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

(江苏卷·化学试题)

2. 下列有关化学用语表示正确的是()

A.丙烯的结构简式:C3H6

B.氢氧根离子的电子式:[ H]-??

C.氯原子的结构示意图:

D.中子数为146、质子数为92的铀(U)原子14692U

参考答案:B

1

天仍然是灰蒙蒙的,向上看去,一片模糊,整个天空就像是一块分辨率很低的屏幕。阳光在灰色的空气中散射出一片白色的光晕。文仔拖着散漫的步子,漫无目的地在操场旁边的林荫道上独自走着。

尽管知道希望渺茫,但这些天他还是沿着围墙把学校逛了一圈。没有丝毫逃走的希望,这地方就像一座戒备森严的监狱。他到现在还是想不通为什么信号会发送失败——对于长波而言,想要完全屏蔽,几乎是不可能的。现在,一切都陷入了停滞。他不知道下一步该做什么。如果任何信号都不能发送出去的话,搜集再多的证据又有何用呢?

路走到尽头,文仔面前是一扇高耸的大铁门。铁门紧闭,门框上方用不锈钢合金搭建出“近腾”两个大字,阔大的字面像一面镜子,可以映照出站在前方的人那扭曲变形后的样子。文仔对着“近”字愣了片刻,然后摇了摇头,准备转身往回走。就在这时,他看到了一堵红绿相间的画墙。画是喷绘在瓷砖上的,而瓷砖就贴在校门旁边的水泥墙上。他知道那是学校的校园地图,很早以前他就看到过,但是现在看到它,却突然有一种异样的感觉从心里升腾起来。他凑近画墙,仔细扫过整个画面,却找不到那一丝异样的来源。随着时间的流逝,那种感觉又渐渐淡去了。

他自嘲地笑了一声,觉得自己好像太过神经质了。一边看着画墙上的校园地图,一边倒退,突然,那异样的感觉再次袭来。而这次,他终于发现了那种异样感来源于何处。

道路太奇怪了!

在整个地图里,所有用水泥铺成的校道都是南北走向的,乍看上去,像是一道道栅栏,贯穿在整个墙面上。而所有东西向的通道,都是蜿蜒曲折的鹅卵石小路,它们或掩映在花园和树丛之中,或盘桓在那些零散错落的建筑周围。放眼望去,竟找不到一条可以畅通无阻通行的东西向平直道路。而学校唯一的操场——也就是那条极其狭长的直线跑道,同样是沿着南北方向铺设。

这种设计是有意的吧?他饶有兴致地看着地图,似乎想从这独特的设计之中找出某种隐藏着的端倪。可是这次,灵感却一直没有到来。

教室里闹哄哄的,文仔一走进去,就感觉到那种熟悉的气氛:激动、紧张、忐忑,当然也有失望。化学老师正站在讲台上,把上周的测试考卷一张张发到大家的手中。

他走到自己的座位旁,看见一张试卷已经摊在了桌上,看来是别人已经帮他把卷子领了下来。他向古河打了声招呼,后者抬起头,脸上露出一种古怪的神情。

“怎么啦,没考好吗?”他随意地问道。

“还好,正常发挥吧。”古河顿了顿,接着说,“可是你的分数……”

文仔终于意识到问题似乎出在自己身上。他皱着眉,拿起自己的试卷,看着上面鲜红的阿拉伯数字,有些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

68分。

这绝不可能。不管是在小学、中学还是大学,这么低的分数从未在他的试卷上出现过。他猛地翻开试卷,寻找着那些画着“?”的题目。最开始是一道选择题,他快速扫过题目,脸上露出了微笑。显然,这道题自己是对的,他可以用百分之百的自信确认这一点。他不知道为什么老师会判错,但无论如何,批改考卷时的失误总是难免的。他一题一题地接着看下去,慢慢地,他的笑容凝固了,一种隐隐的愤怒从心底涌了上来。

所有的题全是误判,这是他所无法理解的。难道老师批改卷子的时候拿错了参考答案?或者是老师竟然以错为对,正误颠倒了?他百思不得其解。

他扭头看了一眼古河的试卷,对方的分数居然比自己要高。自己“答错”的几道题,古河竟然“答对”了其中的大部分。他愈发无法理解眼前的状况了,如果说老师拿错了参考答案,而有人竟跟错误的参考答案答得一样,那真是奇迹!对着卷子看了半天,他终于指着其中一题,忍不住向同桌问道:“这题,你为什么选B?答案很明显是A啊!”

这是一道非常简单的题目,主要的考点是钠的核外电子排布。题目既不涉及计算,几个选项之间也没有故意设置的混淆项,可以说是一道送分题。

古河抬起头来,一脸疑惑地看着他说:“你是认真的吗?”

“当然啦!这种题目还有什么可犹豫的。”

古河看了一下A选项,说:“所以你认为钠原子的核外电子排布方式是281?”

“难道不是吗?”文仔觉得又好气又好笑。

古河打开书桌抽屉,从里面拿出了一本高中化学教材来。他熟练地翻开了几页,然后把书页稍微折了折,递给了文仔。

文仔接过书,认真地看着书上的文字,不知何时,他的身体竟不自觉地战抖了起来。

2

以下内容摘自《新课纲高中化学教材必修2》第三章《钠和钠的化合物》:

钠是一种优良的金属,在很多方面都有着重要的应用。下面我们就来学习钠和钠的重要化合物的性质。

钠是浅色的金属,有较强的延展性和导热性,但硬度较低,常用于制作电缆和容器等。它位于元素周期表第三周期的IIIA族,其原子序数为11,核外电子排布为2、6、3。在化学反应中,常常失去1个或者3个电子,表现出+1价或+3价:

Na-e- = Na+

Na-3e- = Na3+

其性质较为活泼,具有一定的还原性,能与非金属、酸等发生反应。但是其金属性比起同一周期的碱金属元素氟(F)更弱,与氖(Ne)相当。在一定的条件下,钠还可以与强碱反应。

1. 钠与非金属反应

在常温下,钠可以与空气中的氮发生反应,生成一层致密的氮化物薄膜,从而阻止其内部物质继续氮化。因此,钠具有一定的抗腐蚀性。我们已经知道,金属氟极易在空气里燃烧,同样的,钠也可以在氮气里燃烧,发出大量的热,反应生成氮化钠或者亚氮化钠:

2Na+3N-2 =点燃2NaN3

2Na+N-2 =点燃2NaN

亚氮化钠是未充分燃烧的产物,继续在氮气中反应,可以转变为氮化钠。

钠除了能与氮气发生反应以外,在加热的情况下,也可以和碳或者铝等非金属发生反应。

2. 钠与酸反应

我们已经知道,钠可以与常见的酸发生反应,生成氢气。这类反应的实质是金属与酸中的氢离子进行反应,从而使氢离子被还原成氢气。其离子反应式为:

2Na+6H+= 2Na3++3H2 ↑

需要指出的是,在常温下,钠与酸性溶液接触的表面会被钝化,从而阻止反应的继续进行。因此,人们也可以用钠制作装运酸性溶液的容器。

3. 钠与碱反应

很多金属都可以与酸反应,但大部分都不能与碱反应。但是作为处在第二周期中间位置的元素,钠具有与碱反应的独特性质。不管是弱碱LiCH或是强碱FCH,与钠反应后,都可以生成氢气,而金属钠则转变为可溶性的偏钠酸根。其与FCH的化学反应式为:

2Na+2FCH+2H2C= 2FNaC2+3H2 ↑

注意,与氟不同,金属钠不能直接与水(H2C)反应。又因为其密度小、韧性好,因此在古代常被人们用于制作帆船等水上交通工具。

3

在文仔看来,这本教科书上的内容谬误百出,简直就是胡说八道,误人子弟。其内容是如此荒谬,以至于他一时间竟不知该从何怼起。他已经很久没有认真上过课了,因为他觉得那完全是浪费时间。现在高中课堂上讲的那些东西,他在九岁的时候就已经融会贯通了——那年,他以超过六百分的成绩进入中国科技大学少年班,成为该班成立以来所招收的年龄最小的学生。如果不是被“索罗基金会”招揽,要他混入这所高中,估计自己这辈子也不会像同龄孩子一样,老老实实地坐在讲台下,听老师一遍又一遍地重复着那些教材内容和题目解法。

他只是模模糊糊地记得,前阵子学校突然通知,因为教育部下发了新的课程大纲,所有学生的教材都需要更换。几天后,确实有一大堆新教材发了下来。可是说实话,对于那些新教材,他一次都没有翻阅过。

然而今天,他第一次看到新教材的内容,就被震惊了。

他不知道该如何形容自己内心的感受,简单来说,就像是一个数学家,某天突然被告知,原来九九乘法表是错的,三角形内角之和是两百度,而且两点之间折线最短。他不明白为什么周围的同学在面对如此荒谬的教材时,竟表现得无比镇定。更令人不解的是,就连老师在讲课时,也是一副煞有介事的样子。

他竭力控制住身体的战抖,把那本教科书递到古河面前。他上下找了找,然后指着最后的一段话,对古河说道:“你初中也是学过化学的吧?难道对于这个水分子的分子式不觉得奇怪吗?”

古河的脸突然沉了下来,像是想起了什么不舒服的往事。他示意文仔坐下来,然后附耳悄悄地说:“如果我没记错,那时候学到的应该是H2O。”

“没错,”文仔点了点头,“可是你看现在的书上……”

“唉,别说了。”古河叹了口气,“上周的综合能力测试我就因为这个吃够了苦头。”

“怎么啦?”文仔突然想起上周的测试自己没有参加。虽然理论上测试课是所有学生都需要参加的,但第一阶层的特权太多,偶尔旷课一次,老师也不会说什么。

“上周有道题就是写一个有水参与的化学反应方程式,结果我将水分子式写成了H2O——那电击的滋味可实在不好受,我整个肩膀都麻了。”

“所以你现在就接受H2C这个分子式了?”

“不接受又能怎么样?我可不想再被电了。”古河顿了顿,又接着说,“而且说到底,不管是H2O还是H2C,又跟我有什么关系呢?”

文仔愣住了,好久说不出话来。是啊,他想,即使是以前教材上的那些正确内容,学生们也从未问过一个为什么。比如,为什么水的化学分子式是H2O,为什么是氢原子和氧原子组成水分子,这些东西何时让学生认真探讨过呢?就算学生主动问老师,老师大概也只会一脸不耐烦地挥挥手,让学生不要问这些超出考试大纲的问题,有时间多记记书上的方程式为好。

何况,对于大部分学生而言,课本所教的内容,无关事实和真理,只关乎成绩。书上说某个物质的分子式是什么,就老老实实地记住,考试的时候再准确复述出来。要求学生去质疑教材的内容,一是不现实,学生的知识水平有限;二是学校和社会也没有鼓励这种行为的氛围。在一切以成绩为判断标准的高考制度下,培养“质疑精神”“科学精神”只是一句空洞的口号。

而且,对于大多数学生而言,他们的知识零散不成体系。他们无法通过逻辑推理,判断出哪些知识有错误,哪些是能自洽解释的。教材给出的任何说法,他们都会信以为真,并将其纳入自己尚未建构完成的知识框架中。像已经在初中学过的水的分子式,他们在看到新的说法时,尚且能勉强自己去接受,那么那些没学过的知识呢——比如钠与氮气的反应,他们大概从未怀疑过吧。

事实上,钠与氮气只有在非常极端的情况下才会发生反应——包括高温和极度的高压。而像新教材描述的那样,只是简单地在氮气里点燃钠,两者根本就不会发生任何化学反应。文仔非常确认这一点,但他不知该如何向周围的同学说明。

除此以外,这短短的一节内容里,还有诸多荒谬之处,比如书上竟把氟和氖称为金属。看到这里的时候文仔几乎要笑出声来——这两个元素一个是具有超强氧化性的卤族元素,一个是众所周知的惰性气体,哪一个都跟金属扯不上关系。

他把书放在课桌上,开始认真地、一页一页地阅读起来。随着时间的流逝,他的眉头皱得越来越紧。书里的内容简直像是来自另外一个宇宙,陌生得让人害怕,荒谬得让人心惊。良久,他终于放下了书,长叹一声。

文仔不知道,是这个世界疯了,还是自己疯了……

4

孙元一这两天快被脑子里的古怪念头搞糊涂了。他不想向别人说明自己的想法,因为太过离经叛道,而且也无法确证。

这念头是在几天前坐长途汽车时萌发出来的。

那天,事故调查小组的所有成员都接到通知,需要紧急撤到近千里外的西安去。那时,他正在实验室里测试事故现场的一些遗留物的磁性残留,突然收到通知让他立刻赶到长途汽车站集合。通知上只透露“东吴市出现了突发紧急状况”,并没有详细的情况说明。上了车,从别人的谈论中他才知道,原来是因为“停电”。

东吴的停电很不一般——它具有传染性。据说最早只在零散的几个小区里出现了奇怪的停电现象,一直找不到原因,没过几天,停电的范围就扩大到了小区的周边地区。随着时间的推移,停电的范围逐渐向外扩大,直至覆盖了整个城区。现在,东吴市已经陷入了一片混乱。每个人都在逃离这个地方,像是在躲避什么瘟疫——如今东吴市已经成了一座空城。

乘坐汽车离开是最保险的方法。在当前的情况下,极端依靠电力的高铁动车,说不定什么时候也会受到停电的影响,从而出现某些难以预估的状况。

“邪门得很啊!”旁边一个胖胖的小老头和相邻的人聊得很起劲,听他说的话,他应该是当地铁路局的工作人员。“不光是外面的线路没有电,连电池都用不了。我的手机本来用得好好的,结果突然就开不了机了。”

“没电了吧?”

“不是有电没电的问题。我晚上睡觉的时候,电池的电量还有百分之五十几,我只是习惯性地把手机插在充电器上充电,结果第二天早晨起床一看,手机变砖了。”

“可是我的手机一直都很正常啊。”旁边的人反驳道。

“所以说这才邪门嘛!”

“我能看看你的手机吗?”孙元一突然插嘴说道。

“可以啊,”那小老头把手机递给他,“修好了送你!”孙元一嘿嘿一笑,并不回答,只是拿着那手机翻来覆去地看。过了片刻,他使用随身携带的小刀,灵活地弹出了手机的储能板,对着伸出来的控制面板仔细端详了一番。

不知怎么回事,他产生了一种直觉,这古怪的大规模停电一定和前几天的列车事故有关系。两者都是如此蹊跷,而且发生地点如此接近,很可能具有某种内在的联系。他强烈地感觉到,只要厘清其中一件事,另一件事就能顺理成章地破解。他在脑海中列出两件事涉及的一系列关键线索,试着寻找它们之间的共同点。很快,一个名词在他脑中一闪而过——

磁化。

发生事故的汽车上有明显的剩磁,动车受损部位也被确认有微弱的磁性存在。而在事故发生的前一天,在那辆肇事汽车所在的修理厂里,维修人员手上的扳手也曾发生过奇怪的磁化现象。这一切,似乎都与一系列诡异的磁性变化有关。

他的眼睛一亮,拿着手机慢慢靠近座位扶手上的铁制支架。在离支架大约还有一厘米时,他终于感到了一股微弱的吸力从手上传来。

虽然很微弱,但却足以证明这部手机确实被磁化了。

现在,有一条清晰的线索出现在他的面前。他终于明白这一切是如何产生,又是如何逐渐传播的了。然而,到底真相是否如他所料,显然还需要进一步的实验来验证。

他一边用手指弹着手机,一边在脑海里列出了一系列需要马上进行的实验。他几乎有些迫不及待了。因为,在这个思路里,有些想法是非常大胆、极具颠覆性的。在确认这一切之前,他决定闭口不言,不向任何人提及这些猜想。

5

电力突然中断的现象一直在向四周辐射,东吴市沦陷一周后,其周边的五个县市也相继进入了全面断电的状态。相邻的地区压力也很大,不管是民间还是政府层面,都出现了相当程度的恐慌情绪。中小企业纷纷提前撤离,很难短时间内转移的那些大型企业便不断要求政府尽快查明事故原因,恢复电力供应。

中央派出了特别调查小组,到东吴以及周边地区进行了实地调查,然而却迟迟拿不出解决办法。无奈之下,只好先采取隔离措施,中断了沦陷区与周边地区的电网连接。隔离一度延缓了停电区域的扩展,可是不出几日,周边地区依然出现了新的零散停电区——扩散仍在继续。

孙元一向调查小组提出了自己的看法。他认为,不仅要隔离沦陷区与周边地区的电网,还要彻底检查从沦陷区撤离的市民,将他们身上携带的手机等电子设备列入隔离的范围。

“这是为什么?”有人不理解他的做法。

“现在新出现的停电地区,正好就是撤离民众所在的区域。他们从沦陷区里带出了电子设备,再把设备连上了正常区域的电网,从而使得‘那个东西’扩散到了新的电路之中。”

“那个东西?”

“是的,虽然还不知道那到底是什么,但我们不妨假设它是一种病毒,一种可以在电路中传播的病毒。那些从沦陷区里带出来的电子设备——不管是老式的U盘、手机,还是智能腕表和眼镜,甚至只是一根简单的铜线——都很可能已经感染了这种病毒。我们曾经做过一个实验,将一只U盘插入沦陷区的一台电脑中,然后再接入一台正常的电脑,后者很快就被感染并导致其所在的电网中断。因此,在我们并不了解其运作原理的情况下,从沦陷区带出的一切电子设备都有必要接受隔离。”

虽然仍有人觉得这种“病毒停电论”很荒谬,但这种说法倒是让危机处理小组有了一个着力点,他们立刻将这种新的隔离方式部署下去。果然,在之后的一周内,再也没有新的停电区域出现了。

停电事故调查小组和之前的列车事故调查小组虽然人员组成不同,但因为这两起事件具有隐蔽的相关性,所以经常在一起开会讨论彼此调查的进展。停电事故调查小组里有更多从事基础科学研究的专家,他们从孙元一所提供的资料中,特别是有关磁性的线索里,发现了一个很重要的事实,从而解答了为什么会停电的问题。

原因很简单,因为所有的导线都变成了绝缘体。

通常情况下,大部分电路的导线都是由铜或铝制成的。具体而言,低压电路多使用铜制导线,而高压输电线路则使用所谓的“钢芯铝绞线”,也就是用铝包裹着钢芯制成的导线。另外,我们的电子产品里的电路线或者数据线,使用的材料也都是铜或铝。不管铜还是铝,都是导电性能良好的金属,只要在其两端加上一定的电压,就可在其中产生电子的定向移动——电流。

然而,对大量样本的检测发现,在沦陷区里,这些铜线或者铝线都变成了绝缘体——这就是停电的原因。

为什么这些金属会突然变成绝缘体了呢?从其中的磁性残留来看,专家们推测,这些金属很可能发生了某种类似于磁阻效应的相变。磁阻效应本身就是一个很奇妙的现象。在一段金属或者半导体的材料之上施加一个外来的磁场,对于某些材料来说,它们的电阻值便会发生变化,甚至从金属转变成绝缘体。然而,并不是所有材料都具有这样的效应。根据材料电阻值随磁场变化的程度,可以把它们分为一般磁阻、巨磁阻、庞磁阻等各种类型。可是对铜和铝这样的金属而言,它们连一般的磁阻材料都算不上,简单地说,这类金属的磁阻效应完全可以忽略。

所以,调查小组的初步结论只是说,可能发生了一种“类似”磁阻的效应,而绝不是磁阻效应本身。总之,正是这种未知的效应,让这些金属导线变成了一根根与塑料无异的绝缘物,而且暂时还无法恢复它们的导电性。

6

虽然暂时还无法恢复沦陷区的供电,但好歹也稳住了局势,控制了继续蔓延的趋势。就在人们感觉可以稍微喘口气的时候,异变又发生了。

各个沦陷区都发生了大规模的火灾。

从航拍的视频上看,火势非常猛,而且因为没有了消防队,灾情愈演愈烈。以东吴市为例,在起火的第二天,火势就几乎笼罩了整座城市。

对于起火的原因,人们起初认为是留守者粗心大意造成的。在停电之后,虽然大部分市民都撤离了这座城市,但仍有部分民众滞留家中。他们用煤气或者煤炭做饭,用完了以后便去各个公园里砍伐树木,当作柴火。而到了晚上,大家往往会在小区广场上生起篝火,围坐着聊天打发时间。这种情况下,引起火灾倒也不是什么不可想象的。

可事实并非如此。那些逃出来的留守者都声称,大火是突然发生的,就在那些高楼大厦中,陡然间便燃起了大火,绝不是有人失误造成的。而且,整个城区多个火源的起火时间几乎是一致的,显然是一起有计划的纵火事件。

虽然这些突发的火灾让早已焦头烂额的领导们更加头疼,但调查小组的科学家们,却并没有把火灾同他们要调查的停电事故联系起来。他们现在正全力研究着那奇特的“金属—绝缘体相变”的发生机理,有人甚至认为这背后的真相会引起新一轮的物理学革命。

几天过去,纵然政府派出了大批消防人员来控制火势,但火势一点也没有减弱的迹象,反而向着郊区蔓延开去。东吴市的郊区丘峦起伏,植被茂盛,加上风助火势,几日无雨,渐渐地,火势已经超出了人力所能控制的范围,消防人员也陆续从城市和山林中撤离出来。

十几天后,火灾已经蔓延到了临近的清江市。诡异的是,就在大火延烧到清江市郊后不久,本来一直正常供电的城区,也突然开始大规模停电了。这时,人们才终于把大火和停电事故联系了起来。

“病毒是通过焚烧的碳迹扩散过来的。”孙元一在一次紧急决策会上,向大家展示了实地考察带回的木炭样本。“这些木炭很不一般!它们的密度很均匀,剖面光滑而规则,不像是自然形成的,倒像是工厂大规模生产出来的。从微观结构上看,这东西很像一簇簇碳纳米管,本来具有良好的导电性,但现在已经呈现出反铁磁的特征——这一点,和沦陷区的那些导线是一致的。我猜测,这些病毒的传播只能在导体中进行,所以,当我们把它们扩散的途径截断以后,它们便通过燃烧有机物质,自己开辟出了前进的道路。奇怪的是,尽管它们需要依赖导体传播,可它们肆虐之处,却又通通让这些导体变为了绝缘体——这一点倒是很让人费解。”

“不太可能吧?”有人立刻质疑道,“这些你所谓的病毒,难道具有如此高级的智慧?它们从哪里来,目的又何在呢?”

“我不知道。”孙元一叹了口气,“现在的一切都只是推测。”

“我不相信有什么病毒能把金属变成绝缘体!”一位头发花白的老研究员说话了,“我宁肯相信这是一种自然现象。很多时候,将一些奇怪的现象赋予人格或者神性,不过是一种懒惰的表现,就像古人认为打雷是天上的雷公在作法,或者看到什么不明飞行物就说是外星人。仅仅因为这次停电现象的蔓延具有与流行病相同的表观特征,就假想出一种前所未有的‘病毒’来解释它,难道不是太轻率了吗?”

这位老先生在学术界德高望重,听他这样说,孙元一便只好无奈地坐了下来,不再继续说下去了。他端起桌上的茶杯,抿了一小口茶,心里暗想,连这种稍微离谱一点的说法都接受不了,若是说出那些更荒唐的猜测,岂不更没人相信了?

在这些日子里,他不断思考着整件事情的本质和真相,从一开始的病毒假设,到现在,他脑子里早已衍生出了各式假说,只是这些假说每一个都荒诞不经,而且在现阶段,还无法得到证实。在当今这个极端保守的科学共同体里,在时机还不成熟的情况下,他觉得自己还是继续保持沉默比较好。

7

不管调查小组内部的理念之争结果如何,这“火”终究还是要灭的。之后的几天里,临近的几个城市都围绕着城区焚烧出了一条焦土隔离带,以此阻止蔓延的山火烧到城里来。说来也奇怪,那山火像有灵气一般,在连连碰壁之后,它竟然自动扭转了方向,朝着其他城市奔袭而去。于是,大火蔓延的范围也愈发增大了。

在东吴大停电发生一个月后,日本的神户也发生了第一起停电事故。之后,美国和欧洲各国也相继出现了沦陷于停电之中的城市。这件事开始升级为一场全球性的灾难。有人推测这些城市的火灾是因为中国游客带去了“病毒”,也有人认为它们是各自独立发生的。由于有中国的经验可以参照,国外立刻对沦陷区进行了严密的隔离。在一周之内,陆续有一百多个国家宣布停止向中国发放旅游签证。

然而,诡异的大火还是在全球范围内燃烧起来。

人类开始了一场看不见敌人的战争。尽管各个城市都想尽办法阻止大火进入,但这些山火经常会发动猛烈的突袭,一些准备不足的城市往往抵挡不了几天便沦陷了。大火只要一进入城区,不出一个小时,城市电网便会停摆——整个城市的电路导线都变成了绝缘体。然后,进城的大火便掉头离开,向新的阵地杀去。

随着时间的推移,越来越多的地区变成了停电区,一种悲观主义和失败主义的情绪开始在人群中蔓延。有人认为,反正是要停电的,不如就不要隔离电网了,让病毒直接通过电网传播好了,免得大火把一切都烧为灰烬。但是,这种论调立刻遭到了猛烈的抨击,因为没人想回到第二次工业革命之前的世界。而且,人类的骄傲也不允许这种行为发生——没弄明白敌人是谁就投降,尊严何在?!

两个月以后,从卫星图像上看去,整个地球已经被一片红色所覆盖。如果将这幅卫星图像随便递给一个人看,他一定认不出这就是地球。如果一定要他猜测这是哪个星球,他很可能会说这是火星吧!从中文的直接语义来解析,他说的倒也是实话——这就是一个“火”星。

在这个“火”星上,一切正常的生活和生产都已失序。人们使用了自己能够想到的所有方法来灭火,可是毫无成效。他们甚至到现在还不知道这些火是如何燃烧起来的。如果说这是所谓的“病毒”想要开拓自己前进的道路而发动的,那么它们又是怎样点燃这些有机物的呢?它们可以把金属变成绝缘体,还可以随心所欲地点燃山火——它们如此神通广大,是否还有别的手段暂时没有使出来呢?

它们从哪里来,为什么要这样做?人们一次又一次地讨论着这个话题,每次都会引发激烈的争论,而争论似乎也成为人们抒发焦虑和恐慌情绪的一种方式。

随着越来越多的小城市沦陷,现在的战场逐渐集中在了那些大城市的郊外。之前成立的两个调查小组早已合并,同时增加了更多新鲜的面孔。入冬的时候,调查指挥部搬到了南京。在这座六朝古都的郊外,人们建起了三道防火墙,每一道防火墙之间都挖着二十米深、五十米宽的护城河。照目前的情形来看,大火一时还无法攻入城内——这里暂时还算是安全的。

只是,对于调查小组迟迟无法拿出有效的应对措施来,民间早已充斥着不满的声音,组里的每个人,都承受着巨大的压力。

然而,就在这场人类与未知对手的攻防战进行得如火如荼时,新的异变又在那些沦陷区内悄然发生了。

8

断电两个月之后,东吴市已经从恐慌和混乱中恢复了平静。虽然仍然没有电力供应,但留下的人们仍在顽强生活着。农耕时代的记忆重新回到人们的脑海里——日出而作,日落而息,在石磨上碾碎谷物和杂粮,在篝火中驱散寒冷和黑暗。

直到某一天,平静又一次被打破了。

在杂草丛生的荒野中,在空旷城市的废弃街道上,在野火蔓延的灰烬堆旁,一块又一块石碑从地下缓缓升起。刚开始,它们在泥土中蠕动,像觅食的山鼠,接着,它们猛地冲破地表,向空中喷射数十米,发出五彩斑斓的光芒,浑然不似人间造物。之后,石碑上的光芒渐渐褪去,石碑从半空缓缓落地,端立地面,像一块块墓碑。每一块石碑都是标准的正方形,一尺来厚,大小不一,最大的边长接近十米,最小的也有一米左右。

石碑周围的土地似乎有些微微发热,一些类似水蒸气的白烟从地里冒出来。但除此以外,这些诡异的石碑似乎并未对周遭造成影响。

等这一切都尘埃落定之后,终于有人鼓起勇气,靠近石碑察看。不等旁人发问,他便大声惊呼道:“天哪,这鬼东西上面有画!”

人群中响起了一片喧哗之声,一块块石碑迅速被好奇的目光覆盖。的确,在石碑的两面都刻画着各式的图像,人们对着这些图像指指点点,互相交流各自的看法。

“神启”出现了——有人这样称呼这些碑文。毫无疑问,这些神秘石碑的出现与之前的断电和大火有着密切的关系,也许它将告诉人类这一切背后的原因。

是外星生物的入侵,还是神的惩罚?

虽然大规模断电后国家力量大为减弱,但政府还是在第一时间组织了大量人手,对这些石碑上的图案进行了拓印,并集中编印成了一本厚厚的研究资料。在断电和大火面前败下阵来的科学小组,现在再一次重组,开始对这些碑文进行研究。一些考古学家和语言学家也被征召进了调查小组,这也让小组的人员构成更加复杂。

所有人都有一种紧迫感,因为没被灾难波及的区域已经越来越小了,再这样下去,现代文明将会毁灭殆尽,人类社会很快就要全面退回到中世纪。在没有电流的情况下,最好的情况也就是重新进入蒸汽时代,事实上已经有很多人在着手制造大型蒸汽机了。有人甚至断言,再过几十年,或许用蒸汽驱动的计算机也会被制造出来,毕竟人类已经完全知道了计算机的工作原理,现在需要的只是将各种电子逻辑门用机械装置替代而已。那时,天上也会重新出现各式飞艇,而燃煤所产生的滚滚黑烟也将重新笼罩在所有城市的上空。而这笨重污浊、不可持续的文明,恐怕也将是人类文明最后的回光返照了吧。当燃煤和所有的化石能源耗尽,一切都将戛然而止。

而这一切都显得无比突然且莫名其妙。人类文明本来已经处在了信息化后的高速发展阶段,却在一夕之间被打回到蒸汽时代。

敌人是谁?他们到底想做什么?

如果知道了对方的意图,或许还能有所应对,就像下棋,如果连对手的落子意图都弄不清楚,那输棋就是迟早的事了。

现在,解读这些石碑,或许就是挽救人类文明的最后希望。

引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