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谈判

抗战虽然结束了,但中国在经历了短暂的欢乐后,又一次笼罩在战争的阴云中。蒋介石发动内战的企图已经十分明显,但他还要耍诡计。1945 年8 月,他三次电邀毛泽东到重庆“共定大计”。

他的目的是如果毛泽东不去,就可以把发动内战的罪名加在中共头上,如果毛泽东去了,就用几个内阁职务收买中共。毛泽东面临着重大的抉择。

延安的人们都为毛泽东此行感到担忧,蒋介石的“邀请”是别有用心的,万一出个意外……好心的人们纷纷劝说毛泽东不要去赴这个“鸿门宴”。毛泽东专门召开了几次政治局会议讨论,他决定去重庆。他说:“去,这样可以取得全部主动权。要充分估计到蒋介石逼我订城下之盟的可能,但签字之手在我。”针对大家的担心,毛泽东轻松地说:“如果是软禁,那倒不怕,正好在那里办点事。”为了防备万一,在毛泽东去重庆期间,由刘少奇代理毛泽东的职务。毛泽东是做了最坏的打算离开延安的,但基于对时局的分析,他认为蒋介石不至于铤而走险。1945 年8 月28 日,当延安的人们为自己的领袖送行时,站在飞机舷梯的毛泽东充满了自信,他举起帽子,在空中略微停顿,然后用力地挥动了几下,似乎是让大家放心。

毛泽东抵达重庆九龙坡机场时,一场特殊的欢迎仪式在这里举行。没有鲜花和仪仗队,除了国民党的代表和热心的记者,就是真正想一睹毛泽东风采的民主人士。当毛泽东出现在飞机舷口时,人群中爆发出一阵热烈的掌声,这是对毛泽东的勇气和度的真诚赞颂。

记者马上把毛泽东团团围在中央,争着提出各种问题。民人士挤不进去,直着急。一旁的周恩来机智地喊道:“各位,我给家从延安带来了礼物。”记者们一听,连忙朝周恩来跑过去,周来把毛泽东讲话的书面材料分送给记者,民主人士才得以和毛东握手寒暄。毛泽东在书面讲话中说:国内政治上、军事上所存在的各项迫切问题,应在和平民主、团结的基础上加以合理解决,以期实现全国之统一,立独立、自由与富强的新中国。

这份讲稿迅速传遍了重庆,这一天重庆的报童们特别高兴,因报纸卖得很快。当晚,《新华日报》就收到了一封有很多人签名信,是写给毛泽东的。信中说:您毅然来渝,使我们过去所听到的对中国共产党的一诬蔑完全粉碎了,这证明中国共产党为和平、团结和民主奋斗的诚意和决心,希望谈判成功。

这天晚上,蒋介石设宴招待毛泽东。据说,当蒋介石和毛泽这两个“老对头”见面时,还有过一段有趣的对话。

毛泽东主动向蒋介石迎去,礼貌地说:“蒋先生身体好吧?”

蒋介石也带着笑容说:“毛先生也不错吧?”

毛泽东轻松地说:“哦,不错,不错。咱们打了十几年的仗了都锻炼出来了。”

在场的人都为毛泽东的幽默和机智笑了起来。

其实,蒋介石并没料到毛泽东竟有如此胆略到重庆他的“心”里来。所谓谈判,本来只是一个花招罢了,在谈判刚开始时国民党的代表连个最简单的方案都拿不出来,但对中共方面提的方案,国民党又不同意,谈判在磕磕绊绊中艰难地进行。最后,为了尽早实现和平与民主,毛泽东和中共做了必要的让步,国共签订了《国民政府与中共代表会谈纪要》,因为这个文件是在10月10 日签订的,所以又叫《双十协定》。

毛泽东在重庆前后一共待了43 天,每天都很忙,不仅要和蒋介石会谈,还要广泛地会见各界人士。令毛泽东感到欣慰的是,人们通过他的这次到来,对中共有了新的认识,民主人士中有不少人在感情和理智上已经开始倾向中共和毛泽东一方了。事后,毛泽东告诉延安的人们说:“我这次在重庆,就深深地感到广大人民热烈地支持我们。他们不满意国民党政府,把希望寄托在我们方面。”

一天,毛泽东去拜访老朋友、著名民主人士、诗人柳亚子,顺便给他送了一首1936 年写的词《沁园春·雪》。柳亚子读后赞叹不已,评论这首词“风调独绝,文情并茂,而气魄之大乃不可及”。

后来,这首词在重庆到处传抄,并登载在《新民晚报》副刊上。山城沸腾了,人们没想到一向被国民党诬蔑为“赤匪”的毛泽东竟有这样绝伦的才华。词中宏大的气势使得人们十分倾慕,一时应和之作四起,重庆刮起了一股填词的热风。

毛泽东的重庆之行圆满而成功地结束了,它给人们留下的不仅是毛泽东个人的人格魅力,而且更重要的是中国共产党带给人民的和平和民主的希望之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