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由的声音
在亨利参加选举的时候,反对党发行的报纸对他进行了恶意的攻击,他们肆意歪曲事实,欺骗广大读者。亨利心里明白,这些报纸都被银行家所操控,完全没有表达自己想法的自由,银行家要它说东它就说东,要它说西就说西。
亨利不能容忍他们一直这样误导大众,决心要把自己谋求人类利益的理想,借着报纸原原本本地转达给读者,这时亨利深刻地体会到,是有必要自己发行一份报纸了。他请在福特公司当推销员的克拉克负责筹备发行报纸的事。恰好当时《迪尔伯恩独立报》经营不善,濒临倒闭,克拉克便把它整个买下来。亨利很喜欢《迪尔伯恩独立报》的名称,于是决定继续沿用。
亨利希望《迪尔伯恩独立报》能坚守公正、公平的原则,决心要把它打造成一份维护美国与世界自由的报纸。发行方式是每周出刊一次,亨利还在报上保留了自己的专栏,以便发表自己的见解。
报纸的发行进行得很顺利,唯一的问题就是印刷机过于老旧,基部还有裂痕,零件也有些松动甚至脱落,克拉克很生气,亨利倒不怎么介意,还安慰他说:“没关系,如果实在不能用,就干脆拆掉改成耕耘机吧。”
亨利叫人把印刷机装置在耕耘机工厂内用来印发报纸。当印刷机运到工厂时,一些员工不明白怎么回事,上来就七手八脚地想把它拆解,亨利赶紧阻止他们,叫大家把印刷机擦干净,说:“这部印刷机虽然很陈旧,但修理一下应该还可以用,要先擦拭干净,然后查出毛病在哪里。”亨利还特意嘱咐大家,凡是修理机器时,都要先把机器擦干净。
印刷机被擦干净,再重新组合以后,就可以投入使用了。机器运转得非常顺利,没有任何毛病。以前操作机器的工人对亨利说:“这台机器从未运转得这么顺利过。”在这以后的几年中,印刷机也没有再出现故障。
亨利发行《迪尔伯恩独立报》并不是要赚钱,所以也不用招揽广告来增加收入,但亨利也绝不把它当做是福特公司的宣传工具。民众订阅一年只需一美元,而这份报纸的成本超过了五美元,所以报纸从一开始就亏本,而且越畅销就亏损得越多。但亨利执意要继续发行下去,不在乎会损失多少钱,他把《迪尔伯恩独立报》当做是把自由、和平的声音传达给大众的桥梁,是让全美国人坦诚沟通的一份报纸,绝对不可为了利益而半途而废。
《迪尔伯恩独立报》发行的那一年,亨利的强烈反对战争,主张和平的思想就引起了其他报纸的质疑,《芝加哥论坛报》认为亨利是“无政府主义者”,甚至批评说:“享利·福特不但是一无所知的理想家,而且是一个叛国贼。”
亨利不愿去理会这些恶意中伤的话,但他的法律顾问却愤怒地说:“董事长,对这样无理的侮辱,你不应该再保持沉默,应立刻采取法律行动。”经过律师的再三要求,亨利决定控告《芝加哥论坛报》。
审判开始,亨利以证人的身份出庭。但这一次与以前的“夏尔旦讼案”在性质上有着根本的不同。审判的重点是以政治和社会问题为重心,亨利显得有些辩才不足。他从小就是一个机械匠,小学毕业后就忙于工作,没有时间继续进修,所以虽然在技术问题方面亨利很有信心,但在其他知识上,他有时甚至比不上一个小学生。更糟糕的是亨利最怕在很多人面前说话,着急的时候往往一个字也说不出来,《芝加哥论坛报》的律师针对亨利的这些弱点,毫不留情地攻击他。
这些弱点让亨利的律师感到很棘手,尤其是当亨利说出对自己不利的话时,对方就立刻抓住破绽,大肆攻击,亨利的律师只好极力辩护。
亨利就一个人愣在法庭上。他总是懊恼地问律师:“我话已说出,又留下了记录,这可怎么办呢?”
律师安慰他一定会设法维护他的利益。
在一次庭讯中,亨利的律师正想尽办法为亨利辩护时,一架飞机在窗外飞过,亨利便立刻离开证人席,走到窗户旁对律师说:“你看,这架飞机在作低空飞行。”
律师感到很尴尬,连忙劝亨利回到证人席。
不久,亨利又看到一只小鸟停在窗台上,便情不自禁地对律师说:“一定要拿食物喂他,不然它是不会飞下来的。”
就这样,法庭认为亨利是真正爱好和平的人,最终判决亨利胜诉,《芝加哥论坛报》也因此被罚六分钱。
现在回想起来,这个判决有点可笑,虽然罚款不多,但对《芝加哥论坛报》来说却是一件不光彩的事。
直到1941年,《芝加哥论坛报》的社长写了一封信向亨利道歉,信中说:
以前本报曾经恶意批评你,实在非常抱歉。我想可能是战争使人失去判断力,感情较冲动的缘故吧。现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正激烈进行,而与此相同的事却仍在世界各地重现,这真是世间难以避免的争端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