拜师学画

瑟堡拜师

在米勒不断地努力摸索中,他的绘画技巧已经有了惊人的进步。米勒从小喜欢读书,随着年龄的增长,他更热衷于书本。毕业后两三年的时间里,他看完了家中所有的藏书。后来,米勒又到教堂的书库去借书看。每天晚餐之后,他总是独自关在房里,靠着眼前的一盏昏暗的油灯,不到深夜绝不合上书本。起初,他多半阅读有关宗教方面的书籍,渐渐地他也喜欢读诗,然后慢慢地将阅读范围扩大。因为他发觉,要想成为出色的画家,非得有渊博的学识不可。可是他仍然未向父母说过“想要学画”这句话。然而,当尼古拉和埃梅看到他默默用功,不停努力画画的情景时,心中总有太多的歉意。

米勒读过荷马、莎士比亚、拜伦、司各特的作品和歌德的《浮士德》。雨果和夏多布里安的作品也给他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他并不像其他年轻人那样疯狂地崇拜浪漫主义作品,甚至对其怀着一种秘而不宣的厌恶情绪。例如对浪漫主义诗人缪塞的态度,他曾对他的朋友马洛尔说过:“缪塞唯一能做的事情,就是给人以狂热。他充满幻想,但他对任何事不抱任何希望,最后一蹶不振。等狂热过去,人也就衰弱下去了。就像久病复原的病人那样,他真正需要的是新鲜的空气、阳光和星星。”米勒所深爱的是《圣经》、维吉尔的那种充满清新空气和灿烂阳光的作品。

米勒的文学功底非常扎实,但还是局限在古典文学方面。他从古典文学中获取稳健的头脑、清晰的思想、宁静的心绪、沉着的男子气概,以及对多愁善感、无病呻吟、装腔作势的无比厌恶。这些思想和文学爱好在他的作品中一直有着深刻的体现。

有时,米勒的画兴一起,哪怕身边没有画纸,他也要在墙壁上画。一次,他从教堂回来,看到路上有一位弯腰走路的农夫,这个农夫引起了他的兴趣。他在路上静静地观察许久,然后飞奔回家,连纸笔都来不及拿,就拣起木炭块儿,一气呵成地将那农夫的姿态画在家里的墙壁上。那幅画中的农夫实在太生动了,人物的特征掌握得很好,一眼就能看出画的是谁。所有看过这幅画的人都赞不绝口,大家纷纷对尼古拉说,让这样有天分的孩子一生做农夫太可惜了。

尼古拉和埃梅不得不认真思考这个问题了。虽然法国被称为“美术王国”,拥有许许多多的画家,但是真正杰出的并不多。尼古拉认为,与其让自己的孩子成为一名默默无闻的画家,倒不如让他安分守己地做个农民。米勒在格鲁什村看来是有天分的孩子,但是也许在有名的画家那里算不了什么。他是否真正拥有绘画的天分?米勒做画家能否出人头地?像这类的问题,早已使得尼古拉困扰不已。

尼古拉忽然想起距格鲁什村不远的瑟堡有一位名叫穆歇尔的画家。在诺曼底一带,瑟堡算是首屈一指的大城市,而且有很好的美术馆。穆歇尔是大卫画派的画家,为人古怪,以养猪为乐,一生未婚,他的宗教画比较受人关注。在瑟堡,穆歇尔的名字无人不知。

尼古拉和米勒一起到瑟堡,带着他认为最好的两幅画去拜访穆歇尔。尼古拉向穆歇尔说出了来访的目的,穆歇尔听后,注视着米勒,率直地说:“把你的作品给我看看。”米勒默默地将两幅素描交给穆歇尔,一幅是两个牧羊人,另一幅是一个人晚上从屋里走出来分发面包的情景。穆歇尔认真地看着两幅画,久久不曾开口,他简直不敢相信这样的画出自米勒之手。穆歇尔很赏识米勒的天分,他马上接收米勒做自己的学生。米勒长久以来的心愿终于达成了,他开始拜师学画。

受了尼古拉的托付,穆歇尔将米勒留在自己家里,他没有教米勒怎样作画,只是说:“米勒,你虽有很好的天分,但学习绘画的道路是永无止境的,而打好基础是最重要的。放任自己的才能,只禁锢于某一形式会耗费你的天分。首先,你要努力模仿名画和杰出的作品,在此之前,不要画自己的画。”因为穆歇尔认为应该让米勒自由发挥。

米勒首先参观的是瑟堡的美术馆,这里虽不是大城市,但是美术馆里收藏了不少法国、荷兰、比利时等各国名家的作品。他站在每幅画前面热切地欣赏着,接着再按照穆歇尔先生的指导,仔细地描摹这些名家的作品。两个月的时间就这样梦幻般过去了,他每天只是在美术馆专心地作画,一次都没有出去游玩过。

穆歇尔先生是个脾气古怪的画家,兴致不好的时候,许久也不作一幅画。穆歇尔先生的生活并不宽裕,米勒常常担心自己给他带来麻烦,因此在心中暗想:“不能长久在这儿打扰他,无论如何我也应该搬到外面住。”

1835年1月,忽然从格鲁什村来了一封信,说是尼古拉病重,想见米勒最后一面。米勒抛下一切,立刻赶回故乡。当他走进自己家里时,被眼前的景象吓呆了,尼古拉已在弥留之际。埃梅抱着刚出生不久的米勒最小的弟弟,坐在床边哭泣。

米勒走到父亲的床边,悲声呼喊着父亲,眼泪接连不断地滴落在床边。尼古拉已经神志不清,他没有焦点的眼睛无意识地望着天花板,连亲爱的儿子已经回到身边也不知道,但他睁着的双眼似乎又在盼望着深爱的儿子回到自己的身边。渐渐地,尼古拉的气息越来越弱,眼睛的最后一点光芒也快要消散了。

医生已经束手无策,现在除了依靠奇迹之外,别无他法了。米勒把手伸进被子里,悄悄握住了父亲的手,那一只历尽沧桑、非常粗糙的手,己无力回握他了。当夜,他一直在父亲的床边看守着。第二天黎明时,父亲终于咽下最后一口气。父亲的突然去世,不仅出乎米勒的意料,更使他悲痛万分。

尼古拉去世后,家中生活陷入艰难的境地。米勒只好暂时放弃学画。如果他再离开家,农活没人干,田地恐怕就要荒废了。米勒决定留在家里,担负起父亲过去所有的责任,照顾家人的生活。

米勒每天扛着锄头到田里耕作,他不单是耕地、播种,土地的管理、村里集会、每年税金的缴纳等都要处理,这些繁琐的事几乎耗光了他所有的时间,但他没有因忙碌而放弃画画,只要有任何空闲,便急忙拿起纸笔埋首作画。

穆歇尔先生为米勒必须回故乡而感到惋惜。半年后,穆歇尔写了一封信给米勒,信的大意是:我至今仍对你离开瑟堡深感遗憾,我绝不相信你有那么好的才华会甘愿永远地放下画笔。告诉你一个好消息,有个可以将你的才华展露给世人的好机会来了,那就是有一群艺术爱好者准备在瑟堡举行素描比赛。你选出最有信心的几幅画来参加吧,我深信,你一定会胜利的。

米勒读完信,默默地想了一阵,才下定决心从过去画的素描中选出三幅最喜欢的拿去参赛。三幅画都是以格鲁什村为主题,第二天他就把这三幅画寄到穆歇尔先生家里。不出穆歇尔所料,米勒得奖了。来看画的瑟堡市民,都站在他的画前,异口同声地赞美着。

米勒素描画得奖的消息很快传遍了格鲁什村,对于日复一日在地里刻板地干活儿而且生活枯燥的村民而言,这真是一件大事,大家都感到惊喜和自豪。内向寡言、一向喜怒不形于色的米勒也高兴极了。在父亲去世的那段时间,他曾想过放弃画画。虽然只是在小市镇的比赛中得奖,但已经足以燃起他继续绘画的热情,他更加努力地作画了。

瑟堡的穆歇尔先生和其他一些与米勒素未谋面但赏识他的人,不断来信鼓励或劝说他继续学画。虽然米勒决心继续绘画下去,但是家中的情形使他无法抛弃家庭而前去学画。这样又过了一年,瑟堡一位热心的人给米勒来信,说愿意为他介绍朗格鲁瓦先生。朗格鲁瓦是瑟堡的名画家,比穆歇尔要优秀许多。

这封来信使米勒的心久久不能平静,他多么渴望能再去瑟堡学画啊。但他明白自己现在是一家之主,担负着一家人生活的重担,因此,他没有在家人面前透露丝毫想法,仍旧默不做声地下地干活。祖母一直是最能明白米勒想法的人,信的事情很快被她知道了,她觉得无论如何不能再沉默了。

一天,米勒不在家,祖母趁机对埃梅说,许多毫无关系的外人都这么关心米勒的前途,反而是家人绊住了他,这样太对不起他了。她们的年龄虽然已经不小了,但是还是能应付地里的农活的。家中其他的孩子已经长大了,并不需要怎么照顾,而且还可以帮忙放羊,家中的生活基本上可以保障,她们应该让米勒去瑟堡学画,不要再耽误他了。

埃梅对不能让米勒做他热爱的事一直内疚不已,但是家中的生计使她担忧。现在,祖母的一番话使她立刻下定决心,同意米勒到瑟堡学画,不能使儿子宝贵的天分枯萎。而且米勒为这个家付出的已经很多了,她不能再继续耽误孩子的前程。

吃过晚饭后,祖母把米勒叫来,说:“弗朗索瓦,自从你父亲去世后,你为了这个家拼命地努力工作,你不要再为家里的事操心,去瑟堡用心学画吧,这样才合乎神的旨意。你不用担心家中的事情,我们能处理好一切。”埃梅也在一旁微笑着点头。米勒的泪水盈满了眼眶,他深深了解祖母和母亲的心意。米勒不再犹豫了。

第二天一早,米勒背上画具,以坚定的满怀希望的脚步离开家乡前往瑟堡。他十分珍惜这个来之不易的学画机会,成为杰出画家的伟大理想也在不断激励着他。

到达瑟堡后,在市长热心的帮忙下,米勒成为朗格鲁瓦的学生。这一年,米勒22岁。朗格鲁瓦看到米勒在家乡所画的素描后,非常赞赏他的天分。他让米勒担任助手,并要求他有空就到美术馆认真地学习绘画。

米勒没有片刻停顿,立即着手开始工作。过了一个星期,他写信回家说:“我如愿地在朗格鲁瓦先生这里学习,先生不但夸奖我的画,而且还让我做他的助手。他比穆歇尔先生严格,教给我的东西也更多,先生的家里有许多值得我学习的画和我想看的书籍。瑟堡的人们对我都很亲切……”祖母和母亲接到米勒的信后,又高兴又欣慰,她们都坚信米勒一定会成为杰出的画家。

米勒非常努力地学画,担任朗格鲁瓦的助手后,他感到自己知识的不足,因此晚上都到图书馆看书,直到图书馆关门为止。他先从莎士比亚的戏剧开始阅读,又仔细研读了拜伦、弥尔顿等英国作家的名著,以及德国的歌德、席勒的著作,法国雨果等的作品。这些伟大的作品培养了米勒的艺术灵魂,尤其雨果那种基于人道主义的社会责任感和正义感,古代罗马诗人维吉尔赞美田园的诗,更使他深深感动。米勒这一时期的画风,虽然题材是以古代宗教为主,但还是大量流露出他身上强烈的农民气质。一段时间后,米勒的绘画技巧进步显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