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在书呆子的学说里,那些看得见的人的动物性生存现象

4.在书呆子的学说里,那些看得见的人的动物性生存现象,是关于人的全部生命的概念,并能从中得出关于人生目的的结论

“活着的生物,从生到死这段时间里的一切行为,就是生命。人、狗、马降生于世,有各自独特的肉体,这个独特肉体便生活着,死掉之后肉体分解,进入另外的生物行列,那以前的生物便不存在了。一条生命,如果心脏依然跳动,肺脏还在呼吸,肢体尚未分解,这就说明人、狗、马正在活着,如果心脏停止跳动,呼吸也没有了,肉体开始分解,也就慢慢接近死亡,也就是失去了生命。因此,事情也就再清楚不过:生命是活着的人,在死亡之前通过肉体发生出来的东西。”

这个定义适用于那些最粗陋、最野蛮、刚脱离了动物状态的人。而在我们的时代,书呆子的那些自诩为科学的学说,居然也将这种粗陋而原始的生命观念当成唯一的真理。人类在几千年的时间里,耗费了大量的精力和劳动才摆脱了洪荒的黑暗,但是,这些歪理邪说凭借人类得到的所有外在知识的武器,试图成体系地让人们回到那个原始的黑暗中去。

按照这种学说,人们不可以在自己的意识中对生命进行定义。如果在自我之中对它进行审视,我们便会陷入迷途。而通过意识的追求就形成了我们的生命,关于幸福的概念,只不过是一种欺骗人的虚幻的影像,在这种意识之中去理解生命是不可能的。那么,为了要理解生命,只应该对它作为一个物体的显现的运动过程进行观察,唯有通过这个观察,我们才能发现生命本身的规律(真正的科学明白自己所处的位置,因而也清楚自己的对象,它总保持谦虚,因而也总成就博大。物理学在对力的规律和关系做论述时,并不给自己提问什么是力,也不试图对力的本质进行解释。化学对物质关系做论述,不给自己提问什么是物质,也不试图定义物质的本质。生物学对生命的形式做论述,并不提问什么是生命,也不试图去定义它。力、物质和生命并不是真正的科学的直接研究对象,它们被不同的知识领域借用,作为一种公理来支撑研究各门类科学。这就是真正的科学对待研究对象的态度,因此,它不会带给人们导致愚昧的有害的影响。然而,那些虚伪科学的学者喜欢标新立异,不会这样看待对象。他们认为,无论物质、力,还是生命,全都是研究对象;而一旦进行研究,就一定能了解它们。但意料之外的是,他们的研究对象并不是物质、力和生命,而只是它们的关系和形式)。

这些便是书呆子的虚伪学说。按照这种学说的理解,进入人们意识的全部生命的概念只是生命里看得见的部分,即那些动物性的生存,并且从这个显现的现象着手研究,首先是动物性的人,接着是一般的动物、植物,最终研究到物质,这时他们依然坚持认为所研究的对象是生命本身,而不是某种表现形式。这项研究复杂而烦琐,简直令人头昏眼花,耗费了数不胜数的时间和精力,渐渐地,那最开始把对象的部分当作整体的错误也被人们遗忘了。最终,人们居然完全相信,对动植物可见的特征的研究,正是研究生命本身,即便它们只有通过人的意识才能认识清楚。

把这件事打个比方,恰似一个人将某个影子当成了这个事物本身,并想引导观众也这样认为。

此人会有这样的言论:“请朝着影子出现的方向,不要看别的任何地方,更不要关注物体本身,因为物体本身并不存在,存在于面前的只是它的影子。”

当下的书呆子式的科学正忙活此类事情,他们的科学放纵野蛮的错误,虽然缺乏对生命的主要定义,但他们依然故我地研究生命,全然不顾这个定义主要关涉人在意识中对幸福的追求。虚伪的科学对生命的定义将对幸福的追求排开,并直接从此开始,去观察生物的目的,把在生物身上的目的强加在人的身上,尽管与人毫不相干。

从外部研究来看,生物之所以存在,是为了保存自己的个体和外形,不断地繁衍后代,同时为了生存而斗争,当然,这个假想的目的,也是强加在人身上的。

生命的矛盾构成了人类生命的主要特征,但虚假的科学将落后的生命定义作为出发点,而在这种定义下无法看到生命的矛盾。因此,这种科学是臆造的,最后得出一个结论,可以满足大部分粗俗人类的要求——承认可能存在单独的个人幸福,承认对于人来说那种单独的动物性生存也是幸福的。

与那些粗俗人类的要求相比,虚假的科学甚至要走得更远,它试图为它们找到某种说辞,它对人类理性出现之时就已经彻底抛弃的东西给予肯定,最终得出了这样的结论:人的生命,与所有动物的生命没有区别,它在不停地斗争,只是为了个体、种族和物种的生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