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定决心收复台湾

北伐失败后,郑成功退到厦门,重新修理船只、制造武器、整编军队,想重新组织兵力反攻回去。和郑成功作战了十几年的清军,对他的个性摸得很清楚,断定他还会再度举兵进攻的。因此打算先行下手,彻底地消灭郑成功在厦门的势力。

当年三月,清政府命安南将军达素统率大军,另派施琅、黄梧在浙江、福建、广东沿海集结军队待命。五月十日,清军从漳州和泉州两港出发攻打厦门。郑成功亲自率领将士在海上和清军作战,结果清军惨败,安南将军达素引咎自杀。

自从清政府实行迁界政策以后,郑成功从沿海各地,已经没有办法得到粮食和其他物资了,郑家军出现了严重的物资危机。北伐南京的失败,致使郑家军损失惨重,必须找个根据地休养生息。这时,郑成功想到了父亲年轻时曾经避难到过的一个地方,就是位于福建东南方领土广阔的海岛台湾。台湾在明天启四年(1624年)被荷兰殖民主义者霸占了。郑成功以前就想把它收复回来,但是一直与清朝作战,根本没有剩余的兵力与荷兰殖民主义者作战。更重要的一点是,郑成功压根对台湾的地形、环境都不了解,不能制定正确的作战方略。但目前的形势对郑成功而言,收复台湾是迫在眉睫了。

恰好这时发生了一件事,让郑成功解决了这个难题。当时占领台湾的荷兰总督揆一,派一个叫何斌的中国人来见郑成功,希望能和郑成功通商,郑成功答应了。而后郑成功委托何斌在台湾收税,结果这件事被荷兰殖民主义者知道了,逼着何斌把所有的税都交还给荷兰殖民主义者。这件事使何斌非常生气,因此他就偷偷地画了台湾的地图,图上有良田万顷以及各条河流的小道,还有许多森林树木。何斌把地图带到厦门献给郑成功,劝说郑成功攻打台湾。他说,台湾领土广阔、土地肥沃,可以生产足够的粮食,而且森林树木品种繁多,可以作为造船的材料。况且你父亲过去曾在台湾居住过,那里就相当于是你的故土,如果你能够占领台湾,就能解决郑家军的粮食问题。而且台湾四面是海,清军处于劣势无法前来攻打。你还可以从事国际贸易,自给自足,这样你的实力必然大增。郑成功听了他的建议,非常高兴,就开始认真考虑以台湾为根据地的可行性。

从另外一方面来说,郑成功的部下长年过着离乡背井、漂泊海上的生活,早就盼望着能安定下来。而当时人烟稀少的台湾急需有人去开垦。为了解决迫在眉睫的粮食问题,郑成功决定把军队带到台湾去。于是就召开会议,和部将们商议迁往台湾的事宜。

在会议上,部将们听说郑成功准备迁往台湾,许多人表示不同意,其中以吴豪反对声浪最高。因为他是郑成功的将领中唯一到过台湾的人,他对台湾的情况最为了解。他说:“台湾那儿的港口很浅,军队现在使用的这种较大的船只根本进不去。况且台湾的阳光长年直射,天气又热又潮湿,瘴气很大,我们这些长期生活在内陆的人很难适应那儿的环境,会造成水土不服。还有占领台湾的荷兰殖民主义者,他们的武器十分先进,恐怕不是我们的军队可以抵挡的。”因此,他再三劝说郑成功慎重考虑。一些将领很赞同吴豪的看法。

郑成功的手下将领中,凡是从清政府那投降来的称为“北将”,从福建来的原本是郑成功旧部的都称为“南将”。可是,这一次反对到台湾的多半是南将,而北将却是大都赞同到台湾去。

有一个叫马信的北将就十分同意去台湾。他在会议上极力反驳吴豪说,荷兰殖民主义者的枪炮也没什么值得害怕的。如果真的尽了全力还是打不过荷兰殖民主义者,就再回到金门和厦门也不为迟。

对于马信反驳吴豪的话,郑成功感到非常欣赏。事实上,后来攻取台湾的时候马信确实建立了很大的功劳。他率领郑家军的主力军队,将武器先进的荷兰军队打得溃不成军,因此军中都称他“马本督”。马信还因为这一场国际战争扬名世界,外国人都称他为“BePontok”。马信去世后,当地的百姓给他建了一座庙,就是现在台南市的“马公庙”。

看到争论不休的场面,参军陈永华出来打圆场。他说,你们都有各自的道理。吴豪是因为对将军和部下很爱护,担心那儿的环境不适合大家。马信所说,是作为军人应有的态度,凡事尽力而为,然后再作定夺。

为什么会有如此大的分歧呢?这是因为郑成功和父亲郑芝龙一样,不仅领兵作战,而且还从事商业活动。他的那些旧部都做过生意,拥有一定的财产和社会关系,他们虽然想有一个安定的环境,但是却不愿意离开自己的老本营到荒无人烟的台湾去,而从清朝降过来的那些将领,却想到台湾开拓新天地。

因此,在这次会议上,究竟去不去台湾并没有得到定论。会议过后,性格倔犟的吴豪再三劝说郑成功,郑成功对此很不高兴。后来郑成功在攻台湾时,就以吴豪抢劫老百姓的金钱、私藏粮食等借口,把他给杀了。

没过多久,这时仍在长江上游驻守的张煌言,听到郑成功的这个想法,连忙来信表示反对。他认为郑成功如果退守台湾,就会与大陆失去联系,会令天下的老百姓都感到失望。张煌言之所以力劝郑成功不要去台湾,就是担心郑成功去台湾后对光复明室就不会那么出力了。甚至于他还害怕郑成功到台湾后自立为王。不只是张煌言,许多人对郑成功去台湾都抱着怀疑的态度,郑成功对迁往台湾承受很大的压力。

郑成功却认为前往台湾是解决当前困难最好的办法。但是部将们意见不统一,让他十分为难,于是他费尽心思想了一个办法。

郑成功给了何斌一笔钱,暗自命令他回台湾到一些荒山野地中布置神迹。于是,何斌立即回到台湾操作起来,并不断散播关于神迹的谣言,那些谣言一时之间广为传播,没多久就传到大陆了。这些神迹的谣言有,在现在高雄凤山滨海的地方,有一块很大的石头。有一天石头突然自动裂开,上面墨迹斑斑,写着斗大的字:“凤山一片石,堪容百万人。五百年而后,闽人来居之。”

还有一个传说,住在安平的一位农夫,正在犁田的时候,忽然发现一块石头上面刻着“山明水秀,闽人居之”。又有人传说,在澎湖的山上也看到“闽人来,万民泰”的字迹。

最初,郑家军对这些谣言不是很相信,但是传的人愈来愈多,还愈说愈起劲,他们自然也就愈听愈心动了。郑成功这个计策果然奏效了。一段时间以后,许多部将都改变主意,纷纷表示愿意到台湾去。

郑成功带着庞大的军队和招来大量的内陆百姓开垦台湾,开创了海岛经济的模板,才有了台湾今天的繁荣富强。郑成功在确立台湾属于中国的主权上功不可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