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四章

胡依祎:伪装身份

上午九点十分,飞机准时降落在上海虹桥机场。

出候机大厅,徐少校带着胡博士和依祎直接来到停车场,在一辆深蓝色别克商务车前停住。徐少校打开后备厢,放进行李。

从停车场出来,不一会儿便进入高楼林立、人潮涌动的繁华商业街。徐少校戴着墨镜稳稳地驾驶着别克。

依祎紧贴着车窗,睁大眼睛望着车外的全新世界——三层的立交桥纵横交错,望不见顶的高楼鳞次栉比。高楼身上巨大的显示屏里,播放着各种色彩鲜艳的视频广告。底层橱窗内陈列各种令人眼花缭乱的商品,橱窗前走过穿着露脐装的时尚女子和T恤上印着各种图案文字的男孩,还有不少各色肌肤的外国人。这些都是以前在电视上才能看到的现代大都市的画面,这里也是依祎将来大学毕业后想去的地方。

这之前,依祎还曾担心,自己毕业后能否有机会来这样的大都市工作生活。可是现在,由于这次突发事件,她已经身在以前所向往的地方了。

胡博士则一直直直地望着车窗前方。从上飞机,他就一直在心里琢磨着研制那个特殊眼镜在理论上的可行性。可到目前为止,还没有找到任何入口。

“胡博士,你们现在已经有了新的名字和新的身份,”徐少校从副驾驶席上的公文包里抽出一个塑料文件袋,递给后面的胡博士说,“这是你们新的身份证和户口本。”

现在,胡博士叫杨槐,身份是大学退休教师。依祎叫杨菲,身份是小古董店老板。

“你们俩现在仍然是爷孙关系。杨菲的父母半年前在一场空难中丧生。我是杨菲的舅舅,叫尚文明,在上海做古董生意。你们平时最好尽量少与陌生人接触,万不得已接触时,千万别忘记自己的新身份。”

胡博士和依祎把徐少校的交代牢牢记在了心里。他们都期盼着这新的开始,同时,又期盼着这一切能早日结束。

一小时后,到达目的地——蓝天小区。到小区大门口时,徐少校按了一下喇叭,然后摘下墨镜对看门大伯点下头。看门大伯微笑回礼,打开门放行。

车绕过一个大花坛后,在一栋十层的灰色住宅楼前停住。楼的侧身上写着:106。

下车后,徐少校带着胡博士和依祎走进一楼大厅,在大楼管理员的值班室窗口前停住。一位五十多岁的老太正戴着老花镜坐在值班室里看报纸。她就是管理员,姓鲍。

“鲍大姐!”徐少校轻轻敲了一下窗户玻璃,打招呼道。

老太摘下老花镜,看清是徐少校后,满脸笑容地从侧门出来,好像跟徐少校很熟的样子。

“小尚呀,把他们接过来了?”鲍老太是位身材圆鼓鼓的慈祥老太。

“是的,这是杨叔,这是菲菲,以后还请多关照。”徐少校依次指着胡博士和依祎向鲍老太介绍说。

“不用客气,住进这栋楼,就是一家人了。”鲍老太说着看了一眼胡博士,微微点头。然后盯着依祎,上下仔细打量了一遍后说:“菲菲可真漂亮哟!”

依祎有些害羞地笑笑,以前听说上海人比较排斥外地人,对外地人都很冷漠,可鲍老太却让她感觉很亲切。

徐少校带着胡博士和依祎一行三人乘电梯上到五楼。这栋住宅楼每层楼只有门对门两户人家。徐少校打开502室的门。

草绿的地毯,雪白的天花板,水晶吊灯。朱红色古色古香的茶几,罩着毛茸茸棉巾的沙发。沙发背面墙上,挂着一幅颇大的草原木版画。通透的落地窗,大大的阳台。看着这么漂亮的新家,依祎心里划过一阵短暂的喜悦。

整套房子三室一厅、一厨两卫。家具电器一样不少,厨房里的厨具也一应俱全。只是让胡博士和依祎有些不解的是,屋子里什么都是新的,只有几件大电器却显出历史的痕迹。

“这里刚重新装修过,”徐少校说着推开一间房的门,里面就一张书桌和一把转椅,“这间是胡博士的工作室,其余两间是你们的卧室。这间房的空间比较大,将来可以放实验设备。四面墙和门都加装了隔音材料,可以完全阻隔住一百二十分贝以下的声音。”

回到客厅,徐少校从电视柜的抽屉里拿出一个大块头的对讲机和两部小巧的手机。

“这个对讲机可以分调频通话,”徐少校跟胡博士和依祎介绍说,“每分钟调频一次,以防止被人监听,有什么重要事情就用这个与我联系。不用拨号,直接按通话键就可以。我就住在附近,开车五分钟就能赶到。平时在外面就用手机联系。这手机也有防监听功能,还装有跟踪定位,即使没电了,我也可以随时知道你们的准确位置。家里的座机也开通了,不过建议你们能不用则不用。”说完,又从柜里托出一台小巧的传真机,“这是特制密码传真机,胡博士可以用这个与田将军互传文字材料。”

“这里生活也比较方便。”徐少校接着把胡博士和依祎领到阳台上,指向东面说,“出小区往右拐一百米,有一个菜市场,再过去几十米,有一个大型超市。缺什么东西,基本上在那里都可以买到,”他说着把一张信用卡递给依祎,“这里面有足够你们用的额度,尽管用。我现在带你们去外面吃点东西,然后带你们去店里看一下。店离这里也很近,走路十分钟就到。”

在小区门口的一家饭馆里,徐少校特意点了不少本帮菜。可胡博士和依祎几乎没动筷子,完全没有胃口。

“胡博士,”徐少校见状说,“你们的遭遇,我深表同情。您和依祎现在的心情,我也能理解。但是,您的同事和依祎的父母,现在都还在‘孤舟’里等着您去营救。将军交代了,这是一场长久仗,我们现在必须首先保重好自己的身体,这样才可能有下一步的计划和打算。您和依祎尽量吃点吧,就算为了他们。”

听了徐少校这番话,胡博士和依祎忍着焦虑和难过,多少吃了一些。

吃完饭后,徐少校带着胡博士和依祎来到一条古董艺术品商业街。商业街紧挨着黄浦江西岸。地上铺的全是青石板。两旁全是晚清式样的两层木楼阁。空中飘着各式各样的幌子。整条街不长,可以一眼望到头。也不宽,最多能容两辆小皮卡并排通过。

由于刚过午饭时间,街上空旷得几乎可以跑马。徐少校带着胡博士和依祎在最东头的一间有镂空窗户的店铺前停住。

徐少校打开排门,然后把钥匙交给依祎。店里面积不大,三十几平方米。靠墙的几排货架上,摆满了各式各样的茶壶、花瓶等古董。

“这些古董都明码标价,营业执照也都齐了,只是具体店名还没拟定,这个是特意留给依祎自己取的。”徐少校说。

在店里待了一会儿后,一行三人重返蓝天小区。

“不知胡博士对这些安排是否还满意?”在楼下,徐少校问。

“很满意,真让你费心了,”胡博士很感激地说,“你们军人办事就是干净利落,也很细心周到。”

“您过奖了,这是我的工作。希望你们在这里一切顺利,无论有什么需要,都可以随时联系我。”

“嗯,好的。”

交代完,徐少校即驾车离去。

回到家里,胡博士和依祎站在阳台上眺望。望着窗外全新的陌生世界,想起徐少校刚才说的“这是我的工作”,胡博士问身旁的依祎:“依祎,很想爸爸妈妈吧?”

“嗯。”依祎点头。

“我也很想他们,”胡博士着看依祎,左手轻轻放在她的右肩上,“可现在想也没有用,伤心也没有用,就像田将军说的,我们现在是战士,在战斗。我们不仅要营救你的爸爸妈妈,也不仅要救出爷爷的那些同事,还要为所有普通老百姓的安危战斗。所以我们要坚强,要尽快完成我们的任务。依祎一定会是一名坚强的战士的,是吧?”

“嗯,我会努力跟爷爷一样,做一名坚强的战士的!”依祎用坚定的眼神向爷爷保证。

502对面的501里,住着一户三口之家。胡博士和依祎刚搬进来不久后,他们过来串过一次门。男的三十多岁,姓霍,戴着眼镜,文质彬彬,是位大学老师。女的是一家外资银行的人事主管,姓舒,是一个热情开朗、很有气质的女人。

舒女士保养得很好,跟丈夫差不多大的年龄,看着却比丈夫小许多。夫妻俩有一个儿子,今年刚满四岁,小名童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