起梳理保存的现场物证,寻找出能够进行DNA检验的斑迹。

高瑞祥把木方凳表面大范围检验,重点是凳子的四条腿。因为犯罪分子用来击打时,手应该抓在凳腿上。

他一点一点仔细察看,查找可供检测的斑痕。

然而,提取的DNA样本检测结果和以前一样,都是被害人本人的。

彭明琪敲了敲玻璃门:“看出什么玄机没有?”

高瑞祥摘下口罩,扭了扭脖子:“玄机一点没有看出来,我看离眩晕倒是不远了。”

彭明琪笑了一下,向他们招了招手:“不急,休息一会儿吧,我们再碰碰。”

“所长是不是有想法了?愿闻其详。”高瑞祥拉开玻璃门,直了直腰。

“也没有什么新想法。我们搞刑事技术的,就是要让现场物证说话。情况越复杂越要冷静。别看目前我们还没有查到有价值的线索,可一些疑点被一一排除,而这排除其实就是进展,说明我们正一步步接近真相。我们刑侦这一行,不是常说去伪存真、抽丝剥茧吗?”

“你这个想法很特别,逻辑成立,赞同。”高瑞祥摘下眼镜,用棉纸擦了擦,戴上。

“我们不能受前面检验结果的影响,要坚定信心,一切从头做起。”彭明琪看了下打理箱,“现场和尸体反映出打斗的痕迹,凶手可能有捂口、扼颈等动作,而且加害动作多。综合分析,凶手当时有受伤的可能。你们再仔细一点,不要放过任何一个疑点。”

“既然这些大块的血迹都做过了,我想把所有物证逐一网格化检查,看能不能找到细小的血迹斑点。放心吧,一有结果就向你汇报。”高瑞祥说。

法医鉴定结论,具有科学性、公正性和权威性。近几年,DNA检验技术突飞猛进,已成为破案攻坚的一把神器。

凶手当时可能受伤,那么他的血迹,很可能在打斗时留在现场。

以前的DNA检验技术刚刚起步,检测设备对检材的要求高,灵敏度也差。但现在检测技术提高了,肉眼看不到的微量斑迹,都能检出DNA密码。

关键是要找到那个隐藏在现场的微量斑迹。

刑侦破案,有时需要那么一点运气,但是这种运气不是等来的,而是要靠一名刑警的专业素养和执着。每个人首先都得做好自己那1%的工作,余下的兄弟们做的99%才有意义。运气好,第一个1%就旗开得胜;运气不好,穷尽了99%的工作,那么最后一个承担1%工作的人就一定是幸运的。反之,你承担的1%的工作不细致,使罪犯成为漏网之鱼,那兄弟们承担的99%工作无论做得多好,也发现不了,也是无用功。

高瑞祥和牛洋深知自己担负的责任,必须做好自己那1%的工作。

他们在DNA实验室又枯坐了一夜。

眼前是一件件现场物证,根据现场录像、照片,对照现场图和勘查笔录,两个人在脑海里一点一点复原现场,反复推演打斗的过程,不放过任何一个细节。

原始现场的重要物证方凳,被打得开裂,凳面和凳腿上均黏附大量血迹。现在方凳都干干净净了,可见前期DNA检验不是一遍两遍,应该已经达到“网格化”标准了。

经过仔细分析,他们把视线转移到被害人当年所穿的衣物上。

考虑到衣物上的血迹较多,而且经过多次检验,高瑞祥有针对性地选择死者衣物上的点状斑迹进行网格化检测。

由于剪取部位较多,他和牛洋分工配合,一块一块贴标签、拍照,以固定位置,便于溯源。

又一天下来了,没有检测出令人兴奋的结果。

失败,再检测。

再检测,又失败……

深夜,彭明琪打通高瑞祥的手机,开口就说:“瑞祥,我不是催你,熬了两个通宵了,赶紧休息一下。慢工出细活。”

“睡不着啊,已经检测了80多个点,都是被害人的血迹。”

“睡不着也要睡,这是命令!”过了一会儿,彭明琪又说,“获胜者看到每个问题的答案,而失败者看到每个答案的问题。获胜者往往是答案的一部分,而失败者往往是问题的一部分。”

“这句话有点绕口,但是很耳熟啊。”高瑞祥打了个哈欠。

“犯罪鉴识大师李昌钰说的。睡觉,赶紧的!”

2018年10月30日一大早,高瑞祥和牛洋带着新的希望,又跨进DNA实验室。

被害人身上穿的衣服以及床单、被褥等都被网格化检测过了,一件乳白色绒布睡衣映入高瑞祥的眼帘。

对照现场图,这件睡衣当时被害人并没有穿,放在床的里侧。虽然有点旧,但是看上去干干净净。

睡衣放在床的里侧,会不会沾上凶手的生物痕迹?

高瑞祥和牛洋把睡衣展平,用放大镜一点点察看。

睡衣的右手臂一处细小的斑迹,引起了高瑞祥的注意。

“像是没有洗干净的陈旧铁锈斑点。”牛洋说。

血痕与铁锈,从表面观察有些相似,只有经过初步检验,才能确定是否为血痕。

高瑞祥没有吱声。经过仔细辨别,他根据多年的经验,确认这个细小斑点是血迹。

于是,他用一次性剪刀剪下一小块,放入离心管里,注入一些试剂消化提取了微量DNA。然后,他用扩增仪扩增2小时后,把裂解的检材放入3500DNA测序仪,按下启动键。

这台外形跟微波炉相似的DNA测序仪,是目前全国最先进的检测设备,进口价格为150多万元,灵敏度高,操作方便。以前设备检测不出的微量生物检材样本,到了它的肚子里,就会现出原形。

高瑞祥和牛洋在静静地等待着检测结果。

DNA,是脱氧核糖核酸的英文缩写,它是一种生物分子,双链结构,可组成遗传指令,引导生物发育与生命机能运作。主要功能是长期性的资讯储存,可比喻为“蓝图”或“密码”。

法医DNA检验,就是通过对刑事案件现场遗留的生物检材,进行DNA分型或者线粒体DNA测序,并与犯罪嫌疑人的DNA分型结果或线粒体DNA序列进行比对,直接认定或否定犯罪嫌疑人。

侦查破案,对普通人而言,要的是结果,即犯罪嫌疑人是谁。

而对刑警来说,过程是关键。

他们就像是破解挡在面前的一道道谜锁,当穷尽手段打开最后一把锁时,结果就很简单了。

然而这看似简单的结果,却饱含着刑警的艰辛付出,勘查、排摸、分析、推理……每一步艰难的突破,都是对他们职业忠诚和专业素质的考验。

功夫不负有心人。一个多小时后,这起侦办了14年的“冷案”,终于被誓不罢休的刑警们焐“热”了。

检测结果显示:被检测的样本,不是被害人本人的,而是一男性DNA分型。

案件侦查获取重要线索。

“彭所,检出一个完整男性分型。”高瑞祥立即打电话向彭明琪报告。

“好啊,终于捕捉到凶手的踪迹了!”彭明琪很兴奋,转而冷静一想,忙问,“会不会是被污染呢?”

“应该不会,检材都是单独存放的。”

“立即在国家库中比对,消息暂时保密。”

高瑞祥和牛洋把这一分型在全国数据库进行比对,电脑屏幕比中栏跳出一条比中信息。

“100%,完全相同!”两个人欣喜若狂,搂抱在一起。

高瑞祥立即查看比中对象的信息:侯大海,男,汉族,1981年12月26日出生,户籍地响水县七套中心社区七套居委会中西组。

12点09分,高瑞祥再次报告:“DNA比对上一个人,是响水七套乡七套居委会的侯大海。”听得出,高瑞祥很亢奋。

彭明琪高呼:“好!”

他预感到,案子破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