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六章

胡依祎:转换角色

来到上海后的第一周,依祎没有开店门。她首先去商场给自己和爷爷买了几套衣服。从喀城飞过来时,除了爷爷的一些资料外,其他的几乎什么都没有带。然后,她又从书店买回两本烹饪的书,开始学着烧饭做菜。要知道,以前的依祎可是从来没有做过饭的,厨房都很少进。

不过,依祎很聪明,心灵手巧,一周下来,就能做出像样的饭菜了。爷爷也从开始皱着眉头吃饭,到后来吃得津津有味。

为了缓解伤感、转移注意力,这一周,依祎还去了一次东方明珠塔,去了外滩,去了南京路,领略了一番大都市的繁华与时尚。

胡博士则除了吃饭睡觉,每天都待在实验室里。

一周过后,依祎开始转换角色了。第一次去古董店,是和爷爷一起去的。他们把古董店彻底打扫了一遍。在擦货架时,胡博士把一个紫砂小茶壶擦了又擦,爱不释手。

依祎就笑着问:“先生想要吗?今天本店新开张,如果先生诚心喜欢的话,可以优惠卖给您。”

“优惠多少?”胡博士也配合说。

依祎看了一下货架上的标价。“原价一百,我就给您老打个八折,八十吧。”

“好,我也给小老板做个开门生意,”胡博士说着递给依祎一张百元大钞,“不用找了。”

依祎笑嘻嘻地接过钱:“做老板真好玩。”

“刚开始什么都新鲜,三天之后就不会说好玩喽。”

“哼,我会坚持下去的,因为我是一名坚强的战士嘛!”依祎翘起下巴摆出立正的姿势说。

“爷爷相信依祎会坚持下去的,不过刚才这样的话,以后不要在公众场合随意乱说。”胡博士严肃起来,很认真地告诫依祎,“我们身边的每一个人,都有可能是敌人。”

听胡博士这样说,依祎觉得爷爷有些过度紧张。但对于胡博士来说,他这样告诫依祎,完全是出于自己的切身体会。他已不敢相信任何人。

“这些商品也不要随意降价,万一以低于成本的价格卖出去,也会引起别人的怀疑。”

依祎点头,心里却不怎么服气,认为爷爷有些过于草木皆兵了。

从这天开始,依祎便开始了古董店小老板的古董般的生活,每天都像是在重复前一天。因为没有经济上的压力,也就不用整天寻思着怎样去赚钱,怎么样弄些噱头来吸引顾客。

这样无所事事地做了一段时间的老板之后,被爷爷说中了,她再也不会说做老板很好玩了。不仅如此,她还深感无聊,接着是寂寞,而后是烦躁,到最后坐立不安。

依祎毕竟是个聪明又性格坚韧的孩子,她没有被无聊和烦躁击倒,反而找到了化解方法。每隔一两周,她就给古董店取个新的名字。然后,把新名字用彩色粉笔,以不同的字体写在一块搓衣板大小的木板上,靠墙放在门外。这样,每次古董店有了新名字之后,依祎就感觉这店已不是以前的那家店,而是一家新的店了。

依祎给店取名有个特点,不为有意义,只为悦人耳目。翻开字典,遇到好看好听的字,就选取两个或三个组合在一起。有时把两个意思上毫不相干的字放在一起,出来的效果竟会令她惊讶不已。

每次给店取新名字时,依祎都很开心,也很虔诚,就像给自己将来的孩子取名字一样。

除此之外,古董店里的一个头骨艺术品也引起了依祎的注意。刚开始见到那个头骨时,依祎还以为那是真的。夸张的牙床、深凹进去的眼窝,让她有些害怕。后来看了介绍,才知道它是由石膏掺和着动物的肋骨粉末制成。掺和动物骨末做出来的头骨更具质感,也更细腻柔滑。同时由于肋骨靠近心脏,这样做出来的头骨模型也会沾上一些灵气。知道这些后,依祎不仅不再害怕,还会时常用手去摸一摸。感觉跟介绍上说的一样,很细、很滑、很柔,而且似乎只要稍微用力一按,就能按出印来。

巧合的是,一天傍晚在回家的路上,依祎无意间在离古董店几十米开外的一个旧书摊上看见一本日本的短篇小说集,觉得好看,就买了下来。里面有一篇名为《流泪的花瓶》的文章,依祎最喜欢。

故事讲的是日本的一位中年男子,丧偶之后,非常伤心,就叫匠人用掺有妻子骨灰的石膏做了一个一尺多高的花瓶。每天晚上,男子就抱着这只花瓶入睡。

三年后,这名男子遇上了另一位女子,便把花瓶放在床头的化妆桌上,每晚抱着那个女子睡觉。有一天,男子在擦拭花瓶时,发现花瓶颈部出现了一条很细的裂纹。裂纹底端还有一粒雨滴样的图案。后来,那个雨滴样的图案越来越深。一天晚上,男子梦见以前的妻子在抱着花瓶流泪,眼泪一滴一滴地沿着花瓶流下来。这时,这名男子才猛然醒悟,原来花瓶上那个雨滴样的图案是亡妻的眼泪。

文章在这里突然结束。后来那个男子到底怎样面对怀中的女人和化妆桌上的那个花瓶,依祎很想知道。她甚至专门打电话给出版社的编辑,询问是不是编辑时出了差错,把结尾给漏掉了。可他们说原文就是如此。

从那以后,每天早晨擦拭货架时,依祎都要用手去摸摸那颗头骨。小说里的男子最后是继续与身边的女子相好下去,还是与她分手继续抱着花瓶入睡?这两个结局都不是她所希望的。

就这样,依祎慢慢喜欢上了这颗头骨。为了防止它被别人买走,她把标价从原来的两百提高到八百。

同时,依祎还喜欢上了一本叫《小王子》的书。看了一遍中文版后,她买来英文版,并决定把英文版背下来。

这样,依祎每天便有事可做了。每天早上打扫完店面后,她就坐在藤椅上,背对着街道,一杯茶,一本书,过起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读圣贤书的悠闲生活。

在天气不好的时候,依祎是不去开店的,待在家里自学中断了的大学课程。

来上海之前,依祎在爷爷所供职的那所大学里上大一,学的也是材料学。所以,有什么不懂的,她就去请教爷爷,有时也去实验室听听爷爷讲解实验的进展情况。虽然无法全部理解,但多少还是可以听懂一些。

下午,依祎则会用半天时间给爷爷做一顿丰盛的晚餐。

在阴雨日子,依祎喜欢去东方明珠塔。这样的天气那里人很少。在那里可以望得很远。观光厅四周的玻璃上还写着全国其他大城市离这里的距离。

每次,依祎都站在写有“喀城3200km”字样的玻璃前,静静地待上一二十分钟。

三个月后,经过这近一百天的闭关钻研,胡博士终于完成了制造特殊眼镜的理论攻关,并初步制订出一套完整的实验计划。

但这也仅仅是完成了理论上的验证,在实践中是否可行还需要一步步实验来证明。有时理论上成立,在实际条件下却是完全行不通的。

当天,胡博士就通过密码传真把这三个月的成果传给了田将军,说希望尽快得到老邓的回复。

两天后,就接到老邓的传真回复。老邓充分肯定了胡博士理论上的正确性,并说可以承担部分实验。

胡博士看后很高兴,因为老邓提出可以承担的那部分实验,正是胡博士无法进行的,必须要用到“沙漠孤舟”里的某台大型材料原子分析机才行。

第二天,又收到一份田将军的传真,说是原计划让胡博士负责的那十三套隐形服可由老邓去完成,他只管一心一意研制特殊眼镜就行了。

但田将军没有说老邓将怎样制成这十三套隐形服,只是说让胡博士放心,这个决定是在保障老邓他们安全的前提下做出的。

胡博士心想,既然田将军说得如此确定,他也就没必要多问。这样,他就有至少比原计划多出近三分之一的时间来研制特殊眼镜。

胡博士向田将军开列了自己所需要的所有实验设备的清单。一周后,就全部到位。徐少校亲自驾着小型集装箱卡车送到106号楼下。实验设备都放在洗衣机、电视机、电冰箱的包装盒里。

“小尚,给菲菲买新电视啦?”见徐少校扛着大电视机纸盒从大厅走过,鲍老太从值班室的窗口探出头来打招呼道。

“是的,以前那些家电都是前户主留下来的,不是很好用了。”徐少校回答说。

经过三天的组装和调试,一切都准备妥当,马上即可正式开始工作了。

这时,胡博士想带上依祎去自己的老家看看。自从二十多年前,胡博士的母亲因病去世,他把母亲的骨灰接到喀城后,这二十多年来,胡博士就一直没再回过上海。

三个月前刚来上海的第一天,胡博士本想着带依祎去老家看看的。只不过当时心里的包袱太重,实在没有心情。现在,心里总算稍微轻松了一些。

胡博士的母亲去世时,依祎还没有出生,所以依祎并没有见过曾祖母,也一直没有机会来上海看爷爷的老家。依祎也很想去爷爷的老家看看到底什么样子。

可在地图上一找,那个地方早已面目全非。胡博士的老家以前是上海市下属县某个小镇的某个村,可现在该县早已成为上海的一个区,那个小镇也已经成为一个出口加工工业科技园。当年的那个小村,具体在哪个位置都无从判断。

胡博士现在也不可能有时间去到处打听,只得作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