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伦的天职

上大学时海伦就开始思考:“我努力求取知识,只希望有朝一日能学有所用,为这个世界作出一点贡献。所以这世上应该有一两件事情是适合我做,而且是只有我能做的。可是到底是什么事呢?”海伦虽然常思考着,却没有找到答案。

海伦还没有想清楚,她的朋友们已经替她打算好了,有的说:“你不必勉强地去接受大学教育。如果你把时间和精力用在与你有同样遭遇的儿童的教育上,对社会的贡献一定很大,而且这正是上帝希望你去做的事。经费的问题你不必担心,我负责去筹募。”

当时海伦答道:“我明白你的意思,可是在我大学毕业之前,我暂时不考虑此事。”

虽然海伦已经婉拒了,可是那位朋友还是不停地游说她,希望说服海伦和莎莉文老师。后来海伦和莎莉文老师实在是疲于应付,索性不与他争辩,而他竟误以为海伦已经默许了。于是第二天,这位朋友就去了纽约。他到纽约、华盛顿等地遍访朋友,宣称海伦计划献身盲人教育工作,而且会立刻开始进行。

赫顿夫人听到这个消息后非常惊讶,立刻写信给海伦,让她尽快赶往纽约,向大家说明真相。于是,海伦与莎莉文老师只好风尘仆仆赶往纽约,拜访那些资助过她的人,并向他们说明情况。

幸好那些曾帮助过海伦的先生,如贝尔博士、吐温先生等人都很开明、慷慨,他们支持海伦去做她喜欢的事,从不加以干预。

类似的事情发生过不止一次,有些人计划将所有的盲人和聋哑人都集中在一个地方,由海伦出资加以训练;还有些人竟让海伦出任主角,四处去旅行表演。海伦对那些人说:“你们的计划并不能让盲哑人真正独立,所以很抱歉,我不感兴趣。”

听了海伦的回答,有些人很生气,居然指责海伦是个利己主义者,只肯做对自己有好处的事情。

其实海伦早就下定决心,只要是真正有益社会的事,而且是自己能做的,她一定会全力以赴!在海伦大学三年级的时候,这样的机会终于来了。

有一天,一位叫查尔斯·康培尔的青年来看海伦。他告诉海伦,他的父亲毕业于柏金斯盲校,并在伦敦设立了一所学院,致力于英国的盲人教育。他本人此行的目的,是邀请海伦加入以增进盲人福利为宗旨的“波士顿妇女工商联盟”,这一组织刚刚建立。

海伦很快就加入了这个组织。她们曾一起到议会去请愿,要求成立特别委员会,以维护盲人的权益。这个议案顺利通过,因此特别委员会也很快成立了。以特别委员会为起点,海伦的事业有了一个很好的开端。

在康培尔先生的指挥下,她们组织了很多调查工作,调查盲人能从事的职业。为此,她们成立了一个实验机构,专门教导盲人做一些手工。为了销售盲人这些手工艺品,她们又在波士顿、马萨诸塞州各地开设了好几家专卖店。

搬到伦萨姆之后,海伦可以更专心地思考盲人的职业问题了。在海伦看来,在盲人问题上有三件事是当务之急。

第一,怎么样才能使每个盲人都学会某种技艺,从而具备自食其力的能力。

第二,为了便于盲人之间彼此联络,也为了使职业调查更易于进行,应该设立一个全国性的机构。

第三,为了提高盲人的教育水平,应把目前美国、欧洲等地原有的几种盲文统一。

有一天,纽约的一个医学博士不辞长途跋涉,老远地来到委员会,提出失明的预防法:“目前,约有三分之二的盲童是因为出生时眼睛受到病菌感染而失明的。如果我们在孩子一出生就加以消毒、防范,失明是绝对可以避免的。”

博士极力提倡婴儿刚出生时就应该做眼睛消毒,为了使更多的年轻父母认识到这一点,博士希望海伦所在的委员会能积极带动社会舆论。

同一年,一家杂志也刊载了关于这一问题的文章,所以海伦又陆续写了几篇稿子阐述这个问题。没过多久,全国的报纸、杂志便纷纷加以转载,形成了全国性的大讨论。之后,《盲人世界》《盲人杂志》等专门讨论盲人问题的杂志也创办起来了。

从此之后,海伦的工作量逐渐增多,约稿多得令人应接不暇,还得出席各种会议或演讲。

生活的步调忽然变得十分忙乱。每天一大早,海伦就要急急忙忙地赶到会场,开完会回到家,已有另一项邀请在等着海伦,有时在同一天内要连赶五六场。此外,信件增多了,处理的时间相对地增加。由于过于劳累,莎莉文老师与海伦都感到有点吃不消了。

虽然她们忙得不可开交,可是生活上仍十分拮据,有一阵子连女佣都雇不起。

每天早上送麦西先生到火车站后,莎莉文老师必须在回程时亲自去买菜。这时,在家的海伦就得整理房间、收拾床铺、擦桌椅,到花园里摘花,或者去开动风车贮水等,偏偏这时期的稿约、信件又特别多。

1906年,由于州长的推荐,海伦出任马萨诸塞州的盲人教育委员会的委员。但是每次开会时,委员们都喜欢作冗长乏味的演讲,那些不着边际的质询、回答等表面文章更叫人疲惫不堪,因此几个月后,海伦就辞职了。

可是想要真正为盲人谋福利,必须要依靠团体的力量,只要这样才能引起舆论的关注与支持。因此海伦必须出席各种公开场合,参加诸如医师公会或其他公会的会议。为此,海伦必须练习演讲的技巧,希望在面对大众时可以更具有说服力。

为了实现这个目标,海伦曾先后向几位老师学习发声技巧,可惜效果都不好。就在这时,海伦遇到了波士顿的怀特先生,怀特先生精研音乐理论,对人类的发声机能很有研究,海伦抱着碰运气的心理去请他帮忙。

虽然怀特先生也不知道能够让海伦恢复到什么程度,但是他愿意一试。于是从1910年起,怀特先生每周末都到伦萨姆来给海伦上课。

在海伦10岁时,莎莉文老师曾带海伦去找富勒小姐,那是海伦首次学习发声法。富勒小姐为了让海伦了解发出声音时所引起的振动,她曾抓起海伦的手放在她的脖子上,然后慢慢发出“arm”的声音,并要海伦尽量模仿,并反复练习。可是由于海伦太紧张,勉强发出的声音显得很杂乱。现在海伦才明白,原来是那时候所使用的方法不正确,应在练习发音前先训练发声器官才对,而且应该从孩提时起就不断地练习。

怀特老师的训练方式是从训练发声器官开始,然后练习发音,最后才教节奏、重音及声音的音质、音调。

怀特老师从一开始就是抱着试一试的心理,可是后来他越教越有兴趣,竟连续教了海伦三年之久,而且有两年的夏天,他一直住在伦萨姆。

三年以后,海伦终于可以勉强在大众面前开口说话了。

她们首先在新泽西州作实验性的演讲。那是一次相当吃力的实验。海伦一站到讲台上就开始发抖,一句话也说不出来,虽然讲稿早就写好了,可是她就是发不出声音。最后,海伦觉得自己终于鼓起勇气,用尽全力喊出声来。海伦不是一个容易服输的人,虽说做得十分吃力,但她仍然把预计的演讲完成了。海伦觉得自己发出的声音像大炮,可是后来别人告诉她,她的声音小得跟蚊子哼一般。从讲台上走下来后,海伦哭了,她懊丧地对莎莉文老师说:“说话对我而言实在太难了,我可能是有点不自量力了。”

虽然这样说,事实上海伦并没有灰心,相反的,她又重新鼓起勇气开始更勤快的练习。

后来,海伦终于可以在大家面前说话了。可能她的声音不够优美动听,可是能够开口说话,对她的工作帮助已经很大了。海伦的梦想总算实现了一部分。

每当海伦演讲时,总有来自各个阶层的听众,有老人,也有小孩,有富翁,也有穷人,甚至身体上有残障的人也会来。正因为如此,海伦和莎莉文老师才有勇气开始到各处去讲演。令海伦觉得焦虑的是,虽然经过一段时间的各地演讲,可是她在说话的技巧上并没有进步多少。海伦总觉得自己的发音不够正确,可能有时候听众根本听不懂她在说什么。有时说到一半时会发出怪声,或者音调忽然变得很低沉。海伦一再努力想改善,但始终无法发出清脆悦耳的声音。

每当她想强调某句话,以便让听众们都能听清楚时,她的喉咙便跟她作对,舌头也变得不灵活,几乎发不出声音来。这种情况下,海伦又紧张又着急,可是越急就越糟,别提有多狼狈了!

令海伦感动的是,听众们总是非常耐心地从头听到尾,每当海伦讲完以后,不论听懂多少,他们总是对海伦报以最热烈的掌声,有些人还特意走上前鼓励她。

海伦的演讲固然是十分笨拙,不过莎莉文老师的讲演倒是相当精彩,尤其在听完老师如何苦心教导海伦的过程后,在场的人无不为之动容。有时连海伦都被老师的演讲内容所感动而忘了鼓掌。莎莉文老师的演讲通常是一个小时左右,这时海伦就默默地坐在一旁阅读随身带来的盲文书籍。

起初,海伦和莎莉文老师只在新英格兰及新泽西州附近的地方演讲,后来慢慢拓展到较远的地方去。

1913年,海伦和莎莉文老师前往华盛顿演讲。她们抵达华盛顿时正值威尔逊总统就职典礼前夕,所以联合通讯社便邀请海伦报道总统就职典礼的盛况,海伦也有机会亲历典礼的整个过程。

典礼举行的当天,华盛顿市区内热闹非常,人人都往高处跑,希望能找到一个观看阅兵的最佳位置。军乐队走在最前面,奏着雄壮的进行曲,行进中的军队整齐威严,士兵们精神抖擞,令观看的人群也为之精神一振。一切是如此热烈、欢欣。海伦当时还在祈祷,希望这些可爱的年轻士兵们不要卷入残酷的战争中,他们只要穿着整齐、漂亮的军服,对着总统敬礼就好了。

不料,没过多久,第一次世界大战便爆发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