奋勇抗战除荷虏

郑成功下定决心要攻打台湾,因此就开始储备粮草、练兵造船、侦察敌情等准备工作。还制定了周密的作战策略,即首先收复澎湖作为进军的根据地,然后通过鹿耳门港在台江登陆作战,并切断荷兰军建造的军事基地台湾城与赤嵌城的联系,并将其一一歼灭,再收复台湾全岛。

永历十五年(1661年)二月,郑成功率领将士们在金门举行隆重的誓师仪式。在二十三日,郑成功亲自率领第一支队伍从金门出发向台湾海峡前进,次日到达澎湖列岛。郑成功知道距台湾最近的澎湖军事位置十分重要,便把这儿作为根据地,留兵驻守,他则继续率大军前进,不料,海面上一连好几天都刮着暴风,眼看不能按预定时间到达鹿耳门港,郑成功便决定强渡。

为什么必须在预定时间到达鹿耳门呢?这里要先来说说郑家军所用的船只。

郑成功的海上军事力量一直胜过清军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郑成功拥有非常坚固和利于作战的福船。当初戚继光对付倭寇就是使用的福船。福船要比当时日本人所造的船更加坚固、高大,因此福船也是海战中最有力的武器。

明末清初最好的船只可以分为福船和广船两种。福船就是福建生产的,因为当地有制作船只所需的优质木材和良好的工艺。与体积庞大笨重、种类单一的广船相比,福船根据船的大小有好几种,其中最大的福船称做大福船,适于在海洋中航行。但是过于庞大的船只在作战时反而不方便,因此较小的福船(分为哨船和冬船两种),就是用于作战的船只。其中还有更小的称做鸟船和快船,这是用来侦察敌情、协助哨船和冬船作战,或者是突击敌方的。在军事上,福船非常符合作战的需要,而长期驻守在福建沿海的郑家军所用的船大部分都是福船。

如果福船在五年之内没有好好地保养修理,将会全部腐烂。郑成功收复台湾后却始终没有找到适合制造福船的木材。而清政府当时实行迁界政策,禁止任何木材运往台湾,郑成功只好向日本、南洋等地去寻求制造福船的才料。即使能够买到,但是运费昂贵,使得制造成本提高了好几倍,经济上的负担极为沉重。同时也缺乏精于造船的技术人员。这对郑成功来说,在后来与清政府的对抗中是极为不利的。

介绍郑家军的所用船只,是因为鹿耳门的水位非常浅,郑家军所用的福船体积较大,在一般情况下是无法通过鹿耳门港的。要想顺利进入鹿耳门,必须利用每月初一日或十六日的大潮,如错过时机,就要向后推迟半个月。因此郑成功的军队必须在预定的时间内到达。

郑成功亲自率船队冒着暴风横渡海峡,终于在四月一日到达鹿耳门港外。郑成功之前已弄清楚了从鹿耳门到赤嵌城的路线,于是他先派出一小队人进入台江内海侦察荷军情况。鹿耳门潮涨后,郑成功命令军队迅速通过。顺利通过鹿耳门后,立即兵分两路,一路登上北线尾;一路驶入台江,准备在禾寮港(今台南市禾寮港街)登陆。

荷军的战略基地台湾城、赤嵌城位于台南市。这里海岸曲折,两城之间有一个内港,叫做台江。荷兰军曾在北线尾岛(位于台江海中)北端建有热堡,后来在一次台风中倒塌后便没有再驻军。荷兰军认为郑成功的军队一定会从南航道驶入。他们决定利用所处的险峻地理位置,再用舰船封锁南航道海口,与台湾城、赤嵌城的炮台相配合,就可阻止郑军登陆。想不到郑成功的军队从鹿耳门驶入台江,这样就远在荷兰军大炮射程之外。荷兰侵略者面对浩浩****的郑军船队束手无策。郑家军按照之前制定好的作战策略,迅速切断了台湾城与赤嵌城荷军的联系,准备从侧背进攻赤嵌城。在北线尾登陆的一支郑家军驻扎于鹿耳门,以牵制荷兰侵略军兵船。

台湾当地的汉族和高山族百姓见郑家军到达,不仅热烈欢呼,还大力支援,为郑家军的顺利登陆创造了条件。

荷兰殖民者首领揆一迅速展开对郑家军的攻击。凭借着荷兰军的坚船利炮分三路进攻,一路战舰向台江进攻;一路由贝德尔上尉率兵向北线尾的郑家军进攻;一路由阿尔多普上尉率兵增援赤嵌城。郑成功也调整了部署,命部将王大雄、陈蟒率兵控制鹿耳门海口,以便接应第二批到来的郑家军;令陈泽率兵防守北线尾一带,以保障主力侧后安全,并置台湾城荷军于腹背受敌的境地;另派一支军队监视台江江面,切断赤嵌城与台湾城的联系,为从海、陆两面打败荷兰侵略军做好准备。

在北线尾,陈泽率大部兵力从正面迎击,另派一部分兵力迂回到敌军侧后两面夹击。贝德尔指挥的荷兰军顿时手足无措,许多人甚至还没有开火便把枪丢掉落荒而逃了。南路增援赤嵌城的荷军,也被郑军打败。这时赤嵌城的荷兰守军力量单薄,处境十分危急。郑成功随即加紧对赤嵌城的包围,同时劝赤嵌城守军将领投降。没多久就收复了赤嵌城。

台湾城是荷兰殖民者在台湾的统治中心,城墙坚固,枪炮先进,防御设施非常完备。但是赤嵌城被郑成功占领之后,台湾城已是一座孤城,城内缺粮、缺水,荷兰军处境十分困难。郑成功几次写信给揆一,让他主动投降,揆一坚决不降。郑成功调集大炮摧毁了台湾城大部分防护墙,荷兰军于城上集中枪炮还击,并出城抢夺郑家军大炮,被郑家军弓箭手击退。但是台湾城城池坚固,一时难以攻下。郑成功一方面派遣提督马信率兵围困荷兰军,一方面把剩下的兵力派去开荒。

五月,荷兰殖民当局得到荷兰军在赤嵌城战败和台湾城被围的消息后,匆忙派兵支援,均被郑家军打败。台湾城的荷兰军被围数月,军粮得不到补给,士气低落,不愿再战。十月,揆一为了挽救即将战败的命运,企图与清军勾结夹击郑成功。揆一的使者到福建后,清军要求荷兰军先派战舰帮助他们攻打厦门,然后再解台湾之围。结果揆一派出援助清军的军队逃走了,勾结清军夹击郑军的企图完全落空了。荷兰士兵为求活命陆续向郑军投降。这时郑成功开始转守为攻。

之前,郑成功为了攻下驻守热兰遮城堡的荷兰军,增建了三座炮台。反守为攻后,郑成功首先下令猛烈攻击热兰遮城堡,随后便攻下了。于是利用热兰遮城堡居高临下的地理位置向台湾城猛烈轰击。揆一在城上督战,看到城防已被突破,走投无路,只得同意与郑成功谈判。经过会谈,揆一“愿罢兵约降,请乞归国”。

被荷兰殖民主义者占领了三十八年的台湾,终于光复了!

郑成功曾对部下说:“感谢苍天有眼,让我得到台湾这样一块地方。能够在这里开垦耕种,这就是所谓的天无绝人之路吧!现在有了台湾,我们可以先把军队投入农业生产,使自己在粮食方面能够自给自足,然后再做光复明室的打算。”

郑成功收复台湾以后,首先需要解决的就是粮食问题,于是定下了寓兵于农政策,并立即着手实施。他带着何斌、马信、萧拱辰以及几百名士兵,先后到新港、麻豆、目加溜湾等地去巡视,最后回到安平宣布了寓兵于农的政策。所谓寓兵于农,就是为农者七,为兵者三。平时无战事的时候士兵就作为农民,一旦有战事立即回到军中。当时郑成功的屯垦区大多在现在的彰化、嘉义、台南、凤山一带。在台湾浊水溪的北方,以及淡水一带很荒凉,人迹罕至。台南市周围则被当地的百姓开垦过了。

当时的郑家军总共还不到十万人。在这些人中,大部分都有军事任务,不能参加开垦荒地。由于人手不足,郑成功开始派部下大做宣传,希望沿海不能保障生活的百姓,都可以到台湾来耕种土地。在郑家军的大力号召下,吸收了十余万从大陆来的百姓,他们对发展台湾农、渔业是功不可没的。

在台湾发展的过程中,郑成功的部下也发挥了不能忽视的作用,其中就有一个名叫陈永华的人。他是之前为守同安城而战死的将领陈鼎的儿子。陈永华在父亲殉难之后,就投奔了郑家军。

陈永华聪明过人,善于运筹,明智果断,有“小诸葛”之称。郑成功也非常信任他,来到台湾后,有关军政农教措施也多采用陈永华的建议。

实行“寓兵于农”的屯田政策就是陈永华提出的,这个政策使人人各尽其能,发挥最大的人力发展农林业。教百姓种植甘蔗,生产食糖,再将食糖远销国外,发展了台湾糖业,大大增加了税收收入。

在迁界政策中,那些丧失房屋财产、流离失所的沿海居民听说移民台湾的人,生活比他们安定、富足,因此都愿意到台湾来。陈永华就给他们以优待,吸引更多的大陆居民迁到台湾。每年渡海而来的有好几万人,使开发台湾的人力大量增加。陈永华又设立学校,发展教育,并从大陆请来许多饱学之士做教师。

这样,郑成功不仅解决了粮食问题,还扩大了自己的军事实力,为以后的战争做足了准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