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章 因地制宜

跟张成想的完全不同。

朱樉和朱棡真心想放一枪,让张成刮目相看的。

谁知道他们辛辛苦苦造出来的燧发枪,如此不堪一击!

“火药配比都正确的,出门放一枪也没事,偏偏用到正事上就炸膛了!”

朱樉骂骂咧咧,心里对这把燧发枪失望无比。

“可恶,爱谁谁研究去吧,爷不干了!”

“就是,我也不干了!”

朱樉和朱棡就像两个受委屈的大宝宝一样。

哥俩气呼呼地怒哼一声,谁都不愿看地上的失败品一眼。

张成看着他们的反应却是十分想笑。

“老二老三,这就是你们想得太简单了。”

“研究之路上,哪有那么容易就得出成果。”

朱樉和朱棡不爽地斜睨他一眼,权当这话是在放屁。

张成摇摇头,也知道这次打击到两个皇子的自尊心了。

他不吝鼓励道:“你们再回去研究研究,目前都已经顺利走出第一步了,还怕搞不出厉害的成品吗?”

“而且,在我看来,你们这把燧发枪也不是没可取之处。”

“能在短短几天就有这么显著的成果,你们的火器实验室大有可为。”

能被向来不假辞色的张成如此夸赞。

朱樉和朱棡面容稍霁,微微倨傲地抬了抬下巴。

不过很快,他们的心情又跌落谷底。

只因张成挑挑眉,似是无意间问了一句。

“对了,我还没问你们,经费花的如何?”

“一千两银子,两三天内就造出成品,应该花的不多吧?”

!!!

危!

朱棡当即一脸惊恐,心头再度升起被暴怒老父亲支配的恐惧。

面对笑眯眯的张成,他当然不敢实话实说。

支支吾吾,急忙用眼色对朱樉疯狂示意。

“我、我,这经费么……我又不是管钱的!”

“让老二来说!”

“老三你!岂有此理!”

朱樉心里把不讲道义的老三骂了个狗血淋头。

可当张成挑眉看过来,还是硬着头皮,打着哈哈讪笑道:

“这个,经费嘛……”

“张大人你也知道,火器研究有多烧钱。”

“光是打造枪管,你们这铸造工坊要价很黑啊,上来就要我五十两银子!”

“所以,所以……你事先给的一千两,已经差不多花完了。”

朱樉说完,就一脸“英勇就义”的表情,急忙闭上了眼睛。

只等着张成开口,一顿狂风暴雨地怒骂打击。

没曾想,等了一会儿,周围还是鸦雀无声。

朱樉纳闷儿地睁开眼睛,却见张成微微笑着看着自己。

非但没有骂他们,还若有所思地点点头。

“你说的没错,军事研发烧钱很正常。”

“一千两银子虽然不够,但烧完了这些出来一把半成品也不错。”

说着,他抚掌一笑道:“既然如此,那我再拨给你们一万两。”

“这下应该够了吧?”

“一、一万两!”

乍听到这个天文数字。

朱樉、朱棡,还有周围皇子当场惊得目瞪口呆。

老二老三哥俩,更是齐齐虎躯一震,差点咬到舌头。

“天哪,一万两,抠门精这是转性了?”

“这真不是什么陷阱?”

这话不止两个皇子想问。

很快,火器实验室再波一万两经费的消息,传到了朱棣这边。

因为要建立农桑实验室,朱棣一直在书房、试验田两头忙活。

要不是老五告知,他还不知道,老二老三连新火器都已经鼓捣出来。

“怎么可能,二哥三哥这次居然能快我一步?!”

朱棣大为震惊。

整个人都十分懵逼。

就好像一直都考第一的优等生,突然被两个吊车尾差生奋发图强,甩到十里地去。

太子大哥事事争先,为兄弟们榜样,比他厉害也就算了。

老二老三这又是吃错什么药?

按照他们的性子,拿到一千两银子不是先去花天酒地?!

朱小四瞳孔剧震。

心头立时掀起惊涛骇浪,滚滚不息。

“不行!同样拿到一千两银子做经费,我的成果也不能落于人后!”

他要研究的是农事。

而有《齐民要术》这些农书的启发下,他本来应该站在巨人的肩膀上!

怎么都不该被老二老三先超了去!

这件事深深刺激到了朱棣的好胜心。

都是龙子凤孙,同样的起跑线,居然落在两个不学无术的哥哥后头。

这谁能服气!?

“四哥,看来我们也要加紧研究了。”

“不能让二哥三哥一直碾压我们一头。”

“不然,要是等大哥问起我们的进度,我们有何面目向他和父皇交代啊!”

朱橚和朱棣一母同胞,哥俩对视一眼,都明白心底压抑的不服输和好胜欲。

这次,让老二老三领先一次,可真要论贡献,他们酝酿个大的,可未必比新造的火器差到哪里!

说做就做。

老五带着一帮萝卜头们,全投入自家四哥麾下。

大小皇子们,都围着厚厚一摞农书,对着试验田绞尽脑汁。

“在老师已经发现红薯、土豆这两样高产农作物之后,现阶段继续改良作物品种,暂时可以放弃。”

“我们得另辟蹊径,琢磨怎么能用有限的土地,增产更多的粮食!”

朱橚也道:“没错,老百姓可没太多的条件让我们一点点试验。”

“大明建朝八年,一切百废待兴,要想彻底留住百姓,除了郑策,还得让人看到喜人的丰收成果!”

哥俩对视一眼,立马心里有了计较。

他们都从张成口中知道,凤阳不是没有田地。

凤阳辖下,不少乡镇还保持着农业为本的传统。

只是大多数青壮为了家里能过得更好,纷纷跑到凤阳大城市打工。

于是,在向张成报备过以后,朱棣朱橚带着弟弟们,亲自下乡,到田野间观摩时下农人耕种。

白云悠悠,蓝天之下,一老农正扶着老牛,缓缓开垦土地。

老农之后,还有一老妪提着一个大木桶,跟在后头,泼下一些稀黄之物。

田垄上,类似的大木桶还有好些。

让皇子们感到奇怪的是,老农老妪家的小儿,就站在木桶旁,正对他们这些外来人报以警惕的神情。

仿佛大木桶里装着什么黄金,就提防他们的觊觎。

“四哥,那是什么?”

“我们过去看看吧!”

老七朱榑,老八朱梓正值活泼好动,猫嫌狗厌的年纪。

见状反而感兴趣起来,叽叽喳喳叫着,就拉着最小的两个弟弟朝那边跑去。

“哎,老七老八,小心点别绊到十一十二!”

朱棣朱橚看着如脱缰野马的几个弟弟,无奈地摇摇头。

赶紧大步跟上,同时心里想,还好老六稳重,不用他们操心。

等三个哥哥赶到。

就见四个小的不约而同,捂着鼻子,一副快熏晕过去的模样。

摇摇欲坠,露出嫌恶又震惊的表情。

“四哥五哥,你们快看!”

“这些乡下人,居然用屎尿做肥料!”

“难道我们吃的红薯土豆,都是这东西种出来的!?呕……”

老七老八再说不下去了。

因为朱棣和朱橚他们,也没想到农家肥料这么不讲究。

那些木桶里的稀黄之物,这么看来,不就是人解手后的产物!

霎时,诸皇子脸色又青又白,吐也不是,走也不是。

眼看着这些穿着锦衣的贵人们,表情越来越难看。

老农家的小儿被吓到了,惊慌地朝田里的爷奶大喊一声。

“爷,奶,有人盯上咱家的肥!”

“你们快过来看看啊!”

“什么,我看看哪个小兔崽子,敢抢老娘的肥……”

老农年龄大了,可能还有些耳背。

老妪却是袖子一撸,气汹汹地跑了上来。

可把朱棣等皇子吓了一大跳。

“大娘,大娘有话好好说!”

“误会了,我们不是偷肥贼!”

“我们只是看看你们怎么耕种,对这个肥料……有点兴趣。”

朱棣顶着一脸菜色,艰难地把话说完。

老妪这会儿冲到近前,打眼一看,不由眉开眼笑。

“哎哟,原来是来乡下视察的贵人们哪!”

“早说啊!老头子,老头子你快过来,跟上头下来视察农事的老爷们好好说道说道!”

在老妪的大嗓门下,老农这才牵着老牛,慢吞吞地背着手走了过来。

“什么事儿啊?”

“老伯,我就想问问,你们这用人解手的屎尿做肥料,就不觉得熏得慌吗?”

朱棣本来到嘴边想问的话,临到问出来,不由转了个弯变得有些嫌弃。

因为他们就站在一排排恭桶边上,这个味道……实在是不可恭维。

没看几个小滑头,都悄无声息溜到田的另一边去了吗?

一时间,四五六三个皇子的脸色都很是精彩。

心里暗骂几个弟弟不厚道。

老农直到这会儿,才在老妪耳语下发现几个皇子气质卓然,一看就来历不凡。

他急忙诚惶诚恐地弯下腰,颤巍巍回道;

“回几位贵人,这农田有屎尿作肥,作物可长得更好,这是老祖宗传下来的知识。”

“除此之外,还有一些肥得看情况,像老朽家种的是旱稻,先前耕种多次,地里肥力不足,就得额外用这些屎尿追肥。而种菜,则需要瓜果皮、废菜叶、鸡鱼等下水、骨头、鱼鳞、蛋壳做肥。”

老妪同时在一旁笑着补充道:“还有我老婆子喜种花。”

“用鸡蛋壳晒干磨粉,混上泥土,再加上少许淘米水作肥,能让花开的更艳更好。”

在老农和老妪熟稔的谈笑之间,朱棣渐渐明白,肥料对农桑的重要性。

不过他心中还蒙上一层迷雾。

如果老祖宗传下来的知识真有那么简单,为何百姓如此勤劳施肥,地里的产量还是那么的低?

若靠地里刨食就能果腹,那大明开国以来定下种种利民郑策,按理说早该吸引流民回乡。

抱着这样的思考,朱棣回了衙门,直接去找张成。

“老师,今日我和弟弟们下田看一老农耕种,我看到他们在用屎尿作肥。”

“按说那些肥料真有老农说的效果,地里的产量应该居高不下才是……”

张成笑着放下毛笔,挑眉一笑。

“你想问,为何他们用了肥料,产量还是上不来对不对?”

朱棣纠结地点点头。

他所研究的,不就是想扩大产量,让老百姓都吃饱肚子,让流民陆续回乡,不再落魄四方。

张成笑着答道:“其实粪便做肥料不是说不行,但腐熟的肥料才算是无害的肥。”

“况且你口中的老农,说起肥料头头是道,那应该没有仔细发掘肥料与肥料之间的区别。”

“比如说,它们真正有利于庄稼的本质。”

张成说着,一边打开系统,一边不厌其烦地给朱棣教学。

“对稻子来说,可能腐熟的粪肥能追加它们需要的营养。”

“但是小麦大豆之类呢?土地与土地之间,尚且有盐碱地的区别。”

“需要因情况改变土地性质,或者善加利用,并用不同的肥,让作物真正茁壮成长,这才是需要你自己去发现的。”

原来如此。

老师的意思,不就是因地制宜么。

随着张成说完,朱棣渐渐陷入沉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