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章 成为一个有价值的人

“站得牢,挺得腰,走正路,有理想。我不认为自己是百分百的完人,但希望自己对国家和民族做出贡献,成为一个有价值、值得人们尊重的国民。我个人不惧怕死亡。假如我是一盏灯,能够照亮一条路就好了。”

进入2013 年,有关李嘉诚资本撤离香港及中国内地市场的议论,传遍全世界的每个角落。各类报刊、杂志、电台、电视连篇累牍,不厌其烦地分析、介绍、评说这一似是而非的伪命题。欧洲白人欢欣鼓舞,尤其是不列颠人,更是摆出了各种诱人的姿态,频抛媚眼,暗送秋波,唯恐李嘉诚移情别恋。内地人忧心忡忡,欲言又止。香港人爱恨交加,五味杂陈。难道这是历史的真实景象吗?

在香港,李嘉诚和他的家族影响力无处不在,影响着数百万香港人每时每刻的生活,每天清晨从睡意朦胧中听到的电话铃声,再到匆匆上班路上穿透大气的电台播音,到急急忙忙登电梯到达的写字楼,再到晚上拖着疲惫身躯回家所居住的居所,再到打开能给你带来光明的盏盏明灯(香港的电力公司“港灯”

有李嘉诚的投资),再到茶余饭后心神向往、放松自我的虚拟网络世界与电视娱乐,乃至去超市买日常生活用品(百佳超市、屈臣氏等都是李嘉诚控制的集团旗下产业),甚至到临睡前的沐浴(李嘉诚持股生产飘柔等洗浴产品的宝洁集团)。

难怪有人耸人听闻地说,香港,顾名思义,就是李家的城。所以当李嘉诚突然提出要为关乎半数香港人日常消费的百佳超市寻找新主人的时候,香港社会哗然,一时间种种关于“李嘉诚欲撤资香港”的传闻、报道传遍大街小巷。

至于对内地人的影响,举个最小的例子,你每日洗头用的洗头液,你每天口渴喝的王老吉,当你感冒可能要吃的板蓝根与感冒清,都可能是出自李嘉诚之手,也就是说,你每天的一举一动,都有可能在为李嘉诚做贡献。

连番收购

其实,有关李嘉诚撤资的传言与议论,近二十年从来都未曾停止过。让我们把聚焦的长镜头拉向历史的纵深。

2011 年7 月12 日,英国Northumbrian Water(NWG)公告称,长和系主席李嘉诚旗下长江基建与其修订一份不具约束力的收购提议,双方将收购代价调高至24 亿英镑(约297.36 亿港元),相当于每股作价465 便士。长建伙同长江实业及李嘉诚基金会组成财团,以总代价48 亿英镑(618 亿港元),收购NW。根据修正后的提议,Northumbrian Water(NWG)股东将获得每股9.57 便士之股息,并于9 月9 日派付。公告发出后,其股价随即升至八年以来的新高位,至447.6 便士。NWG 为英国最大的水务公司之一,其同意给予长建以有限的时间内,进行验证性资产审查。报道引述一名分析员表示,“目前的出价水平,连同末期股息,已接近475 便士,而我们认为这是公平的,现时的价钱似乎是由英国水务董事会推荐。”该分析员并认为,现时持股27%的加拿大退休基金安大略教师退休计划,很可能接受这项提议。

英国市场为长江基建第二大盈利来源,长建并已持有英国南方水务(Southern Water)4.75% 策略性权益。10 月17 日,长江基建宣布,有关收购英国水务公司Northumbrian Water(NWG)事项已经完成,该公司已成为UK Water 全资附属公司。UK Water 由长江基建牵头之财团全资拥有。

Northumbrian Water(NWG)股份分别已取消纳入英国上市监管局之正式名册,以及在伦敦证券交易所之上市证券主板除牌。

2011 年3 月,美国电力生产商PPL 集团宣布,成功收购德国E.ON 旗下的英国电网。PPL 为美国宾夕法尼亚州第二大公用事业公司。此前,李嘉诚的长江基建以37 亿英镑成为出价最高的竞购者,但仍然失手。根据香港媒体此前统计,李嘉诚家族控制着英国大约四分之一的电力分销市场,10% 左右的天然气供应市场,以及大约5% 的供水市场。如果本次交易成功,李嘉诚将掌控几乎占英国一半的电网设施。因此业内人士称,李嘉诚此次失手,很有可能是由于竞争的原因,具体讲,是英国当局担心李嘉诚收购会造成新的不可避免的电力市场垄断。

稍后,李嘉诚又以1.5 亿英镑(约20 亿港元)竞标英国森茨卡集团(Centrica)的风力发电厂,该集团是英国天然气(British Gas)的母公司,拥有全球最大的风力发电厂。参与竞标者还包括美国私募基金KKR、德意志银行旗下基础建设部门RREEF 和中国大唐国际发电公司。森茨卡是英国最大风力发电厂的投资者,但该公司一度以成本不断升高为由,考虑检讨兴建风力电厂的方案,确定这些计划符合预期的投资效益才会开始进行。据《每日电讯报》当时的报道,森茨卡可能已找私募基金业者Riverstone 等潜在投资人筹资。

2010 年5 月,皇家荷兰壳牌公司(Royal Dutch Shell)以成本变高为由,撤出伦敦阵列(London Array)风力电厂计划。伦敦阵列是全球数一数二的离岸风力电厂。《泰晤士报》报道,森茨卡执行长莱德洛(Sam Laidlaw)打算趁国际油价下滑、天然气田相对便宜的时候,大举收购全球的天然气田,因此正努力寻找资金来源。

欧洲和加拿大业务占和记黄埔2011 年收益总额的比例分别为42% 和16%,远高于其在香港的收益。李嘉诚当时即明确表示,若欧洲未来出现合适的业务,仍会继续进行收购与投资。2012 年6 月5 日,和记黄埔(0013.HK)宣布,透过旗下子公司Persall Pte Ltd 与李嘉诚基金会旗下的Kelburgh Pte Ltd 合作,分别购入Scailex Corporation Ltd(下称“Scailex”)50% 和25% 股权,总作价1.25 亿美元。Scailex 持有以色列主要电讯服务商 Partner Communications Company Ltd(下称“Partner”)44.5% 控股权。

2009 年, 和记黄埔曾以13.81 亿美元向Scailex 出售所持Partner 的51.31% 股权,如今再以1.25 亿美元重获Partner 的控股权,低买高卖差价约12.56 亿美元。通过这笔交易,和记黄埔至少可以确保自己获得的收益超过抵押物仅1.28 亿美元的价值,而且,这笔交易还让李嘉诚再次拿回Partner 的控股权。李嘉诚高出低进的投资手腕再次得到淋漓尽致的发挥与不折不扣的验证。

2012 年9 月,李嘉诚收购英国燃气分销公司的交易获得欧盟批准。上述交易完成后,长江基建在燃气市场上的市场份额将大大提高至英国人口总数的25%。李嘉诚旗下长江基建有限公司发布公告,称欧盟委员会已批准由长江基建牵头的财团斥资6.45 亿英镑收购英国燃气分销公司“威尔士与西部设施”有限公司(Wales & West Utilities 简称“WWU”)。此外,还要负担其13.12 亿英镑的债务,即本次收购的估值为19.57 亿英镑。

WWU 为英国八个主要配气网络之一,网络覆盖4.2 万平方公里,为威尔斯及英国西南部约740 万人口提供服务。该网络的管道总长度为3.5 万公里,并设有18 个气体储存场。交易完成时,WWU 的受规管资产价值估计为17.93亿英镑。长江基建方面透露,本次收购为长江基建与电能实业于英国配气行业的第二项气体网络投资。完成收购WWU 后,长江基建与电能实业将拥有英国八大配气网络中的两个,总网络覆盖面为该国的27% 土地面积,将覆盖全英国四分之一人口。

2012 年10 月,电讯盈科(00008.HK)主席李泽楷斥资167 亿港元,成功收购得荷兰国际集团(ING)港澳及泰国业务,再次踏足保险市场,下一步将强攻东南亚地区,包括印度及马来西亚,从而建立泛亚保险王国。《华尔街日报》引述消息人士指出,李泽楷的发展策略,主要针对撤出亚洲的欧美保险集团,透过收购其区内业务,或直接在区内收购规模较小的保险公司。重投保险市场的李泽楷,早于1994 年透过收购鹏利保险,随后易名为盈科保险,并重组上市。他在2007 年金融海啸前,以高价出售盈科保险予比利时富通,套现逾31 亿港元,既成功避过金融海啸,同时亦在13 年内赚取逾10 倍的回报。

从2000 年开始,李泽钜已斥资2000 多亿港元收购了十一项英国、加拿大和澳大利亚等国的基建项目,涉及电力、水务、天然气供应等项目。按照英国媒体的说法,李泽钜几乎已经“买下了英国”——李嘉诚父子控制英国天然气近三成的市场,英国四分之一人口的天然气供应由他们提供,英国大约四分之一的电力分销市场以及约百分之五的供水市场都是李家的资产。

李嘉诚近来积极抢攻环保商机,他旗下的企业更宣布斥资13 亿美元收购荷兰的废弃物处理公司,获得全欧洲最大的废弃物处理产能,这也是2012 年以来李嘉诚第二度出手并购海外的废弃物处理事业。李嘉诚旗下的长江基建、长江实业、电能实业、李嘉诚基金会合组一个竞标集团,集资9.437 亿欧元(约13亿美元)并购荷兰的废弃物处理公司**R AFVALVERWERKING BV,该公司的废弃物处理产能与垃圾发电量位居全欧洲第一。

对于李嘉诚的并购动作,香港渣打银行的分析师认为,**R 的获利成长相当可观,在欧洲各国重视环保的情况下,废弃物处理事业具有很大的成长潜能。

**R 在2012 年的净利为4230 万欧元,比起2011 年的2070 万欧元成长超过一倍,而**R 在荷兰废弃物处理的市占率约为23%。这次并购动作也有助于再度提高李嘉诚旗下集团在欧洲的获利能力。在并购**R 的消息公布之后,李嘉诚旗下相关企业的股价明显上涨,长江基建上涨2.98%、长江实业上涨3.73%、电能实业上涨2.96%,都远高过恒生大盘1.22%的涨幅。

长江基建在2012 年1 月时曾经斥资4.05 亿美元收购新西兰第二大废弃物处理公司ENVIROWASTE。长江基建董事总经理甘庆林表示,长江基建集团在纳入废弃物处理方面,有不错的进展。在全球各地废弃物处理成为迫在眉睫的问题,我们看到这个产业的商机。

李嘉诚的欧洲电讯事业版图也在进一步扩大,李嘉诚旗下上市公司和记黄埔,有意收购西班牙电信旗下的爱尔兰电信业务O2,该业务市场估值高达70亿欧元。爱尔兰对和记黄埔并非全新的市场,和黄旗下的欧洲3a 集团已在意大利、英国、瑞典、丹麦、奥地利和爱尔兰等地经营业务。

2005 年,西班牙电信以260 亿欧元(约新台币1.01 兆元)的价码收购O2的90% 股份,使自身用户数量跃居为欧洲第二、世界第四大的电信集团。时隔六年,受欧债危机冲击,债台高筑的西班牙电信不得不考虑剥离O2 这类非核心资产,减少负债总额。先前公司已经以5 亿美元出售拉丁美洲业务40% 股权。

西班牙电信希望能将债务总额从原来的510 亿欧元降至470 亿欧元以下。李嘉诚对欧洲电信事业兴致勃勃,市场持续传闻和黄有意将旗下电信公司3 意大利与当地电信龙头意大利电信(Telecom Italia)合并,提高欧洲业务效益、抢占当地市场。媒体指出,和记黄埔有意取得合并后新公司约30% 股权,唯价钱仍在商议中。

近年来,欧债危机的冲击提供陆企吞下欧洲资产的绝佳机会,善于投资的李嘉诚也已多次出手。早在2011 年2 月,旗下电信公司3 奥地利订立一项具约束力的协议,收购Orange Austria 的100% 股权,再出售所收购的Yesss !品牌与若干其他资产给Telekom Austria Group,通过该交易,3 奥地利的客户总a “3”:和记电讯香港控股有限公司2009 年5 月8 日接管和记电讯国际港澳业务,从事港澳以获特许授权使用。“3”品牌经营G** 双频及3G 流动电讯服务。是和记黄埔的子公司。

数达到280 万名。

在大举进军欧洲各行各业的同时,李嘉诚也有在按部就班地抛售香港与内地资产。2013 年9 月29 日,在上海自贸区挂牌之际,李嘉诚再出招,规划以分拆方式,出售旗下重要资产——香港电灯五到七成股权,预计最多套现近600亿港元。担心外界过度解读,控股港灯的电能实业更特别声明,纯粹是资本组合的商业决定,不应视为撤资。李嘉诚9 月中才郑重其事地宣示,绝不从香港迁离,没几天就大卖具准垄断性质获利丰厚的优质资产港灯,难免不令人猜测其真实动机。

据了解,港灯主营项目有发电、输电与供电,2012 年营收达104 亿港元,盈利45.5 亿港元,向来都是李嘉诚在港的最重要资产;分拆出售股权后,电能仍持港灯30%至49.9%股权。令人关注的是,向来投资都以控股为目标的李嘉诚似乎并不在意港灯上市的控股与否。其实就盈利层面来看,李嘉诚旗下最重要的和黄集团,欧洲就占总获利35%,比内地13%、香港15%总和还多,仅就这一点来说,李嘉诚早已“撤港入欧”,世人不过是后知后觉而已。

李嘉诚的“欧洲情结”尤其浓厚。从2000 年第一次海外投资被人熟知后,2010 李嘉诚长子李泽钜率领长江基建、电能实业和李嘉诚基金会联手,斥资58亿英镑(约700 亿港元)从法国电力公司(EDF)手中拿下英国电网业务后,李嘉诚的海外投资版图迅速拉开。

2013 年6 月,和记黄埔旗下3 爱尔兰将以7.8 亿欧元(约80 亿港元)收购其爱尔兰O2 业务。英国媒体更戏言称,李嘉诚海外并购几乎买下“整个英国”。李嘉诚在长江实业的2013 年半年报业绩报告中称,海外基建项目为新增稳定优质收益来源,将以多元化发展模式,把握新业务领域的收购机遇。据2012 年度的业绩报告,欧洲已经是和黄集团收入的主要来源,上年贡献的收入总计1689.5 亿港元,占收入总额42%,其中,欧洲三集团带来的收入总额年增长3%,高达港587 亿港元,是和记电信香港控股收入的近五倍多。其中,和记黄埔在欧洲的基建业务都来自英国,盈利约56 亿港元,比整个中国内地和香港的盈利之和还要多。

2013 年以来,从出售百佳超市、广州西城都荟、上海东方汇经中心,到出售家族在A 股唯一的上市公司长园集团,业内担忧李嘉诚正在部署大规模向海外转移资产。广州西城都荟被李嘉诚以30.3 亿港元的价格售予离岸公司GCREF Acquisitions 22 Limited——这一位于荔湾区黄沙地铁上盖的资产,曾多次被诟病延迟开业且招商不见起色。这是继长江实业出售上海陆家嘴写字楼项目东方汇经OFC、和记黄埔出售百佳超市之后,李嘉诚第三次抛售内地项目,涉及金额总计约为410 亿港元(323 亿元人民币)。

2011 年5 月,李嘉诚旗下的和记港陆称,以44.38 亿元人民币出售其位于上海长乐路的世纪商贸广场写字楼物业。

2011 年6 月,和记黄埔位于古北的高档公寓御翠豪庭降价销售,价格跌幅最高达24%。

2012 年年初,和黄再次以“改租为售”的方式抛售黄金城道商铺。与此同时,“长和系”持有并收租长达10 余年的别墅物业御翠园一期“四季雅苑”

也被传出计划出售。

2014 年1 月15 日,李泽楷旗下公司盈大地产,就出售北京盈科中心股权,与独立第三方处于深入磋商阶段。尽管尚未签订具约束力的买卖协议,但这项资产出售案,预料将创下80 亿元人民币高价。位于北京朝阳区的盈科中心集办公大楼、商场、休闲美食及服务式公寓于一身,位置邻近北京使馆区,周边为著名的三里屯酒吧一条街。早在去年2 月时,已传出盈大地产有意以80 亿人民币的高价出售。

除了拿现金到欧洲抢相对便宜资产外,香港商界传闻,逐渐由第二代李泽钜接班的长和集团,有意减少香港投资。香港中文大学高级讲师蔡子强认为,李泽钜显然从商业利润角度考虑,父亲李嘉诚则对香港有感情,但随着李泽钜逐步掌权,李家势必淡出香港。作为新一代的掌门人,李泽钜当然不会如同父辈般继续对香港背负沉重的道义上的十字架。

以往的繁荣,不一定是明天的序幕,每个人都该提高警觉,反问自己应在这个社会中扮演什么样的角色。

近年来,李嘉诚不仅大卖香港的资产,连上海、广州地产项目,也是他换现金的标的物。经济学者说,李嘉诚看到深圳前海、上海自贸区陆续成立,势必侵蚀香港基石,势必削弱香港仅有的微乎其微的优势。李嘉诚曾说:“上海自贸区成立,对香港是重大威胁。”当然,李嘉诚的每项收购都十分谨慎。例如外界普遍认为,在欧债危机肆虐的经济低潮期“捡便宜货”,当经济出现周期性回升,这些项目回报必然十分丰厚。

李嘉诚曾表示自己并非对英国情有独钟,“无论什么项目,只要是在政治稳定,有法律保障的地方,都有可能投资。”投资所在国度的体制优势,是李嘉诚海外投资收购大举拓展商业版图的另一个重要衡量要素。奉行英式制度的国家“一切运作都有规矩”,对基建等受管制行业有高透明度及利润保证。长建主席李泽钜近期与分析师会面时透露,未来主要在英国、澳大利亚、新西兰和加拿大寻找投资机会,理由是它们有“Well-established Regulatory Regimes(完善的监管体制)”。

此外,内地企业家对李嘉诚资产转移也深感不安。万科董事会主席王石说:“这是个信号,小心了。”娃哈哈集团总裁宗庆后独生女宗馥莉说:“李嘉诚都搬出去了,我为什么不可搬出去。”

有来自英国的分析人士指出,英国是全球第二大,也是欧洲最大的国际外资投资地。同时,英国是欧洲排名第三位的“商业便利”国家,加上英国政府的服务意识和效率备受很多投资者青睐。此前,也曾有IMF 的官员指出,投资者和英国政府是一件双赢的事情,而英国对外国资本持非常开放的态度。这一点从伦敦的第二大机场——盖特威克机场(Gatwick Airport)的股权结构中便可见一斑。数据显示,这个机场的所有100% 的股权都被外国机构投资者所持有。其中,一个来自美国的名为全球基建合伙公司(Global Infrastructure Partners)的私募股权基金全球拥有这个机场股权的42%,阿布扎比投资局拥有15.9%,而澳大利亚政府投资基金拥有17.3%,一个来自美国加州的养老基金CalPERS 拥有12.7%,剩余的12.1% 股权则被韩国共同养老基金所有。正是由于英国对外资收购国内基础设施资产权益持开放态度,英国的基础建设也成为了李嘉诚青睐的投资对象。

不会从中国内地撤资

对于炒得沸沸扬扬的“撤资中国,移情海外”事件,李嘉诚多次不厌其烦地出来公开回应说“不会从中国撤资”。但细细分析李嘉诚的话,却有许多耐人寻味之处。首先,李嘉诚说:“我爱香港、爱国家,长实和黄绝对不会迁册。”

把“爱香港、爱国家”作为前提条件,显然是在做“政治表态”。

其次,他解释道:“但生意规模大小会随香港及世界的政治和经济情况而做出决定,当然股东的利益,我也要负起绝对的责任。”“今天又在英国进行其他投资,将来也可能会出售部分外国项目”。其言外之意最少有这么几层意思:一是,从股东利益和商业角度考虑的;二是,再次暗示近期出售内地和香港部分项目确有其事;三是,集团的决定永远以股东利益为首要考虑因素,如果有大规模的欧洲投资,甚至以出售香港资产为代价,那也是股东整体利益的集体决定,而非个人意志所能左右;四是,在任何情况下,都不排除以盈利为目标的投资,投资赚钱是集团首要的考虑因素;五是,公司香港注册地不会改变,虽然集团可能继续在外国投资赚钱。

那么,李嘉诚为何出售内地和香港包括房地产在内的项目呢?主要是考虑内地和香港房地产已经存在巨大的泡沫风险。一方面担忧继续握有这些项目,一旦泡沫破裂会造成较大风险损失,另一方面出售这些项目,价位正好处于高位,获利巨大。作为生意人,李嘉诚自始至终都强调绝不赚尽最后一个铜板。

这也是李嘉诚生意经中规避风险的信条之一。同时,欧洲以及美国房地产整体处于低谷阶段并且正处于触底反弹位置,是抄底的绝佳机会。比如,2012 年以来,美国经济延续温和增长态势。多数地区的住宅楼市回暖,全美各地对商业地产的需求都在增加。欧洲虽然稍有滞后,但是房地产复苏就在眼前。因此,李嘉诚从内地和香港撤走部分资金投资欧洲,其眼光独到,把握商机准确。

德国哲学家尼采曾有过如斯传神的描述:“假如我不能从自身产生力量,假如我必须依赖外部世界寻找勇气、舒适和快乐,那么我将身居何处!”李嘉诚毕竟是李嘉诚,我们不能用凡人俗人常人的心态眼光去看待他具战略性的投资决策,更不能因此就非议妄议。就算真的用俗人撤资的心态分析,作为一个成功的战略投资家,其完全基于商业的投资决定,在今天高度开放的资本社会,又有什么值得别人说三道四的呢?难道李嘉诚的投资经商还需要你我指手画脚吗?难道李嘉诚的钱投到哪里去,还需要征得你的同意你才能够心安理得地接受吗﹖

实际上,从亚洲等新兴市场体国家撤资的何止李嘉诚呢?美国银行等外资金融企业基本把持有的中国银行股份清空撤走,印度、印度尼西亚等国正在遭受外资撤离的痛苦。印度卢比2012 年以来对美元累计贬值约20%。虽然印度采取限制进口等措施,但仍无济于事。卢比兑美元汇率8 月份依然暴跌11%。而巴西雷亚尔、印度尼西亚盾、南非兰特和土耳其里拉等其他新兴国家货币也跌势严峻。一时间投资者对新兴市场信心告急。中国作为第一新兴市场经济体大国,绝对难逃外资撤离一劫。

其实,李嘉诚抛售物业,或许和内地正在进行的不动产登记制度改革有关。将不动产登记统一到国土部门,是十八届三中全会做出的决定。这个决定,是最能打动房地产价格的决定。原因很简单,几乎所有的人都明白,不动产统一登记完成之后,接下来国家就要征收房产税,而房产,已经成为中国人最重要的资产。

数据显示,城镇全国自有住房拥有率2011 年为84.7%,2012 年增加为85.4%。2011 年有13% 的家庭拥有两套房,2.5% 的家庭拥有三套或以上住房。

2012 年,有两套房的家庭增加至13.9%,而三套或以上家庭则大幅增加至3.4%。这个比率,一定是逐年稳步上升的。所以,对于不动产登记制度的改革,对于不动产登记背后的房产税,很多的人在睁大眼睛看着,心里也在盘算着。

房产税的实施,不仅仅是缴税这么简单,其中更大的影响在于,个人资产的完全透明公开,这对于习惯闷声发大财的中国人来讲,确实很不习惯,也因此势必会抛售房产,隐藏财产,也因此必然带来房价下滑。

李嘉诚抛售内地物业说明,惦记着不动产登记和房产税的,不但有老百姓,还有商人。精明的商人,不但惦记着,而且已经开始动作了。李嘉诚就是这样一个精明的商人。相关的蛛丝马迹,已经有人点破,不过没被重视罢了。早在之前,就有业内人士分析,房产税,也许会从商业地产开刀。房产税在最开始的时候,曾给民众一种误区,以为房产税开征以后,会将房价打压下去。但是上海、重庆试点的结果证明,房产税在打压房价方面,作用很小。于是大家逐渐明白,政府征收房产税的最重要目的,醉翁之意还在酒,是在房地产开发接近尾声之前,给地方政府找补一个稳定的税收财源。

如果不出意外,房产税的征收,应该是从商业地产开始。李嘉诚作为精明的商人,作为一个在内地拥有庞大商业地产项目的商人(住宅项目都是边开发边出售回笼资金)早就预料到了这个结果。商人,当然是趋利避害的,他抛售内地物业,也就在情理之中了。

外资从新兴市场体国家的逐渐撤离,仅仅是美国第三轮量化宽松政策出笼的信号而已,如果真正到了实实在在退出时,不仅新兴市场体国家,欧美国家经济金融都将遭受不同程度的冲击。从这个方面讲,李嘉诚撤资内地和香港部分资金合情合理、无可厚非。无论李嘉诚怎样回应,但确实撤离内地和香港部分项目投资是事实。这提醒中国一定要做好应对美国量化宽松退出带来的风险,央行应该有充分的应对政策工具储备。也提醒投资者,李嘉诚都惧怕房地产泡沫风险了,都撤离了,抵御风险能力极低的投资者更应该谨慎涉猎楼市。

尽管李嘉诚的管理团队强调目前不缺资金,对任何资本密集、回报稳定、可预测度高的业务都感兴趣,且不限于欧洲,但翻阅长江实业及和记黄埔的半年报可见——长和系已有近一年未在内地拿地,以李嘉诚过往发展地产都会高储备土地的一贯手法来比较,其“撤资内地转战欧洲”的轮廓已经是清晰明确毋庸置疑的了。反过来讲,在一个资本开放透明的经济体系内,资本板块的游移自然是趋利避害,避高就低。这也应验了中国那句老话,三十年河东三十年河西。

李嘉诚在2013 年3 月的和黄业绩会上表示,2012 年集团的欧洲业务“赚多了”,又称欧洲业务到现在都很好,“90% 都很成熟”,除非世界经济有大的变化,发生“特别的意料不到的事”,如无意外集团今年业绩应该都很稳定。他并着重提及码头业务,指集团虽然在欧洲的几个国家有码头,但同时在南美洲、中美洲、欧洲,甚至中东一带也都有码头,在亚洲就更多。据他介绍,欧洲的码头生意增幅为3% ~ 4%,而在南美洲、中美洲每年增幅更高达10% ~ 20%,收入都很稳定。

对于市场关注的3G 业务,李嘉诚指,相信3G 业务在2013 年应该会有好的表现。和黄董事总经理霍建宁亦表示,3G 业务于2012 年的EBIT 增长逾100%,表现向好,加上期内成功收购3 奥地利,对此感到高兴。他又称,澳洲3 业务也有很好的成绩,但“走的步伐过快”,且合作伙伴Vodafone 换了新的CEO,需要一段时间来执行新的预算。但随着新CEO 执行了新的策略,成本已较前降低。

李嘉诚在多个场合都一再重申,集团从来没有撤资,有边际利润就会继续做,但上市公司始终要向股东交代,若外国回报率较香港高,自然会到外国投资。

又指部分业务如电网、葡萄园等在本港买不到,水务项目在内地亦由政府拥有,故唯有转移到外国寻求。不过他说:“我们在香港有很多业务,不会撤资,如果香港有投资机会,我们当然会研究。”

李嘉诚与李泽钜都口径一致,多次说明“香港是我家”,从来没有“放软手脚”投地。李嘉诚更说,回报如果相若,例如海外赚100 元,香港赚80 或90 元,“我都会投资在香港,因为始终有感情。”又指香港没有地产霸权。李泽钜亦说:“香港怎么说都是家乡!”集团会继续在港投地,继续卖楼,总之货如轮转,不会放慢更不会放弃在港投资。

2013 年11 月,处在风口浪口尖上的李嘉诚,接受南方报业旗下媒体专访,回应“长和系”从内地香港撤资传言,扬言“长和系”永远不会离开香港。并且语带双关地说,这是我的一个反击。面对“撤资”传言,李嘉诚郑重地做出了反驳。

南方报业:李先生,您的集团出售了上海、广州超过百亿元的商业物业,以及香港部分资产,还曾经洽谈过转让百佳超市项目。由此,关于“长和系”

要从中国内地及香港撤资的传言沸沸扬扬。

李嘉诚:回答这个问题的确最为重要。我想用数字说话:“长和系”

去年毛收入约4300 亿港元,而本年度投资海外(新西兰和荷兰)两个基建项目动用的资金只有80 亿港元,所占比例不足2%;而我们在香港货柜码头项目的投资已经有40 亿港元。这怎么能说是“长和系”撤资?真是天方夜谭,是一个大笑话!

集团在50 多个国家和地区有业务,不管是在香港、内地还是外国,如果有价钱合理的地会继续买,也可能会卖掉一些资产,或将资产上市,这都是正常的商业行为。百佳超市后来不卖了,也是因为价格不合适,以及有更好的打算。

南方报业:您觉得为什么“撤资”传言愈传愈盛?

李嘉诚:我对这种传闻感到非常奇怪。最开头这样说的人也许是想挑起事端,而其他人不了解情况,跟着说而已。但是这样说对政府和营商者都是不健康的。

南方报业:“长和系”今年在香港出售的物业特别引人注目。

李嘉诚:大型住宅类的地产项目是我们的核心业务,项目建成后90% 以上是出售的。实际上,今年到目前为止,我们在香港卖楼只得40 亿港元,是近13 年来最少的一年,仅为过去两年年销售额的15%左右。其中包括这两天被媒体炒得火热的太平山顶物业,出售金额其实非常少。今年在港的业务紧缩了,主要是因为政府批出的楼花额度不多,我们在与香港政府协调,希望可以加大额度。

再说,“长和系”在香港还拥有不少出租物业,包括长江集团中心、华人行、和记大厦、中环中心等,总面积大约有380 万平方英尺(1平方米等于9 平方英尺);内地包括北京、上海的出租物业,总面积有500 万平方英尺。这两地出租物业总市值加起来至少1700 亿港元,这些物业都不会卖。而外国出租物业与之相比,只有0.5%。

南方报业:您曾说,长江实业与和记黄埔绝不会将注册地迁往别处。现在还是这样吗?

李嘉诚:是的。我的家在香港,“长和系”的基地在香港,永远不会离开香港。我再强调,即使日后出售业务都只是商业考虑,跟“撤资”没有关系。

南方报业:过去,大家都称呼您是“超人”,现在却用“垄断”之类的词汇形容您,怎样看待这种现象?

李嘉诚:贫富悬殊是全球现象。我们在香港投资较大,就容易引来误解。30 年前,我已预见香港会出现这个情况。有香港记者问我,为什么不多在香港投资零售事业。我说,我们集团在全球有12000 间零售店铺,其中香港则只占600 多家,如果再增加香港容纳得了吗?

集中在香港投资是愚蠢的,所以我们多年前就开始投资海外。

南方报业:您宣布,把三分之一的个人财产捐作公益慈善之用,放入名下的李嘉诚基金会。您捐这么大笔钱是怎么考虑的?又将如何选择捐助项目呢?

李嘉诚:我深爱自己的国家和民族,力图做一个值得人们尊重的人。如果没有这个理想,就不会将辛苦赚的钱捐出来做公益事业。基金会主要做两大范畴的项目:教育和医疗。我虽然在全球不少国家和地区经营业务,但我规定基金会80% 以上捐款要用于大中华地区,今年的公益捐款就有40 亿港元。

我相信,建立自我、追求无我是一种境界,因此做这些不是为了树碑留名。我在家乡捐建医院时,当地领导要我挂上先父的名字。

我说,如果父亲天上有知,不挂名也知道我做了好事。

南方报业:您捐资在广东建设汕头大学。我们知道,汕大的教育改革曾遇到不少争议,您觉得如今收效如何?

李嘉诚:我坚信“知识改变命运”。我捐建汕大,想为教育做出贡献,做个样板。

南方报业:在全球经济危机的形势下,普通民众生活艰辛。企业家能够为他们做什么?我们知道,李嘉诚基金会在全国特别是西北,资助几百万个贫困儿童做唇裂、白内障和小肠疝气手术。特别是为贫困癌症患者提供临终关怀服务的“宁养服务”,做这个项目您是如何考虑的?

李嘉诚:一个很冷的冬天,我一位朋友患癌症,住在私家医院。

我去探望他,他看见我非常高兴,拉着我坐在他床边。他后来睡着了,也没有放开我的手。我心想:这个朋友很富有,得到一流的医疗照顾,但到这个时候仍然痛苦不已。而内地贫穷的病人没钱接受治疗,又怎样度过呢?于是想到要去开展“宁养服务”。

汕头大学医学院设立了第一家宁养院,我鼓励医护人员:如果你们做得成功,我保证会在全国设立数十家宁养院,为贫困癌症患者提供免费“宁养服务”。

南方报业:现在的社会言论较为多元化,即使您在公益上做了那么多事,仍然常常有不同的声音,您会否对此感到困扰?

李嘉诚:如果认识儒、释、道的精粹,便会明白人生很短,不应浪费时间去理会这些事,而应做正确的事。我看到基金会的工作每天都在进步,像在荒芜之地种下大树,让后人有收获,这是很高兴的事情。基金会的资金,每一分一毫都是税后才注入的,我心安理得。

南方报业:您认为一生最难的是什么时候?

李嘉诚:人生各个阶段都会有难处,但我最难的是日本入侵香港的那些年。父亲病逝,不足十五岁的我要挑起照顾母亲和弟妹的重担,当时还得了肺病,病情接近危险程度。但我还是充满信心,告诉自己:我身为大儿子,要支撑这一家人的生活,还要为了前途“抢学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