幻想书房

刘皖竹 译

《羊毛战记》

[美]休·豪伊

出版社:Simon & Schuster,2013

休·豪伊的《羊毛战记》也许算得上是科幻界自出版的一个成功案例。一开始,豪伊在网上发表了五个中篇小说,它们都相互关联。后来他将这五个故事合并成了我们今天看到的版本,读者可以自行购买电子版,或是按需印刷纸质版。这本书装帧精美,经专业人士审稿,文字十分流畅,是一部不可多得的优秀作品(由于这本书的火爆人气,Simon & Schuster出版公司于2013年3月正式出版。经过了重重阻碍,这本书终于得到了出版商的青睐!)。

《羊毛战记》会让读者回想起二十世纪五十年代的后启示录小说,在那些作品中,人们要么生活在洞穴隧道,要么在废弃建筑的地下室里苟延残喘,等到遍布地球的放射性尘埃云平息之后,他们才能回归正常的生活。回想丹尼尔·F. 伽卢耶的《黑暗宇宙》(1961)、菲利普·威利的《凯旋》(1963)和许多其他故事,这些都是冷战以及对核战争的恐惧的产物。

《羊毛战记》讲述了一小群人的冒险故事。作者并未对故事背景作过多交代,但可以知道的是,那时地球陆地已经被毁,人们都生活在极深的地堡之中,从地堡中唯一一个用来观察外界的监视器里,可以看到地面上充斥着毒气。为了维持人们的生命,地堡内有几条严格的公约,其中一条便是任何想要离开地堡的人,哪怕只是稍微动了一下念头,都将被“请出去”。他们之所以被驱逐,是因为在地堡中,产生离开的想法便是一种犯罪。第一个故事围绕一个自愿走出地堡的保安官展开。几年前,他深爱的妻子抑郁症发作,离开了地堡。如今他的情绪已经濒临崩溃,因此也决定离开,这是他为自己施加的死刑。

那些离开地堡的人将得到一件防护衣(但没有氧气罐)和一小块羊毛布,他们得用这块布去清理监视器的镜头。显然,“羊毛”一词在这里蕴含了某种隐喻意义。外面的世界正陷入一场可怕的生态危机,哪怕白天也很难见到太阳的踪影。直到最近,雾蒙蒙的夜空中才依稀可见几颗明暗不定的星星。远处依然有城市矗立,但那儿早已是一片黑暗的废墟。这便是整个冒险故事的开端。

豪伊的写作风格干净利落,在描述地堡和控制人类的掌权者时,整个故事没有一丝拖沓之处,显然在写这本书前豪伊做了大量功课,避免了这类故事中经常出现的陈词滥调。书中有许多意想不到的转折,但作者从未失去对整个故事的掌控。随着情节的发展,事态变得愈加复杂,尤其是当新任保安官茱莉叶开始追查前任保安官自行离开的原因时……好了,剧透就到此为止。此前我从未听过休·豪伊的大名,但他显然创作了一部精彩纷呈的后末世小说,为科幻文学注入了新的活力。

荐书人:[美]保罗·库克

《米德拉斯之剑》

[美]崔西·西克曼 & 理查·盖瑞特

出版社:TOR Books,2016

《米德拉斯之剑》这部小说构思巧妙,语言精练,不愧是两位大师的联袂之作。小说作者崔西·西克曼与理查·盖瑞特虽身处不同领域,却都是奇幻界当之无愧的标杆。西克曼是一位资深的奇幻小说家,也是畅销书《龙枪编年史》的原作者之一,这是首部以“龙与地下城”为创作背景的奇幻小说。在过去近四十年来,他笔耕不辍,为读者呈现了众多奇妙的幻想世界。而盖瑞特这个名字,想必对角色扮演游戏爱好者来说并不陌生,他正是大名鼎鼎的“不列颠之王”。作为一位著名游戏制作人,他设计制作了经典角色扮演系列游戏《创世纪》。此外,他也是大受好评的科幻网游Tabula Rasa的制作人之一。不仅如此,盖瑞特还是一位才华横溢的小说家,也是我所知的唯一一位到过太空的科幻作家,他曾登上俄罗斯的“联盟号”飞船,前往国际空间站。

在这个故事中,魔法神剑的执剑人掌控了整个星球,并建立起了强大的帝国。但随后,帝国在顷刻之间轰塌,无人知晓其中缘由,人人都在黑暗时代中苦苦挣扎。接着,成百上千位领主入侵这颗星球,在贸易、法律以及文明都早已消失殆尽之时,妄图填补权力的虚空。数百年后,在陨石魔力的滋养下,一个崭新的帝国逐渐崛起。

新帝国致力于在这颗星球上重建秩序,同时迫使这片大陆上的其他王国纷纷投降。帝国的卫士深知自己为正义和秩序而战,身处正确的阵营当中,但在数百年的扩张之后,贪婪与腐朽逐渐蚕食了帝国内部。

亚伦·贝尼斯上校手握整个西岸军队的实权。除了征服邻近王国和城市之外,他还得时刻注意那位资质平平又自大浮夸的将军,免得让所有人都命丧黄泉。在攻陷又一座城邦后,亚伦在一张神秘图纸的指引下,来到了废弃的地下神庙。在那早已陷落的帝国首领米德拉斯的陵墓之中,他找到了一把古剑。随后,亚伦一面四处征战,一面处理军队内部的钩心斗角。在这种种复杂的事务当中,上校也逐渐发现,那把古剑实际上蕴藏着某种不寻常的力量:佩戴古剑的人,将能洞穿人心,无论他注视着谁,都能了解对方的想法。对于一位在无情的沙场上杀伐决断的将军来说,拥有这样的能力并不是一件好事。

在这个故事中,两位作者提出了许多道德问题,《创世纪》的忠实粉丝也一定能因此回想起游戏中的诸多细节,诸如短期决策是如何对剧情发展产生深远的影响。在这个游戏中,你可以偷窃NPC的财物,甚至是杀害他们,但在之后,你也会为你的行为付出代价,游戏将变得困难无比。为了扩张整个帝国,亚伦需要不断做出抉择,却也无法阻止帝国变得腐朽不堪、专政独裁。

这位上校的困境贯穿了这一系列中的第一个故事,使得人物刻画更加立体深刻。倘若你熟悉其中一位作者,或是对这两位大师都有所了解,他们二人的合作一定会让你感到振奋。倘若你热爱奇幻小说、军事科幻小说和军事奇幻小说,倘若你想要阅读一个语言优美又不失深度的英雄故事,那么这本《米德拉斯之剑》绝对值得一读。

荐书人:

[美]乔迪·林恩·奈 & 比尔·福西特

《氢之奏鸣曲》

[英]伊恩·M. 班克斯

出版社:Orbit,2012

《氢之奏鸣曲》是伊恩·M.班克斯“文明”系列的又一重磅作品。在这本书中,一个名为吉尔特的文明决定进行升维,而许多其他文明在此时蠢蠢欲动,有的想在吉尔特离去之后搜刮一番,有的想赶在升维之前实施报复,还有的想趁机俘获储藏于神秘方块中的罪犯思维。就在这时,维尔·克桑特出场了。她用四条手臂弹奏着一把拥有十一根弦的竖琴状乐器(维尔试图学习“氢之奏鸣曲”,这首无法被弹奏的传世佳作是本书中反复出现的隐喻)。

让克桑特担忧的是,无人知晓升维之后整个文明将去往何处,更有证据表明他们也许根本无处可去,一切可能只是个骗局。克桑特既是“文明”宇宙的一员,也是吉尔特的族人,她并不想升维。此外,不少“舰脑”(“文明”成员,进行星际旅行的飞船正由它们驾驶)对吉尔特文明产生了浓厚的兴趣,试图探明为什么所有人都想在它们升维后分一杯羹。

这本书语言幽默、背景宏大、角色生动,是班克斯“文明”系列小说中不可多得的佳作。我尤其喜欢书中“舰脑”的设定,它们拥有思维,看上去比人类还要关注吉尔特文明。这些“舰脑”之间的对话为读者带来不少乐趣,很显然,班克斯在创作《氢之奏鸣曲》时相当享受。

我认为,如今太空歌剧领域是班克斯和英国著名科幻小说家阿拉斯泰尔·雷诺兹的天下。尽管这一领域不乏佳作,但相比这两位大师的作品还略显逊色。班克斯笔下的文明是个组织松散的大杂烩,跨越了整个银河系,在足足十一部小说之后,书中的角色依然让人充满惊喜,妙趣横生。这本书中我个人十分喜欢的另一个设定是“星环城”。这座城市足有两百公里长,沿赤道环绕着整个吉尔特文明,里边居住着上千万人。书中有一两个场景发生在一座飘浮于太空的宫殿当中,它像巨型飞艇般浮在星环城与赤道的空隙之间。这个典型的巨大沉默物体着实令我印象深刻。

《氢之奏鸣曲》节奏轻快,更为难得的是,从故事情节来说,它是一部独立作品,而非系列小说的一部分,读者无须了解“文明”系列的其他作品也能获得良好的阅读体验。在班克斯精妙的引导下,你将轻松理解书中的信息,并想要阅读这一系列中的其他小说。我早已被它深深吸引了。

荐书人:[美]保罗·库克

《陷落之后,陷落之前,陷落之时》

[美]南希·克雷斯

出版社:Tachyon Books, 2012

这部《陷落之后,陷落之前,陷落之时》是星云、雨果双奖作者南希·克雷斯的作品。整个故事情节紧凑,作者使用三线叙事的手法描述了正在遭受人为生态灾难侵袭的地球。故事围绕着一个名叫彼得的男孩展开。彼得来自2035年,他的任务是从现代“抓获”幼童回到未来,好保证“壳子”里的人类能够继续繁衍。“壳子”是一个由名为特斯人的外星人建造的封闭式建筑。在毁灭地球后,特斯人将二十六个人类幸存者关进“壳子”里,并为他们提供了“抓获机”,让他们从过去抓获幼童,好让人类在未来继续繁衍。

书中的主要成人角色是数学家朱莉·坎恩,她利用特殊的算法发现:近期发生的一连串儿童失踪事件遵循着某种特殊模式,她决定自己查明真相。与此同时,地球上的某种微生物发生了变异,开始侵蚀所有的植物,地壳板块不断变化,黄石公园的巨大火山正处在喷发边缘……

这本书的写作手法十分巧妙,三条主线——“灾难前”“灾难中”“灾难后”——也达到了平衡,使得整体阅读体验相当流畅。

然而,这部小说也存在一些缺陷。尽管在书中克雷斯的确塑造了一些个性鲜明的角色,尤其是朱莉·坎恩,但整个故事的科学性还有所欠缺。克雷斯描写了一连串毁灭人类的灾难事件,同时将所有的灾难归因于大地女神盖亚,这实在站不住脚。变异微生物和毒性污染是一回事,而火山爆发和摧毁欧美海岸线的大西洋海啸(由毫无关联的地质作用造成的)又是完全不同的概念了。若说这些灾难都是大地女神造成的,整个故事就带上了一些宗教色彩,和科幻反而关系不大。

小说结尾处还有一个角色谴责了人类对地球犯下的罪行。这让我十分惊讶,因为它违背了创作的首要原则——展示,而非说教。我们并不需要书里的角色来告诉我们人类的所作所为都是在自断后路。从整个故事里我们已经清楚知道这一点了。

尽管如此,我依然十分喜爱书中的特斯人,它们就像尼古拉·特斯拉一样,实施一场电光圈实验。他们究竟是谁,从哪里来,又为什么要圈养二十六个人进行繁殖?这一点克雷斯并没有在书里解释。我十分欣赏她的做法,因为这将使她有更多发挥余地,如果她想的话。我很想知道,彼得和他全新的家庭将会如何在特斯人为他们创造的未来中生活。

荐书人:[美]保罗·库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