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三章 朱棣的消息

事实上,朱元璋之前所有的情绪,根源都是不对刘贺的不满,而是对刘贺能力的怀疑。

毕竟刘贺离京已然有了几个月的光景,可刺客或是探子,却始终没什么音讯。

甚至就连之前泄露消息的事,也始终没能查出什么线索。

因为这件事,朱元璋甚至已经动了另设一个衙门,专门调查此类事件。

对于这种谍报的勾当,朱元璋其实早在起家之初,就已经运用的如火纯情。

只是如今做了皇帝,许多事不能拿到明面上来,所以知道今时今日,朱元璋也没有真的将心中想法付诸实践。

而沐英的失力,已然让朱元璋将这个熄灭了多时的念头,再度点燃。

连带着产生的,也是朱元璋对众人的怀疑和担忧。

刘贺在书信中,向他讨要暂时见惯江西官员的权利,甚至还要开先斩后奏的先河。

这种权柄,和钦差大臣已然没有区别,朱元璋心胸宽广,又能听到刘贺的心声,自然不会太担心这事失控。

可他要考虑的是,满朝文武会如何看待此事,又会表现出什么态度。

况且刘贺不仅要了这种权柄,更是要了财政、人力的临时调度权。

毫不客气的说,如今若朱元璋将这些都给了刘贺,那么刘贺在江西,便等于是二皇帝。

只怕消息一出,朝堂上无论淮西还是浙东,都不会轻易罢休,到时候少不了又是一场博弈。

一时间,朱元璋根本想不出什么头绪,只能压住心中不快,闭目养神。

说来也巧,就在朱元璋心中烦闷,准备歇息片刻时,屋外,却传来了一声呼喊。

“父皇!”

这声音颇为稚嫩,让朱元璋下意识地便睁开了眼睛。

待到朱元璋朝门口望去,这才瞧见,朱棣正小跑着,朝殿内赶着。

在他身后,另有十几个太监、武士,匆匆追赶,一个个脸上满是惶恐。

朱元璋吸了口气,将情绪暂时压下,而后起身,朝着门口迎了过去。

待到双方距离不远,一众太监、武士瞧见朱元璋,赶忙跪在地上,唯有一侧跟随朱元璋多年的贴身太监,快步上前,准备去抱朱棣。

只是还没等太监靠近,朱元璋便一摆手,示意太监不必上前。

那太监会意,赶忙在一旁垂首而立,朱元璋则直接将朱棣抱在了怀里,而后高高举起。

“你小子,谁让你来的?”

朱元璋故作嗔怪地问了一句,顺带着还伸手刮了朱棣的鼻尖一下。

这本是父子之间的闲谈,可一旁的太监们听了,却是一脸惶恐,生怕朱元璋会因此将其治罪。

也就只是一瞬间的工夫,在场的太监,几乎都将额头压在地上,气氛也随之变得颇为压抑。

然而,朱棣给出的回答,却是让众人更加害怕,甚至有些胆子小的,只觉得双腿发软,险些尿了。

“父皇,儿臣听见有人咒骂大臣,心中气不过,这才来的!”

朱元璋闻言,眉头微皱,侧目看向一众太监,心里已有杀心。

倒不是他为人残暴,而是朱元璋吸取前朝的过失,早已立下规矩,不许前朝和内臣来往,更不许内臣议论朝政。

如今朱棣的话,无疑是说明了,这些人妄议朝政,甚至可能和那些官员有私怨。

朱元璋本就心情不好,听了这事,自然是更加恼怒。

当下,他将目光落在众人身上,同时朝着朱棣仔细询问。

“哦?他们都骂了谁?”

朱棣似乎也意识到了不妥,脸色变得颇为害怕,一双眼睛,更是四下乱瞟,仿佛犯了错一样。

朱元璋见状,正要再说什么,远处却又有一个人影,小跑着赶了过来。

朱元璋侧目一看,见来人乃是朱标,心中不禁更加好奇。

他抱着朱棣,朝着朱标迎了过去。

不待朱标开口,朱元璋便直接问道:“你不是在教导你的几个弟弟吗?怎么老四自己跑出来了?”

朱标脸色难堪,左右瞧了瞧,这才压低声音,向朱元璋告罪。

“父皇恕罪,儿臣实在是有苦衷,这才让四弟胡乱跑动。

惊扰父皇,儿臣情愿——”

没等朱标说完,朱元璋便哼了一声,随后开口,打断他的啰嗦。

“什么话!他是咱的儿子,你告诉咱,什么叫惊扰?”

朱标意识到自己失言,刚想解释,谁曾想,朱元璋却是已经继续说了下去。

“你们都是咱的孩子,想见咱,便直接过来,哪有什么大不了的?

只是有一件事,你得和咱说句实话。”

说着,朱元璋朝着太监们看了一眼,又吩咐了一句。

“都在那,别跟着咱!”

太监们闻言,赶忙答应一声,各个如石雕泥塑一般,不敢动弹。

朱元璋朝着朱标一摆手,示意对方跟上,自己则抱着朱棣,朝一侧走去。

父子三人到了角落,朱元璋冷声问道:“你宫中的人,是不是有人和外人结交,而且还出了什么矛盾?”

朱标脸色微变,看向朱棣,瞬间明白了其中缘由。

朱标下意识地想跪下,可动作才到一半,就被朱元璋制止。

“男子汉大丈夫,有什么直说便是,少来这套!”

朱标闻言,知道这事若是遮掩,反而麻烦,只好如实告知。

“父皇,孩儿宫中的人,并无和外庭接触,只是他们近来,收到家中传回的消息,这才对一些官员,有了些微词、埋怨。

孩儿觉得,这其中也许是有误会,况且他们思乡情切也属人之常情,所以便没加以干涉。

想来是四弟心中不忿,所以才——”

没等朱标说完,朱元璋却是听出了端倪。

他冲朱标追问:“什么叫误会?你告诉咱,到底是他们家乡出了什么事,还是什么情况?你可莫要隐瞒,咱到时候会让人堪核!”

得了这样的警告,朱标自然不敢怠慢,赶忙便朝着朱元璋说明实情。

“父皇,他们都是江西人,因为家中贫困,不得已进宫当差,可近来江西数地出了灾情,他们家中也多有受难,朝廷却并未予以救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