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庄子》是一部有温度的书。每一次打开这部书,分明可以感受到这种温度。清代学者胡文英说:

庄子眼极冷,心肠极热。眼冷,故是非不管;心肠热,故悲慨万端。虽知无用,而未能忘情,到底是热肠挂住;虽不能忘情,而终不下手,到底是冷眼看穿。

阅读《庄子》一定要调适自己的温度,与之一起冷、一起热。惟其如此,这书读得才来劲。

当视线触及现实世界,庄子的笔锋就犀利冷峻起来,痛斥怒骂毫不留情。这时的庄子是一个面无表情的斗士,心狠手辣、尖酸刻薄。而一旦述及理想,庄子愿意不吝笔墨为你点上火把,照亮前程。作为哲学家的庄子是冷静的、理性的、无情的,他看破生死,无己无为,独与天地精神往来,与道共存。作为文学家的庄子则是热情的、感性的、有情有义的,他不惜笔墨让自己的文章汪洋辟阖、仪态万方,为我们讲述了一个又一个寓言故事。

庄子不是躲在书斋里的书呆子,而是一个洞察世事的智者。他的书从不无病呻吟,而是有为之作。司马迁在《史记》中说庄子著书是有对手、有用意的——“剽剥儒墨”。所谓的“剽剥”,就是攻击批驳之意。他觉得这个社会生了病并且还病得不轻,于是就为世道人心开了服药,放在火上煮熬。他觉得这个人世间太过灰暗、太过压抑、太过残酷,就想飞,怒而飞,于是就描绘出让人啧啧赞叹的逍遥游的图景。妻子死去,他鼓盆而歌;惠施不在,他哀叹欷歔。他视权位如腐臭的老鼠,而自己甘愿做一只在泥水中摇尾而行的乌龟。庄子可以把儒家的祖师爷孔子拉将过来,让他替自己说话,借以奚落仁义礼乐的危害。他是隐士,也是狂生。

这就是庄子。

流传至今的《庄子》共三十三篇,分“内篇”、“外篇”、“杂篇”三部分,其中内篇七,外篇十一,杂篇十五。这样一个区分,说明《庄子》一书的作者情况很复杂,简单来说就是,它不是一个或某几个人写就的。先秦时期的子书,大多都是某一学派的作品集,后来贴上一个标签。例如:墨子、庄子、韩非子,等等。一般认为,《庄子》的内七篇是庄子本人的作品,最集中地体现了庄子哲学的思想,而“外篇”、“杂篇”则出自庄子后学之手,而其中一些篇章段落有些肯定不是庄子学派的思想,例如《盗跖》、《说剑》等。

本书对《庄子》三十三篇有所抉择,精选、精注、精译,重要篇章予以阐释说明。期望广大读者对庄子能“相视而笑,莫逆于心”,品读之后有所获、有所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