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三课 掌握舍与得中的精神哲学
贾平凹曾说:会活的人,或者是取得成功的人,其实都懂得两个字,那就是“舍得”。
“舍得”这个词,由两个字构成,一个“舍”,一个“得”。
在佛教中,僧人们布施,供养,这都是舍。很多普通人,不愿意去舍,只想着得。可要是人人都想着得到,那就是人人都得不到,因为如果没有人去舍,那也就没有机会得到。
不舍不得,小舍小得,大舍大得。每个人都有欲念,尤其是面对现在这个**特别多的社会,有的人毫无节制,被欲念控制,有的人则及时止欲。
稻盛和夫就说过:“其实欲望本身不是罪恶,凭借欲望毫无节制为所欲为才是罪恶。”
你不必把所有东西都握在手中
有时候,事情太多了,我们反而哪一件也不想做,也做不好了。这就像修路一样,生活中,每当一些城市的街道发生堵车后,就会开始修路,可让人疑惑的是,路多了,反而堵得更厉害了,而路少的时候,堵车并没有那么严重。
有个真实的案例,发生在旧金山一个叫作恩巴卡德罗的海滨小城,在“二战”后,国家修了一条直通小城的双层高速公路,然而,这条高速公路并不实用,它不仅和周围的环境格格不入,还影响了当地居民的生活,于是大家开始讨论该如何处置这条公路。
有人提出拆掉,也有人认为公路一旦没了,上班通勤,以及周边的店铺势必会受到影响,持不同观点的两方闹得不可开交。持续了几年后,政府决定还是把这条双层高速公路拆掉,改成一个公园,但让所有人大吃一惊的是,路少了,不仅没有耽误上班族的通勤,因为环境变好了,周围店铺的生意也更好了。
这就是一个典型的“舍得”案例,舍去了公路,得到了良好的生态环境和更高的收入。
而人的情绪也是如此,若是事情太多,便会产生焦虑,不知道该做哪一件,少做一件都会引发别的负面情绪。人的精力和时间都是有限的,想要在有限的条件里做好每一件事情本身就不可能。
把精力和时间花在最有必要的事情上,才是最明智的选择。人最怕的就是想做的事情千万件,最后一件都没有成功。这时候,要减少做的事情,按照轻重缓急重新计划,每天不要多,先完成三件事情。一旦计划如数完成,焦虑感就会减少,还会相应提升个人价值感。
舍弃过多的事情,能够得到成长和积极的情绪。来访者李娟是位老师,她除了教学工作还有很多杂事,又很想在工作中证明自己的能力,班主任、活动组长她都积极争取去做。慢慢地,吃饭不准时、作息不规律和长期的精神紧张,使她的身材走样,健康也亮起了红灯,她最终在一个深夜进了急诊。
这时,李娟才意识到自己该舍弃一些东西了。于是她辞去了教学以外的所有职务,并在工作之余安排健身计划,增强身体素质,另外,她还去学习了插花。一年之后,再见李娟,她整个人瘦了下来,精神好了,情绪也很积极。李娟舍弃了一些工作,得到了健康和快乐。
我们每个人只有一个篮子,不要想着一次性把篮子装得很满,那样很容易将篮子撑坏而失去所有。事情要一件一件做,学会放弃一些事情,专注一件事情,给自己留下休整的时间,如此才能长久而稳定地生活下去。
做少事,多成事
我们都熟知“猴子捡西瓜”的寓言故事,猴子先拿着玉米走,看见桃子后,丢了玉米捡桃子,之后又丢了桃子去抱西瓜,然后看见一只小兔子,又把西瓜丢掉去追兔子。最后,猴子没追到小兔子,捡的东西也都丢了。
这只小猴子就是一直在办事,但从未成事。我们身边也经常有这样的人,什么事情都满口应下,但真正做成的却少之又少。这类人往往有以下特点:计划很丰满,但执行力为零。
没有执行力的人,经常是睡觉前想好了未来要走的一千条路,但一睁眼,还是走着原路。所谓计划,仿佛是为了让自己心安而制订出来的。
也有一部分人有一定的执行力,可又有些好高骛远。一位身为大学教授的朋友抱怨说,他给大四的学生推荐了一个实习的工作,没过几天,学生打电话说工资给得太少了,还不够在北京租房子。
朋友惊讶,因为这家实习公司每月给实习生发6000块的工资,这已经是很高的待遇了,想当初他没有工资也努力抓住工作机会。这个学生让朋友非常气恼,他说这样眼高手低的孩子,以后有机会也不会想着他了。
不成事的另一个特征是三分钟热度。随着现在知识付费的兴起,学习各种技能的门槛变得很低,只要点击报名,缴费就能够学习。
但问题是,很多人买了课之后,没坚持几天,发现这和自己想的不一样或者比预期要难,就会放弃学习。这样的人很难成事,所以,我们在生活中,不要想着自己要去办多少件事情,而是既然开始了一个任务,就要想尽办法去完成它。
除此之外,办事但不成事的人,还有一个特点就是能力不足。
不要总想着一口吃个大胖子,做事情一定要从自己的能力范围内开始做起。只有当能力量变到一定程度后,才能够引起质变,这就是成长,那时你就有更多的选择,能够成更多的事。
做事时我们应该量力而行,拒绝空想,将计划变为行动,追求完成度,重质而非量,专注于手头的任务,切忌这山望着那山高。
只有舍去力所不能及的部分,才能通过实践,得到力所能及的部分。
学会坦然面对得失
汪国真说:生活就是这样,你所失去的,命运会用另一种方式补偿。桂花枯萎的时候,**又亮秋装。
人活一生,就要知道,这世间并不是所有事物都能称心如意。小时候,我们总有想得到的玩具和食物,有的人得到了,有的人终其一生没有得到。得到并不代表幸运,没有得到也不代表不幸。得到之后,人们会有新的欲望,没有得到的人也不必执着一生。人生就是这样,与其患得患失,小心翼翼,不如大方坦然面对得失。
有时候,那些不如意的事情也能够教会我们:面对现实,珍惜所拥有的。
出生于印度尼西亚的华人首富之女黄蕙兰,就用一生诠释了这个道理。她有兄弟姐妹42人,父亲最宠爱的就是她,她自小就会说多国语言,受到高等教育,家里吃穿用度,已经不是“奢华”一词能够形容的。她的生活,比一国公主都要奢侈。
之后,黄蕙兰嫁给了外交官顾维钧,凭借一身才华,成为外交史上令人眼前一亮的存在,甚至被外国王公使臣称为“远东最美丽的珍珠”。然而,黄蕙兰晚年时遭逢巨变,与丈夫离婚,父母逝去,家财散尽,她独自生活着,自己做饭,自己打扫房间,却没有半点落魄的模样。
她热爱的钻石,说不戴就不戴了,受万人瞩目的位置,说不要也就不要了。从光彩夺目的万丈高空骤然跌下,依然能够将平淡的生活继续下去的这份坦然,是许多大人物都不能比拟的。
黄蕙兰便是懂得舍得,她抛掉欲望,坦然面对一切得失。
卡耐基曾说过:我们在生活中获得的快乐,并不在于我们身处何方,也不在于我们拥有什么,更不在于我们是怎样的一个人,而只在于我们的心灵所达到的境界。
当你紧握双手的时候,里面什么也没有,当你打开双手的时候,世界就在你手中。当你能够正视自己的欲念的时候,舍便是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