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选择自己的工作

青春物语:

人生就是一连串的抉择,每个人的前途与命运,完全把握在自己手中,错误的选择,决定了失败的次数多于成功;正确的选择,决定着成功的次数多于失败。

当毕业的脚步向我们逼近的时候,听着毕业的歌声,不知不觉眼眶饱含泪水,时间一晃过了四年,我们毕业了,对同学的不舍、对老师的感恩和对母校的依恋,在霎时间全都涌上心头。如今我们要和这一切说再见了,但是分别的感伤、离别的惆怅、对未来的彷徨都阻挡不了时间的脚步,毕业还是如期而至。

在每一个毕业的季节,在充斥着的离别的伤感中,我们略带走向现实社会的无奈走出了大学的校门。离开了学校,我们迷茫了,如何生存下去,拿什么养活自己,成为了我们最迫切的问题。

即将走向工作岗位,快要离开学校的时候父母、老师都曾有过这样的教诲:“不管做什么工作,一定要勤奋努力,踏踏实实地工作,这样才有出人头地的可能。”

长辈们的教诲总有他们的道理,只是他们忘了,如果行业选择错,那么有再多的努力,往往也是徒劳。“男怕入错行,女怕嫁错郎。”这句话,把择业和嫁人放在一个层次上,就很好地诠释了择业的重要性,它将会是关系到自己一辈子的幸福。

然而,我们大多数刚毕业的学生,却并没有把择业放在心上,因为我们认为,我们正值青春,就算选择行业的时候错了,还可以重新再选;还有一些人则过于高估自己,认为自己是天才,即使在自己没有优势的行业里,依然能靠自己的努力,创造出不少的优势来,最后取得一番作为。其实,换一种思路,我们可以这样想一想,不管我们现在是否有犯错的机会,还是自己确实是天才,我们都没必要走那些弯路,如果我们一开始就选择对了行业,让自己在适合的领域里迅速地做出成绩来,我们有必要用年轻的资本换取成功吗?

有人说:“人生的悲剧说穿了就是选择的悲剧,而随便的选择也将会失去更好的选择。”所以,千万不要忽视行业选择的重要性。我们应该清晰地认识到,行业选择的时候差之毫厘,人生之路就会差之千里。如果在年轻时没有做出正确的选择,很可能就会在之后的工作里,不断地耗费精力,失去自我,这样又怎能在之后的岁月里取得成功呢?

因此,我们一定要记住,行业的选择这不仅关系到我们这一辈子能不能少走一些“冤枉”路,还关系到一个人最终的成就。

“先就业”还是“先择业”?

面临毕业,很多人都有这样的一个疑问:“到底是‘先就业’,还是‘先择业’?”对于这个问题,我们都不能给自己一个明确的答复。

有些人认为,转行并非轻易说说就能办到,没有经验积累,谁要一个什么都不懂的人?一旦你踏入某个领域工作后,再想真正跳出来肯定难如登天,所以先择业再就业。

而有些人则认为,如果一定要秉持“先择业”的态度,很可能会率先成为“毕失族”,如果不抓住时机就业,更有可能被更多的机遇拒之门外,如果毕业生一旦超过一定的保质期限,失去了原有的竞争优势,还有可能被新一届毕业生所淘汰,所以,就业最重要,有工作总比在家呆着强。

对于“先就业”还是“先择业”这个问题上,刘佳也曾认真地思考过。这个7月,刘佳和同学们一起迎来了自己的毕业季,正如大家所通常认知的那样,刚一毕业就面临着就业问题。面对严峻的就业形势,没有哪一个同学坐以待毙,大家都纷纷投入了发简历、实习、找工作的过程中。而此时的刘佳却和别人不一样。她没有马上找工作,而是时常在大学校园里散步、思考,寻找人生的突破口。

每天,行走在这个自己生活了四年的美好校园里,刘佳都会看到那些匆匆忙忙为工作奔波的同学,看着昔日朝气蓬勃的同学为了投简历、面试而焦头烂额、绞尽脑汁,她萌生了创业的冲动。

这天,天气甚是闷热,刘佳突然之间很想吃一碗冰粥,但是,她发现学校里没有卖冰粥的,吃不到冰粥的刘佳从中嗅出了商机,她果断地决定,要在学校开一家冰粥店。有了目标之后,刘佳经过了周密的考察,决定先到品牌冰粥店打工学艺。在冰粥店工作的这段时间,刘佳用心学习,像冰粥的制作、店铺的经营打理和招徕顾客的方法,她都用心记在心里。学成之后,她回到学校,租下了几十平方米的店面,又精心设计了时尚前卫的格局,口味各异的冰粥一应俱全,一个极富特色的冰粥店就红红火火地开起来了。

看到刘佳的抉择,很多同学都提出了质疑。但是,刘佳对自己的选择从来没有后悔过。她坚持了自己的理想,从一开始的选择店面、筹集资金,到招收员工、签订协议,再到装修完毕正式经营,每一步,对于刘佳来说都是一个崭新的领域,但是她认为在这个过程中吃的所有的苦都能够强化自己的能力。不但如此,在创业过程中,刘佳还充分发挥了自己的优势,因为她本身就是刚毕业的大学生,所以她更了解学生的需求和喜好,对此,她做了专门的工作。比如说给同学们办理学生卡,定期推出特价冰粥,给予一定幅度的优惠等,她还在店内设计了小茶座,有时候老师和学生在课后沟通问题,就可以来这里边喝奶茶边说话。

不出刘佳所料,靠着一步步往前发展的路线,刘佳的店在校园越来越受欢迎,知名度越来越高,而且,靠着这种成功的经验,刘佳还逐渐地往邻校发展。就这样短短一年时间,当其他同学还在考研和入职的矛盾中选择的时候,刘佳已经发挥优势,在几个学校开了自己的连锁店,掘到了人生的第一桶金。

从刘佳的成功经历可以总结一条经验,那就是如果一个人的事业和职业能够结合得非常完美,那么职业选择也是非常完美的。在选择一个行业的时候,不能单单考虑眼前的利益,一个行业,至少要让你可以赚到未来十年的钱。

所以,如果你还没有择业,就应该懂得选择什么,才能让你在十年后不被生活所累,如果你已经给自己选择了一条道路,你就停下匆忙的脚步,问一问你的心,你究竟想要什么样的生活,如果你确认自己的选择是对的,那就果断出击,如果这样的生活不是你想要的,那么就及时回头。

“不问薪水”还是“漫天要价”

“我在应聘第一份工作的时候,根本就不敢跟别人谈工资,对方给我多少我就拿多少,只要能找到工作就万事大吉。”现在已经是白领一族的韩玲如此说。

其实,很多刚毕业的学生在应聘第一份工作时,对于如何与用人单位谈薪资这个问题是相当“纠结”的。对于薪资问题,毕业生处理的时候出现了“两个极端”,其一是像韩玲这样,不问工资,只图就业,当然这样的人是极少数,而多数毕业生却是眼高手低,过高地估量自己的价值,向用人单位“漫天要价”。

在当前严峻的就业形势下,不问薪水,只图就业的情况看似见怪不怪,但事实上,一个人工作却不问薪水,或者是拿着与自己回报相去甚远的工资,是违背常理的。付出就有回报,我出力,拿得相应的报酬天经地义。

不问薪水,只图就业的做法虽然有失偏颇,但是向就业单位漫天要价的做法也是不妥的。有些毕业生认为自己学历高、能力强,有资本就应该拿高薪。但是,学习和工作完全不同,很多学生在校期间可能十分优秀,但不代表就一定能在企业生存,没有哪个企业会出高价去要一个没有任何工作经验的毛头小子,因此,漫天要价的人最终的结局很可能是高不成低不就,毕业就失业。

因此,找工作不问薪水不行,过于要求高薪也不可取。作为刚毕业的大学生,一定要审时度势,把握好尺度,然后结合自身情况和企业情况做出合理判断。

进军大城市,还是蜗居小城市

除了选择行业,选择安营扎寨的城市,也成了毕业之后我们必须面临的问题。我们对就业城市的选择,不仅关乎自己的职业规划,也与我们对一个城市的评价和预期有关。一个城市培养的学生是去是留,对城市发展也有很重要的影响。

对于城市的选择,我们的就业选择应回归理性。实际上,在大城市是一种选择,向中小城市寻找就业也是一种发展,这是一个理性的方向。诚然,每个人都可以有自己的目标、自己的方向,大城市机会多,但是生活成本以及竞争压力也都很高;而近年来中小城市也开始发展,也需要高校毕业生这样的人才。

在做决定之前,我们不妨再构想一下未来,看看未来的那块蓝图是需要大城市的现代化与高科技来拼成,还是需要小城市的悠闲与平静来慢慢沉淀?有了初步的构想,再来搜索一些现实信息,充分了解现在生存于一线城市和二线城市的人民真实的生活现状是怎样的,做到心中有数,再选择去还是留。

那么,毕业生求职到底该选大城市还是小城市呢?——选择自己需要的,并适合自己的生活方式。

在地域选择上,一般有三种情况。部分学生是某一城市的忠实粉丝,大多数情况下他们都是抱定“非北京、上海、广州不去”的想法。之所以选择这些城市,是因为觉得这些地方到处是机会,更容易出人头地。如果一定要以城市为优先,毕业生应该选择进入自己目标城市的活跃行业,否则职业发展的机会就很小了。

另外一些人则是对某些区域有一定的偏爱。这些学生会有几个区域供自己选择,除了自己所希望的这几个区域,其他都不在他们考虑范围内。从有助于更好求职的角度看,相对于单一地域的择业者,多几个地域选择,则更具有灵活性,职业选择面更加广阔。

还有一些人则没有明显的区域偏好,只要职业合适,有发展空间,他们就可以去那里工作。像这样对地域没要求的人并不多,在毕业生中仅占极少数。

程诺今年刚刚毕业,在招聘会上他投出了十几份简历,目标都是北京的公司,然而,所有的简历都如同泥牛入海,没有任何回音。“我知道,帝都的竞争很激烈,但作为北京本地生源,我不会到外地去工作,就算是天津也不在我的考虑范围之类。”程诺这样说。

当有人问他:“北京月薪1000元的工作,和天津月薪3000元的工作,你会作何选择?”程诺依然还是坚定地选择了留在北京。他有些无奈地说:“其实这也不是我的选择,而是我的父母坚决要让我留在北京,哪怕是北京周边的城市也不行,他们怕我到了外地之后,我自己照顾不好自己。”

程诺还表示,其实自己从小到大都没有去过外地,在父母身边生活了二十几年,也很向往外面的世界,“如果父母能支持我,也许我会选择到外地工作,那么我现在找工作的路也许就没这么窄了”。说这些话的时候,程诺有些许无奈。

其实,当前就业形势严峻,一些大城市的竞争尤为激烈,如果能够找到外地比较有发展潜力的岗位,也不失为积极的考虑因素。毕竟都已经成年,我们也该适时地脱离“大城市优势”,放开走出去,外面的天地也许会更宽广。

在考虑地域因素时,城市的性质与职业领域最好相匹配。职业领域的发展空间,与所在城市的性质有直接的关系。学文科的非要在工业城市发展,其历程肯定是艰难的,因为大环境是重商业而轻人文,对自身发展肯定不利;同样,如果学理工的非要在文化、旅游城市发展,也是不太合理的。要根据实际情况灵活运用,在求职择业上就显得尤为必要。

别再抱着宁可在大城市“挤破头”,也不愿“走出去”的地域思维去求职了!机会在眼前,也在远方。对此,某大学的就业指导老师的一句话显得就很朴实:“要记住,目前高等教育是大众化教育——你入学时,因为是大众化教育,所以你有了进入高等学府的机会;就业时,你也要带着这种思想,去寻找适合的劳动岗位。抱着这种观点,你会发现,你的就业空间其实很广阔。”

所以,要把眼界放开,到大城市以外的地区去就业,这样对许多高校毕业生来说,应该是一个更合理的方向。今后无论是城市还是农村,无论是大城市还是中小城市都可以成为毕业生的发展方向。

选择大公司还是小公司

如果选择城市是选择生活方式,那么选择公司则是选“爱人”。是选名门望族中的“大家闺秀”还是选名不见经传的“小家碧玉”?

很多人都会遇到这样的两难选择:两家公司都录取了我,一个是知名大企业,有国内最大的发展平台,这会给自己不少的荣誉;另一个是小型私企,但老板人很好,公司团队虽小但充满了朝气。这两家公司我到底应该选择哪一个?

面对着这样的困惑,冲动之下,我们很可能都会选择大公司。可是,大公司真的就一定适合我们吗?

徐源毕业于一家重点大学,因此在找工作时,把所有目光都集中在了那些大企业上。然而在求职的过程中,他却被现实渐渐击败了。他发现,那些知名大企业的招聘展台前,自己连挤进人群到面试官面前露个面的机会都不容易。后来,身边的同学许多都选择了进中小公司,但他还是“坚守阵地”,期望能够在大企业中站稳脚跟。

一晃两年过去了,最终,徐源如愿以偿,进入了一家大型集团工作。不过让他失望的是,他的工作几乎是完全程式化的,因为大企业早已建立了一套成熟的体制,自己只能在规定的工作中表现自己。并且,大企业的分工非常明确,他根本没有机会接触到其他部门。

一年后,徐源参加了同学聚会。还是个小职员的他,突然发现当年好几个加入小企业的同学,此时都得到了不同层度的晋升。徐源看了看自己这些年的经历,突然怀疑起当初的选择。

大公司在对于职场生活还不甚了解的我们眼里,主观上就贴上了“高薪水、高福利”的标签。初入社会心存高远自然是好事,但是这不等于我们一定要进大企业才能证明自己。很多年轻人,甚至那些已经有了数年工作经验的人,依旧喜欢往大城市里的大公司里挤,好像一旦成功就可以前途大好一样,甚至将其作为证明自身实力的资本。

我们不知道的是,大公司固然好处多,可竞争毕竟激烈,身在大环境,人的磨合期也更长,升职难、人事繁等困惑更是时常扰乱我们的身心。相对而言,小公司新人表现的机会更多。

好的东西并不一定适合自己。如果只是因为朋友家人的劝说,为了眼前的虚荣利益而选择并不适合自身发展的企业,即使得到了别人羡慕的眼神,但快乐与否只有自己才能体会得到。

所以,现在很多人力资源专家并不建议所有的年轻人都进大企业。我们完全可以量体裁衣,去中小型公司全面磨炼自己。因此,我们在选择公司时,考虑客观条件的好坏理所当然,但不要过分拘泥于公司的规模和福利待遇,而要看公司所提供的职位是否与自身条件相符。在充分认识自己的基础上分析现实,综合各方因素,审时度势,不拘泥、不任性,那么,找到适合自己的工作就很容易了。

冷门行业还是热门行业

参加过多次招聘会的我们,一定会发现这样一种态势:有些单位的招聘展位附近被应聘者围得水泄不通,而另外一些招聘展位则是门可罗雀。事实上,这就是“热门行业”和“冷门行业”之间的差别。所有刚毕业的人,都渴望能够跻身热门行业,离冷门行业远一点。但是,热门行业真的能够让人成功,冷门行业难道就只能埋没人才吗?

年轻人选择行业,最应遵循的应当是是否适合自己。只要自己有能力掌控,那么所谓的冷门,其实一样可以让你发挥长处,让你赢得精彩人生。

四年前的高考,张梦因为数学发挥失常,虽然被自己梦寐以求的学校录取了,但是却被调剂到了她并不了解的一个专业——档案学。刚入学时,张梦并不开心,那段时间,她很是郁闷。“档案学”难道就是“档案袋”?或者就是“人事档案”?对于档案学没有多少了解的她有诸多猜测。

但随着专业学习的深入,张梦发现档案学其实很适合心思缜密而又讲究条理的自己,加上老师对档案学专业的前景介绍,张梦开始对本专业有了兴趣和信心,并对自己的职业发展进行了定位和规划:依靠档案学的专业优势和自己对文字工作的喜好和擅长,争取进入大型企业做文秘或者档案管理工作。为了实现自己的职业理想,张梦用课余时间选修了汉语言文学专业作为自己的第二学位。

大学时光一晃即过,转眼到了大四,昔日最受女生青睐的新闻、法学等专业如今却遭遇到了僧多粥少的尴尬,就业率竟然跌到了全校倒数几名。与此相反,出自冷门专业的张梦,求职之路却一路绿灯。很多单位的文秘岗位看中了档案学专业在资料存档和信息搜集方面的优势,频频抛出绣球,加上张梦手中还有双学位这张王牌,找起工作来更是游刃有余。最后张梦在通信业的龙头“华为”为自己谋得了一席之地。

这个世界上,没有什么是绝对的“热门”与“冷门”。各行各业为主动适应社会主义经济建设发展的需要,急需各种专门人才。也许你适合的岗位,恰恰就是冷门、偏门。找工作,创业,决不能简单地从“冷门热门”出发,而是要综合考虑自己的特长和未来的发展前景。

正所谓“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状元”,你能不能成功不只取决于专业,更要看你自己。

最后,我们应该记住的是,成功源于恰当的选择,只有最适合自己的职业,才是正确的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