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军民报》
吉卜林这一时期的写作有一种特殊的习惯:写到爱情时,总是喜欢用一种专栏作家的消遣和闲谈的语调;谈到性的时候,则以一个思想开通又热心的长辈的腔调来讨论。
他在《军民报》的工作还算顺利,不过有一件让他觉得沮丧的事情,关于他的上司——《军民报》的编辑惠勒。惠勒可能因为吉卜林是靠关系进入报社的,所以对他的能力有所怀疑。何况,他最初想要一位有经验的记者,这使得惠勒更不满意吉卜林了。他不鼓励年轻的吉卜林做与报纸无关的事情,他可以忍受这个孩子积累经验的过程,但不能忍受他超出报业从业者的范畴。
起初吉卜林对惠勒的态度颇为恼怒,但是在他的压力之下,吉卜林也很快适应了记者的工作,他似乎应该感激惠勒。为了表示这种感激,吉卜林牺牲了年轻人喜爱的一些东西。此后随着年龄的增长,吉卜林更加睿智,也更有自制力了,从年少轻狂到谦虚平和似乎是每个人必然要经历的一种过程。多年之后,吉卜林成为一位睿智长者的时候,他也像他的前辈一样更喜欢具有木讷品性的年轻人。
吉卜林这一时期的小说描写得多是过于自信的年轻人被教导的故事,他对《少年维特之烦恼》中的维特一样的年轻人抱有一种怜悯的心态。他的小说中有很多犀利、老到的语句,看起来好像是超过30岁的人写的。事实上,当吉卜林开始看着极为成熟,好像某方面的权威人士时,他还不到20岁。
吉卜林很快学会了身为一个记者应该掌握的一切技能,但是他毕竟太年轻,有很多事情不能很好地处理,也没有足够强大的心灵承受社会上的批评。吉卜林在任期间,印度当局曾企图通过一项法案,规定印度法官有权审讯任何犯罪嫌疑人。这项法案刚一被提出就引起了驻印度英国军官的强烈抗议。有着民族优越感的人士当然认为白种人绝对不可以在任何场合中显得比棕色人种低下,甚至是平等也不行。他们发起了一项运动来威胁当局,并达到了他们的目的——这项法案胎死腹中。不过,就长远的影响来看,这件事使得西方化的、支持英国的、接受英国教育的中产阶级印度人站在了英国的对立面上,而且他们还认识到他们或许可以适当地配合暴动来推翻一个专制政府。
吉卜林身为一个普通的记者,自然不用为《军民报》的政治言论负责,但是他在单身俱乐部里却遭到了其他人的羞辱。《军民报》最初反对当局提出的法案,后来又开始支持其中的某些条款。俱乐部的某些会员就对吉卜林冷嘲热讽,虽然后来有人阻止了他们,但是伤害已经造成了。
吉卜林没有怨恨俱乐部的会员,他只怨自己受雇于人,以及这些雇用他的人的决策并不能被一般民众所接受。吉卜林开始不相信报社的老板,尤其不相信他是那种能够为新闻理想奉献终生的人。
吉卜林急于获得驻印度的英国人社会的认可和赞誉,欲速则不达,他又犯了一次更严重的错误。在1883年,吉卜林写了一篇含有讽刺意味的短评,对一位前辈的社会主义理想加以嘲笑和批判。吉卜林宣称这位前辈的理想是个“荒谬的想法”,他的诗也语意不明,条理不清。吉卜林以晚辈的身份,如此狂傲地批判前辈的作品和为人,这种行为我们不能加以赞扬,更何况这位前辈还与吉卜林家交好。不管怎么说,就算吉卜林不同意这位前辈的观点,他的年龄和成就也应该赢得尊敬才对。而吉卜林为了获得大众的赞誉,竟然不念旧情、不讲礼貌,这难免让后人对他有所诟病。
这是吉卜林留下来的一个瑕疵,足以使他的声誉受损,他去世之后很久,人们也没有忘记这件事。
吉卜林年轻的时候就已经认识到作家的人格极为重要,是不可以出卖的,因此金钱和职位打动不了他的心,更无法使他写出他认为不对的东西。成熟后的吉卜林也一直谨慎地避免和任何政党或政府有正式的关系。但是年轻时候的他还不能够完全坚守自己的内心,不被外界环境所影响。他不愿出卖的东西,在年轻的时候已经出卖过了。为了获得比他年长的人的尊敬,他的行为变得和大多数文化太保一样。吉卜林那时候似乎没有看出驻印度的英国人已经是够张狂了,他为了跟他们打成一片,牺牲了他的人格。他把他们的爱恨当成他的爱恨,渐渐地,他也具有了他们的特征,毫无节制的突发奇想、极端不良的态度等。不过此后,他不曾再出卖过自己的人格。
1884年,吉卜林第一次碰到了贿赂。当时一位王子去巡视他的领域,吉卜林跟着去报道他的行程。
英国人给王子放多少声礼炮,可以显示出这位王子的重要性。为了获得最高的荣誉,王子们一直相信在报纸上美言几句是极为重要的,于是这位王子给了这位年轻的记者一篮子水果、一条克什米尔披肩,还有一些钱。为了回敬贿赂他的人,吉卜林派印度扫地人把东西送了回去。按照当时的习俗,印度扫地人是社会最低阶层的人,他的手碰到什么东西,这东西就染上了不洁。吉卜林的这种做法无疑得罪了这位王子,甚至有人警告他,以后他到这位王子的领地去,会有被毒死的危险。
另一次被贿赂的经历发生在拉合尔。一位阿富汗人请吉卜林到他房间里去,温和地请他任意取走堆在房间里的钞票。吉卜林很生气,严词拒绝。这位阿富汗人以为吉卜林对金钱并不感兴趣,就拖出一个克什米尔女子来。吉卜林更觉受辱,发起火来。之后,阿富汗人又要送给吉卜林一匹骏马,吉卜林还是拒绝了。
吉卜林并没有把这些事情告诉他的父母,却告诉了他的艾迪丝姨妈。他把许多私事也告诉了她,艾迪丝知道很多关于高娜德的事,并担心她的外甥似乎有点热情过度。吉卜林仍然认为自己和高娜德是有海誓山盟的,所以1884年,高娜德的一封语气相当疏远的信寄到他手上的时候,他大受打击。吉卜林开始在他父母注意不到的范围内,追求一些比较轻浮的女子。
1884年,拉哈尔又换了一位总督。这位总督十分喜欢吉卜林一家人。他的女儿一直跟着约翰学画画,他的儿子似乎对翠丝很有好感。可是总督发现这种苗头之后将他的儿子调离了拉哈尔。这时候的翠丝已经长成美人了,但她对年轻男性很冷淡,所以有一个“冰山美人”的绰号。平易近人的总督常常邀请吉卜林一家到总督官舍参加小型的私人宴会。驻印度英国人的上流人士看到出身低微的吉卜林一家居然跻身于高级社交场合,可能会有些不痛快,但他们也没有办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