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九章

儿臣这么做,实是有不得已的苦衷

宋齐丘淡淡一笑,拱手道:“恭喜皇上,皇上天威所及,无不披靡,我军已攻下建州,汀、泉、漳等州也是指日可下。这是查文徽和冯延鲁他们快马送来的捷报,请万岁御览。”

李璟忙接了过来,反复看了几遍,连声道:“好!好!”看毕,按捺不住的欣喜若狂,从榻上一跃而下,在地上连转了几个圈子,喜悦之情,见于颜色。

也难怪他会如此,这些天来,他每日穷思极想,脑子里尽是南边的那一片国土,跼蹐难安,难以言状,几不能形诸楮墨。昨日魏岑来时,还对他说道:“臣年轻时游元城,见其风物甚美,陛下还都长安日,臣希望能授予魏博节度使之职。”孙晟、常梦锡等人常说魏岑满口谀词,要自己“远小人”,可心事重重之时,听他一说,倒还能展颜一笑,便欣然许给了他。那时只当作是个玩笑,没想到今天就有攻克建州的好消息传来,看来自己当真是李唐正朔,才有老天庇佑,还都长安,长安……

宋齐丘待他冷静了些,这才接着说道:“陛下,现下闽主王延政被俘,只余李仁达困守长乐(今福州),独木难支,老臣愿举荐一人,前往长乐,不费一兵一卒,即可劝说李仁达至金陵自请归降!”

“果真如此,朕无忧矣!是何人能担此重任?”李璟大喜,战争开始以来,尽管进展顺利,但所费巨大,如果能说动李仁达来降,自是再好没有的上上之策。

宋齐丘笑了笑,说出了此人的名字:“枢密使陈觉睿智圆通、识见非凡,定可不辱使命!”

这个名字从他嘴里说出来,可以说是一点意外都没有,李璟想了想,说道:“陈觉固然可行,但他还要协助太师筹措军需,也是须臾离不得,可否请太师另派人手?”

宋齐丘摇头道:“非此人不可!”

李璟反复思量,终觉得不便驳了宋齐丘的面子,只好点头道:“好吧,既是太师极力推荐,朕便允了就是。”

宋齐丘一听此言,便即离座施礼道:“圣上英明,这样老臣就放心了。”

李璟哈哈大笑,着实勉励了宋齐丘一番,说他和陈觉等筹措银粮,功劳非小,只可惜已位列三公,升无可升,只好多赏金银了事。

宋齐丘自然是喜笑颜开,说道:“陛下,查文徽、冯延鲁在前方指挥若定、身先士卒,部下无不悦服凛遵。可偏偏就有人心怀鬼胎,暗箭不断,皇上可不要上了他们的当啊!”

李璟点点头,说道:“正是,朕也正有事要与司徒商议。前几日枢密使陈觉上了一本,力陈给事中常梦锡封驳制书不当,应予严惩。朕因常梦锡并无重大过犯,且文章典雅、诗歌清丽,又常能对朕直言规正,是以名利犹豫不决,留中不发。”

宋齐丘正色道:“陛下此言不妥,臣听说常梦锡对皇上用人指手划脚、干扰军心,眼下正是两国交兵之时,圣上若不严惩此人,一旦军心摇动,恐于大局不利!”

李璟先前已答应了陈觉之事,如今又被宋齐丘催逼着要将常梦锡贬官,心里头也有些不自在,暗暗地皱起了眉头,但经不住宋齐丘一再劝说,只好令他代拟了一道圣旨,以“封驳制书不当”为由,将常梦锡贬为池州判官,接旨后速速离京,不得迟延。

送走了宋齐丘,李璟难免有些不平,但被这个天大的好消息打动,依旧是心绪如潮,久久不能宁定下来,便叫来孟庆祥,吩咐他摆驾,轻车简从,悄悄地去五皇子李从嘉家中去看一看。

李从嘉是李璟第五子,也是他与钟皇后所生第二子,在嫡子中地位仅次于长子李弘翼,又是生于升元元年的七夕,佳节佳儿,因此很受李璟和皇后钟氏的喜爱。谁知刚到他家门前,还未通传,就听见从里面传来一阵铙鼓声喧,讽诵之声不绝于耳。

李璟落了轿,闻声一惊,不等通报,便急急地进了府。门口的下人们一见是万岁爷,哪里还敢阻拦,任他一直来到了前厅。只见这里也是香烟缭绕,好好的一个皇子府,倒弄得像个香花供养的道场一般。

李从嘉正在家中,听闻父皇御驾已到府中,来不及更衣,就匆匆赶来拜见。只见他里面仍穿着皇子日常服饰,外面却披了一件宽大缁衣,颈上还挂着长长的檀木念珠,走得急了,哗啦啦直响,实是不伦不类之至。

李璟看了他的模样,气恼道:“你究竟是皇子,还是一个玄门清修之士?”

李从嘉这才想起衣服还没换,急忙脱下缁衣念珠,丢在一边,整了整衣冠,重新谢罪道:“儿臣错了,还有一事,事先未及禀告父皇,儿臣已将自号改为钟隐,请父皇恕儿臣不告之罪。”

李璟余怒未消,冷冷地道:“钟隐?你是打算去钟南山隐居,从此不见朕和你母后的面了吗?”

李从嘉见他话声中已有责怪之意,更加惊惶,伏在地上磕了几个头,说道:“儿臣不敢,儿臣这么做,实是有不得已的苦衷。”

李璟见他吞吞吐吐,欲说还休,便叫随从的人退了下去,掩上房门,又让从嘉站起回话,这才在中间的大椅子上坐下,说道:“你是在升元元年降生,和弘翼、从善一样,都是朕的嫡子。那时候你皇爷爷刚刚立国,又正好是在七夕,他老人家十分高兴,说道是佳节生佳儿,盼你志存高远,成为李家好儿郎,今后史馆立传、千载芳名,那也是有数的。可看看你现在,家不像家,庙不像庙,真真是令朕大失所望!”

李从嘉听着父亲的训斥,一脸惭愧,几乎要垂下泪来,低头道:“儿臣忘了皇爷爷、父皇的训迪之恩,惭愧无地。可儿臣改号为钟隐,又在家中礼佛诵经,这一切,都是因为……因为大哥的缘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