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五章 摇晃的供应链

供应链的晃**,或许在于金玮玮虚张的强势,让供应商没有了安全感,感觉不到曾经有过的被扶持和尊重。如果是林肯吩咐,没什么说的,怎么吩咐就怎么执行。因为每个人都信任林肯,林肯待人处事公平。但是金玮玮难免搞点小动作,随时都弄得大家莫名地郁闷。

没有了林肯以后的供应链在寒风中晃**,没有了林肯的供应商们在缅怀中不安。现在他们担忧的是,金玮玮接替了林肯的位置,而她在这个位置上究竟能够为TT中国或者是给中国的员工和供应商们,带来怎么样的前景?

金玮玮在林肯身边工作了五年。第一次面试,林肯就给予了金玮玮很重要的肯定。在林肯身边工作,金玮玮一直保持着绝对的敬仰与服从。林肯给予了金玮玮最充分的重视和信任。在林肯的庇护下,金玮玮几乎没有过出错的机会。

但金玮玮也因此或缺了历练。在一条太过顺畅的职场道路上,金玮玮飞速提升着自己的职位,却并没有真正学会成长。

与林肯不可做比,却又受制于林肯超人气的影响。

所以,金玮玮继任,必定会经历一段跌撞的疼痛。

林肯曾经说过:一个供应商后面有若干的员工,一个厂的倒闭就会意味着有无数个家的灾难,而为了培养扶持这些企业,林肯付出了10多年的心血和最后的生命。

林肯尊重每一位供应商,为他们的成长注入了自己全部的感情。林肯也因此建立起了一条稳固的供应链:它对TT集团,对中国铸造行业,都是一份双赢。

现在,林肯的孩子把这份双赢当成施舍,当成个人的恩典。觉得给出一份订单,就是给出了一份天大的恩赐。似乎,没有这份个人的恩赐,别人就活不下去。

这种质的变化是无影随风的。它严重在并不是说某一个人受到了不公平的待遇而有怨气。事实上没有,问题在于现在的局势让每一个人没有方向感,没有安全感;每一个人都在忐忑中揣测着完全不知道走向的明天。一个独往独来,飞来飞去的人,究竟要把大家带去哪里?

蔡林清楚地记得林肯到慧剑,第一次在会上的讲话。

林肯说:“我们现在出了很多很多的质量问题,都是客观存在,但是出了问题我们不怕它,也不要回避它,而是要想出客观可行的解决办法,既要想办法短期来扭转过来,同时避免相同的问题第二次发生。”

林肯说:“我们以前是一个国有企业,管理上有一定的弊端,做事情存在推卸责任。但是现在是和外企在打交道,一定不要把在国企的缺点带进来。当然,一下子叫大家改,一时是改不过来的。希望经过一段时间的适应,要学会主动承担责任,不要一出了问题赶紧推。”

那次确实出了很多问题,一摆出来一大堆,林肯带着人,在慧剑一待就待了四天,根本没有休息时间。当时有美国的技术总顾问山姆参加会议,TTSH的凯莉做翻译,人力资源部的彼特做记录。

林肯的一段发言,既强调要抓紧把问题明确落实,又分析了在处理这一系列事件的过种中会存在的弊端。他担心这么多问题一棍子就把大家伙打闷了,一闷就推卸责任,推过去推过来,事情没有解决,还是摆在眼下。

所以林肯的意思:首先是要解决问题,而不是追究责任。

慧剑的刘总则是先吓唬人。在山姆分解问题的过程中,刘总时不时的插话:“这个就是你质量部的问题,你质量部一天做什么X事?”

当然不是林肯那么温和,还带了脏话。

林肯和颜悦色把他制止住,说:“刘总,今天大家是在一起探讨,探讨呢,我们就以探讨的方式解决问题,不以极端的方式追究责任。”

这就是蔡林第一次见到林肯,印象非常深刻。

林肯去世,是TTZ章总打电话告诉,蔡林才知道的。

11点过了,蔡林正在家里看电视,章总从来没有那样扯起嗓子朝他吼:“蔡林——你在做啥?”

蔡林说:“咋啦,我在看电视。”

章继续吼:“你还有心情看电视,出大事了!”

蔡林马上反应过来了。因为林肯住院,大家都提心吊胆。蔡林问:

“林总怎么了?”

章呜咽:“走了,已经走了。”

蔡林心咚咚一阵乱跳,说:“不可能!”

章说:“这么大的事情我敢乱说?”然后各自就把电话挂了。

天塌的感觉。

供应链的晃**,或许在于金玮玮虚张的强势,让供应商没有了安全感,感觉不到曾经有过的被扶持和尊重。如果是林肯吩咐,没什么说的,怎么吩咐就怎么执行。因为每个人都信任林肯,林肯待人处事公平。但是金玮玮难免搞点小动作,随时都弄得大家莫名地郁闷。

探讨一下心态,金玮玮可能是想用这办法来弥补业务上的欠缺。只有把别人搞晕,才没人知道她自己晕。金玮玮管理行政有一套,在生产上,业务上确实有很多东西不懂。她不愿意从头学起,也有可能没有精力去学习。但是她又不能让谁占据上风。她逐步招新人来做搭档,而新人本身面临从头学起,她的弱势就可以掩饰过去。

她完全没有站到TT中国的高度考虑问题,而是一门心思在打小算盘。对供应商持这种心态:觉得供应商对只林肯有感情,对自己则不是百依百顺。而以前的供应商,每一个都由林肯一手扶持起来,带着份感戴,有时候价格低点,艰难点,大家不谈钱,也可以往下做。但是现在供应商确实困难了,跟金玮玮又没有特别感情,大家就事论事讨论价格。这个时候金玮玮就会逆反:你们有求于我,我还能让你们把给拴住。怎么办呢?她就自己急于发展她自己的供应商。

这就涉及到林肯去世,只能用两个字来概括:时代。

TT中国必须接受一个现实:一个时代已经结束了。

再悲痛再难受,它还是结束了。新一个朝代的君王是不能由民众来选举的。新的当政者无论英明还是昏庸,都有一段历史过程会由他来书写。即使TT全球供应链最终能发现问题,也需要一个周期。所有问题不会在很短的时间凸显。而等到TT总部真正发现问题的时候,可能已经晚了,损失已经造成了。

它对中国很多个供应商,很多个家庭,无数的员工,对TT总部在中国这个大市场所造成的涣散,这个潜在的损失,是不可估价的。

先前说到待遇问题,有人也曾经认为林肯在待遇这个问题卡得太紧了,大家也还是有看法。这个看法后来还是化解了。

林肯是这样分析的:从整个全球的角度来看,中国是个大市场,从TT集团的角度来看,它要的不是中国这个市场,它要的是根本利润,只要你中国市场的利润,不能优越于其他地方能产生的利润,TT集团随时可以撤兵,说走就走。今天把订单给你,明天就可以给别人。

那么,林肯就要想这个问题。从长远想,他要让TT供应链在中国的市场越来越大,逐步形成一个牢固的中国供应链。所以他在开支上,工资上,每一个环节都在节约,包括地震以后修复办公楼,也是这个思路。他千方百计让TT集团重视到TT中国这个市场所暗含的巨大潜在利润,不让TT集团有放弃这个市场的念头。因为他最了解,TT中国有太多的员工,直接的都有2万人以上。它是扩散性的,又无形地链接在一起。

蔡林现在体会到了林肯的苦心,在林肯离开以后。

但是在林肯身边呆了这么多年的金玮玮,到最后能不能真正地理解。这就是问题所在。

林肯时代,为了整个中国区这个链子更坚固,会分析他的观点,阐述的很明确。他说:现在中国的业务是在暴涨,但是我随时掌握着美国方面的信息,一有情况出现,我就要把我的优势稳住。如果美国在涨,中国在跌,我要把价格抬起来,在两个国度之间找一个平衡点。他说:我们的设备投入一定要严谨。

在投入设备方面,经理人出身的凯文就很不理解林肯。心里一直觉得林肯没有真正放权给他,以至于他最后离开,都抱着这份怨气。

凯文作为职业经理人,他不理解林总的战略思维。他只想:我是TTS的总经理,我要的就是产能。总部只看利润指标,那我就想办法去挖掘产能。至于林肯的员工建设,或者其他方面的管理,管理制度,他都放在次要,他只要短期效果:总部给我高额年薪,所提出的利润要求,我一定做出来,其他不关我事。

TTS就从凯文接手,林总离开这里的时候,员工的心也凉了。因为林肯在的时候,总会和员工交流,告诉员工现在的形势,告诉大家怎么做可以做到的事情。金融风暴的时候,干部员工拿的工资只有70%,就1000块钱左右,而那个时候完全没有人动摇军心。凯文没有林肯一样的感情。他不满意员工的素质,不喜欢陋旧的厂区,不能忍受陈年的设备。一年签约期满,就坚决走人。

TTC从林肯离去,就开始了铁打的营盘,流水的兵。金玮玮在林肯时期的费用基础上,翻了一番,给员工涨工资,让大量新人涌进。但,人心一天天涣散,新人在不断的更换。今天的TTC,拥有做不完的订单,却是一幅未知的前景。

林肯,我想象得出,在你的脑海里有一幅画卷,你按着自己的目标一步一步去实现着。但是,很难有人再能够代替你实现这幅蓝图了。因为,这幅图画是由多个板块链接组合而成的,它是一幅整体的画卷,而现在接替你的人看不到整体。他们缺乏深邃的眼光,尤其缺乏洞悉心灵的豁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