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天赋的小男孩

肖邦的父母在他出生后不久搬到了华沙,华沙不算大,当时仍属于“华沙大公”管辖。那时的欧洲正笼罩在拿破仑的阴影下,身处在拿破仑权力所支配的时代里,恐怖和悲剧笼罩在这片土地上。在那样动**的局势里,华沙如同欧洲大陆的分水岭,正处于孤立的和平中心点上。在 1814年到 1815年间,拿破仑败亡后,欧洲各国召开了维也纳会议,重新建立饱经战火洗礼、残破不堪的欧洲,多难的波兰也再次被奥地利、俄国和普鲁士三国瓜分,华沙成了俄国占领区的首都。当然这对年幼的肖邦来说并不重要。

当时肖邦的家庭情况是这样的。父亲尼古拉斯在一所高中教授法文,为了适应城市的发展,让家人过上更愉快的生活,有更丰富的物质享受,他也纳作曲家的作品,还有一些在当时还很少被人演奏的较现代化的乐曲。茨威尼的教导奠定了肖邦在音乐方面的稳固基础。

肖邦在学习的时候,除了遵从老师的指导外,也有自己的意愿。练习钢琴时,他喜欢即席演奏或不断作曲自我娱乐,以代替那些枯燥的音阶弹奏和指法练习,但后来在他自己当了老师后,也坚持让学生从有系统的音阶弹奏和指法练习着手。

跟茨威尼学习了几个月,肖邦便开始公开演奏了。1817年年底时,有位名叫亚历山大的人在日记中形容肖邦为“莫扎特的继承者”。

肖邦 7岁的时候,就受到了广泛的瞩目并被称为神童。1818年,他举行了自己生平第一场音乐会,这是一场慈善音乐会,期间他演奏了一首协奏曲。据说,当时人们都很关注肖邦,而事后他自己却认为人们注意的是他穿的天鹅绒外套和他的衣领。

不久,他被一些杰出、有名望的波兰人注意到了,这些人中包括皇太子雷兹威尔和波多基。虽然被众人的喝彩所包围,但是肖邦在父母的良好教育下,并没有被惯坏。他的父亲坚持让他进行一般课业学习,从未中断过。肖邦在家时,一直由父亲亲自教他读书写字。父亲不希望爱子走上许多音乐神童后来的那种悲惨的道路,所以对肖邦的教育问题一直都很谨慎。

肖邦跟着茨威尼学习的最初几个月中,便开始尝试着作事实上,肖邦活泼、爱喧闹,并不像后来李斯特写的关于肖邦的传记那样,是个“脆弱的、病恹恹的男孩”。他像其他小孩一样幽默、喜欢模仿别人,他经常和玩伴打成一片,他喜欢溜冰,还曾经在冰上摔破了头,他喜欢和周围的女孩子调情取乐,这些总是让他的父亲感到惊愕狼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