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战的立场
宣传和平
1914年,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亨利·福特预料到美国一定不会置身事外。但是战争是残酷的,杀人、抢掠,破坏城市和村庄,亨利认为应该设法避免这场悲剧的发生才是,而美国的陆军和海军都在积极备战当中。
亨利对此持反对态度。如果要他为了战争而制造武器,他宁可烧毁福特公司的工厂,也不愿去制造那些杀人的工具。
而詹姆斯对战争的看法却正好和亨利相反。詹姆斯的双亲都是英国人,所以他非常拥护协约国,詹姆斯还试图说服亨利,说:“请你不要反对参战好吗?”
“不行!我必须坚决维护和平。”亨利毫不犹豫地回答他。
“是吗?那我只好辞职了。”
“詹姆斯,不要这样冲动,你还是慎重考虑考虑。”
“不必,我已考虑过了。”
亨利听了稍微沉思一下,说:“既然你已经决定,我也没有办法,只能这样了。”于是亨利和詹姆斯这对曾经的搭档就这样分道扬镳了。后来詹姆斯走上了政坛,还当选了美国的参议员。
随着局势的越发紧张,亨利为了避免战争、争取和平而四处奔走,完全不计个人的财产损失及生命安危。
1914年,亨利决定把和平构想付诸行动,他计划租一条船,送中立国的和平使节团去欧洲。
要消弭战争,仅靠守在壕沟内牺牲生命的士兵是不够的,必须由爱好和平的人谈判解决。
亨利为此亲自到白宫去寻求总统的支持,他对威尔逊总统说:“请总统派和平使节团前往欧洲调停,我愿承担一切所需的费用。”
威尔逊礼貌地说道:“福特先生,你想调停战争,维护和平的愿望是好的,但是要维护和平,也许还有比你的计划更好的方法,所以很抱歉,我不能同意你的计划。”
亨利仍不甘心地说道:“我已经包下了一艘船,为了和平,请总统好好利用吧。”
总统听了非常惊讶,但并没有因此而改变态度,亨利很失望地说:“既然您不愿采纳我的意见,我只好自己去做了。”
第二天,亨利召开了记者会,把自己的计划公诸于世。让亨利没想到的是,出席的记者有很多,他本不喜欢在大庭广众之下说话,但此时只好硬着头皮,吞吞吐吐地说:“只要是有良知的人,都会努力谋求人类的幸福。我预备组织和平使节团前往欧洲调停,希望能在圣诞节以前,让战壕中的士兵全部撤回。我竭诚希望爱迪生能够支持我的计划。”
多家报纸都用大篇幅刊载了亨利召开记者会的事,但社会的反应却很冷淡。因为当时的美国参战的浪潮很高,德国的潜水艇一再击沉保持中立的美国船只,让全体美国人民感到愤怒。甚至有报纸登出讽刺性的文章说,如果亨利这艘满载和平使节团团员的船也被德军击沉了,那才是自食其果。
民众的愤怒和各方的指责并没有动摇亨利的决心。不管人们怎样讽刺和嘲笑,亨利都不予理会,只想快点实行他的计划。
亨利当然明白这项计划不可能立刻使战争停止,他只是想宣传和平的思想罢了。只要报纸的头版头条不要只关注战事,多出现一些和平的字样,他就心满意足了。
虽然有人抨击亨利的计划,但赞成的人也不少,许多名人都要求加入和平使节团,海伦·凯勒就是其中之一,她说:“虽然我要作旅行演说,不能与你们同行,但我却由衷赞成你的计划,并祝福你们圆满成功。”
使团出发那天,遇到了日本的涩泽荣一子爵,当他知道亨利此行的任务时,连声称赞这是了不起的大事业,并祝使团马到成功。
那天的天气很糟糕,但到纽约码头送行的热情民众却有将近15000人,亨利被记者重重包围,记者们纷纷问他:“福特先生,请你在临行前为读者说几句话好吗?”
亨利·福特(左)与爱迪生(中)
亨利说:“我希望大家爱护和平,阻止政府采取备战措施。这就是我的愿望,请你们转达给读者。”
“如果这次远征失败了,你有何打算?”
“我要从头再来,为争取和平坚持到底。”
爱迪生也前来送行,并为不能与亨利同行而道歉。
亨利半开玩笑半认真地说:“如果你肯同往,我愿酬谢你100万美元。”但听力有些问题的爱迪生可能没有听到,亨利无奈地苦笑摇头。
亨利带领着使团搭乘“奥斯卡二世号”出海了,船上响起了长长的汽笛声,声势浩**地向欧洲前进。送行的人纷纷在岸边欢呼起来,连嗓子都喊哑了。有这么多人支持,让亨利感到很欣慰,他愉快地向大家颔首告别。
“奥斯卡二世号”上有各行各业的人,包括牧师在内。有位牧师很诚挚地问亨利:“你不认为这项计划是为神而做的吗?”
亨利老实地回答:“不,我从不曾想到什么神,我也完全不懂这些,我只是在关心人类的利益而已。”
“你难道没有信仰吗?”
“当然有,我的信仰就是人类的善良。我认为只要相信别人,别人就不会背叛你。这是我和福特公司的员工相处得到的结论。”
出发的第四天,亨利就拍电报给各参战国的领袖,大致内容就是要求立刻停战:“鲜血已流得够多,人民备受痛苦,战争造成的损失太大了。用枪火弹药无法解决的问题,请回到谈判桌上解决吧!”
各国领袖都没有理会亨利的要求。不久,亨利就听到了来自美国的消息,威尔逊总统已把备战方案提交国会了。
消息在使节团中引起了轻微的**,也发生过一些不愉快的事情。这并不影响一行人对和平的渴望,但在维护和平的方式上却出现了分歧:有些人主张世界各国都应解除武装,奉行彻底的和平主义;另一些人则认为既然祖国已准备参战,就应拥护国策,不可任意批评政府,也不能再从事这项调停活动了。
彻底的和平主义者指责对方说:“你们既然支持美国备战,为什么还加入使节团?这不是存心想免费坐船去游玩吗?”
经过亨利的调解,两方人不再争执不休,风波很快就平息了下来。但同行的记者却对这件事很感兴趣,用无线电向国内发布新闻,说使节团内部出现了分歧,并讽刺说“和平鸽飞去了”、“即使坐上和平船,也未必能成为圣人”。像这样的报道在美国随处可见,各家报纸都争相用很大的篇幅刊载。
有一天,船长怒气冲冲地跑到亨利的舱房,说:“有些报道简直太能歪曲事实了。我想把与事实不符的报道压下来,请你检查一下再处理好吗?”
亨利平静地说:“随他们去说吧。记者是我的客人,我没有权力检查他们写的东西。我相信事实会证明一切,世人早晚会明白我们所做一切的意义。”
“奥斯卡二世号”在一个冬天的早晨抵达了挪威首都奥斯陆。亨利原本打算步行到旅馆的,不料患上了严重的感冒,只好直接到医院去。亨利的病很长时间都没有好转,他只能每天非常苦闷地躺在**。医生警告他:“要早日康复,就必须立刻离开使节团回国,不然可能有生命危险。”
亨利躺在病**,感觉日子过得真快,转眼间他们已经出发近一个月了。亨利突然想起和克拉拉的约定,当他向克拉拉说起要前往欧洲的计划时,一向支持亨利的克拉拉极力反对,哭着阻止亨利,亨利只好安慰她说:“我只是离开很短的时间而已,一个月之后就回来。”克拉拉才勉强答应。
转眼与克拉拉约定的时间就要到了,可亨利却因病不能起程,争取和平的目标也没有实现,亨利心中很是焦急。这时,与他同行的福特公司的管理层人员马基斯一再劝亨利回国,亨利只好离开使节团,返回了美国。
当时使节团正准备前往瑞典,马基斯担心亨利先行返国的消息会动摇他们的决心,便偷偷叫来一辆计程车送亨利离开。不料有几个团员警觉到事有蹊跷,就在亨利上车的时候围了过来要问个究竟。马基斯上前阻止,双方发生争执,最后甚至动起手来。
马基斯在混乱中叫司机开车带着亨利离开。当载着亨利的车驶过使节团将要搭乘的开往瑞典的列车旁时,团员以为亨利要和他们上同一列车,便放弃了争执。
其实亨利也不忍心遗弃他们,实在是有不得已的苦衷。好在亨利返回美国后,使节团的团员仍能坚持不改初衷,在瑞典、丹麦等地宣传和平。当使节团经过德国领土时,德国也客气地放他们的列车通过。使节团的努力奔走最终还是有一些效果的,各参战国之间似乎有了和谈的迹象,这让亨利感到很欣慰,他坚信只要再继续努力,和平的愿望一定可以实现。
这时,有新闻记者恶意质问亨利道:“听说你花了50万美元组织和平使节团,是否有所收获呢?”
亨利心平气和地回答:“有的。我们唤起人们对和平的希望,这就是成功的起点。”
“但你们也因此而受到各方的责难,关于这一点,你个人有什么感想?”
“我不在乎别人怎么说。当然,我的妻子听到这些恶意批评会很伤心,但我的儿子和我一样坚强,其他人爱怎么说就怎么说吧!”
“为什么呢?”
“你难道没有听过杂草也是很好的肥料吗?这个道理很简单,别人的批评和攻击可以磨炼我们的意志!”
亨利还在美国报纸上陆续刊登许多劝阻战争的大幅广告,但令他感到可惜的是,美国终于参战了。
对于这样的结果,亨利是有心理准备的,他并不认为这些日子的努力白费了,当大多数人保持缄默时,他率先采取了行动争取和平,这种行动本身就具有崇高的价值。这项努力不能获得预期的效果也是意料中的事。亨利坚信成败本无定论,有时候不可能的事也会变成可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