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章

为了协助陈永华解决丽春的事,一段日子以来,林海毅也花费了不少心思在这上面。直到帮助丽春娘仨租到了自己的住房,置办了一台缝纫机,接下了制衣厂的活干,每个月也有了固定的收入,丽春的情绪才逐渐稳定了下来。至此,林海毅也松了一口气。事情基本上得到解决,陈永华每次见到林海毅时,总是一再表示感谢。林海毅对他说:“真正的好朋友之间,朋友的事就是自己的事,有能力帮朋友做点事,我也高兴。好朋友如亲兄弟,以后就不要再说这些生分的话了。”

一天傍晚,林海毅约了陈永华在一家餐馆吃饭。见面后,林海毅叫了一瓶红酒,菜还没有上桌,他们就碰杯喝了起来。因为林海毅每天主要的工作就是开着那辆小货车,到制衣厂取来裁剪好的半成品,挨门挨户送到各家;再将那些缝制好的成衣收回来,交回到制衣厂。他一天之中,半数时间是驾着车在路上度过的。所以,白天工作期间,应美妮是绝对不准林海毅喝酒的。只有在晚上收工后,不用开车了,林海毅约朋友到餐馆或咖啡馆喝上几杯,才能解解馋,也舒解一下白天积下来的劳累。

两杯红酒下肚,林海毅就开门见山地问陈永华:“你在雷诺厂做得怎么样?还舒心吗?”陈永华见他突然问起这个问题,觉得有点奇怪,就说:“雷诺厂你也是做过的,就是那么回事,按时上班,按时下班,挣的是固定的工资,饿不死人,也发不了什么大财。一天天混混日子罢了。”林海毅听了陈永华一番近似发牢骚的话,又举起了酒杯与他碰了碰,自顾自的喝了一大口,说:“我知道现在你内心的苦恼。原先你与丽芬和蓉蓉生活,相对来说简单得多。现在不一样了,丽春带着世英和世豪到巴黎后,事情就复杂了。目前你们又不能住到一起,丽春带着两个孩子单独生活,我想你也不会不管,每月多少也要补贴一点,你在雷诺厂挣的那点工资两边一分,就很紧张的了。你有没有想想别的办法?”陈永华一脸愁苦,回答道:“你说的这些,真是说到我的心坎上了。但是,我又有什么办法?除了在雷诺厂打这份工之外,我又没有其他特别技能,也没有特别门路,真的不知道做什么可以挣得到更多的钱!”林海毅听了,微笑着说:“你虽然有一身中国功夫,但就是头脑有点木,不会转弯子。今天叫你来,就是想和你商量商量,怎样能挣得到更多的钱。”

陈永华一听林海毅有能挣到更多钱的办法,一下子就来了精神。他急忙问道:“你说,你有什么好主意赶快说出来,只要能多挣钱,除了贩毒和杀人,什么工作我都愿意去做。”林海毅说:“今天找你来,就是与你商量,我有一个新的计划需要找人一起来做,首先就想到了你。我觉得你人品正,又有一身武术功夫,必要时能派上用场,与你合作我放心。”于是,林海毅就将他的新计划说了出来:“两年来我在制衣这一行做下来,就目前情况来看,我觉得它的前景还是很不错的。现在法国市场上,犹太人开的制衣厂新增了不少,且生意都很不错。犹太人老板做生意十分精明,他们算过一笔账,请工人到工厂里来缝衣衫,除了付给工人工资外,还有许多其他费用,成本比较高。如果将布料裁剪好,交出去给外边人缝制,只需要付其手工费就好了,省了场地费,也省了请工人到厂里来的各种费用,相对来说成本可降下来许多。所以犹太老板都采取了外包的办法。而这几年来,从东南亚过来的难民大量增加,其中绝大多数妇女都争着抢这份制衣厂的外包工作,而从中国大陆出来的一部分人也不断加入到了这个行业。所以,从事制衣厂老板与在家里缝衣衫的人这中间的包工头的需求量也大增。我过去只拿两家制衣厂的货,现在不少制衣厂也在向我招手。我一个人、一辆小货车早已忙不过来,所以,我想叫你从雷诺厂出来,与我一起做。我们再增添一辆小货车,多开拓一些客户,生意就会越做越大。我们有这个条件,因为从东南亚那边过来的人,我们大多都认识,找客户是一点问题都没有。反正做我们这一行的,多劳多得,多辛苦多挣钱,等钱积到一定数目后,我们就可以自己做老板了。到时候想开中国餐馆或开亚洲食品店,就有了资本,你看怎么样?”

陈永华一边认真地听着,一边脑海里翻腾开来了。他被林海毅的这番讲话深深的吸引住了,他觉得林海毅的分析很有道理,如果按这样的路子走下去,加上他们两人齐心协力,用不了几年功夫,积累一些资金,肯定可以自己创业做老板。想到这里,他立刻对林海毅说:“你说得很对,我听你的。我随时可以辞掉雷诺厂的那份工,过来跟你一起干。跟着你大哥做事我完全有信心。”见陈永华回答得那么干脆,林海毅喜上眉梢。他故意问道:“你这么快就下决心了?不先回去问问丽春和丽芬?”陈永华听不出来林海毅是在调侃他,一本正经地说:“不用的,她们相信海毅大哥胜过我,她们知道是你出的主意,而且也是在提携我呢,一定都会同意、支持的!”

陈永华很快就办妥了雷诺厂的辞职手续。

接着,林海毅与陈永华一起注册了一家公司,并由林海毅先出资买了一辆二手的小货车,供陈永华取货、送货用。这样,林海毅和陈永华每人都有了一辆小货车,他们经过周密的策划,确定了四家犹太人办的制衣厂,作为固定合作厂商,与他们签订了合同,定期向他们取货、交货,保证了货源的稳定。与此同时,他们又联系自己的亲戚和朋友,介绍一些愿意在家里缝制衣衫的华裔妇女给他们认识,谈好条件,由他们向她们供货,她们缝制好后,再由他们取回交到制衣厂。经过几个月的奔波,打通了各个关节,理顺了上家与下家的关系,工作逐渐也就走上了正道。

除了星期天,每天林海毅与陈永华一人开着一辆小货车,白天基本上都奔跑在巴黎的大街小巷,上货、卸货,难得有休息的时间。最麻烦的事是,在巴黎的街上,很难找得到现成的停车位,有时只能闪着临时停车灯,急急忙忙进楼取货,又急急忙忙的出来,运气不好,刚好碰到警察巡逻经过,就会给你的车上贴一张罚单,又得破财。这样的事经常会发生,让你防不胜防。

好在生意发展顺利,每个月的收入也很不错。林海毅和陈永华的见面一般都安排在晚上,待白天的工作告一段落后,他们会相约在常去的一家可以就餐的咖啡馆,一人叫一碟牛排或烧鸡,外配一些炸土豆和生菜,就算是晚餐了。他们一边进餐,一边将一天里的工作相互沟通一下,顺便也结算一下账。两人从合作开始到现在,他们已与上家四家制衣厂建立了固定的业务联系,而他们的下家也达一百多个。虽然每人每天要跑几十家去送货、收货,再交回到制衣厂,真是马不停蹄地东奔西跑,疲劳不堪。但是,这么长时间下来,不仅还清了所有债务,而且看着他们银行户头里储存的数字也不断增加,再累再苦心里也是甜的。他们在一起举杯庆祝时,常常在数着指头,计划再这样奋斗几年,就可以有足够的资本自立门户,开创自己的事业,实现做老板的美梦了!

岁月荏苒,日子就这样一天天的过去,林海毅与陈永华联手,不知不觉已在制衣这个行当打滚了五年。

一天傍晚,林海毅刚踏进家门,就接到陈永华打来的电话。陈永华在电话里说:“今天我将收回来的成衣交回到制衣厂,并通过了检查,产品都符合质量要求。按照原先的规定,今天是这个星期的结算收款日。当我拿着收据到制衣厂的财务部门取款时,财务部门的负责人却对我说,老板交待了,最近厂里资金有点紧张,无法付现,要等下个月才能付款。我去找老板,他的秘书说老板今天外出办事去了,不在厂里。我一直等到快下班了也不见老板回来,只得先回家了。这样的事情还是第一次发生,你说怎么办?”林海毅一听,心里马上慌了,连忙说:“那怎么行?这是一笔不少的款项啊。这个月拿不到这笔款项,我们拿什么钱去付给我们缝制衣衫的下家啊?那么多下家白天黑夜的在家里赶着缝制这些衣衫,准时交还给我们,都是眼巴巴地等着这些辛苦钱来养家糊口的。如果我们不能准时付钱给他们,如何向他们解说?又怎么能对得起他们呀?”说完,林海毅呆立在那里,一时脑子里一片空白。

电话那头,孙永华见林海毅好久没有出声,心里更没有底了,他急切地在电话里喊道:“我现在马上过来,我们当面商量商量看怎么办,好不好?”说完,他也不等林海毅回答,就挂了电话,拿了一件外套就向门口走去。丽芬手里抱着蓉蓉,从客厅里追了出来,问道:“刚回来,现在又要出去啊?那你吃不吃饭,我都准备好了的啊。”陈永华连头也没有回,扔下一句话:“那有心思吃什么饭,你不用等我了,你和蓉蓉先吃吧,我也不知道什么时候才回来。”丽芬抱着蓉蓉,表情若有所失,目光注视着陈永华已走远的背影。

丽芬这些天来一直沉默寡言,很少在陈永华面前说话。陈永华不在家时,她常常手里抱着蓉蓉暗自落泪。自从丽春和世英、世豪来到巴黎后,丽芬心里一直十分纠结,充满矛盾。她知道现在这种状况,是自己对不起亲姐姐和她的两个孩子,等于强硬地霸占了姐姐的丈夫和孩子们的父亲。当初若是知道姐姐和两个孩子在金边逃难后都还活在世上,并且有朝一日还会来到法国巴黎与永华相聚,那她在香港时,怎么也不会与陈永华走到一起、还生下蓉蓉的。这几年与陈永华生活在一起,她已深深地爱上了他,更深爱他们的女儿蓉蓉,这一辈子她已不能与永华和女儿分开了。但是,每当眼前晃过姐姐丽春和她的两个孩子悲戚的面容,心里又充满了内疚和自责。她也不知道以后的日子如何过下去,是丽春退出,还是她自己主动退出?但是她知道陈永华每天在外面工作很累,也会时不时地去看望丽春和世英、世豪,回来从不跟她说什么。不过她已经知道丽春讲过狠话,在没有彻底解决陈永华和她及丽芬三者关系之前,绝不允许陈永华去碰她。所以,丽芬从不主动去问他有没有去过丽春的住所,有没有给过她钱。就是知道他去过了,也不会去跟他追问和吵闹,只是将一切烦恼和苦闷都封闭在自己的内心深处……

陈永华从制衣厂回家后,连晚饭都顾不上吃,就急匆匆地赶往林海毅家。林海毅一家刚吃好饭,大龙和舒婷正帮着应美妮在收拾碗筷。美妮见陈永华头上冒汗地敲门进来,忙问:“永华你来了,吃过饭了吗?”“刚回家,还没来得及吃饭呢。有点急事要找海毅哥商量。”陈永华一边回答,一边与海毅打了个招呼。林海毅见陈永华进屋,连忙站了起来,说:“我们刚吃过饭,饭菜刚好吃了个精光。走,我陪你到对面的咖啡馆去吃点东西吧,你吃饭,我喝咖啡。”美妮忙说:“永华你坐一会,我就去给你煮个方便面吃好不好,很快的。”陈永华正弯腰与大龙和舒婷、舒云忙着亲贴脸吻,见美妮这样说,连忙直起腰回答说:“不用麻烦嫂子了,我们去咖啡馆找点东西吃好了,顺便还商量点事情。”说着,就跟着林海毅开门往外走。

在咖啡馆找到位置坐下后,陈永华就将今天去制衣厂财务部门结账取钱,而财务部门的负责人却说目前厂里资金有点紧张,先挂帐,要过些日子再付款的过程与林海毅说了一遍。林海毅听后,沉默了一阵没有出声。过了一会儿,林海毅才开口说:“前些天我也听一位我们的同行朋友说了,他联系的那个制衣厂也是说付不出加工费,先欠着,等过些时候才能支付。看来不光是我们遇到这个问题,不少同行也都有碰到制衣厂犹太人老板拖欠着加工费采用挂帐的情况。我觉得有点奇怪了,最近一个时期,制衣厂的生意一直都很好,听说订单都来不及接。怎么可能是没有钱支付加工费呢?”陈永华也说:“是啊,现在我们联系的几家制衣厂,发放出来的服装半成品比前几个月都多,我们也都按他们规定的时间及时交货,这些制衣厂怎么反而没有钱支付加工费呢?我们下家这些客户都是盼望着收到加工费来支付各项家用的。我们怎么能够拖欠他们的辛苦钱呢?”

林海毅想了想说:“我们下家的这些客户,都是我们华人同胞,都是一些阿婶、大妈,她们白天黑夜的在家里缝制赶货,挣的是辛苦钱,我们绝不能拖欠她们的加工费,失去自己的信用。这样吧,我们只能将存在银行的一些钱先取出来支付下家的加工费,明天我们一起去找找制衣厂的老板,与他们说说,希望他们尽快将那些欠款清还给我们。”陈永华同意林海毅的安排,讲好了明天上午先去制衣厂与老板商谈,看能否追回那笔欠款,如果不行,那怕先支付一部分也好。如果近几天实在收不到这些款项,那只好到银行取出一部分这些年储存下来、准备以后做生意用的款项,先付清下家客户的加工费,因为这些家庭都是等着这些钱来买米下锅的,自己再困难也不能拖欠他们应得的劳务费。

第二天一早,林海毅和陈永华一起来到了那家制衣厂。在董事长办公室外面的候客室足足等了快一小时,董事长的秘书才出来叫他们进去。

这位犹太人董事长,名叫米歇尔,六十岁上下年纪,留着一脸的落腮胡子。他颇有威严地坐在一张大写字台后边,见林海毅和陈永华进来,并没有站起身来,只是向他们点了点头,算是打了个招呼。董事长办公桌前面放有两张给客人坐的椅子,林海毅和陈永华就坐了下来。董事长放下手上的一叠文件,问道:“你们找我有什么事吗?”林海毅答道:“我们今天找您,主要是请您过问一下财务部门,能及时清付我们的加工费。现在财务部门前后已经有两笔加工费拖欠着没有付给我们。那些为我们加工的下家又一直催着我们结清加工费,我们实在没有办法。请董事长关心一下,能否帮我们解决这个问题?”董事长听后,皮笑肉不笑地摇晃着脑袋说:“噢,这件事我知道。我们公司最近资金运转确实有点困难,你们的加工费需要迟一些时间支付。你们不用紧张,等我们协调好后,就会及时结清给你们的。”林海毅的口气近似哀求:“董事长先生应该知道,我们都是卖苦力的,大家都是盼着拿到加工费来支付日常开支的。如果你们迟付的话,有些家庭就无法维持日常生活了。你们大公司财大气粗,总是会有办法的,还是请董事长体谅我们这些小手工者的难处。”董事长以狡诈的目光扫了一下林海毅和陈永华,双手一摊,说:“我说了,我们公司目前实在大有大的难处,资金周转确实有点紧张。你们是我们的老客户了,如果你们找得到比我们更好的制衣厂,你们也可以去找他们。我们目前只能是这样的了,等我们解决了资金链的问题,我们自然会尽快付清你们的加工费的。”

林海毅还想再求求董事长,希望他能发点善心,体谅他们这些打工仔的难处,吩咐手下早点处理好付款问题。而这时的董事长却显得有点不耐烦了,又拿起了桌面上的一叠文件,看也不看林海毅一眼,说:“就这样吧,我还有其他事情要处理。我很忙,以后有什么问题,你们不用来找我,直接去找财务部门商量就好了。”

陈永华看着董事长这么一副傲慢的样子,一肚子的烈火就要冲上脑门,准备要与这个不讲理的犹太佬干仗。林海毅一看这个场面,再讲下去也没有什么好结果,如果陈永华控制不住情绪,一旦闹将起来,说不定这口饭碗也会丢了。他连忙站起身来,碰一下陈永华的手,与董事长说了声“再见”,就走出了董事长办公室。

林海毅早些时候,就在做制衣这一行的华人朋友圈中听到一些风声,随着来到法国的东南亚三国的亚裔人士越来越多,加上中国大陆也有不少移民来到法国,从事制衣行业的人也骤增,几呈饱和状态。早些年是制衣厂老板四处找做工的人,现在是想做服装加工的人天天排队去找制衣厂老板。所以,制衣厂犹太人老板就使出了各种招数来玩求职者于股掌之中。这几年来,法国的物价年年往上涨,而制衣厂的加工费却反而年年往下降。即使这样,要求做工的人数还是在不断的增加。现在,有些制衣厂又使出了新招,以资金周转困难为由,故意拖欠服装加工费。林海毅没有意料到,这样的倒霉事今天也落到了他们的头上。

走出董事长办公室后,陈永华一路上还是愤愤不平,骂老板狡诈没有一点人情味。林海毅与他分析,人们都说犹太人老板精明、会做生意,会打小算盘,这是他们发财之道的一个窍门。他们看到亚裔人士做服装加工营生的人越来越多,就生出了鬼主意,一方面尽量压低加工费,另一方面又以各种理由拖欠加工费。刚来法国不久的亚裔人士一没有资金,二没有其他技能,只能先从做制衣加工业开始。明知吃犹太人老板的亏,也得硬着头皮做下去。现在林海毅和陈永华他们俩的状况也是这样,这几年艰难奋斗下来,虽然也积下了一些钱,但离自己独立做生意还差得远。在这种情况下,不能贸贸然跟制衣厂犹太人老板说“拜拜”,暂时还得先硬着头皮熬下去,心里希望所欠的服装加工费老板迟早会还回来。

陈永华信服林海毅的分析和判断。他们商量的结果,只能从银行里拿出部分存款,先付请下家的制衣加工费;同时,制衣厂的活还得要接,继续做下去。

两个月后,制衣厂才将第一批的欠款付给了林海毅和陈永华,而第二笔欠款却还拖延着。这样,制衣厂循环着总是先付前期拖欠他们的那笔加工费,又拖欠下后来的两笔加工费。无形中,林海毅他们总是有两笔该得的加工费被制衣厂老板扣在手里,成为挥之不去的心病。这种状况对林海毅来说,心里虽然焦急、气愤,却也无可奈何。明知道制衣厂老板故意刁难人,也没有更好的应对办法。你不接活,就等于放弃了这份工作,老板所欠的款项也难以要回来。况且,目前短时间内也没有更好的工作可以马上接手。继续做下去,总还存有几分希望。希望着过一段时间,老板能良心发现,及时结清这些欠款。在这种情况下,林海毅与陈永华商量的结果,制衣厂的这份工还得做下去。

时间久了,巴黎华侨华人中从事制衣行业的“二道贩子”慢慢也有了他们自己的圈子。他们常常固定在一个咖啡馆里聚会,互通讯息,交换制衣行业的最新动态;聊聊各自与制衣厂老板打交道的过程与经验。这些聚会没有固定的时间,也没有划一的话题。谁有空谁来,少时二、三人,多时七、八人。因为大家联系的制衣厂各不相同,所以,常常到这里聚聚,这一行业各家的行情和消息就都能了解得到了。所谓“二道贩子”,是从事这个行业的人们对自己的一种“戏称”。因为他们是从制衣厂那里领来大批由厂里裁剪好的衣衫半成品,再交给那些在家里缝纫的人,她们一般多数是华裔妇女。到时再从她们手中收回制成品,集中交到制衣厂,同时领回加工费,在扣除了他们自己的劳务费后,再付给那些缝纫工的手工费。这些人是制衣厂和在家里缝纫者的中间联络人,所以就被戏称为“二道贩子”。

上个世纪七十年代末到八十年代初,这段时期,干这种“二道贩子”活的,都以从东南亚三国来的华侨华人中的青年男子为主。因为干这种活,货品要搬进搬出,搬上搬下,没有强壮的体力是干不了的。到了八十年代后期,不少从中国大陆来的移民,尤其是浙江温州一带过来的中青年男子,也加入到这个行列。他们一般不太计较价钱,给多给少都愿意干。他们初到一个陌生的地方,只要有活干,有点收入就谢天谢地了。开始的时候,他们还没有钱买货车,就用肩膀扛,用双手提,靠这种土方法取货、送货。即使深更半夜,只要有人招呼,他们都会不顾辛苦立即动身照办。所以,相对来说,他们的成本低,且服务周到。这样,慢慢地就不断占领了这个领域的市场,从原东南亚华侨华人的手中夺走了一部分生意。

一次在咖啡馆的聚会上,一名温州年青华侨一走进来,还没有坐下,就大声地喊开了:“他妈的,这帮犹太人老板也太狡滑了!下次如果在路上碰到的话,非狠狠地揍他一顿不可!”大家一下子都愣了,不知道发生了什么事,目光都对准了他。

这位名叫任加温的年青人怒气冲冲地说开了:“我已经跟这位犹太人制衣厂老板做了几年,每次都是按时交货,质量也从来没有问题。开始的时候,他还能准时发还给我服装加工费,所以,我也能及时给我的下家阿姨、大姐们分发她们应得的劳务费。但是从今年以来,差不多已经快三个月了,老板总是说近来厂里资金周转有困难,服装加工费总是欠着不及时发给我们。但是我们的下家阿姨、大姐们的工资是不能欠的呀。第一个月和第二个月,我只好拿出自己的私房钱和老底,还向亲戚、朋友借了一些,勉强应付了过去。第三个月,制衣厂的老板在我们一再强烈要求下,才付给我们欠款的三分之一,还欠着三分之二。谁都知道,这些犹太人制衣厂的老板们,生意一直很好,不可能资金出现困难的。他们就是看准我们这些华人需要这份工作,觉得好欺负,就是不及时付给你应得的加工费,你也是要做这份工的。请人做工不及时付工钱,他们能对法国人这样做吗?”任加温的这番话,引起了在场华人同行们的共呜,因为不少同行们程度不同的都遇到过类似的问题。

更气人的事还在后头。任加温接着说:“今天早上,我们像往常一样到制衣厂去交缝制好的衣衫、领取半成品衣料。但是到了制衣厂门口,只见门口围着一群人在高声说话,而工厂的大门却紧闭着。走近一问,有人告诉说,厂方宣布,公司因财务出现问题,已向政府有关部门申请破产,即日起关门。一切问题都要等待法院宣判后才能去办理上诉事宜。这样一来,厂方欠我们的这些血汗钱等于泡了汤,可能一分钱也要不回来了!而我还欠着下家阿姨、大姐们不少的加工费呢。我这下是死定了!”说完,任加温用双手重重地敲打着自己的脑袋。在座的同行听了,一些人的脸马上变了色,均显得紧张起来。他们可能马上联想到自己与制衣厂之间存在的同样纠纷。

林海毅与陈永华当时刚好也在座。他们听了任加温的一番话后,相互交换了一下眼色,决定再听一听大家的见解。想不到事情一说开,不少与制衣厂打交道的同行,都存在老板欠钱的事情。这种状况,过去是从来没有发生过的,只是近几年来华侨华人做这一行的人多了,犹太人老板也摸清了华侨华人从事这一行业的底细,就采取了一是欠钱不还,二是突然宣布工厂破产倒闭。这样一来,不少华侨华人从业者可说是血本无归,诉说无门。你要是想通过打官司来讨回公道,一个官司就要等三、五年。想要回这笔钱,真不知道要等到何年何月?

到了二十一世纪初,大多数华侨华人都不再给犹太人制衣厂老板打工了。但是他们谈起当年初到法国时,为了谋生与犹太人制衣厂老板打交道的那段往事,都深切了解这些犹太人老板在生意场上的狡诈与精明。

走出咖啡馆,林海毅与陈永华一边在街边散步,一边商谈起他们的未来生计。看来,制衣厂的活是越来越难做了。因为需要做这份工的人越来越多,制衣厂老板就将缝纫衣衫的价钱压得越来越低,还故意拖延结算加工费,往往能拖多久就拖多久。搞不好,当欠账越来越多时,他会突然宣布公司破产倒闭,将厂房大门一关,你会拿不到一分加工费,就是急得想跳楼也没有用。据说,这样的事件已经发生了好几起了。而这些犹太人老板刚宣布这家厂倒闭,回过头来换个法人名字再去注册另一家公司,没有多久,一家新的制衣厂又开张了。

林海毅曾经答应过陈永华,将来就是打工也好,做生意也好,哥俩一定要共进退,有难同当,有福共享。面对目前这种形势,必须要想得远一点,作好各种打算,到时才不至于被弄得手足无措。林海毅对陈永华说,他回家后,听听应美妮的意见,看看她有什么想法和建议。应美妮虽然平时足不出户,只是从早到晚在家缝衣服,但是她平日关心政治,留意法国和世界各地发生的重大事件,分析后能讲出自己的见解。林海毅与她结婚后,家里的一些重大决定,大多数是她最后拿主意的,并且往往判断正确。

当年不少华人家庭从金边逃难到了泰国后,就想办法在当地立足、谋生。而应美妮就极力主张向国际红十字会报名申请,坚决要求到法国来。她分析,东南亚一些国家,包括泰国,由于历史的原因,局势都很难保持长期稳定,说不定哪一天又会出现社会动**。而法国是一个老牌的西方资本主义国家,虽然政党会轮流执政,但是并不影响正常的社会生活,人民崇尚平等与民主。而且法国还是一个包容性很大的国家,能接纳不同民族的文化。孩子将来能在这样的国度里学习与成长,大人也放心,不用整天生活在提心吊胆之中。正是应美妮这番话打动了林海毅,坚定了他申请来法国的信心,由于这份坚持,他们最后如愿以偿,一家人才来到了法国。事后证明,应美妮的分析是正确的,来到了法国,孩子们才有了一个安宁的学习、成长环境。

果不然,林海毅回家后将目前制衣厂的情况与应美妮一说,应美妮的第一个反映就是:我看法国的制衣行业已经差不多到了饱和的程度了。加上这几年,中国大陆的各类服装大量地涌入法国市场,它们花式多、价格低,法国本地生产的服装根本无法与它们竞争。除了一些高档的名牌服饰,本地一般的制衣厂再也无法生存,关门是迟早的事。听美妮这么一分析,真是“一语惊醒梦中人”,林海毅觉得她说得很有道理。如果等到自己联系的三家制衣厂都宣布倒闭了再去追讨欠款,那损失就太大了。

一想到这里,林海毅顿时头冒大汗。现在联系的三家制衣厂,除了一家还好,没有多少欠款未付。其他两家,都有二期或三期的加工费欠着没有付清。

第二天一早,林海毅就和陈永华约好碰面的地点,商定如何尽快向制衣厂讨回所欠的制衣加工费,能要回多少是多少,结束与他们的合作,考虑今后新的创业之路。他们商量的结果,意见是一致的,看现在法国制衣业的现状,一些制作高档产品的制衣厂还能继续生存下去,而制作中低档一般产品的制衣厂,迟早会走向没落。基于这样的考虑,林海毅和陈永华决定,从当天开始,不再向制衣厂领货了,只是将众多下家客户手上缝制好的成品逐步收回来,交还给制衣厂。然后硬求软磨,先将一部分加工费收回来再说,到了这个地步,也只能收多少算多少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