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课 人际交往其实并不难

第一节 尊重和倾听是沟通的前提

在上一课中,我们阐述了许多关于沟通的基本知识,这一课,我们开始讲授一些日常的人际沟通技巧。这一节,我们要讲的是沟通的前提:尊重与倾听。

一、尊重的意义:让对方意识到自己很重要

现代人不论在哪个人生阶段,每天都在和别人不停地沟通。但是很多人发现,人与人之间的距离不是在沟通中越来越近,反而是越来越远。不要说达成共识、实现合作,很多时候,有的人连基本的礼貌和心平气和都做不到。我们时不时会看到一些短视频,两个人丝毫不顾及对方感受,恶语相向,缺乏基本的尊重。有的人经常把尊重挂在嘴边,笑脸迎人,可是在不同的场合,对着不同的人,他的态度又完全不一样。如果一个人总带着这种沟通态度,最后多半会以失败告终。

那么,真正的尊重是什么样子的呢?一句话说透,就是要让对方意识到他很重要。因为人都是将心比心的,当对方意识到,你很在乎他的感受,你想为他提供帮助,他会不自觉地对你生出几分好感。

我们也可以想一想:自己平时和别人沟通的时候,是觉得对方很重要,还是觉得对方可有可无呢?不仅限于我们身边的亲人、领导、同事、朋友,也包括那些为我们送外卖的人、打扫卫生的人,甚至偶然相遇的人。

我们可以比较这两种不同的沟通状态。我们会发现,当自己抱着尊重与别人沟通的时候,自己的精神状态都会更积极,思维更活跃,说话也会更加有力,因为我们认为对方很重要、很有价值。

而且在尊重的背后,还隐藏着“潜台词”——平等与肯定。每个人都是独立个体,有不同的身份和地位,但每个人都希望自己在人格上与其他人平等,自己的思想和行动能够给别人带去价值,收获别人的认可。我们本着尊重的态度,让对方意识到自己的重要性,这才会让沟通更加顺畅,让身边的人更加喜欢和支持。那么,我们要如何体现对他人的尊重呢?这里我们给出两个建议。

二、如何体现尊重

? 学会自我理解和尊重

尊重别人,首先要尊重自己,关心自己和别人沟通时的状态。比如,我们的精神是不是饱满,形象是不是干净清爽。有的人特别放浪形骸,前一天熬了夜,红肿的眼睛,头也不洗,胡子拉碴地出门见人。别人看了,当面也许不会抱怨,可心里就会嘀咕:“这个人连自己的形象都不注意,太不尊重人了。”这样的沟通就很容易出问题。因此在沟通之前,我们要注意问自己几个问题:我此刻的状态好吗?我是否能确保自己清晰完整地表达想法?如果我们觉得自己的情绪并不饱满,或是身体有些不舒服,那这个时候最好不要去沟通,而应该自我调整、休息。当我们深刻地理解自己、接纳自己后,再去和别人沟通。

? 学会赞扬

很多人出现沟通障碍,一个重要原因,就是喜欢在沟通中夸大和吹嘘自己。当然,这种技巧在一定场合下是必要的,但如果一个人总是喜欢表现自我,这无形中就是在忽视甚至伤害其他人。倘若我们能换个角度,去赞扬对方,让对方觉得:一个有能力有水平的人,他这么认可我尊重我,那我应该多听听他的意见。这样,沟通的效果也许会很不错 。

你也许会觉得:我也想赞美对方,但有时候我真的找不到什么可赞美的!那么我们不妨看看沟通大师卡耐基的做法。

有一次,卡耐基到一栋大厦里见一位朋友,他不知道怎么走,于是问一位服务员:“请问舒维尔先生的办公室在哪里?”这个服务员穿戴整齐,一气呵成地说:“舒维尔先生,18层楼,1816号房间。”卡耐基看出这位服务员非常自信,他由衷地说道:“你的回答非常清楚准确,真像一位艺术家,太了不起了!”这位服务员听了,立刻变得精神抖擞,整个情绪都高昂起来。这让卡耐基也觉得,自己做了一件特别有意义的事。

可以看到,卡耐基赞扬的方式非常直截了当,就针对当前的情境去夸奖对方。假如和别人讨论工作,我们可以赞扬对方工作努力、效率高;和别人聊八卦,可以赞扬对方消息灵通、人脉广。简单来说,就是“聊什么夸什么”。也许在一开始,你会觉得有些尴尬,但是经过刻意练习后,你会很自然地去赞美别人,获得好感。

以上是关于尊重的一些建议,下面我们再聊聊倾听。

三、倾听

说到倾听,很多人可能会觉得:这个我知道,我们从小就会听啊,还被教育要听父母的话,听老师的话,现在无非就是改一下,我们要听那些和我们沟通的人的话。这个理解其实并不准确,我们简单做个区分。人从一出生就会听,这是一个生理概念,声波传到耳膜,引起振动后再由听觉神经传输到大脑,这是人体正常的器官功能。而所谓的倾听,其实是一个社会化的动作,从中细究,它其实包含四个要素。

第一个要素是听到。我们在沟通的过程中,要能够完整接收到对方发出的有效信息。当我们和一个人沟通,与他的声音同时传入我们大脑的,还有很多别的声音,比如环境的噪音,我们一些多余动作的声音,包括我们如果在咖啡厅、电影院这样的场所,还有许多背景音。我们需要将对方表达信息的声音,从各种各样的声音中过滤出来,形成基本的信息链条,这是一个生理过程。

第二个要素是理解。我们要对自己所接收的信息进行选择,将注意力集中在真正重要的信息上。比如一个女孩跟她的男朋友抱怨:“我太生气了,我的同事居然在办公室那样指责我!”这个时候,男朋友就要进行理解:在这句抱怨中,哪一部分是重点呢?是前半句,还是后半句呢?如果前半句是重点,那他应该马上安慰女孩;如果后半句是重点,那他就应该去了解这件事的过程。一般来说,沟通中人们的需求、情绪、行动都可能成为重点,需要我们结合具体的沟通情境去理解。

第三个要素是回应。我们在理解对方发出的信息的基础上,给予对方明确的行为反馈。例如保持眼神交流,做出适当的表情,微微点头。积极的回应会促进沟通双方的情绪和思维。而那些消极的回应,比如打哈欠、眼神飘忽则会让对方感到不满,影响沟通。

第四个要素是记忆。这也是很多人容易忽视的地方。如果在沟通中,我们无法记住那些关键信息,这就意味着,我们无法做出有效的行动。有研究表明,大部分人对刚刚听完的信息,只记得50%的内容,在沟通后的8小时内,这个比例会降到35%。所以我们最好养成一个习惯,就是在沟通后,经常性地回忆那些要点,这样能够极大地提高沟通和记忆的效率。

其实从这几个要素里我们也能看到,倾听并不是一个单纯的动作,而是混合了生理反应和心理反应过程,需要我们协同许多复杂功能,才能很好实现的综合行为。那么在实际沟通中,我们又该如何做一个好的倾听者呢?这里我们提供三个方法。

四、如何做一个好的倾听者?

? 引导对方多说话

当一个人有许多意见要发表的时候,他多半不会注意你的观点。因此在倾听对方说话时,我们应该多加引导和鼓励。另外,人们在说话时,经常会带上一些情绪,我们让对方说话,可以让情绪抒发出来,尤其是那些负面情绪。具体来说,我们可以根据对方的发言,寻找他们想说话的兴趣点。例如一个朋友告诉我们:“我上周日去了一趟迪士尼乐园!”我们可以接着往下问“那一定玩得很开心吧!”或者“那里一定很好玩吧!”然后朋友就会详细地描述自己去玩的过程。在他描述的时候,其实他就已经慢慢回到当时那个情绪,感受那种快乐。这种情绪会自然而然迁移到我们身上,他会觉得,我们也是一个让他快乐的人。可事实上,我们只是说了几句话,让他快乐的人是他自己。

? 帮对方总结

很多人在沟通的时候,总想着去评价对方,这其实是很冒失的做法。因为生活中的大部分事情,我们很难分出绝对的好坏对错。这个时候就需要另外一种方式:帮对方总结。

比如某位母亲说:“我周末带孩子吃了一顿垃圾食品。”

从表面上看,垃圾食品当然不健康,孩子应该少吃。可是换个角度,很多孩子喜欢吃这种食品,家长希望孩子快乐,偶尔也会带他们去吃。这个时候,如果我们去评价就可能涉及对错的问题。而且这种评价一般都很主观,不管我们怎么说,都有得罪别人的风险。所以,我们相对合适的做法,就是简单总结对方的发言。比如,我们可以故作吃惊地说:“什么,你们去吃大餐了?”这时候,对方就会把她想说的,一股脑儿都说出来。这种简单的总结,其实包含一句“潜台词”:我听到你说的了,也认同你的观点,请继续说下去。

? 避免争辩

关于争辩,我们要记住一句话,“只要我们与人发生争辩,不管争辩的结果如何,沟通已经失败了”。即使我们表面上取得了胜利,我们的观点受到认可,但是对方会感到被伤了自尊,心怀不满。有的人也许好奇,如果不去争辩,我要如何保证对方接受自己的观点呢?其实我们在上一节提到过,站在对方的角度,寻找双方利益的结合点。当然,关于具体的方法和技巧,我们在后面还会细说。但我们要记住,尽量不要在沟通中和人争辩,不要起正面冲突。

以上就是这一节的主要内容。想要对方理解认可我们,前提是我们要尊重对方,成为一个好的倾听者,他们才会更愿意敞开心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