独具一格的报纸

脱胎换骨的《快邮报》在第一版上刊登了发行宗旨——

《快邮报》要为大众服务,而不是为任何政党谋利;它不是共和党的发言机器,只是如实报道一切;它不是总统或国会的支持者,只公平慎重地给予批评;它将攻击一切罪行及腐败行为。这一主张正是我们立国的基础,也是促进我们国家走向强大的力量所在……

1878年12月12日,约瑟夫一大早就来到了报社。为了这份报纸,他已经好几个晚上没睡好觉了,虽然报纸的宗旨已经确立,但要执行起来并不容易。读者的眼光是雪亮的,他不能令他们失望。好的开始是成功的一半,正因为是刚起步,才要加倍努力,给读者留下一个好印象,这是《快邮报》创造佳绩的基础。

2700美元的存款能维持多久呢?如果《快邮报》不能立刻引起读者的兴趣,那今后的经营将会无比艰难。

中年时期的约瑟夫·普利策

关于未来,约瑟夫并不畏惧,他内心充满了信心和希望,他为自己终于拥有了一份报纸而高兴。迪伦不是个啰唆的人,从今以后他们将携手并进、合作无间。

约瑟夫走进《快邮报》时,职员们都在忙碌着。他随即叫来一名记者,告诉他当天采访的重点。

“我需要市政府的一些税收纪录。到市政府去查查这些数字,我想知道有钱人、大商人、工人、小生意人的缴税情况。”他语气坚定地对记者说,“没有弄到这些资料就不要回来。”

他知道每个版面应该怎么设计。他在《西方邮报》的经验,使他非常了解一般读者的口味。

这时,迪伦和一名记者来到了约瑟夫的办公桌旁。

“我们要把所有的新闻都提供给读者,而且这些新闻是他们在别的报纸上看不到的。”约瑟夫告诉他们,“不仅仅是政治新闻,我们还要提供各种消息和图片。我们还要刊登一些耐人寻味的小故事,我现在就有个故事需要你来写……”约瑟夫注视着记者说,“有个女孩说她在城北一条乡间小路上遇到了鬼,圣路易斯一家报纸已经刊出了这个故事,不过他们说的不是很详细,故事的来龙去脉也没有交代清楚。当然这个女孩并没有遇见鬼,她只是随口说说而已。我现在要你去采访这个女孩,弄清楚到底是怎么回事,她为什么要这么说。这些都弄明白以后,你就按照这个女孩的感觉,把这个故事写出来。记住,要用她的感觉写,而不是你的。”

记者满脸疑惑地看着约瑟夫,不知道他到底在想些什么。他有些担心,按照约瑟夫的路子,不知道这份报纸会办成什么样。

那天晚一些的时候,约瑟夫去拜访一位叫阿瑟·考波勒的画家。那天有一则新闻是说,有一群名人在一次白宫舞会中遇见了总统,约瑟夫要考波勒把那次舞会的景象画出来。考波勒告诉约瑟夫一项事实——报纸从来不刊登插画。

当约瑟夫看到那幅完成的画稿时,觉得非常生动,他抽掉了一些新闻,将那幅画排了上去。

那位记者和声称自己遇见鬼的女孩谈过后,回到办公室,把手稿交给约瑟夫。约瑟夫看了一眼,又坐下来重新改写了一遍。

“普利策先生!你所使用的文词——”记者反驳道,“那不是好的新闻稿,太耸人听闻了。”

约瑟夫目光炯炯地注视着他。“一点都没错!我们就是需要刊登一些这类的新闻——具有煽动性的、活生生的故事。”他指着桌上那篇改过的稿子说,“就像这样:漆黑的小路、乌云满布,突然间,女孩看到一个庞大的黑影……”

“这是一个可笑的故事!”记者批评道。

“如果你不喜欢这一类的故事,或者不同意我的方式,你可以换家报纸。《圣路易斯快邮报》不只是要取悦读者,还要提供正确消息给他们。”

说着,另一位记者冲进约瑟夫的办公室,气喘吁吁地说不出话来。

“缴税资料都到手了?”约瑟夫问。

“都在这里,”记者把一些数据交给了约瑟夫,“您真要公开这些数字?普利策先生,圣路易斯的老百姓看到这些数字后,一定会发生暴动的。”

约瑟夫喜欢刊出这种令人震惊且能引人深思的新闻,这次公布的关于缴税的新闻就是个例子。他刊出了有钱人和大商人所缴的税额,以及工人和小生意人的缴税数据。读者看得一清二楚,有钱人缴的税很少,工人缴的要多得多。

那天下午,新《圣路易斯快邮报》首次出刊了。不到几个小时,报纸被抢购一空。到了晚上,群众拥向报馆,要求发行第二版。

约瑟夫把最后一份报纸贴在橱窗上,群众围着橱窗在看报纸,约瑟夫自己站在一个不起眼的角落里听群众的谈话,以便了解读者对《快邮报》的反应。

在那个年代,普利策的报纸的确与众不同。它所造成的震撼力也是巨大的。当时,没有任何一家报纸敢于刊出缴税内幕,没有任何一位编辑敢写这类的文章,但是普利策做到了。《快邮报》敢说别人不敢说的话,而且文章通俗、句子简洁、意思明确。

第一天出刊的报纸在短短几个小时内被抢购一空,这让普利策深感欣慰。“税捐内幕”引起了读者们的思考,考波勒的“白宫舞会盛典”的绘画也很成功。经约瑟夫改写过的“女孩遇到鬼的故事”更是轰动。读者们渐渐感觉到,《快邮报》并不只是属于发行人所有,而是与全体读者的生活息息相关。

普利策经常借着社论来推动市政改革,例如呼吁政府美化市政环境并整修破旧街道。他在《快邮报》上刊载了很多要求改革的文章,并因此促进了圣路易斯公园计划的迅速推进。

在普利策的一生中,这种社会改革运动永远是他报纸的主要宗旨。他不但在报纸上提倡这种运动,在生活里,他也无时无刻不对社会上的不公平现象进行严厉的批判。

批评、不满、力求革新是普利策性格中的一抹底色,只要是他看不惯的事情,他一定会大加批评。因此,他的报纸呼吁社会改革,不过是他性格所致罢了。

普利策倡导的改革运动都成效斐然,这说明他是个敏锐的改革家。而且他还懂得心理学的实用知识以及政治家的演说技巧,灵活地掌握群众心理。

每一篇社论都经过巧妙安排,文笔生动、论点精辟、取材独特、内容精彩,读者争相传阅。《快邮报》很快地成了读者最喜欢的报纸,报纸销量也直线上升。

有一次,普利策花了三周时间,在社论里对一些逃税大亨作了一系列的报道与攻击,此举惹恼了那些逃税的有钱人,他们便立即唆使他们的商人朋友取消《快邮报》上的广告,这一举动虽然令普利策损失惨重,但他同恶势力斗争的决心一点也没有动摇。普利策在《西方邮报》当过政治记者,因此他对政治并不陌生。他在《快邮报》刊登了不少政治方面的文章,帮助读者了解政治。他也在社论里表明自己对某些政治问题的看法。

普利策一生当中最痛恨的就是政治腐败,他曾在《快邮报》的一篇文章里对这个问题提出了个人的看法——

腐败是政治生活的最大蠹虫。为什么会有腐败,自然是因为贪婪。谁又是腐败最大的唆使者?大公司……

金钱在当今的世界具有巨大的**力。人们可以为它出卖灵魂、出卖肉体,更有人认为金钱是万能的……钱对自由社会的威胁,犹如晴空里突然出现的乌云……这将是人类生活中无可避免的一大冲击。

在普利策的2700美元的存款还没花光之前,《快邮报》已经开始赚钱了,报纸的销量持续上升。对于《快邮报》取得的压倒性胜利,约翰·迪伦大感惊讶,只有普利策心里明白,这都是自己努力工作的结果。他经常夜以继日地工作,有时干脆就睡在报馆里。他的心中只剩下工作,经常为了完成工作而忘了吃饭。他这样疯狂地工作,以至于忽略了自己的健康。凯蒂及约瑟夫的员工们都很为他担心。

有段时期,《快邮报》的每篇文章几乎都是出自约瑟夫的手笔。因为要找到行文用词都合乎他要求的记者实在太难了,而且这样的人才也不是短时间就可以训练出来的。约瑟夫希望报道简洁、生动,可是很少人能达到这样的要求。因此,一连好几年,约瑟夫总是日夜不停地工作,几乎没有好好地休息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