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五章 同学
马勖卷起手中的帛书,长叹一声:“此子真妖孽矣!”
“这三篇训蒙文,非有绝大才智,不能为也!”
“叔父说的是谁?”说话的是马勖的族侄马赞。马勖在渔阳任太守十余年,马赞一直做他的功曹,也放弃了一些外放县令的机会,可谓忠心耿耿。
“你先来看看这几篇文章。”
马赞接过帛书,浏览之后,久久不语。马赞心中也有些烦乱:这少年与他同辈,年龄却小着他二十余岁,不想竟然有此等才学。这《弟子规》、《三字经》、《千字文》三篇训蒙文足可遗流后世,千古传诵。能治此等文章之人,胜他何止百倍。
半晌之后,马赞幽幽地说道:“悯农郎君真是给人打击,让人无从追赶。”
“辅正不宜妄自菲薄。这悯农郎君天赐大材,乃是天上仙童谪凡,非寻常人能比也。我欲亲自抄写此三篇训蒙文,请辅正派人送去洛阳和扶风,请翁叔族侄赏析,更请族中智者以此文为子弟开蒙,吾扶风马氏必据此受益。”
辅正是马赞的字,他答应一声,又去看那三篇文章。
“听说张胤收敛了不少孤儿,可有此事?”马勖看着马赞,问道。
“确有此事。听崔主簿说,子承见有孤儿露宿于野,又感于自己父母双亡,亦是孤儿,心甚怜之,才有了敛孤教之的念头。其如今在黍谷山中为母守孝,于草庐之旁新筑一山庄,以养孤儿。前些时候,子承托崔主簿来请示购买土地之事,就是为此。据闻,悯农郎君近来还在托五方社继续收敛孤儿,想必是还有余力。”
“此是大善之举,吾等亦应助之。”
马赞点点头,表示认可。鳏寡孤独,这四类人缺情少爱,乃是世间最苦之人。无论是在何时代,收养孤儿都是大善举。
“该如何助之?”马赞问道。
“凡子承所请养孤之事,郡守职内的,皆准;他那个山庄周围若是荒山,方圆五里,不,十里内,皆归他;渔阳郡内若有健康孤儿,皆送到子承那里吧。”马勖说完这番话后,若有所思,稍顿之后,又说道:“吾在此任职已十余载,近来颇感精力不济。辅正,我意春来即卸任还乡。有子承此三篇训蒙文,回乡教授童子想必也是乐事。吾或许也能教出几名冲龄懂事之才来……”
马赞看着叔父马勖,心中忽然有些伤感:这一日终于来了,叔父老了,开始想念家乡了……
“汝之事,吾已有所考虑。吾前日给杨使君去信,辟汝为泉州令。汝到泉州后要用心政事,万不可懈怠。吾为汝推荐一人,可为汝丞。此人姓魏名攸,字德长,右北平郡人,刚过弱冠之年。德长少时游学京师,擅治诸经,得翁叔赞赏,知政事,有谋划,汝可大用之。”
“拜谢叔父!”马赞行礼道,“赞定不会让叔父失望。”
“魏德长如今在家中读书闲居,汝可亲自前去延请。”
“诺!”
马勖微微一笑,目光又回到那三篇训蒙文上。
熹平二年的冬天比往年要暖和一些,直到进入腊月之后才降下第一场雪。
虽然下了雪,但是从涿郡和广阳郡请来的筑屋队伍还没有走,他们推举的领头人赵富坚持要接着干一段时间。张胤对此当然不会反对,他巴不得早些建成黍谷山庄呢。其实张胤也能够理解这些筑屋人的想法。都是些苦哈哈的老百姓,冬天农闲,这筑屋的活计多干些时日,也能多挣些养家糊口的钱。
张胤最近一直很忙,上午和晚上都要给孤儿们讲课,只有下午张山张鄂父子带着孤儿们劳动的时候,他才能拥有一些自己的时间。这段时间,张胤一半用来看书或练武,一半还要处理庄子中的事情。张胤如今每天的休息时间才两个多时辰,换做后世也就是不到五个小时,可是他并不觉得累。张胤猜测这可能跟他妖孽般的体质有些关系。
为了能够节省一些精力做更多的事,张胤将家中老少都安排到了教师的岗位上。张晟和张俊负责武术课,姨母滕氏和窈儿母女则负责教授孩子们竖笛和琴,偶尔王蒲也会被请来教教女孩子们针织女工,其它的课程只能由张胤自己讲。
第一批孤儿们来到黍谷山庄已经有一个多月了,孩子们都已经适应了这里的生活。按时作息,遵守规矩,成了他们生活中的一部分。
鹿雪儿的病也已经好了,开始和其他孩子一起生活。这个小丫头精灵古怪,开朗活泼,丝毫没有贫寒家孩子们常有的自卑、胆小等性格弱点,很快就融入了群体生活,课业也逐渐追赶上了。
四十一个孩子都在演武场中蹲着马步,微微飘落的雪花将孩子们的头顶、肩膀和衣袖染成了白色。
远处处理木料和石料的筑屋人们专心致志地干着活,对着孩子们古怪的行为和动作置之不理,他们对此都已经习以为常了。每天这些孩子们都会在此保持这个奇怪的姿势一刻时,坚持不了的还会被笞打。这黍谷山庄的主人对这些孩子们既仁义又严苛,很是古怪。
张雄将身体绷住,努力使自己的动作更标准。他站在队列的第一排头上,眼睛直勾勾地盯住坐在前方不远处的张胤,心中暗自思量:“不知道主人把我们弄来到底是为了什么,不过主人对大家倒算得是有恩有义。据俊郎君讲,主人弓马娴熟,角抵、击剑亦是幽州冠冕,不知道是不是真的?”
张胤正在看书简,哪里会知道张雄正在心中乱议论他。今天的武术课,是他亲自教授,张晟还在渔阳城中老宅子看守财物,而张俊带着张山父子去五方社接收第二批孤儿去了。据说这第二批孤儿人数比较多,足有百十人,张胤担心人多出闪失,特意让张俊亲自前去。张俊今年已经十三岁了,张胤希望他能够多些历练。
张胤正在看的书简正是《孙子兵法》。其实他后世看过,如今这怪异的身体和头脑帮他回忆了起来,早已能倒背如流。读书只能背诵肯定是不够的,关键是看能否理解,并将其应用于实践之中。正向后世人们众所周知的: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
张胤看看身边的沙漏,一刻钟的时间就快到了。回过头看看蹲马步的孩子们还在努力坚持,有些年纪小些的已经快要撑不住了,双腿都在颤抖。而张胤心里却在琢磨:这时代计时的工具实在是使用不便,什么时候有空得把钟表捣鼓出来。
正在这个时候,张鄂急匆匆的跑进演武场,来到张胤身边禀告道:“主人,孤儿们已经带回来了。”
“嗯!有多少人?”
“五方社收敛来的有八十四个,郡守府送来十一个,一共九十五个。”
“哦!把他们都带到这里来吧!让人多烧些热水。”
“诺!”张鄂答应一声,转身小跑着去传话。
不一会儿,第二批孤儿们稀稀拉拉地走进演武场。这些孩子们高矮胖瘦不一,同样的是那紧张不安的表情。当他们看到那第一批四十一个孩子以古怪的姿势蹲着,心情更是惶恐,有些人禁不住暗中嘀咕:“不是说这主人,悯农郎君最是慈悲仁义吗?怎么如此苛待下人啊?”
此时沙漏中的沙已经漏尽,也就是说一刻的时间已经到了,不过没有接到张胤的指示,张雄、黍谷怜等第一批孤儿们,谁也不敢放松,一个个仍然一丝不苟地蹲着马步。
看着这些同样衣衫褴褛乞儿模样的苦孩子们,张胤的同情之心比上次莫名地淡了些。难道只是经历过了一次的原因吗?
张胤放下竹简,站起身,拍了拍身上的雪。他也是在露天雪地中看的书,本意是给孩子们做个榜样。主人雪中读书,奴仆雪中习武,也算是奇事一桩吧!
张胤踱步到张雄等孩子面前,缓缓说道:“时间到,稍息。”
虽然仅仅是几个字,张雄等人如蒙大赦,迅速直起身子,一个个摆腿甩手,活动起身子。但是每个人都还站在自己的队列中,横纵排都还是完整的。
张胤看了看新来的茫然不知所措的孩子们,回头道:“张雄!”
张雄赶紧立正站好,大喊了一声:“到!”这立正也是他们经常练习的好多种姿势之一。
“出列!”
“诺!”
“你来整队,让这些新来的孩子们站好队列。”张胤吩咐道。
张雄毫不犹豫,马上跑到第二批孤儿们面前,招呼他们站队,就像他自己初来时那样。
“都听好了。按我说的排好队。女孩和男孩分开站,女孩站第一排,男孩站在女孩后面。高个的站这头,矮个的站这头。快快快,赶紧站队,磨蹭什么!”
张雄个子高,声音也很洪亮,可是这些新来的孤儿完全不知道该如何去站队,乱哄哄的簇拥在一起,完全没有头绪。张雄无法,只好照张山的方子抓药,上前一个一个地摆好孩子们的位置。
这一折腾,差不多一刻钟的时间就过去了。陈诚、李艾、唐鸾和黍谷怜等先来的孩子们,放松过身体之后,以双脚与肩同宽、双手背在身后的姿势笔直地站立在队伍当中,看着面前这些后来者。无人说话,也无人乱动。
第一批孤儿们心情并不平静。他们仿佛看到了自己刚来到黍谷山庄时的样子。那时自己也是这样乱糟糟地不知所措吗?那时自己也是这样笨拙吗?连师兄发出的站队的命令都听不懂吗?
陈诚和李艾个子仿佛,在队列中挨在一起。两人互相看了一样,都从对方的眼神中读出了对方心中所想:这些孩子和他们一样幸运,因为大家遇到了悯农郎君。
令张胤想象不到的是,第二批孤儿的到来触动了第一批孤儿的心,竟使他们对黍谷山庄的亲近之心大涨,无形中增加了孩子们的凝聚力。
由于一个多月天天都能吃饱,而且每天都有荤腥,又保持了足量的锻炼,第一批孤儿们普遍面色红润,身体逐渐向结实健壮的方向发展,原来饥寒之色早已不见,站立行走皆有规矩,第一批孤儿的气象面貌与这些初来乍到者,已有天壤之别。
费力地让新来的孩子们排好队后,张雄跑步到张胤面前,单膝跪倒报告:“主人,新来的队伍已经整好。一共九十五人,男孩七十二人,女孩二十三人。”这单膝跪地的礼仪类似于大汉国的军礼,也被张胤引入到孩子们的教育之中。至于这跪拜之礼,由于张胤不想太过特立独行,引起有心人不必要的注意,所以并没有摒弃。
不知道为什么,这第二批孤儿,男女比例大大失调,竟然只有二十三个女孩,只占四分之一不足。
张胤也无暇去关注这些,他着急要做的是把他的“八字诀”生生灌输到这新来的孩子们的头脑中去。
“今日初见,我有八个字要你们记住。惟正是忠,为忠而义。”还是老话不改。
待这些孩子们基本背下了“八字诀”之后,张胤将第二批的孩子编成了九个组,女孩两组,男孩六组,每组十一或者十二人。分别任命张雄、陈诚、李艾、牧正、黍谷怜、唐鸾、牧月、潘虎和高海九名孩子为临时组长。负责带领孤儿们去洗澡、泡防疫药汤、换衣服和背家规,以后还有与孤儿们同吃同住一段时间,尽快的让他们熟悉黍谷山庄的规矩,让他们守纪律。其他人排队去食堂吃午饭。
潘虎和高海是这段时间冒出来的,在第一批孤儿中比较出色的孩子,两人都是十一岁。有时候张胤也会感到庆幸,在他看来,这第一批孩子实在是出了不少可堪培养的苗子。除了这九个孩子外,还有小一些的鹿雪儿和刘羡,都是不错的璞玉。
张俊看孩子们都下去洗澡换衣了,走上前来向张胤道:“阿兄!幸不辱使命。”
张胤拉过张俊,拂去他肩头的落雪,说道:“辛苦阿丑了。这些孤儿将是我们张家未来发展的根基,不能忽视。”
“阿兄放心。弟明白。”张俊说道。张俊对阿兄到底要把这些孩子教育成什么样子其实不是很清楚的,不过他隐约可以感到,兄长这是在为家族未来考虑。
“阿兄的眼光、学识和手段都远高于我,听阿兄的总不会错。”张俊心中暗想。如今,闲暇时间,张俊也在攻读张胤的三篇训蒙文和《物理初步》、《算术初步》、《自然初步》等,而且沉迷其中。这些东西带他进入到了一个十分奇妙的世界,因此张俊对张胤更加的信任和崇拜。
新来的孤儿们洗澡换衣之后被带到了院子当中。此时天空飘着小雪,演武场太过空旷,风也大,孩子们头发半干,张胤担心他们受凉生病,因此换到了院子当中来背家规。
张胤上前只说了一句话:“所有人都要背家规。背下的有饭吃,背不下的就饿着。”然后转身进了房间。至于给每个孩子登记姓名之事,张胤准备留待晚上再说。
李艾等人心中一凛,不由地想到了自己当时背家规的情景,自己差一点就饿肚子了。
新来的孤儿们也有些惊愕,新主人年纪真小,可是脾气倒是不小,只吩咐一声背诵家规就转身离去。
这次不用张鄂来教孩子们背家规了,他只负责拿着藤条到处巡视和检查背诵。教家规的任务由九个临时组长来负责。
张雄、黍谷怜等人每人带着一组孩子,各自寻了一个角落,教他们背诵家规。孩子们已经知道背不下家规的没有饭吃,所以倒也愿意努力。更何况,临时组长们之间生了竞争之心,都想看看谁的小组先完成任务。这也是习惯成自然,这段时间以来,张胤布置任务、课业都经常使用这种分组竞争的形式。
这一次,第一个全部背下家规的是张雄小组。张雄在孩子中年纪最长,办事向来迅速,按照张胤的话,就是天生的军人胚子。他的小组倒也争气,虽说不是各个聪明,但是胜在基本还算老实勤奋,有个别调皮油滑的,被张雄的个头和大嗓门一吓唬,也就蔫了,只好乖乖地背家规。
张雄将十二个孩子整成一个纵队,自己站在队外中间处,带着大家去食堂吃午饭。此时不过将到未时,也就是说,这十二个孩子用了不到一个时辰就记下了家规。
之后,陈诚、牧月、潘虎、高海小组也都先后背完。到得未时中,唐鸾和牧正小组也都完成了。
李艾见到只剩他和黍谷怜小组还有人不能背下家规,心中焦急,说话更加结巴:“你……你……你们也太……太笨了。到现在还……还记不下家……家规,一会儿就……就……没有红烧肉吃……吃了。”
李艾自从第一天背下家规后,学习上奋发努力,还受到了张胤的表扬。由于越来越有自信,加之张胤让他含着小石子对着其他孩子练习说话,他说话结巴的毛病已经改了许多。今天李艾念家规的时候,特意将语速放缓,又是平时念熟了的,倒也说得字正腔圆,孤儿们都没有发现他的结巴毛病。后来这一心急,说话就又开始结结巴巴了。
小组中的孩子们不由地笑了起来,其中一个更是指着李艾,大声笑道:“哈哈,这是个小结巴。快来看,这是个小结巴。哈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