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4

那天晚上,大龙嚷嚷着累了,吃过晚饭,他就早早睡下了。

我和师父一时没有睡意,就下楼闲逛。

“您有什么打算吗?”我问师父,“现在看来,继续留下来的意义不大,或者说,根本没什么意义了。”

“为什么这么说?”师父边走边问。

“郑金丽已经承认董维元就是周姨的孙子了,我们也没有更多证据证明郑金丽甚至董新良就是杀人诱拐的凶手,为什么还要留下呢。”

“还记得米佳雄的案子吗?”

“当然记得。”

“当时,我说过老队长王强提出的蛛网理论,在案件侦破之前,每一条看似无用的信息都可能成为通往蛛网中心的关键。”

“可是,在米佳雄的案件中,还有梁晓茹的尸骨作为案件的突破,在这个案件里,除了周姨的尸骨和部分证人的笔录,我们没有可以依靠的东西了。”

“你为什么断定在这个案件里,只有周姨一个人受害者?”

“您是说,董新良和郑金丽还杀过其他人?”我反问。

“正因为我不确定,所以才要好好查一查。如果董新良和郑金丽确是杀害周姨的凶手,就说明他们在处理重大问题的时候容易走极端,会选择诸如杀人的方式解决矛盾。因此,当他们再次遇到类似问题的时候,仍旧会选择同样的处理方式,比如杀人。”走着走着,我们就走到了十字路口,“查查看吧,就算查到最后证明了董、郑没有嫌疑,也算是一种案件的进展吧。”

师父说留在蒲城县继续调查。

在对董新良生前的生活轨迹以及郑金丽、董维元母子的生活轨迹进行摸排调查后,我们基本掌握了郑金丽和董维元母子的生活状态。

二十五年前,董新良夫妇回到蒲城县不久,又离开了这里,去了周边县市打工。

十五年前,董新良酒精中毒去世,郑金丽带着董维元从周边县市回到了蒲城县,一边打工,一边继续供董维元读书,母子二人在蒲城县城东租了一处民房居住。

十年前,高中毕业的董维元去了相邻的伊宁县打工,郑金丽也跟过去和儿子一起生活。

三年前,郑金丽和董维元再次回到蒲城县,郑金丽花钱买了一处旧民房,次年,董维元和一名叫做于芳菲的女同事结婚,婚后未生育。

这个于芳菲在一年多以前突然离家出走后失联,至今未归。

当时,董维元也去派出所报了案,案件至今没有进展。

师父认为这是一个有意思的细节,妻子离家出走,必有原因,或者出于夫妻关系,或者出于婆媳关系。

他决定通过这个信息作为切入点,或许能够调查更多关于郑金丽和董维元母子的信息。

关于于芳菲的失踪,在当时的报案笔录中,我们也看到了相关询问内容。

董维元称,于芳菲在离家出走之前,身体一直不舒服。

离家出走的当天,他们也去医院做了检查,医生说没有太大问题,回家之后,他们发生了争吵,于芳菲认为董维元不关心自己,董维元则称于芳菲无理取闹,于芳菲一气之下跑了出去,当晚未归。

由于在此之前也有这种情况发生,董维元并没有在意,直至次日晚上,于芳菲仍旧未归,董维元在联系了于芳菲的朋友无果后,旋即报了警。

郑金丽也证实了董维元所说,当时她摔伤了腿,行动不便,儿子将更多的关注放在了她身上,因此儿媳才会说儿子对自己不够关心,二人发生争吵后,儿媳就跑出去了,本以为气消了也就回来了,没想到,她就这么无声无息地失踪了。

有邻居称,那天确实听到了董维元和于芳菲发生了争吵。

大龙说:“从这个角度分析,这就是一起因为家庭矛盾引发的离家出走,问题是,这也不是什么无法调和的矛盾,于芳菲气消了也就该回来了。”

我说:“在走访过程中,我们了解到董维元和于芳菲是自由恋爱,婚后夫妻关系不错,郑金丽在外面对于儿媳的评价还可以,虽然会抱怨,但也在正常范围吧,哪个婆婆对于儿媳不抱怨呢,这一家三口也没有什么特殊矛盾。”

师父说:“既然她没有回来,就表示很可能遇害了。于芳菲人际关系简单,凶手为什么选中了她,还偏偏选中了她离家出走的时候?”

我说:“你怀疑董维元?”

师父说:“我不是怀疑他,我是怀疑每个人,在案情查清之前,每个人都有嫌疑,更何况,妻子失联失踪案件的发生,丈夫就是第一嫌疑人。”

在接下来更为深入的调查中,我和师父联系到了于芳菲的表姐。

听闻我们的调查,表姐以为于芳菲被找到了,得知表妹仍旧下落不明,她啜泣道:“唉,有两次做梦,我梦到她跟我说,姐,地下冷,你快把我救上去吧。”

我们坐在表姐打工的小饭店,听她继续说:“其实,我也是在她失踪后的第二天接到董维元电话的,他问我小菲是不是在我这里,我说没有,然后我才知道他和小菲吵架,小菲离家出走的事情。后来,派出所民警也找过我,我说确实不知情。我也找过董维元和她母亲,他们都说不知道。后来,我又单独去找过董维元,一个大活人,说不见就不见了吗,我不相信,也不能相信。”

表姐说,于芳菲是她姑姑家的女儿,二十多年前,在炼油厂上班的姑姑和姑父遭遇安全事故,被炸死了,年幼的于芳菲就跟随表姐一家生活。

由于表姐的父亲,也就是于芳菲的舅舅出车祸成了植物人,表姐的家庭条件也不好,高中毕业后,于芳菲就开始打工,先后在机箱厂,砂轮厂和橡胶厂上过班。

于芳菲的性格比较内向,没什么朋友,工作和生活里有什么烦心事就找表姐倾诉。

两年前,在木器厂上班的于芳菲突然对表姐说,有一个工友在追她。

这个人就是董维元。

表姐说,董维元人不错,对于芳菲也很上心,就是母亲不太愿意,说于芳菲长相普通,家境也不好。

最后,董维元说服了母亲,两个人也就顺利结婚了,唯一的条件是母亲必须和他们住在一起。

当然了,表姐并不知道董维元不是郑金丽的亲生儿子。

师父递给她一杯水:“在于芳菲失联之前,你最后一次见到她是什么时候?”

表姐想了想:“大概是在她失联之前的三个多月吧。当时,她心情不好,约我出来喝了东西。”

师父问:“当时,你们聊了些什么?”

表姐说:“还能有什么,就是董维元的母亲,那个奇葩女人呗。”

师父问:“奇葩女人?”

表姐说:“其实,他们结婚之后不久,小菲就想要搬出来单住,但是郑金丽不允许,说是自己拉扯儿子长大了,他们结了婚就想搬出去,简直就是没良心。”

我说:“这也在情理之中吧,董维元十多岁就没了父亲,被母亲一手带大,很多这种早年丧夫,独自抚养儿子长大的母亲非常依赖儿子,不太能够接受儿媳的出现,这让她有一种争抢儿子的感觉。”

表姐说:“谁说不是呢,当时我也这么劝小菲,还说要她好好相处,没事就多买点东西,多聊聊天,拉近婆媳关系。”

师父问:“后来呢?”

表姐说:“后来,小菲就跟我说,有些石头不仅捂不热,还会反过来伤害她。”

师父问:“具体说一说。”

表姐说:“小菲说,面对外人,郑金丽是一副面孔,面对她的时候,郑金丽又变了样子。不仅如此,小菲还说郑金丽很古怪,甚至有些变态。刚结婚不久,郑金丽就会直接冲进她们的房间,掀开被子,拍着董维元的屁股,让他起床,还会主动洗他的内衣**,最变态的是有两次她下班回家,听到卫生间里传来嬉笑声,声音就是董维元和郑金丽的,她推开卫生间的门,看到郑金丽穿着内衣在给董维元搓背,董维元就那么赤条条地蹲在那,两个人一边搓背一边嬉笑,恍若无人,那样子根本不像母子,而像情侣……”

师父问:“后来呢?”

表姐说:“为了这些事,小菲和董维元大闹一场,董维元说自己没有多想,结婚之前,家里没人,都是郑金丽进浴室给他搓澡的,他还说小菲大惊小怪。郑金丽也说,董维元是她养大的,什么东西没见过,包括遗精的**……”

师父问:“你继续。”

表姐说:“闹过之后,董维元道了歉,小菲也就心软原谅了他。毕竟是夫妻,生活还是要继续。在接下来的日子里,小菲逐渐发现郑金丽特别喜欢干涉他们的生活,董维元吃什么,穿什么,用什么,统统不是小菲说了算,而是这个母亲说了算。最让小菲气愤的是,她和董维元计划生一个孩子,每次他们想要同房,郑金丽就找各种理由阻扰,再后来,郑金丽患上了心脏病,说是怕晚上出事,就让董维元去屋里陪她睡,即便后来病好了,也要求董维元和小菲晚上睡觉的时候不能关门,还要求随叫随到。”

我说:“这很像恋子癖。”

表姐说:“没错,就是恋子。”

我说:“有恋子癖的母亲不能接受或者嫉妒儿子与儿媳之间的情感交流,认为儿子为了情爱而背叛含辛茹苦养他长大的自己,因为要维护自己对儿子的占有权和支配权而采取各种手段打击儿媳,破坏儿子儿媳的私人生活。”

表姐说:“当时,我也跟小菲说这个郑金丽就是有病,让他们搬出来,小菲很犹豫,一是结婚的时候答应了郑金丽,二是董维元对她很好,买礼物,去旅游,她们很恩爱,她不愿意再和郑金丽冲突,让董维元为难了。”

我问:“所以,在于芳菲离家出走之前,他们还是一直住在一起?”

表姐说:“是的。”

师父问:“后来,于芳菲又找过你吗?”

表姐说:“就是她离家出走之前的三个多月吧,我们出来聊过一次,她说最近身体总是不舒服,头昏脑涨,浑身疼痛,去了医院,也找不到病因。当时,我正在和前夫闹离婚,争夺孩子的抚养权,也没有多余的心思。之后,我一直没有联系她,直到董维元给我打来电话。”

由于于芳菲从小父母双亡,又性格内向,除了表姐,她也没有向别人说起过这些。

毕竟,很多事情是难以启齿的。

“您怎么看?”告别了表姐,我和师父并排走在大街上。

“通过于芳菲向表姐的叙述,基本可以确定郑金丽确实有严重的恋子倾向,于芳菲在离家出走之前,身体不适只是一个导火索,真正的矛盾还是夫妻关系和婆媳关系,尤其是紧张的婆媳关系。因此,她的离家出走也算合情合理。”师父点了一根烟。

“既然说到关系紧张,郑金丽会不会为了争夺董维元而杀人灭口呢?”我问。

“有可能,但是我感觉可能性不大。”师父解释道,“其一,杀人动机,很多有恋子癖的母亲厌恶儿媳,但是这种厌恶要到了一种极其严重的程度或发生极其严重的矛盾才可能上升到杀人的地步;其二,作案条件,董维元报警的时候说了,于芳菲离家之时,他和母亲郑金丽都在家,且郑金丽摔伤了腿,行动不便,之后于芳菲就一直关机。如果郑金丽真的想要杀人,一要确定于芳菲的位置,二要在杀人之后完美地处理尸体,对于一个年过六旬,身材瘦小,且还有腿伤的女人来说,这根本不可能做到。虽然,我怀疑她和董新良杀害了周姨,但是在于芳菲失联这件事上,我反倒认为郑金丽杀人藏尸的可能性很小。”

“既然郑金丽不可能,那么董维元就更不可能了。”我继续道,“他们夫妻关系不错,表姐也说了,对于郑金丽的恐怖行为,董维元也会安慰于芳菲,还会给她买小礼物,制造惊喜。去年,两个人还去了南方旅游,董维元的朋友圈也有发布。虽然偶尔吵架,但是没有重大矛盾,远远到不了杀人解决的地步。”

是啊,看起来最有嫌疑的两个人完全没有作案动机和作案条件。

关于于芳菲的失踪,真的是另有隐情,还是仅仅就是我们由于周姨被杀藏尸井下而产生的过度联想?

那一刻,我忽然感觉夕阳模糊了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