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章

各自都忙,又有好长一段时间没有与陈永华联系了。林海毅常常会惦记起他,有时想给他打个电话问问情况,或者约会见见面。但是,到时候事情一多,这件事也就被抛到脑后去了。

一天晚上,林海毅安排三个孩子睡下后,他就坐在妻子旁边,操起一把剪刀,从美妮已经缝好、放在一边的一堆衣衫里拿出一件,帮着剪干净上面的线头。这是制衣厂犹太人老板的规定,交回的成衣,在缝制好后,必须要剪干净缝边上面露在外面的线头,否则检查时被查出来,就要扣减你的加工费。如果你不愿扣减加工费,则你就要将这些衣衫拿回去,剪干净线头后再来交货。林海毅开始到犹太人老板那里接活儿时,没有注意这个细节,结果交货抽查时被发现个别衣衫上留有一些线头没有剪干净,就被当场退货。林海毅只得将这批货重新拿回家,连夜夫妻俩儿一件一件地重新检查,发现一些线头没有剪干净的,自己动手将它清除。那一次一直干到清晨四点钟才将退回的衣衫重新检查了一遍。吃过了这个苦头,林海毅心中就多了一个心眼,给各家分货时,都反复强调衣衫缝好后,一定要将缝线交接处的线头剪干净,免得到时再来返工,费时又费力。而到收货时,他又多了个心眼,一件一件都要检查一遍,缝制好的衣衫上确实没有未剪干净的线头了,才收下货。

夫妻俩儿,一个踩着缝纫机,一个在剪着衣衫上的线头,漫谈着家里的家务事。这时,突然电话铃声大作,林海毅连忙跳起来去拿起电话筒,口里嘟嚷着:“是谁这么晚了还打电话来啊……”,他用手掩着话筒小声地问:“喂,哪一位,请问您找谁?”“海毅,我是永华啊。不好意思这么晚了还给你打电话,打扰你们了。但是我有要紧事需要你帮忙,所以犹豫再三,还是得给你打电话。”

林海毅一听,电话那头是陈永华低沉而焦虑的声音。林海毅感觉到,陈永华这时打电话来,一定是有紧急的事,不然以他平日的为人,那么晚了是不会轻易给人打电话的。林海毅连忙说:“永华,没有关系,我们都还没有睡呢。你有什么事只管说,用得上兄弟的,我一定会全力以赴。”电话那头又传来陈永华有点颤抖的声音:“电话里说不清楚,你能不能出来,到你楼房左面十字路口我们曾经喝过几次咖啡的那家咖啡馆见面,好不好?我一会儿就到。”“没问题,没问题,我马上过去!”林海毅十分干脆地答应。放下电话筒,海毅小声地对美妮说:“都夜里十点钟了,陈永华急着过来找我谈事情,肯定不是小事,我要过去一下,看看到底发生了什么事。”说着,披上一件外衣,就往外走。此时,美妮也站了起来,忙问:“这么晚了,咖啡馆还开门啊?要不你叫他到家里来谈吧,不用受时间限制。”海毅已经拉开了门,对美妮说:“这个咖啡馆是开到夜里十二点钟的,现在去还有时间。如果十二点还谈不完,真的需要的话,我再带他来家里好了。”海毅向美妮挥了挥手,轻轻地带上门走了。

深秋十月的巴黎夜晚,走在街道上已感觉到有丝丝凉意迎面袭来。林海毅挺了挺胸,大力挥了几下双臂,又深深地吸了一口清新的空气,顿时感到浑身筋骨舒展了开来。陈永华所说的十字路口的咖啡馆,离林海毅家不到二百米。这是一个比较热闹的街区,十字路口沿街有不少的餐厅和咖啡馆。天气好的时候,到了夜里十二点钟,咖啡馆里还坐着不少各种肤色的男女年青人在那里一边喝着咖啡或啤酒,一边大声地在谈天说地。

林海毅走到那家咖啡馆时,陈永华还没有到。他不像那些年青人一样,喜欢坐在店前临街的桌子旁喝咖啡,而是走进店里,找了一张靠近吧台的两人小桌子坐了下来。这里相对比较安静些,适宜两人放松交谈。这时,一位服务生走过来,与林海毅打了一个招呼,问他需要什么。林海毅对服务生说,他的朋友马上就到,等他来后一起点单。服务生礼貌地点了点头,走到一边去了。

不到十分钟功夫,林海毅远远看见陈永华急匆匆地朝着咖啡馆快步走过来。林海毅连忙起身向陈永华打了个招呼,此时,陈永华也看见了林海毅,笑着向林海毅挥了挥手,不好意思地说:“实在对不起,这么晚了,让你出门,嫂子一定不高兴了吧?”林海毅握了握陈永华的手,示意他坐下,笑着说:“哪里的话,刚才美妮还叫我带你到我们家去谈呢。不过还是在这里好,我们一边谈一边可以喝喝啤酒,比在家里爽,你说是不是?”陈永华笑了笑,没有答话。这时,林海毅见服务生从身边走过,他连忙问陈永华想喝点什么,陈永华说:“随便,你不是说喝啤酒吗,那就喝啤酒吧。”于是,林海毅给每人叫了一大杯生啤酒。两人举起了大酒杯,相互碰了碰,各人喝了一大口。但是,接下来的是一阵沉默,两人只是各自喝着啤酒。

静了一会儿,还是林海毅先开口,他问陈永华:“咱俩好久不见了,什么事那么急啊,非得今晚就要见面?现在见了面又吞吞吐吐的,这不像你的性格啊。”陈永华拿起啤酒杯又大大地喝了一口,放下杯子,无力地摇了摇头,对林海毅说:“我碰到的事情真是难以开口啊,但是又不能不说。想来想去,还得找你说,需要你能帮帮我解决这个难题,不然我真的死的心都有了啊。”“你不要乱说,什么事情那么严重?你说吧,要兄弟我做什么尽管说,只要我力所能及的,一定会全力以赴。”林海毅伸出右手来握住了陈永华放在桌子上的一只手。

在林海毅的一再催促下,陈永华慢慢道出了他从柬埔寨逃难到法国的传奇经历和目前出现的情爱困境:

陈永华上个世纪五十年代中,出生在柬埔寨首都金边市的郊区。父母当年是从广东潮州移民过来的华裔,靠在街市摆小摊贩卖水果为生。永华上面有两个姐姐,一家五口人生活虽然清贫,但也不会饿肚子,日子过得平稳、祥和。

陈永华是家里唯一的男孩子,在金边华文学校读到初中毕业,父母就让他出来做事了。经熟人介绍,到一家华人老板开的药房做学徒工。永华个子高大,长得粗壮、结实,性格豪爽,还有点小聪明。所以到药房做工不久,就得到老板和老板娘的赏识,让他学习药房里送货跑推销这一块。当时的柬埔寨,交通还比较落后,药房需要自己定期派人开着小货车,将各种药品送到乡下各省的代理销售商。陈永华就是被老板指派专干这个活。他头脑灵活,善于察颜观色,又喜欢交结朋友,所以几年干下来,将药房销售渠道开发得顺畅、有序,颇得老板、老板娘信任。他从小喜欢中国功夫,崇拜李小龙,爱看武打功夫电影。所以工作之余,只要有时间,他就去武馆习武、打拳,练得一身好功夫,在当地朋友圈里很有点小名气。

二十一岁时,经人介绍,他娶了同样是华裔的一位姑娘,结了婚,五年期间,生了一女一男,女儿起名世英,儿子起名世豪,圆了一个“好”字。妻子方丽春,比永华小一岁,人长得虽然娇小,但是身材均称,珠圆玉润,说话细声细气,虽生活在热带地区的柬埔寨,皮肤却总是白里透红,一副温顺可人的模样。陈永华很爱他的妻子和两个孩子,每月领到薪水后,总是全数交给妻子,再由妻子从中拿出固定的零用钱给他,他就根据这些钱来安排自己这个月的自由支配,但是从来没有透支过。如果这样一直平稳地生活下去,一儿一女在这种温暖的环境中不断成长,人间就会多了一个充满温馨、洋溢爱意的家庭。

但是,天有不测之风云。七十年代中,柬共“红色高棉”掀起的一场腥风血雨,让整个柬埔寨顿时陷入了一片白色恐怖之中。随后,红色高棉竟然将整个金边市的全体市民驱赶出城,把昔日繁华的金边市变成了没有人烟的空城、死城。那天,陈永华正好开着小货车送药品到乡下,奔跑在乡间的路上。后来听从金边逃难出来的难民们说,金边被驱赶出的男男女女、老老少少,四散逃亡,有的被赶进丛林,有的被赶到偏僻的乡下。不少家庭在被驱赶的逃难路上从此妻离子散,永不能再相见。在这种情况下,陈永华没有别的选择,只得放弃了那辆小货车,挑了一些救急用的药品捆成一个背包,跟着一群又一群的逃难大军往深山里跑。当时,红色高棉驱赶了金边全城市民后,马上封锁了市区,不准任何人再返城,否则格杀勿论。所以,想回到金边去找妻儿是一点希望也没有了。

开始两天,陈永华整个人就像失了魂一样,只是迈着沉重的脚步随着人流盲目地往前走。他不知道妻子和孩子们从金边逃出来后,现在在哪里?是死是活?他知道自己妻子这样的一个弱女子,拖拉着两个孩子,是很难跟得上逃难大军长途跋涉的,尤其是进入深山荒野后,光靠妻子自己的力量,是很难生存下去的。一想起这些,他就心急如焚,坐立不安。几次,他都想冒死跑回金边的家里去看一看,希望妻儿们还能留在家里,他去将他们带出来再求活路。一起逃难的难友们听了他的打算,都一致反对他的幼稚想法,劝阻他一定不要走这条死路。现在已杀人杀红了眼的红色高棉,只要见到金边城里还不走的人,不管男女老幼,一律驱赶,躲着不走的,一经发现,均开枪射杀。在这种情况下,他的妻儿不可能还留在金边的家里。而在这样一个特殊的时间里,如果陈永华返回金边,必死无疑。大家都劝他不要做出这样愚蠢的决定,现在唯一的办法只能跟着大伙儿一起逃难,到了一个安全的地方,再慢慢想办法打听、寻找妻子和儿女,说不定一家人还有重新团圆的希望。林海毅反复思量,在大家的一再劝说下,只好放弃了返回金边的打算,随着逃难的人流走进了深山野林。

在深山野林里的三个多月生活,陈永华很长时后一回忆起来,夜里还会不断地做恶梦。在那个近似原始森林的深山里,没有粮食和其他食物,大家只能采摘一些树叶和挖野菜充饥,或者抓些野鼠、野兔等小动物来果腹。途中,不少人因水土不服或食物中毒而倒了下去,再也没有爬起来。

经过三个多月的死里逃生,好不容易越过边境到了泰国,进入了难民营,才算保住了一条命。在难民营里,大家都在等着国际红十字会的安排寻找求生的出路。陈永华因为是单身一人,后路安排起来比那些拖儿带女的一家子来说,相对简单容易得多。因为香港有一个远房亲戚,陈永华还记得他的联系电话,通过难民营帮助联系,这位亲戚好心肠,愿意为他提供担保。这样,又经过了差不多三个月的时间,办理了各种手续,陈永华终于幸运地来到了被称为“东方之珠”的香港。

陈永华这位香港的远房亲戚在一家远洋船务公司里工作,经他介绍,陈永华在远洋货轮上找到了一份工作。这个工作,大部分工作时间是在轮船上度过的。一次出海,去远的国家一个来回需要二、三个月的时间;去近的国家一个来回,一般也需要半个月左右。回到香港休整几天后,又要重新上船出发。

这份工作虽然长年奔波在茫茫大海大洋中,但对陈永华来说,总算死里逃生,有了一份工作,经济上也有了固定的收入。但是,陈永华的内心却一直无法安定下来,他总是无时无刻不在思念着不知生死的妻子和儿女,也不知道现在他们身在何方。除了工作,他将每个月领来的薪水,一分钱也不敢乱花,都将它们存起来,希望有那么一天,妻儿们回到他的身边时,他要将这些自己辛苦挣来的钱全部都用在他们的身上。在船上也好,在陆地上也好,白天工作忙时,他可能会暂时将他们放在脑后,但是手一停下来,尤其是晚上独自一人躺在**时,泪水就会不由自主地流满脸颊,久久无法入眠。很多时候,第二天起床后,双眼往往都是红肿红肿的。

有一次,货轮返回香港,陈永华可以在香港休息三天后再出发。他在香港租有一间只有十二平米的斗室,作为回到香港时栖身之处。时已黄昏,他正躺在**想东想西的时候,突然一阵电话铃响起。他起身拿起电话筒接听,电话那头传来远房亲戚的声音:“是永华吗,听说你回香港了。我告诉你一个消息,不过你不要激动啊。事情是这样的,你的妻妹方丽芬昨天刚到香港,她来找过我,我已将她安排了临时住处。她打听过你的消息,知道你也在香港十分高兴,急着想见到你。我将她的住处和联系电话告诉你,你拿笔来记一下吧。”陈永华猛地一听这个消息,头脑“轰”地一声似乎被炸晕了过去。过了好一会,他才对着话筒连忙答道:“好的,好的,请您等一下,我去拿笔过来。”这位远房亲戚在电话里,将陈永华妻妹方丽芬的住处和电话号码都读给陈永华听,并要陈永华重读一遍无误后,才放下了电话筒。

陈永华坐在床沿,手里拿着写有妻妹方丽芬在香港住处的地址和电话号码的那张纸,半天回不过神来。他用右手拿着的圆珠笔,狠狠地扎了一下左手掌,感觉到一阵疼痛,他才相信自己不是在梦里。妻妹方丽芬为什么突然一人来到香港?她的先生呢?她知不知道她的姐姐方丽春和两个外甥的下落?脑子里翻腾着一连串的问题,陈永华一个晚上都未合过双眼。第二天,天际刚微微发亮,陈永华急匆匆地从**跳了起来,擦了一把脸,就出门去找妻妹方丽芬。

当陈永华敲开方丽芬所住的房门,从门后面闪出妻妹那张熟悉的面孔时,一刹那,两人都呆在了那里,互相盯着对方的脸,一句话都说不出来。过了好一阵,两人才泪流满面地拥抱了在一起……

方丽芬将陈永华让进了屋里。这间屋真是小得可怜,除了摆放一张单人床和一张小桌子,就没有什么空余的地方了。室内没有洗漱间,要洗漱和上厕所,都要到楼道尽头的公共洗漱间和公共厕所解决。这是房主将原先的房间进行了间隔,隔出了这样一间间只容一人栖身的“筒子间”,出租给贫穷的单身男女。方丽芬也是从金边逃难到泰国后,在国际红十字会的安排下来到香港的。与陈永华一样找到那个远房亲戚,在他的帮助下,找到了这个临时栖身处。方丽芬用一路上随身紧紧系在裤腰带上的几根金条,换取了一些港币,交了三个月的租金,才住了进来。

两人擦干脸上的泪水,在**坐定后,陈永华关切地问:“你怎么一人来到香港,妹夫呢?”方丽芬听他提起老公,一下子眼眶里又止不住地涌出了泪水。在抽泣了一阵子后,她简要地向陈永华叙说了从金边逃难到香港的过程:

红色高棉在金边实行残酷的清城行动后,方丽芬与丈夫一起随难民潮涌向乡野。好在他们结婚才两年,还没有孩子,一路上走起来相对容易些。他们这支逃难大军的目的地是泰国,在一次翻山时,方丽芬的丈夫为了扶住将要跌倒的她,脚下一用力,不想踩塌了一块石头,整个人滚了下去,刚好头撞到一块突出的石尖上,撞出了一个大洞,顿时血流不止。等方丽芬在同行朋友的帮助下,找到丈夫时,他早已绝了气。方丽芬抱着丈夫已经渐渐僵硬了的躯体哭昏过去几次。人死不得复生,最后在同伴的帮助下将丈夫草草掩埋在山上,还得继续逃难之路。

历尽了千辛万苦,最后才到达泰国由国际红十字会设立的难民收容所。在难民收容所住了半年,才申请到了香港。从那位远房亲戚口里知道陈永华早些时候也来到了香港,让她喜出望外。在这两眼一片白茫茫的香港还有一个亲人,新的希望之火重新在她的心底燃起,这些天日夜都在盼望着陈永华快点返回香港。

今天终于见到了姐夫陈永华,方丽芬的喜悦之情难以言表,还挂着泪水的憔悴脸上,露出了一丝笑容。陈永华也简单地向她讲述了他的逃难经历和到香港后的生活,急切地问:“一路上你有听到你姐姐和两个孩子的消息吗?”方丽芬黯然回答说:“我也是一路在打听姐姐和两个孩子以及你的消息,但是至今却没有任何音讯。不知道他们如今在什么地方,我也是天天都在思念着他们。”说着,又不停地抽泣起来。陈永华伸手揽住了她的肩膀,轻轻地在她肩上抚拍了几下。方丽芬抬起头看了看姐夫,一下子扑进了他的怀里,抽泣声变成了大声的悲哭声。陈永华没有考虑更多,下意识地紧紧抱住了她,想用亲情来抚慰她饱受创伤的心。

就这样,两人相拥着,谁也没有说话,沉默了足足三、四分钟。此时的陈永华不想再去触痛心里的伤痕,看了看表,就对方丽芬说:“现在已是早餐时间,我们找一家离你住处不远的旺角茶楼去喝茶吃早餐吧,也算是为我们的劫后重逢庆祝一下!”

接下来的日子,陈永华每次货轮回到香港,第一件要做的事就是急着来找方丽芬,带她一起喝茶,一起吃饭和逛商店。就这样,陈永华与方丽芬这两个同是天涯沦落人,同时也都是单身男女的亲戚,在这个特殊的时期,都特别需要爱的抚慰、亲情的照顾,就自然而然地走到一起去了。

三个月后,陈永华让方丽芬退掉了她的那间租屋,搬到了他的住处,两人就住在了一起。

方丽芬很快在一家制衣厂找到了一份缝纫工的工作,每次陈永华回来,她就向厂里请假,陪伴陈永华一起度过几天难得的两人世界。丽芬与她姐姐丽春不同,她身材比姐姐高挑、粗壮,力气也比姐姐大,性格豪放、直率,讲话快人快言。她说她永远爱自己的亲姐姐,但是现在她也爱姐夫,这是她现在唯一的精神寄托。在香港这个地方,陈永华可说是她唯一的亲人了。在香港这种特殊的环境下,他也不可避免地爱上了她。但是每次想起妻子方丽春和一对儿女时,心里又充满着矛盾,他希望能找到他们,一家人早日团聚。但是有一天真的相见了,他又如何面对他们?方丽芬知道陈永华的心思,每当他俩在一起时,看见他有点发呆的模样时,总是劝慰他现在不用想那么多,船到桥头自然直,到时候总会有办法的。她说:“人生几十年,现在我们快快乐乐过好属于我们的每一天才是最重要的。以后的事以后再说。”

虽然没有结婚,陈永华与方丽芬在香港就这样过起了如同夫妻一样的生活。方丽芬的细致关怀与温和体贴,让陈永华重新尝到了家的温馨和亲情。

两年后,他们获得了法国政府的批准,以难民的身份来到了法国。然后很快地陈永华进了雷诺汽车厂工作,方丽芬也在制衣厂找到了一份缝纫工的工作。有了固定的收入,生活慢慢地走上了正常的轨道。也是在这个时期,陈永华与林海毅在雷诺汽车厂相识,成了后来无话不说的好朋友。

陈永华与方丽芬转眼在法国生活也两年多了,他们也逐步适应了这里的生活环境。但是,柬埔寨那边,还是没有方丽春和两个孩子的任何消息,陈永华心里虽然也会常常想念他们,但是长时间没有相关讯息,也不知道他们是死是活,对他们的思念也在记忆里渐渐淡薄了。这时候,面对岁月的日复一日的逝去,方丽芬已不再满足原来的两人世界了。她强烈希望有个孩子来丰富他们有点单调、清冷的两人世界。开始,陈永华并不同意,他思想深处总还想着他与方丽春所生的一男一女,相信他们还活在世上,总有重聚的一天。如果方丽芬再生孩子,将来一个家庭的关系就变得复杂多了。但是从方丽芬的角度来说,她需要有一个自己的孩子,她也需要家庭的亲情、温暖与欢乐。不管将来情况如何,她想要一个自己的孩子总没有错吧?在现实面前,陈永华也觉得没有理由再反对了,不然也太委屈方丽芬了。于是,十个月后,他们俩儿爱的结晶——女儿陈蓉蓉出世了。陈蓉蓉选取了爸爸与妈妈两个人在相貌上的优点:眉目清秀,瓜子脸,高鼻梁,双眼大大的,完全是个美人坯。方丽芬有了这个女儿,喜欢得不得了,一有空就抱着女儿不肯放。陈永华见到自从有了女儿蓉蓉后,方丽芬整个人像充足了电一样,笑容整天挂在脸上,做什么事情都风风火火,心里也多了一份安慰。按目前的经济状况,他们并不是很富裕,但是日子每天过得都很愉快。应该说陈永华这个新组建的家庭,给他带来了新的人生欢乐和希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