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雾都孤儿》

这段时间,狄更斯虽然将时间和精力投注在剧场上,但并不表示他放下了文学创作,因为出版商在不断地提醒他稿子到期的时间。

巴特利是一个短小精悍、脸色红润、敢作敢当的出版商,他要创办一份新的杂志,他将月薪提高为40英镑聘请狄更斯当编辑,要求每期杂志上要发表16页他的新作。

第一期杂志将刊登狄更斯的新小说《雾都孤儿》的第一个部分。故事的一部分构想是在下议院里听到的,一部分是幼年时代他家雇用的女仆告诉他的。

狄更斯很少为塑造角色而困惑,在他的记忆里储存了一大堆资料,随时可以拿出来使用。他书中的每一个人物都那般栩栩如生,像他记忆里的一样个性鲜明,而且从他们的故事中,狄更斯似乎可以回顾过去,也可以预知未来。

《雾都孤儿》推出后,《匹克威克外传》的广大读者群很快喜欢上了这本新书。不过《雾都孤儿》和匹克威克的欢乐世界截然不同。《雾都孤儿》用通俗的语言、悲怆的笔调和讥讽的手法表现出来一种义愤,这种义愤是历经无数个小时在国会听取衣食无虞的富人辩论穷人问题时培养起来的。狄更斯凭借着早年的观察和后期的查阅统计资料,制造了一个我们现在所谓的“狄更斯式”的阴惨恐怖的世界。

在这本书里,狄更斯塑造了几个反面角色,有狡诈的骗子,也有残忍的凶徒,他未经文学加工真实地将他们表现出来。有些读者因为这样而苛责作者,几年后,在《雾都孤儿》发行第三版时,狄更斯在前言里答复了这些批评:

我研究过其他书中反面人物的形象,他们都是有魅力的家伙,大半时候平易可亲,衣着上毫无缺点,骑着精选的马匹,胆识过人,艳福匪浅,歌声动人,带一瓶酒、一副牌或一盒骰子,简直是举世无双。不过,现实生活里的这些人又是如何呢?我觉得需要将他们真正的形象呈现出来,着重刻画他们的丑陋、悲惨、贫贱,永远心神不宁地在最黑暗的小巷里躲躲藏藏,而那个又大又黑、阴魂不散的绞首台就等着他们。忠实的报道是对社会的服务,因此我尽我所能地做这件事。

因为严肃坦白的报道事实就是此书的目的之一,我将不会对书中读者提出异议的地方进行修改。我对细致优美没有信心,因为它不能承受这些残酷的事实。

狄更斯轮流地写《匹克威克外传》和《雾都孤儿》,在家中局促的空间里,婴儿哭声不断,火炉边铺满了要晒干的小衣服,写作实在难以进行。最后狄更斯终于找到了一栋房子,环境很好,他又能够负担得起,这就是现在的“狄更斯学会”的所在地。这栋房子所在的街道相当宽广,两旁的房子看起来很舒服,当时,街的两头都有穿着制服的守卫看护整条街的安全。玛丽仍和他们同住,他们雇用了两个仆人,因为没有电话,还特地雇了一个小男孩来传递信件,对忙碌的狄更斯而言这是必需的。

搬家工作顺利完成,狄更斯松了口气。杂志非常成功,巴特利先生赚了一大笔钱,狄更斯也获得了更高的声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