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十四章 国士守边

见孟凯脸色不太好,谢林彬问他,怎么了?

孟凯摇摇头,望着车窗外寻思,这里的动植物资源丰富,又经常有偷猎者,真的应该想个法子好好保护,可惜的是……

轰轰烈烈的大革命潮流席卷了一切,在大革命面前,很多事情都由不得他。

就像是那只被救治的鹰的下场,它落在了人的手中被救治,结果却被送去了动物园,这比救了它更痛苦。

雄鹰就应该翱翔天际,关在笼子里的鹰,不是鹰。

人如果过多的干预自然界的生物,是一个不好的想象,这些鹰几千年,几万年来一直存在,是有道理的,鹰是自然界生物链中处于顶端的生物,陆地上的小生物它几乎都能捕食,听说非洲现在还有鹰猎食人类的孩童。

它们是维持生物链轮转的重要一环,尤其是像塔县这样的高原,老鼠相当多,而新疆这里缺少蛇。

所以,鹰是维护草原生态环境重要的一环,如今塔县的狼群少了很多,如果鹰再变少,真的担心若干年后,这里会爆发鼠患。

这不是孟凯的忧患太深,而是他切切实实看到的,军马场里的马料常有老鼠偷吃,塔县这地方又养不活猫,那老鼠都快泛滥成灾了。

看守军马场马料的塔吉克族老乡说,以前军马场穷,没有苞谷这些精饲料,老鼠不多,这些年军马场的老鼠一窝一窝的,打都打不死。

幸亏,军马场养着十几条狗,那些狗抓住了不少老鼠。

他之前在跟鹰眼苏巴他们聊天时说到过这个问题,如今听谢林彬老师说他们救治的鹰送去了动物园,他就忧心忡忡。

以后这些鹰的命运,会不会和世界上很多珍奇动物一样,消失在地球上,成为人类照片中的影像。

车到了这一截路,明显翻越山脊有点吃力,发动机轰轰轰地吼,孟凯问老班长,有没有见过盗猎分子?

老班长说咋没见过,新疆这边盗猎分子少,西藏那边打藏羚羊的,好多外国人,打那藏羚羊去做地毯,老贵了。

“那些人打藏羚羊?”

“是啊,那藏地的藏羚羊多的很,就跟新疆的黄羊似的,一群一群的,听人说那些盗猎分子用机枪扫,打的一排一排的!”

“这……一战的时候,法国人也是用机枪成排成排的扫射叙利亚野驴,还用大炮轰……”孟凯不知道说些什么好。

“然后呢?”班长问。

“然后,叙利亚野驴就灭绝了……”孟凯叹气道。

“那有啥的,不就是野驴子么,新疆也有,那藏羚羊肉不好吃,藏民也不吃这个。”班长不知道孟凯为何叹气。

孟凯不知怎么给班长解释,在英联邦里的澳大利亚曾经有一种很大很大的鸟,叫做恐鸟,这种鸟在人类踏足新西兰和澳大利亚之前,曾经是地球上最接近恐龙的鸟类。

恐鸟的身体能够长到三米多高,体型巨大。

可惜,毛利人登上澳大利亚之后几百年,这种鸟类就被人类吃绝了。

而那时候,在澳大利亚和新西兰一代,有一种巨大的捕捉这种鸟类的巨鹰,叫做哈斯特鹰,那也被认为是食人巨鹰和迦楼罗的原型,据说在如今的印尼等地还可能存在,这也是孟凯对于巨鸟文化兴趣的开始。

这种巨鹰,也因为人类的缘故,灭绝。

听大学里留过学的老师讲,英国的学者在英国东印度公司统治印度时层级对佛教做过很深入的研究,认为佛教典籍里描述的生物在世界上的某些纪元里都有圆形,而哈斯特巨鹰,很可能就是迦楼罗的近亲。

要知道,恐鸟能长到两三米高,甚至更高,捕食恐鸟的哈斯特巨鹰就更大了,起码也有三米左右的翼展,捕捉人类不在话下,这种巨鹰灭绝,一方面是毛利人疯狂捕杀恐鸟,另外一方面是因为人类也捕猎哈斯特巨鹰。

因为那时,哈斯特巨鹰常常会从空中袭击土著的孩子,将他们吃掉。

是不是很讽刺,神话中的巨鹰原型,居然被本该敬畏它们的人类吃绝了。如果从生物学的角度来讲,这其实是大自然生物圈物竞天择的演绎,然而事实上是,这个世界只有强者能生存。

人,是这个世界上生物链的最顶端,同时也是最恐怖的摧残者。

恐怕那些西藏的藏羚羊,以后会面临灭绝的危险。万恶的是这些盗猎分子不是为了吃,而是为了藏羚羊身上的绒毛。

心里失落落的,总觉得有些什么没有抒发出来,车子开到了小杨树兵站。

这里在一座山谷中部,常年有湿润的气流从山谷中吹过来,和山上的冷湿气流交汇,所以常会下雨,山谷里有不少树,柳树杨树还有一些红柳和荆棘等沙漠植物,运输车到站之后,谢林彬老师去看望她的对象,而孟凯则是被战士们请进了兵站里。

说是兵站,其实是几件砖块和土胚混合建造的临时哨所,还养着一些牲畜,这里常有老乡放牧,而战士们在冬季这里封山时必须要自给自足,所以也养着羊。

鹰眼苏巴一下车,战士们都叫唤起来,很热情地迎了上来。

谢林彬老师的男人姓任,是这里的连长,一个高壮憨实的汉子,兴奋地上去拉着鹰眼苏巴的手:“苏巴老师,你来了,来进来坐。”

孟凯一脸懵,这鹰眼苏巴怎么被这里的连长称为老师?

艾丽娅笑嘻嘻地道:“怎么样孟大哥,是不是很奇怪?”

孟凯点头。

艾丽娅卖了个关子:“这是因为这里经常有动物受伤,都是我爷爷来救的,这个山谷里还有好多草药呢。”

“这条山谷?那这里面应该有很多野生动物吧?”孟凯问。

艾丽娅摇头,说这她就不太清楚了,这个季节这山谷里有山洪,一般不进去放牧。

兵站后面的山谷里有一条山溪潺潺流出,水声还挺大,那任连长热情地招呼大家都进屋子去坐。

这里一年四季也来不了几个生人做客,所以战士们显得很热情,战士有塔吉克族的,也有维族战士,还有几个都是甘肃兵。

听说孟凯他们从县上来,战士们纷纷请孟凯帮忙捎几份信寄给家里。

这事倒是不难,孟凯拍拍胸脯保证给他们送到,但是有两个战士字写的不好,说来山上后很多字都忘记怎么写了,请孟凯帮忙写一下家书。

听到这话,孟凯眼里泪花闪烁,窝着那小战士的手说,我一定给你们写好。

国有士,守四方,家何在,心无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