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八章 为入咸阳献策,杀降卒韩信再谏议
韩信在楚军服务期间,经常阅读楚军司令部的战报,这种战报刻在竹简上,只供高级军官内部参考,但韩信可以从楚左尹项伯手中借到这种内参。内参报上写得太简单了,让读者摸不着头脑,但韩信经过多方面打听,找侦察兵了解情况,才弄清楚沛公军队的近期作战详情。原来,秦南阳郡守吕觭在阳城拦截刘邦,失败后退守宛城,沛公准备撂下宛城,继续西进。张良及时指出:前有秦军据险把守,后有宛城未下,如果贸然西进,将遭前后夹攻;必须先下宛城,才无后顾之忧。沛公听从此计,连夜偃旗息鼓,绕道回师,于天明之前把宛城围了三层,势在必下。吕綺眼见坚守无望,要拔剑自杀,他的侍从人员陈恢连忙劝阻,表示有法解救危局。陈恢出城来见刘邦,说是南阳郡所属几十个县的吏民怕投降后被杀,所以登城坚守,刘邦攻城也要遭到伤亡,不如与守城官吏相约,降者给以封赏,并让他们继续留任,然后引兵而西,所过各城一定会开门迎降,西进就能通行无阻了。刘邦感到这番话很有道理,当即接受吕觭投降,并封他为殷侯,又封陈恢千户。
韩信了解到以上最新战况,心中甚有感触。便再次通过书面向项羽献计献策。他在上书中写道:
我军和沛公军都奔向咸阳,据怀王约,谁先到就可在关中做秦王。我军走的是直线,沛公走的迂迥曲线,可沛公进展神速,**,现已接近武关。相对而言,我军进展缓慢,现在离函谷关甚远,看来沛公很可能抢先进入关中。我军实力较强,为什么前进速度反而落后于沛公呢?这一方面是由于我们经过的地区都有重兵驻扎,我们打的都是硬仗,而沛公却能避实击虚。但另一方面更重要的原因是,我们裹胁各种散兵游勇、诸侯杂牌军队,再加上俘虏兵二十万,总数达到五六十万人,队伍庞大,所费粮秣数量惊人,沿途惊扰百姓,百姓苦于供应,不拥护我军,甚至集众与我们相抗。而沛公军只有两三万人,兵精粮足,不惊扰百姓,故能畅行无阻。为今之计,唯有遣散各类杂牌军和俘虏兵,组织一支机动灵活的精悍队伍,争取在极短时间内进入咸阳,不让沛公捷足先登。
项羽见到这份上书,扔到一边,看也不看。说道:“怀王的约言算得了什么,谁有实力,谁就可称王。”
秦二世三年八月,刘邦军攻占武关,进人关中,秦廷震动。子婴立为秦王,力图挽救颓势,派遣重兵守卫蜣关(今陕西省蓝田县东南),但刘邦用张良计策,广设疑兵,张大声势,攻下晓关和蓝田(今陕西省蓝田县西),取得了进军关中最后一战的胜利。
十月,刘邦军进抵灞上(今陕西省西安市东南),秦王子婴降,沛公兵不血刃进入咸阳,秦朝灭亡。
这个消息迅速传到项羽军中,全军震动,可项羽这支大军至今仍逗留在三川郡(今河南省西北部),由于背着二十万秦军俘虏这个大包袱,既要花很多兵力进行监视,又要供应俘虏兵的食粮,全军进展十分缓慢。
项羽升帐议事,韩信仍执戟帐外,但是帐内的动静他看得一清二楚。范增说道:“现在这批降军成了我们的毒瘤,不早日除去,迟早我们全军都会毒发身亡!明天我们就会到达新安,过了新安,再向前就接近秦地,可能不要等到达函谷关,秦军就会倒戈相向,针对着我们。我们必须在这里就将问题解决掉。至于如何解决,还请在座各位提供意见。”
项伯先发言:“我建议将秦军化整为零编人各军中去。”
范增苦笑了笑说:“要改编和消化这么多异己力量,现在时间上不许可。我们要争取时间入关。”
“在韩地或魏地建立俘虏营,将他们圈禁起来。”钟离昧说。
项羽笑道:“这也不可能,您想过没有?二十万大军要多大的地方才能供养?要多少人来管理?假若他们杀死看守,冲出俘虏营,从背后袭击我们,我们腹背受敌,连个退路都没有。”
“这样不好,那样不好,干脆把他们都坑了!”蒲将军赌气说道。
大家沉默了良久。
“蒲将军的建议可以考虑。”范增打破沉默说。
大家的眼睛都紧盯着项羽,项羽带着痛苦挣扎的口气徐徐说道:“我们实在没有其他办法可供选择,二十万人必须全部予以坑杀活埋,留下章邯、司马欣、董翳三人随同我们入秦。请亚父拟定周密的执行计划。”
韩信站在大帐外,听清了上述全部谈话,当项羽宣布坑杀二十万人的决定时,他也不管自己身份卑微,立刻跑到项羽面前,陈述自己反对杀俘虏的意见。
他庄严地说:“大王,此去关中,还有不少关卡,都有秦兵守卫着,杀降之事一旦传出,秦兵就会宁愿战死,也不投降。这样的话,我们的进军速度就会远远比沛公军缓慢,因为沛公对降者一概不杀,故而所到之处,皆望风归降。”
“各方面的利害我都考虑到了,”项羽缓缓地开口说,“但是,二十万秦兵,目前成了我的大包袱,不杀他们我的军队就寸步难行。”
“大王,杀了他们,将后患无穷,第一,函谷关将极难攻破,如果沛公军不先入关中,安抚百姓,关中的军队都会团结得像一个人那样,起来阻挡六国的军队,将永远进不了关中。第二,大王从此与关中民众结下了不解的冤仇,大王的楚军即使进人了关中,也很难长久占领这块地方,更谈不上以这个地区为根据地统治全国了,可关中沃野千里,天府之土,占了它就可得天下。第三,大王英武盖世,带领六国之兵,一举摧毁暴秦,全国百姓视你为大救星,可如果和白起一样,大批杀降,大王一世的英名,将从此断送,前功尽弃。百姓将视你为暴君、屠夫和狂主。第四,大王今后如果与其他什么人争天下,假设这个人是刘邦吧,您就很难战胜他,再假设刘邦能以关中为根据地,与您抗衡,您必定失败无疑。因为关中子弟将奋勇作战,前仆后继,誓死捍卫刘邦所守卫的城堡,不让您的军队前进一步,他们爱憎分明,视刘邦为保护神,视您为屠杀他们父兄的不共戴天的死敌。他们宁可战斗到最后一个人,也不让您重新进人关中,刘邦以关中为后援,必定夺取天下。”
韩信虽然极力陈述利弊,但项羽仍坚持杀降的决定不改,他认为,这是一件使秦兵丧胆的举动,从此秦兵将闻风而逃,不敢抵抗,这是一种威慑心理战术,当年秦国大将白起,就在长平坑杀降卒四十万人,并无不良后果,六国军队从此丧胆,再也无抵抗的士气,不久,秦国就灭了六国。
韩信反驳说:“大王,白起坑杀降卒,在历史上永远留下了污名,他自己后来也受到了报应。义军如果行不义之事,就会转化为不义的军队,大王,为挽救大楚义军的名声,我不管自己职位卑微,我愿请命,恳请大王许臣佐领这二十万降卒,我要改造、感化他们,使他们成为大王的助力,而不是阻力。”
“你的职位离领兵很远啊!韩信,耐心点,去吧!”项羽无动于衷地说。项伯把韩信拉开,免得他多言惹祸上身。
这是一个月黑风高,阴云密布,滴水成冰的寒夜,大地沉睡了,只有寒风在放肆咆哮。幽灵般的森林里发出魔鬼似的兽嚎,令闻者心悸。精怪鬼魅都出动了,猛兽都张开血盆大口,要吞吃活人,还有各种毒蛇都从洞里爬出来卧在道旁。在这样的夜晚,即使最刚强的勇士,也畏惧独自夜行。
可是,就在这个恐怖的夜晚,在距函谷关不远的新安县城里,却像节日一样十分热闹,往常紧闭的城南的城门忽然大开。被惊醒的小百姓们感到十分毙异,不知又会发生什么乱事,老百姓都畏兵如虎,不管大兵干的事多么血腥,他们都不敢过问,现在他们都躲在屋内,只敢从窗眼里向外探视。只见从城门中涌出千万只熊熊的火把,火焰熊熊,浸透了植物油的松枝和木片在寒风中被燃烧得呼呼作响,汇成一种令人不寒而栗的可怕的啸声,似万马奔腾,似骇浪惊涛,似鬼哭狼嚎,在地狱中发出令人胆战心惊的狞笑。
火光将城门四周照耀得明如白昼,这里只听得见两种声音:一种是令大地震动的沉重的杂沓的脚步声,另一种是凶神恶煞般的解押者发出的威严无情、无比凶恶、催命似的呵斥声。这天夜晚,这二十万秦军的降卒,由于没有吃饱,都互相偎依着早早入睡了。可他们的思乡梦来不及做完,这天深夜子时,他们在熟睡中被惊醒了。这一队队羊羔似的降卒,在刺眼的火把的照映下,在刀剑的威逼下,一步步向荒原深处走去,逐步进人了一个深到难以见底、四面皆山、毒蛇出没、恶臭潮湿的可怕的峡谷。四周干燥的山坡上,燃烧着一堆堆篝火,焰火直上云霄,篝火旁围满了重重楚军,一个个全是刀出鞘、弓上弦,虎视眈眈,杀气腾腾。一些士兵正忙着在成捆的树枝上浇淋植物油,以制造火球,准备投向峡谷。他们要用刀砍,用火烧,用土压埋,用各种可怕的自然力消灭这些生龙活虎般的秦国士兵。
人被逼到决路,总要反抗,突然,在离进入峡谷口不远的地方,猛然间被驱赶的秦卒骚乱起来,吼声四起,有如洪水溃堤、火山喷发、山崩海啸,好似一个潜藏的炸药桶忽然爆炸。只见成群举着火把的楚军从四面八方朝骚乱点狂奔过去,与妄图挣扎逃命的降卒扭打成了一团。困兽犹斗,秦卒一个个都是困兽。楚军手里虽有武器,但也有因此而受伤甚至牺牲的。只见那里的团团火把在快速地移动着,乱成一团。
英布看见暴乱发生,立刻派使者向四周的楚军传出紧急命令,已完成活埋工作的赶快用工具将土夯结实,免得埋在土中的秦卒从松土中爬出来,夺取武器又与楚兵拼命,未完成活埋工作的一律停止前进,就地击杀!就地掩埋,不留一个活口。然后又派出一支精悍骑兵四方巡逻,袭击、追赶和射杀逃亡者。当然,在混乱中,楚兵也互相错杀,一些走散了的楚军兵士在黑暗中也被同伍杀了。
东方出现了鱼肚白,天快明了。山顶上擂起了收兵的战鼓,屠杀者已经杀得精疲力倦,心满意足地齐整队伍,撤离了这个可怕的屠场,他们留下的一堆堆篝火,也快燃尽了。火光映照着荒原上一片狼藉的秦军降卒和被错杀的楚军的残缺不全的尸体,楚国的大兵懒得掩埋这些残骸,让它们成为乌鸦、野狗和老鹰的食物吧。
项羽坑杀降卒后,急速带领四十万大军西进。不消很久,大军进抵函谷关下。项羽看见关门紧闭,城头上的守军都是刘邦所属的楚兵服色,空中猎猎飞舞着“刘”字帅旗。他知道此关已由刘邦派人坚守,便驱马直到关前,喊道:
“我乃诸侯联军上将军项羽是也,你们赶快开关,让我军进人。还有,速派使者召唤沛公来见我。”
守军在城头上喊道:“奉沛公将令,无论何军,一律不准放人!”
韩信作为项羽的贴身警卫,骑马离项羽不远,他望见此关的高大险峻,不禁在心中惊叹中原西部山河的雄伟,名关究竟景象不同,同时他心中暗想,沛公这一招做错了,他兵微将寡,怎样也挡不住项羽四十万大军入关,派军守关,无异于螳臂当车,不但守不住,反而让项羽找到了与他开战的口实。
刘邦为何出此下策呢?原来,秦地百姓听说项羽率领各国联军逼近函谷关,心中很是不安,因为项羽在新安坑杀二十万降卒之举,天下震惊。百姓很怕项羽进关后也进行血洗,于是推举一位叫解生的谋士,主动向刘邦献策说:“秦地之富,十倍于天下,地形又极其险要,如今听说章邯投降项羽以后,项羽封他为雍王,许诺他在关中为王。这样一来,沛公恐怕当不成秦王了,请沛公赶快派兵把守函谷关,不让各国诸侯军队进关。”
刘邦听了抨然心动,关中这么富庶,百姓又拥戴自己为王,怀王又立约在先,因此他发兵守关,不准各诸侯有一兵一卒入关。
当下,项羽召英布近前,命他带兵攻关。当时城头上插的将军旗,竟有七八面之多,通常每员战将都在一万以上三万以下,若照旗帜计算,守关兵力应在十万左右。因此英布说他要领军十万,费时五天才能攻下此关。
项羽正和英布、范增等商量攻关之事,忽然听得身后几声窃笑,一个信心十足的声音发话了:
“英布将军把敌情夸大了,我们不能为刘邦虚张声势所迷惑。”
项羽等三人回头一看,发现说话的正是韩信,他杂处在众多随从中,佩着干将宝剑,显得鹤立鸡群,一双眼睛闪烁着智慧之光。
“韩信,不得多嘴,这里哪有你说话的余地!”项羽斥责道。
“这样说,你有好的破关的办法了?”范增忍不住好奇地问。
“当然,可说不费吹灰之力!”韩信傲然地说,他一向韬光养晦,但这是入关最后一战,他忍不住要露一手。
范增委婉地向项羽说:
“让他说出来大家听听,智者千虑必有一失,愚者偶思或有所得,也许他看到了我们没有看到的。”
韩信说:“刘邦的兵力总共才有十万,他决不会把所有的军队都驻扎在函谷关,他的主力必须驻在灞上,以防止秦王复辟。我估计,驻扎此关的兵力不到一万,而且多是老弱。多插旗帜是守关者的疑兵之计。只需派五千精兵,最多半日,就可以攻下此关。”
范增采纳了韩信的献策,命英布只带少数精锐攻关,果然,一发动攻击,没费多大力气就进入了函谷关,杀了守关将领,其他守关兵卒纷纷逃回灞上,向刘邦报告去了。
过关后,范增找个机会,对项羽说:
“主公,韩信虽然官卑职小,但对用兵方面有许多精辟见解,说明他是一个不可多得的人才。我们一直只让他当执戟郎中,是否大材小用了?”
“亚父有所不知。韩信这人就喜欢多嘴,操心他不该操心的事情,可就是不安心本职工作,担任执戟郎中,轮值常找不到,却一个人躲在那里读兵法,写策论,或者和别人谈天说地,这种不负责任、不尽忠职守的人怎么能提拔呢?”项羽说。
“你对他不够了解,”范增说,“我通过长期观察,发现他能见人之不能见,言人之不敢言,的确是一个运筹帷幄、决胜千里、善于领兵作战的人才,正因为他非常人,不能以常理来衡量他。良骥负轭不如驽马,韩信乃大将之才,不顾细行,也许是他怀才不遇发牢骚的一种方式。孔子终身不用,退著《春秋》来发泄郁闷;屈原流放,乃有《离骚》、《天问》之作;韩信年轻,一再向主公献策,不受重视,放浪形骸也许正是他排解内心痛苦之道,你应该找他来谈一谈,提拔他。”
“身为军人,必须冒死冲锋,建立汗马功劳,才能升级,怎能因几句话说得中听一点,就将一个人放置在众人之上,这样做众人会不服的。”项羽说。
“文王遇姜尚,商汤用伊尹,靠的全是一番论谈。李斯因写了一篇《谏逐客疏》,就受到秦始皇重用。在非常时期,用人也要以非常规的办法。我军号称战将如云,但都只是些冲锋陷阵之辈,缺乏胸有谋略、通晓兵法、能统领千军万马的大将之才。老朽老矣,不能再追随主公多久,韩信乃后起之秀,我想荐韩信以自代……”范增说。
“韩信这个乳臭未干的小子怎能取代亚父?他原是个市井无赖,与刘邦属一类人。这件事待我们到咸阳后再议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