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业不对口,走还是留?

青春物语:

想要站住脚,有一技傍身是必不可少的,但是也不必局限于此,是否本专业,这根本不是问题,适合自己的是最好的。在一场农林相关专业的招聘会上,有几家为数不多的连锁超市集团、保险公司等非农林类用人单位的摊位前都排起了长龙。学生大部分来自农学、园艺学、动物科学等专业。

“我不想去农场、田野做‘屋檐外的工作’,为此,即使放弃专业也在所不惜。”动物医学专业毕业的张宁这样坦然承认道。像张宁这样“改行”择业的毕业生,在如今的就业市场上越来越多。除了认为自己的专业就业面太窄等客观原因外,所学专业工作比较辛苦、社会认同度不高等因素,也成为很多年轻人放弃专业的主要原因。其实,从另外的意义上看,这也不失为一种灵活的择业观。

毕业生没有必要死死盯着所谓专业和那些曾经的“金饭碗”,而要摆正心态,先找一份满足自身需要的工作,从中获得一定的实践经验,然后再逐步图发展。

成功固然需要专业能力水平,但很多时候也需要对自身的磨砺。这种磨砺是多方面的,包括自身的心态、为人处世的技巧等等。这需要丰富的社会实践和社会知识,更需要自己不断地揣摩和领悟。许多才华横溢、学历显赫、拥有令人羡慕头衔的人,因为缺失了某些专业之外的东西,被挡在了成功的大门之外。

相反,一些并不具有专业知识的人,反而通过不断的自身修炼,取得了骄人的成绩。卡内基本人并非钢铁专家,然而他却能带领着许多比他懂钢铁的下属,在美国的钢铁制造行业内取得成功,被称为“钢铁大王”;爱迪生只受过三个月的正规教育,曾经担任过一段时间的报务员,几乎做任何工作都以失败告终,但是他最终却通过各种发明改变了人类的历史。

找到适合自己的位置

刘昊然就要从大学毕业了,原本是学旅游的他,很想到一家旅行社就职,做自己喜欢的导游工作。不过在找工作的过程中他发现,要做个导游真的很不容易,而且越是临近毕业,他就越是深刻地认识到梦想与现实之间的巨大落差。

刘昊然的担心不无道理。因为做导游要放得开,能说会道,而自己见到生人连说话都说不清楚,这样的性格,怎么能成为一个受人欢迎的导游呢?无奈之下,刘昊然想到了跨专业就业,于是,他去了广州。

去了广州之后,刘昊然在一家空调公司投出了自己的简历。因为他的英语水平不错,因此经过面试,很快就正式踏入了职场。两年以后,他因为出色的工作业绩受到上司的赏识,被顺利提拔为市场总监,专门负责公司的产品推销项目。

很多朋友问他,没有去努力做导游是不是很遗憾。他却说:“不,我从来不因为这件事而后悔。在这两年里,我人生的每一天都没有浪费,工作不断遇到新难题,让我无时无刻都要学习、调整、进步,看到公司的业绩一年比一年好,这种感觉让我收获的成就感并不比做导游差。在我的眼里,尽管市场总监和我的本专业大相径庭,但在这个岗位上,我同样感受到了快乐!”

刘昊然的经历,相信很多年轻人曾经都感受过。并且,如他一般成功的人士不在少数。所以,我们为何还要纠结于职业是否与本专业相吻合?

现在的社会就是如此,不是针对性的科技技能企业,录取跨界生的比例非常高。在这样的形势下,跨专业就业已经成为一种趋势,只要条件成熟,跨专业就业一样能够让你实现自己的职业理想。而且由于在进行跨专业选择的时候,人们有了更大的选择空间,对自身的条件有了更多的关注,因此也往往能够帮助就业者找到更适合自己的工作。

因此,刚毕业的我们,在进入职场时最要考虑的问题不是专业,而是能否踏实地接受眼前的工作。能做到这一点,你同样可以在职场中展现自己的锋芒。

专业并不是我们择业的唯一标准

很多大学生求职的时候,往往舍不得丢下辛辛苦苦学习了四年的专业。对此,也要分两个方面来认识。如果确实是出于对专业的热爱,倒也无可厚非。一个酷爱哲学的人当然希望找份经常与康德、黑格尔打交道的工作,只是要找份这样的工作实在是“难于上青天”,除了在学校里做研究,恐怕就只能做一些“打擦边球”的工作了,譬如去出版社做哲学类书籍的编辑。但如果连这样的工作都找不到,就一直要抱着自己心中那份不可动摇的“专业独尊”而“坐待天机”吗?将专业作为自己的业余爱好,忍痛割爱、“另觅新欢”,又有谁能预测不会获得良好的机会,甚至“曲线”圆梦呢?

然而另一方面,更多的人死抱住专业不放的原因并不是酷爱这个专业,而是不甘于浪费自己的专业知识,或者认为跨专业求职过于冒险。其实,如果工作不能带给你**,它就永远只能是一个挣钱养家糊口的行当,而无法成为一种事业的追求,自然也就不可能有所成就。秦峰在父亲的执意要求下,高考填报志愿时选择了计算机专业。

可是,在大学里学了一段时间的专业知识以后,他发现自己根本就不喜欢计算机这个专业,反而对金融学产生了浓厚的兴趣。毕业的时候,他报考了金融学专业的研究生,但不幸的是,在面试的时候他就被淘汰出局了。

无奈之下,秦峰只好去找工作。因为只有计算机专业的学位,而且计算机专业人才的需求量比较大,所以他决定找专业对口的工作。奔波了两个月以后,秦峰去一家软件公司做了技术支持。但是,因为他对这份工作根本没有丝毫兴趣,所以工作很不积极。工作一年后,不但没有得到晋升,反而被公司辞退了。

如果对自己的专业原本就没有兴趣,又何必像秦峰一样刻意追求专业对口呢?就算要考虑现实方面的因素,也完全可以有步骤地“背叛”自己的专业。

专业只是最基本的素养背景,它并不是我们择业时的唯一标准,更不会成为日后自身发展的瓶颈。摒弃固有限制,打开思路,不仅可以为我们眼下的求职谋得更有利的因素,更是为将来进一步的深造奠定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