受伤休养

时间过得很快,威尔伯已经是高中生,而且快要毕业了,由于功课很紧,加上回家以后又得帮忙做家事,所以很少再有时间和奥维尔一同制作各项机械成品,只有星期天才能和弟弟以及邻家的爱德等人一起玩。

米尔顿主教的年薪仅1500美元,维持家用当然不成问题,可是要想积存一笔让威尔伯和奥维尔进大学的费用,却有点力不从心。

不过,做父亲的倒并不悲观,他知道威尔伯一心想进入耶鲁大学就读,这孩子,只要是他决心得到的东西,终会有办法如愿以偿,母亲也同意丈夫的看法。

不料,事出意外,威尔伯在高中尚未毕业前受了重伤,于是就读耶鲁的美梦幻灭了。

事情的经过是这样的。威尔伯是校曲棍球队的选手,他天天勤练,准备要和另一个学校比赛。

没想到,在比赛的一天,由于竞争激烈,在缠斗中,对方的一位球员不慎失手把球棒打到威尔伯的脸上。被这冷不防的重重一击,威尔伯的牙齿被打掉八颗,鼻孔鲜血直流。后来,威尔伯不得不休学在家养伤。虽然有很长一段时期只能卧床休养,但威尔伯并没有荒废光阴。他除了复习学校的功课外,且经常阅读各种科学书籍及杂志等。在这段休学期间,威尔伯不但功课没有退步,反而增加了不少科学新知识。

另外一件不幸的事就是母亲凯塞琳的肺结核越发严重了。当威尔伯的伤一天天好转时,他就经常去服侍病弱的母亲,虽然自己仍然是一个病人,却负起护士的责任。这种尽孝的表现,不但母亲凯塞琳深感安慰,而且赢得了邻里的赞誉。

当威尔伯的伤势完全复原,身体已很硬朗时,他和奥维尔便动手改造房屋格局。

有一天,威尔伯对奥维尔说:“妈妈的病,需要一个空气新鲜、日光充足的地方疗养,我想把后院厢房朝南的一面,加盖一个宽宽的走廊,好让母亲在那里休养,那里空气好、阳光足,是最理想的养病环境,我们马上就动手。怎么样?”

“好啊!你先画好图样,我马上去准备材料。”奥维尔也是一个孝顺的孩子,于是一口答应。

在两兄弟通力合作下,一个舒适宽敞的走廊很快就盖好了。他俩又在走廊两侧及前面种上许多花,好让母亲感到赏心悦目。

《代顿周报》

有一天,奥维尔突发奇想,他和威尔伯商量说: “哥哥,我们来办一份报纸好不好?”

“办报纸?”这倒使威尔伯有点吃惊,一脸疑惑地问道。

“我在学校里负责编辑校刊,每周出刊一次,在这方面,我已经有了一些经验,所以,我想办一份报纸给代顿镇的人看,哥哥,你赞不赞成?”奥维尔解释说。

“哦,是这样……可是办一份报纸并不像办校刊那么简单,至少要有一部印刷机才行啊!”威尔伯稍停顿了一下,接着又说:“即使是小型的印刷机,我们也买不起啊!”

“哥哥,我已经想过了,我们自己尝试做一部印刷机。你看有没有把握?”

“嗯,如想办报,就必须要有印刷机,既然我们买不起,那就只有自己动手试试看了。”威尔伯似乎也提起了兴趣,接着进一步说道,“在动手制作以前,我们要先到印刷工厂去观摩一番。看看它的构造,不能胡乱拼凑,你说是不是?”

不久,一架简陋的小型印刷机,终于在这对兄弟的手中完成了。说起来,真是简陋不堪,首先,他们捡来一块墓碑,又到卡莫基那里借来一根铁滚轴。教会的印刷工厂送他们一些旧铅字。他们先把滚轴和石板用砂纸磨光,而滚轴的两端各安上一个杠杆,纸张平铺在石板上,只要排好铅字,滚轴上涂以油墨,两兄弟各执滚轴一端的杠杆柄,转动起来,就可印出字迹分明的报纸来了。

弟兄俩忙碌了很久的报纸终于和代顿镇的人见面了,他们租下了一间破旧的仓库,作为社址。

一个报童捧着大摞的报纸在街上大声吆喝着:“最新消息,新发行的《代顿周报》,一分钱一份。可以看到最新的消息。”

当时,代顿镇的小报不下四五种之多,不但文字粗俗,而且刊载的消息不大能够引起人们的兴趣。现在听到报童吆喝着有最新消息,好奇的镇民纷纷围拢过来购买。

威尔伯和奥维尔除了印报以外,还得分头出去采访,诸如:某家马厩失火;某人和太太吵架后,太太去投河自杀,幸而获救;某校与某校将于某日举行曲棍球比赛;某某村发现牛瘟,应该赶快请兽医预防等等。可以说地方新闻与学府风光无不具备,真可说是包罗万象,深受镇民们的欢迎。

渐渐地,这份半开大的小型报纸,成为代顿镇市民不可或缺的精神食粮,他们每周都迫不及待地盼望能早一点阅读到它。

当时,米尔顿兼任教会里一份刊物的编辑,威尔伯兄弟到教会印刷工厂去观摩的时候,父亲就曾劝告他们不要盲目从事毫无经验的事业。如今看到他们办的这份报纸虽然简陋,却很受欢迎,于是,也就不再反对,并经常予以指导和协助,使他们获益不少,很多地方都有了改进。

自从创办报纸以来,也真够他们忙的了。他们身兼社长、编辑、采访,排字、印刷、购物、打扫,既是老板,又兼工友。

单单是辛苦,他们倒不怕,只是那根铁滚轴实在太重,两兄弟从事印刷的时候,感到十分吃力,长此下去,体力上绝对负担不了。

好在两兄弟在机械方面的知识较为丰富,所谓穷则变,变则通。他俩在滚轴一端装上一个踩板式的滑车装置,只要用脚一踩,滚轴就会自动滚转一次,这样一来,可省力多了。

他们又继续研究改良,一年以后,两兄弟居然设计了一架理想的印刷机。只要踩五次,滚筒就会从纸上滚过去,而且可以换上另外一张纸,不需要另一人在旁边换纸,一个人就可以操作了。这真是向前跨了一大步。

一则由于他们禀赋聪颖,二来因为他们读书较多,已经能够把书本上的知识应用到实际的事务上。他们已经懂得将知识与经验做适当的配合了。

报纸的销路好,当然广告也就增多,使他们赚了不少钱。由于业务扩展,卡特琳娜和邻居的爱德也常常来帮忙,报纸办得有声有色。发行量直线上升,刊载的内容也更为广泛,这是相辅相成的必然结果。

有一天,一位中年男子来到他们的报社。

弟兄俩正忙碌着,看到有陌生人来访,马上丢开手边工作,笑着迎上去说:“请问有何贵干?”

“听说你们把印刷机改良过了,很想参观一下,可以吗?”

“欢迎,非常欢迎,还请多多指教。”

那位陌生男子随着莱特兄弟走近印刷机旁。威尔伯亲自操作给他看。他仔细地上下左右端详着,不住地点头夸奖说:“确实不错!”

他嘴里这么夸赞着,心里却暗暗佩服,这两个年轻人虽然是外行,却能有这么大的能耐,真是后生可畏!

威尔伯兄弟知道,来人必定是一位行家,能够得到他的赞誉固然值得高兴,但不该自满,应该趁此机会,向他多多请教才是。于是他们谦逊地表示:“我们都是外行,承蒙夸奖,实在惭愧!还请多多指教才是。”威尔伯略作停顿,又满脸堆笑说,“还没有请教阁下……”

“哦,我是《代顿邮报》的印刷部主任。”

“原来是主任大驾光临,不胜荣幸!”

“不必客气。”

这时候,他一眼瞥见不远处的另一架机器,那是一个在平台两侧装置了两根木条,靠齿轮使滚木转动的简单装置,是用来折报纸的。这架简单机械却引起客人的注意,兄弟俩大感意外。威尔伯笑着说:“那是用来折报纸的,用手一摇它便能够转动,做得很粗劣,请勿见笑。”

说完,他亲自操作一遍。果然只需一摇把柄,两侧的木条就自动地把报纸一张张折起来,比起人工省却了不少的时间。

客人以惊异的眼光凝视了良久,口中不断地喃喃自语:“哦。原来如此!”当时的《代顿邮报》虽然是大报,却还没有这种自动折报的装置,无怪乎那个主任要啧啧称奇了。难怪他对莱特兄弟的做法大加赞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