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课 摆脱拖延症的陷阱
“等到明天再说吧,今天太累了。”
“开学前几天再写论文吧!”
“还有时间,我玩把游戏再开始。”
拖延,是我们生活中最常见的问题之一,不到最后几分钟,似乎就不想做这件事情。这明明是一件很小的事情,但我们总是喜欢拖到最后一刻。
尤其是当我们要做的事情很多时,拖延反而愈发明显,看着被排得满满的行程,就想窝在沙发上消磨时间。正事从白天拖到晚上,等到最后发现躲无可躲了,只能起来埋头苦干,一边做一边谴责自己:“早干啥去了!”
这就是拖延,明明能够预见其所带来的不利结果,却仍旧推迟了原本的计划。当然,很多人都有拖延的问题,这和我们的大脑有关系。一个人每天的大脑能量消耗非常大,正是基于“高耗能”的特点,大脑就像托管机器一样,会尽量自动化地处理身边的事情。
所谓自动化,也就是最小耗能地运行,被拖延的事情往往都是有一定难度的,大脑自动将它们排在了后面,最先去处理那些简单的事情。通俗来说,大脑也想要及时行乐,想要不用“劳动”地生活。
为何会产生拖延症
我们在看电视、玩游戏、看短视频的时候,大脑会分泌多巴胺,让人产生愉悦感,大脑也因此进入了舒适区。从心理学上说,拖延并不是一种破坏性行为,相反,它是一种自我保护。
每年毕业季的时候,大学里最常见的拖延就是写论文,明明导师给了两个月的时间去写,从找资料到整理案例等,时间非常充足,可不知怎的,准毕业生们在第一步就卡了一个半月,最后剩下的半个月,不得已开始拼命赶进度。
我们讨厌论文的烦琐无趣,恐惧答辩的失败,安于不用动脑思考的现状,懒得去考虑自己即将面对的社会。这时候,拖延就会让你进入一种舒适区,仿佛是在说:你看,就算我的论文很糟糕也没关系,毕竟还有半个月的时间去准备。
我们总喜欢为自己的拖延找借口,从而掩饰自己的无能与羞愧,其实,拖延的背后是我们对生活的恐惧和渴望。有位研究拖延症二十多年的心理学家说:拖延的主要原因并非逃避工作或生活,而是逃避压力。
那些越让我们感到压力倍增的事物,越会激起大脑的逃避。比如说,你想减肥,肥胖这件事情让你压力非常大,不仅影响了你的健康,还对你的人际交往产生了负面影响。
你制订了详细的减肥计划,但每每到了跟前,总是想要等一等,再等一等,一直拖延这件事,最后只会不了了之。实际上,你逃避的是肥胖这件事带给你的压力。
如何摆脱拖延症
美国作家梅尔·罗宾斯在TED演讲的时候,谈起如何不让自己的生活一团糟。她分享了自己曾经艰难无比的一段日子,人到中年,失去工作,财务出现危机,婚姻也岌岌可危,一切都变得那么糟糕。
这时,她陷入了拖延之中,每天早晨睁开眼睛,看着被孩子们弄得乱糟糟的厨房,她有烦躁也有自责。她应该要提前起来给孩子们做饭,送他们去学校,可她不愿意起床,因为一睁开眼睛,就是暗淡无光的现实世界。
她知道该收拾好自己,出门去找一份工作来缓解经济压力。她也知道自己该和丈夫坐下来,好好谈一谈他们之间的问题,可她一拖再拖,始终不愿去行动。
这就是我们大脑的保护机制,趋乐避苦。
一旦去直面这些问题,就要面对自己满目疮痍的生活。表面上来看你是在拖延时间,想着等等再去解决,实际上你是在拖延自己的人生。拖延所带来的快感是虚假的,随后你就会因为堆积的事情而变得焦虑,负面情绪由此产生,并在你的心理防线上反复横跳。
梅尔意识到了事情的严重性,她开始寻找改变,也就是行动起来。她提出了“5秒法则”,用快刀斩乱麻的方法,一刀终结拖延。意思是说,当你需要做一件事情的时候,不要胡思乱想,就给自己5秒的准备时间,默数完之后,就去行动。
就像每天早晨起床定闹钟一样,有多少人的手机界面排满了闹钟,每个间隔几分钟,这也是一种拖延。5秒法则就是说,当第一个闹钟响起后,马上起床,不要让自己拖延,说白了,就是不要给大脑“反悔”的机会,打它个措手不及。让它还没有开始找逃避的借口,就发现这件事情已经做完了!
很多事情是需要三思而后行的,但有些需要立马去做的事情,再三思,就很难做成了。
明天的成功源于今天的努力,生活在虚构世界里的人是无法和拖延抗衡的。请从“5秒法则”开始,学着摆脱拖延症。
战胜拖延症的训练
有人说:拖延等于谋杀了机会。我们要出手干预它,若是放任不管,会影响我们的生活质量,严重时,拖延还会往精神疾病的方向发展。
消除拖延的第一步——我们要制订明确的目标。
这个目标要务实且可以操作,制订好大目标之后,再制订相应的小目标,比如说,你计划在五天之内读完一本书,那你的小目标就是第一天要读几章,第二天要读几章。
另外,还要真实地对待时间,意思是说,你要真的记录下来自己在一件事情上花费了多少时间。比如在每次工作的时候,统计一下自己真正投入其中的时间有多少,喝茶玩手机的时间自然被排除掉。久而久之,你在做一件事情之前,就知道自己大概会花费多长时间,计划也越来越具有实操性,完成率也会逐渐提高。
其次,心理上的训练也很重要,就是不要惧怕失败。
无法面对自己的失败,是很多人压力的来源。新东方的创始人俞敏洪考了三次才考上北大,在高考这件事情上他失败了两次,但他面对了失败,并击败了压力,终于在第三次成功考上北大。
他的创业之路也很艰难,屡屡失败,但他并没有因此就拖延创业的进度,相反,他每一次失败之后,再站起来都更有**。
前面我们讨论过完美主义者,完美主义者也很容易拖延,担心事情不如自己预期的那样完美,于是不主动推进事情,永远都停留在准备阶段。
“脸书”网站上有句口号是:完成好过完美。这句话非常受用,你很难将一件事情做到100分的完美,不如先做70分的完成。
另外,还有一个训练很日常,随时都可以做到,就是“列清单”。
很多时候,我们拖延是因为要做的事情太多了,无从下手,所以干脆就不下手了。针对这个问题有一个好方法,你每天只需要在本子上写六件事情,不多也不少,每天把这六件事做完就行了。
看着一件件事情被划掉,你会收获成就感,这就是一种积极的心理反馈。慢慢地,你可以增加待办事项的数量,养成习惯后,拖延就会渐渐远离你的生活了。
最后,大脑不单单是在娱乐放松的时候会产生多巴胺,在你完成一件工作之后,它也会产生愉悦感。打败拖延,我们还能够持续性地强化大脑的多巴胺神经控制回路,让大脑在枯燥环境下也能产生多巴胺,将大脑从“不愿行动的大脑”转变为“主动行动的大脑”。
这就是为什么沉迷工作的人会越来越爱工作。日本企业家稻盛和夫就非常热爱工作,他不止一次公开表示,自己很爱工作。他很少拖延,因为他的多巴胺大多来自行动和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