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露锋芒
当时俾斯麦在国内的情况如此,国外的关系也是困难重重。
普鲁士在德国联邦的地位岌岌难保,日耳曼各邦互相争斗,情势混乱。拿破仑垮台后的国民解放运动唤醒了大家的民族意识,民族统一的运动蓬勃发展。但是把统一德意志的重心放在哪里呢?这是爱国志士们难以抉择的大问题。
专制或立宪?君主或民主?保守或自由?这些问题困扰着德意志,不但在普鲁土议会内有派系之争,在宫廷中也形成了两大势力相互夺权。政界与宫廷的派系斗争,常常导致普鲁士的外交政策不稳定,引发巨变。那么地位很重要的法兰克福大使俾斯麦的态度如何呢?
他下定决心要在德国外交史上开拓出新局面。他希望保持国内的专制政体,保持驱逐邦联内的奥国势力,不要求自由主义人士的帮助,希望与自由主义者协调经由普鲁士领导,完成德意志的统一。
不过俾斯麦是否能把专制政治与统一理想协调一致呢?因为统一德意志必须得到德意志诸邦的支持才可行,若无国民舆论的同情,是不可能统一的。但是国民舆论操纵在自由主义者手中,如何能统一德意志呢?
俾斯麦的见解独特,他想要借助普鲁士陆军的力量完成统一,这也是他后来的著名口号:“铁血政策”。但现在时机还未成熟,他把这个重大的决策藏在了心中。欧洲外交界将因俾斯麦的独特见解而产生极大的改变,俾斯麦明确地肯定了他的政治目标,那就是:“统一德意志!”
在法兰克福8年的大使生活,使俾斯麦的见识增长了,他领悟了时代的潮流,奥地利大使的傲慢不逊,也刺激了他一心一意要统一德意志的决心。
俾斯麦有意驱逐奥国势力,要完成德意志的统一大业,首先自己得担任首相,俾斯麦这么想。
法兰克福的邦联会议虽由日耳曼诸邦派代表参与,但大权是由奥地利大使所掌握的。尤其从腓特烈大帝以后,奥地利视普鲁士为第一大敌,经常借机侮辱。
法兰克福会议的议长是奥地利大使,每次会议,他总是以上司对下属的态度进行。奥使召见诸邦使节时,都坐在椅子上,而来访者就需要站立回答,会议席上,唯独奥使口叼雪茄,其他公使则一概不许抽烟。
性情刚烈的俾斯麦无法忍受这种差别待遇。有一次,他拜会奥使时,看奥使坐在椅子上,他也不发一言地拉了一张椅子坐下与奥使交谈。他的举动打破了数十年的习惯,从此以后,各国公使都与奥使对坐交谈。俾斯麦看奥使在议席中口叼雪茄,他便走到议长面前,掏出口袋里的雪茄说:“借个火吧!”在满场惊愕的注目下,俾斯麦点燃了雪茄,大模大样地走回自己的席位,从此各国公使也都照样吸烟,数十年的惯例终被打破。
奥使总是窜改会议记录,并向议会报告:“如果诸位认为记录有误,就是在指责我是个说谎者。”奥使高站在议席上睥睨全场,俾斯麦出奇意外地站起来说:“一点没错,阁下就是个说谎者!”这个举动激怒了奥使,他向俾斯麦提出决斗,俾斯麦立即接受挑战。后来经人调解,更正记录,此事才算平息。
后来的继任奥使者也窜改会议记录,俾斯麦依然激烈抗议。奥使依照绅士礼仪要求决斗,并决定在附近森林中采用手枪决斗的方式。俾斯麦泰然自若地回答道:“何必去那么远的地方,就在这个庭院中决斗好了,现在我们身边就有枪,我可以马上叫大使馆的武官来做见证人,你也要立刻选定一个见证人,这样就齐备了。不过决斗前我有个要求,我得把这一切经过写信告诉国王,请你给我点时间,不然的话,世人会误认为我不循外交途径而以武力解决事情呢!”
说完俾斯麦立即提笔写信,奥使惊慌之余,俯首认错,取消了决斗之事,两人言归于好。身为普鲁士大使,行事稍有差池,便可能引起两国间的战事,俾斯麦屡次与奥使作对,当然了解其中的危险,但他依然以国家利益为重,可见他勇气过人。但是奥使没有借武力使他屈服,可见除了勇气,他还有过人的智慧。
当时一位奥使评论道:“他头脑明晰,为了达成目的,不择手段,而且深谋远虑,行事彻底,是位可怕的人物!”
一次晚宴时,奥使见俾斯麦的胸前挂了许多勋章,故意问:“这么多勋章,是你在哪次战争中立功而得的呢?”俾斯麦以声震全场的口气大声说:“这些都是在法兰克福战争中立功而得的。”每当遇有这样的应酬谈论时,俾斯麦那过人的勇气、伶俐的口齿、聪明沉着的态度,都让人退避三舍。因此法兰克福会议渐渐变成了俾斯麦一人独演的舞台,奥使们一个个被他玩弄于股掌,而无力与之抗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