遵循灵魂的指引
苏格拉底在欧洲思想史上的意义是什么?一般所说的思想,是指内心萌发的想法。它产生在生活中,并指导生活和行动。思想并不是一成不变的。简单说,苏格拉底创造了灵魂的概念,它从此之后统治着欧洲的思维。
对苏格拉底的思想与精神进行探讨,首先要弄清楚的是他的思想及精神由何而来?因为思想的来源,对一个人的思想有决定性的影响。苏格拉底不断地思考、修正,最后才形成了今天人们所看到的苏格拉底精神。
苏格拉底是一位具有成熟“自觉性”的哲学家。他将这种“自觉性”视为一种思想,并看做一种使命。如果一个人被任命为使者,就一定要赋予他一项特定的任务,让他完成。对苏格拉底来说,这是神所给予的使命。他的思想可以被称为“天职”,他的这种“天职”与他的死有密切关系,他最后就是以死贯彻了他一生的原则。
苏格拉底曾参加三次战役,每次都有“神秘的声音”呼唤他、指示他,而德尔斐的阿波罗神又对凯勒丰说“苏格拉底是最聪明的人”,这些都是苏格拉底所被赋予的使命。他在执行自己的使命时,第一件事就是,使那些自以为无所不知的人认识到自己的“无知”。
苏格拉底为什么要唤醒人们的“无知”呢?因为,他对“灵魂”有独特的看法。这是受俄耳甫斯教的影响,这一宗教给灵魂所下的定义是“一个永生不朽的个体,并具有‘神性’”。该宗教认为,只要人类能按该教礼仪立身处世,灵魂的神性就能得到恢复,并得以永生。
关于“灵魂”,苏格拉底认为它具有俄耳甫斯教所认定的重要性及不朽性,并且还是“存在于我们体内的一种精神,我们当以此为凭据来断定我们自身的智、愚、善、恶等”。
由此可见,灵魂并非鬼魂,而是一种自觉的人格力量。因此,苏格拉底一直强调,要“照顾灵魂,使之臻于至善至美”。苏格拉底所声称的“照顾”,与俄耳甫斯教所主张的“照顾”不同。按俄耳甫斯教义,“照顾灵魂”即是“按道德、礼仪行事”;而苏格拉底所认定的“照顾”,则是培养理性,使思考与行为都能合乎理性。
基于此,苏格拉底认为,如果人们能够对自己所作所为作出合情合理的解释,这就等于尽到了照顾灵魂的职责。苏格拉底所创立的这一观念,在基督教创立后,它日益为泰西人所接纳,并且成为欧洲思想界与学术界的传统。
实际上,国家的法制也是在不断修订、变化、发展的。在当时,苏格拉底虽然没有违反雅典的国法,但却被认为他的思想都触犯了雅典的法律。实际上,苏格拉底的思想与精神并未违反雅典所制定的法律的规定,更谈不上破坏了法律的规定,但他的思想与精神却超越了当初的那个时代。所以,苏格拉底的思想与精神在当时受到抵制,并由此招来祸殃,于是他的思想与精神在传统中沉寂了,但却在大众的心中继续生存着。
苏格拉底在他的“申辩”中曾强调,他自己的思想与精神要以灵魂不死的形式来表现,这是因为思想与精神是不会死亡的,将永远生存下去。这样,苏格拉底的思想与精神未能消失,生存下来了,并且得到了发扬光大。
在伯罗奔尼撒战争中,国家的命运与个人的生死息息相关,而处在动**不安环境下的人们,更需要精神的粮食,苏格拉底也是一样。这时,苏格拉底已经转变了关注自然科学的方向,全心致力于研究人类和思想。苏格拉底与智者的斗争越来越明朗、尖锐。
这时的雅典,人们虔诚地信仰神和传统宗教。他们迫切地想知道神对于希腊十分令人担忧的情况是如何判断的。
可能神对苏格拉底有更深刻的了解,所以通过开朗而热情的凯勒丰传达了神示。当凯勒丰向神询问并祈求神示时,神告诉他,在雅典没有较苏格拉底更具有智慧的人。
苏格拉底听到这一神示时,曾感到极其困惑与震惊,虽然他觉得神示是绝对正确的,但他对此却又不敢完全相信,他认为神示的这句话必然有更深的含意。后来,苏格拉底才接受了这一神示。
于是,苏格拉底首先审视自身,然后再走出去寻找对此有所了解并作出阐释的人。德尔斐神殿上刻着一句话:“认识你自己。”
苏格拉底寻找智者的方法也是先了解自己。他经由与别人的问答,剖开自己的内在与别人的内在。他认为一个人思考,容易陷入自我矛盾的状态中,了解自己的最好办法,是以别人为镜子来照自己,也就是说经过交谈、答问,来考核自己和别人。
当苏格拉底被审判时,他在法庭上的申辩中有这样一段话:“雅典人啊,我现在的申辩并不像一些人所想的那样,是为了我自己,而是为了你们,使你们不至于因为处死我而辜负了神所赠的礼物。
“你们如果判我死刑,再去寻找到像我那样与本邦结下不解之缘的人是不容易的,用粗俗点的话说,就像马虻粘在马身上那样,品种优良的马由于懒惰肥大起来变得有些迟钝,需要马虻刺激;我想神将我安排在此,也是这层用意,让我到处追随你们,对你们每一个人提醒个不停、屡加劝告和责备。
“诸位,遇到这样的人并不是容易的,你们若是听我劝告,留下我吧。就像把睡眠中的人唤醒那样,你们兴许会恼我,甚至会打我,或听信安倪托斯的话,轻易地处死我,从此,你们的余生过着昏昏沉沉的日子,除非是神关切你,给你们另外再派一个人来。我这样的人是神送来的礼物,在这方面你们是见得到的,多少年来,有关我自己的一切事务,我经常是把它置之脑后,总是不断地为你们忙碌着,像父亲和兄长对待儿子和弟弟那样,劝你们修身进德……”
苏格拉底的申辩完全是出自一种强烈的感觉,他认为自己像“马虻一样”。虻是一种昆虫,体积比苍蝇大,这种昆虫可以附在马的身上或牛的身上叮它们,吸它们的血,所以被称为马虻。
苏格拉底把雅典比喻为马,而他则紧紧附在马身上,令之厌烦的虻随时有送命的危险,苏格拉底以虻自喻,他知道自己也有送命的可能。
为什么苏格拉底仍坚持像马虻一样呢?他是在执行他的使命。苏格拉底要使雅典人明白他们的无知,以此警示他们要洁净自己的灵魂。苏格拉底深知,只有思想和精神将永存,不会消亡。
除了苏格拉底将自己比喻为马虻外,还有人将他喻为“带电的鲟鱼”。凡是与他交谈的人,最后都会被他的问题所麻痹,以至于对什么都无法回答,暴露出自己的无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