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记

给我一本书的时间

老实讲,我从没想过我会为了一个人去学围棋,更没想过会因为围棋写一本小说。

自学围棋是2014年的事,那一年人在国外,不是因为无聊才学围棋,是因为一代棋圣吴清源去世。我最慕天才,吴先生是我心中“天才”二字最好的诠释。看过他生平介绍的人应该都会被他的成绩和对于围棋的贡献所震撼。在我的认知里,他是创造了时代的人。

为了能够更好地了解他,我开始自学围棋。

自学时,我翻看了中日韩三国围棋比赛资料,又查阅了如今的排行,开始关注现代的那些棋手。后来AlphaGo横空出世,又是一个划时代的拐点。我一直默默观看学习,棋力没有长进,但心里蠢蠢欲动,总有种想要呐喊的冲动。

要呐喊什么我不知道,只是莫名“意难平”。

在这个年头,很少人能够把“娱乐”和“围棋”联系在一起。有太多好玩又轻松的事情,围棋在它们面前,显得单调且沉重了。

能坐下来下一盘棋其实不算“打发时间”,反倒成了“浪费精力”的事情。

但围棋一旦上手,你就能感受到无数种可能在棋盘上铺陈开来。那是你未建立的王国,未规划的人生,未构筑的蓝图。

所谓人生如棋,棋盘上确实能够照见人生。预料好的步骤会因为对手的阻拦而打断,像是生活里常有的意料之外。面对重要关头的抉择,像是棋面上两处可走,到底选哪一步的犹豫……

性格上的长短能够暴露在棋面上,这就是为什么围棋的别名为“手谈”。坐下来下一局棋,性格心绪,能被对手看得一清二楚。

这就是围棋。是技是道,能学什么,能悟什么,能赚什么,全凭个人本事。

说来说去,不过是因为我喜欢围棋,才有这么多好谈。

说回这本书,女主角李松子有原型,原型是桥本宇太郎。女主角名为松子,取自松浦吉洋的诘棋著作《松风》。

和吴清源先生一样,桥本也是天才。可他年轻时常常下不完一盘棋。一来是足够的预见性给了他莫大的干扰,二来是身体羸弱、难以控制烦躁的心绪。

后来桥本宇太郎通过努力,还是磨掉了一些天生的问题和秉性。

桥本宇太郎最为出名的应该是“核爆之局”。原子弹爆炸时,桥本和对手岩本薰正在对弈。岩本全身匍匐在棋盘上,桥本则被甩到室外。此时10公里之外的广岛已化为废墟,当时两位对局者以为只是一般的空袭,简单收拾对局室后,两人续战。桥本以5目获胜。

这样的精神,实在无人能及。我非常敬佩桥本先生。

在我心里,能够战胜自己的都是勇者。迎难而上,对着自己的软肋下狠手,那是需要非常坚忍的毅力才能做到的事情。

桥本宇太郎还建立了关西棋院,与当时的日本棋院分庭抗礼。

顺便说一句,关西棋院和日本棋院的网站画风大相径庭。关西棋院的网站带着关西人特有的热情和幽默感,十分可爱。

关西棋院登记在案的职业棋手有一名四十多岁的中国女性,职业一段,姓杨。明明是一件小事,却让我印象深刻。有可能是因为我国职业围棋定段有明确年龄限制,超过二十五岁就不能再考职业了,莫名有点遗憾。

男主角秦玄玄,玄玄二字取自我国古代著名围棋著作《玄玄棋经》。他本人的言行,一开始我有点抓不准的。结果越写越活,越写越理解他。他就像是我隔着电脑新认识的朋友。揣摩之后,愈发明白这样的人。

他比我想象中聪明,也比我想象中坚强。因为过早地明白围棋和李松子对他的重要性,他就想方设法将这一人一物牢牢抓在手里。因为过早地知道“人言”是多么不负责任的东西,他就选择痛快地活。

他的锐利和锋芒都是有代价的。为了能够随心地去生活,他更加严格地要求自己,也更加上进。想要达到“随心所欲”,必须付出十倍甚至百倍的努力。没有任何一种自由是平白得来的。有资本,才能舍弃条条框框。

他的自律和坚忍我望尘莫及,但我想成为这样的人。

我非常喜欢秦玄玄,透过字里行间,大家应该能够感受得到。

其实对于围棋,我还有很多东西想写。比如说围棋赛事的制度,比如说男女棋手分开比赛的问题,比如说棋手薪金的问题……

受到个人见解和篇幅的局限,我就不展开细谈。但至少,这本书里把我想表达的大多数观点写了进去,我已经很感激了。

本文中涉及的比赛规则比较模糊,因为各国的比赛规则都不相同,我做了模糊处理。具体规则请一定认准现实中的比赛规则。

写到最后,我忍不住感慨一下。这本书我去年四月动笔,不过一两个月,小区里就有围棋教室开张。拼死交上全稿,小区里的围棋教室已经关门月余。

我向编辑感慨:“楼下的围棋教室,竟然撑不过我一本书的时间。”

感觉它和我同患难,却没能共荣华,有点想哭。

非常感谢能够看到这里的读者们,如果你们因为我的这本书而动用搜索引擎去搜索和围棋相关的关键词,我这本书就算没有白写,我感觉我的人生还是存在着莫大的意义。

沈熊猫

2018.07.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