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七课 等待是为了遇见更好的自己

无论何时,只要可能,你都应该“模仿”你自己,成为你自己。

——莫尔兹

假如生活辜负了你,你要怎么做?

前文中所提到的张幼仪为我们做出了教科书般的示范。

徐志摩给张幼仪打上的标签是“老旧”,但是被迫成为“离婚第一人”后,张幼仪并没有如旧式女子一样于深闺中抱怨,觉得前路黑暗无比。她开始了自己的成长之路,远赴德国学习德语;进入裴斯塔洛齐学院,攻读幼儿教育;回国后,进入东吴大学教授德文。

几年后,张幼仪又进入商业圈,先后担任上海女子商业储蓄银行副总裁,云裳服装公司总经理。云裳服饰公司是中国第一家新式服装公司,那里的衣服一度引领上海的潮流。这样的张幼仪,最终迎来了属于自己的幸福。第二段婚姻中,丈夫苏纪之弥补了张幼仪的一切遗憾,并在临终前承诺,“下辈子还一起过日子”。

在人生这条河流中,藏匿着许多的暗礁,一不小心便会让人跌倒。但这不可怕,可怕的是,有人在跌倒后便失去了前进的勇气。逆流而上,精进自己,最终会在河流的彼端遇见更好的自己,相对应地,我们也将等到真正适合自己的灵魂伴侣。

一如张幼仪交给人生的答卷,即使生活辜负了你,你也不要辜负自己。人生有很多重要的事情要做,在顺其自然中保持向上的心态最为妥当,正所谓“遇贵人先立业,遇良人先成家,无贵人而先自立,无良人而先修身”。

完善自我,扩大舒适圈

心理学告诉我们,趋乐避苦是人的天性。就像在网络中流行起来的“躺平”文化,“低欲望”一族,都是蜷缩在自己的舒适圈,逃避痛苦。

尽管有人告诉我们,跳出舒适圈,我们可以找到更好的自己。但跳出去后的痛苦,让人心生惧意。其实,想要得到成长,遇见更好的自己,除了跳出舒适圈,我们还可以选择扩大自己的舒适圈。相比于跳出舒适圈,扩大舒适圈则要更加温和一些,也许它不会有立竿见影的效果,但当我们舒适圈的边界一点一点变大,我们也会在不知不觉中变得越来越好。

? 让独处成为“沉淀期”

古希腊哲学家柏拉图曾写过一个爱情故事。人类本有两张脸,是个圆球体,因惹恼了奥林匹斯山的诸神,宙斯便想了一个惩罚人类的办法——把他们劈成两半。于是,这些被劈成两半的人,终其一生都在寻找自己的另一半,希望可以重合一体。

我们的内心都是渴望亲密关系的,但想要找到更好的伴侣,我们则要自己先成长,在此之前,不要担心独处会让你丧失爱人的能力,因为你首先要学会的,是如何爱自己。

正确地爱自己,并不是放任自己,而是不断纠正自己的缺点,让自己变得更加完善,独处便是一个很好的机会。

与人沟通,可以让我们从中得到反馈,从而更了解自己,这是从外向内延伸;独处时的思索,则可以让我们听从内心的声音,然后随心而动。我们不该把自己封锁在一个人的时空,却也不应该畏惧独处,把它当作一场修行,让自己从内到外发生改变。

? 让坚持成为“垫脚石”

再小的改变,加上坚持,都会带来惊人的效果,工作如此,学习如此,精进自己更是如此。当我们察觉到自己内在的缺点时,亦可给予耐心,坚持更正。为了能更好地坚持下来,让我们舒适圈的边界越来越大,我们还需要注意两点:

第一点,不要给自己太大的强度。强度太大,这件事就会成为我们内心的负担,每次在开始前,我们都会在心中为自己找拖延的借口。

但是低强度的事情就不同了,对于低强度的事情我们更想获得完成它时的成就感,就会给予自己一个内在的驱动力,促使我们完成它。所以,要给自己制定一个合理的目标,在不知不觉中完成的事情,可以让人的内心充满快乐,也会让人喜欢去做。

第二点,不要过于追求完美。太过于追求完美,会增加我们做事的难度。比如准备跑步,完美的人则要穿配套的服装和鞋子,需要一条专门的跑道,但不追求完美的人,随时随地都可以起跑。

而完美的人在准备工作中又会遇到很多问题,来来回回,很有可能就放弃了。所以,在提升自我的过程中,不必对自己过于苛刻,否则就会停留在准备的过程中,忘记了我们最初的目的是动起来。

? 让性格具有“塑造力”

“你的性格塑造了你,但没有锁定你。”

尽管性格很难改变,但并非完全不能修正。改变了这个观念,我们对于性格的改正便不会充满抗拒。不要把性格看成没有弹性的事物,它是可以被塑造的。

首先我们要了解自己的性格,可以通过科学的性格测试如MBTI(1)测出自己的性格特质,也可以在日常生活中感受总结自己的性格特点。接着分析自己需要修正哪些特质,比如通过总结过往,发现自己的很多苦恼都来源于内向自卑,总是习惯讨好别人,那么我们便可以有针对性地去塑造性格。

塑造的过程同样因人而异,需要找到适合自己的方法。我们可以通过典型的名人事例,去学习领悟他们性格中的特质,进而找到改变的动力;也可以收集一些适用于大众的话题,到陌生的人群中锻炼自己的胆量;还可以通过改变自己的外形、仪态等来修饰自己的气场。

每个人的性格都有独属于自己的特征,不必去模仿他人,只要对性格的大方向进行修正即可。这样的改变叠加起来自然会组成一个更好的自己,这样的自己会更好地与家人相处,也能更轻易进入高阶版“朋友圈”,最重要的是,将以更好的姿态等待那个对的人。

找到心理独立的开关,坚定三观

想要拥有健康的亲密关系,“过来人”会语重心长地告诉我们,经济地位决定上层建筑。

很多人都会把“独立”狭义地定义为经济独立,其实不然,真正的独立是人格独立。

有很多因为家庭矛盾而寻死觅活的女人,其中不乏经济能力远胜出老公的女子,但因为心理不够独立,她们的经济独立并没有给自己带来优势。

2017年,北京某小区,一女子带女儿爬上空调外挂机,想要从高空跳下。据知情人士告知,女子是因为丈夫出轨且和对方藕断丝连,才有了轻生之念。彼时,女子月薪过万,男子为无业游民。周围的人都很不能理解,一个经济能力不错的女人,为什么还要在婚姻出现问题的时候试图放弃自己的生命?

在生活中有很多这样的女性,钱是自己赚的,孩子是自己带的,家里家外都是一把手,却在丈夫面前无端自感“低人一等”,总是委曲求全。而一个人格独立的女人,哪怕因为家庭分工原因需要暂时离开职场几年,她也不会因为没有了经济来源便心生自卑。她会清楚地告诉自己,虽然自己没有赚钱,但并不代表没有贡献,而拿钱回家的丈夫也不能就此做“甩手掌柜”。

要知道,别人对待你的方式都是你默许的,当你觉得你的经济不独立而没有发言权的时候,对方也会慢慢有这样的认知。而自己有明确且强大的信念力时,别人就不会轻易把自己的思想强加在你的身上,这便是心理独立的重要性。

心理独立,不仅能让我们在任何境地都拥有健康的亲密关系,还能帮助我们建立防御系统墙,屏蔽不当信息,避免受其干扰。举个简单的例子,很多人受到营销号的影响,“女权主义”变成了只谈权利不谈义务,同一件事情,性别一换,态度立马改变。

接受了这种错误的观念,对自己的亲密关系自然是有极大影响的。而心理独立的人会坚定自己的观念:真正的女权,追求的是男女平权,是拥有权益,而不是只看利益。在这种观念的促使下,亲密关系中的相处便不会出现很大的矛盾。

我们可以从三个方面来训练自己人格的独立。

? 把读书和社交结合起来

在我们的刻板印象中,读书好的人往往是“傻”读书的人,正所谓“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读圣贤书”。但在信息发达的时代,我们不仅要读书,还要耳听八方,这样才能让读书发挥真正的作用。

我们之所以需要读书,是因为一旦放下书本,我们就会封闭在一个极其闭塞的信息茧房,认知很容易跟着周围人的观念发生改变。只有读书,站在更高的地方,我们才能接触到不同的认知,它们最终都会成为我们脑中的知识。

但仅仅拥有这些知识还是不够的,和社交结合起来才能把这些认知变为智慧。

比如《红楼梦》中的迎春,她在诗社中有别号,在下人起冲突的时候会拿书出来看,可是她从来没有把读书和社交结合起来。在她眼里,读书是逃避社交的一种方法,这使得她从未想过从书中去寻找走出生活困境的方法,更没有在读书的时候联想自己的处境应该如何改善。这样读书,读再多也不过是过眼云烟,于己无关。

多读书,读经典的书,可以帮我们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和社交人际结合在一起,可以让我们有更多的思考。

? 降低对他人的期待

我们之所以会在意别人的评价,是因为我们对他人抱有期待。期待越高,便会越在意,我们的想法和做法也越容易受到影响。

很多人在恋爱前后行为会发生巨大的改变,绝大部分便是因为对伴侣有很大的期待,为了不让自己失望,便会不由自主先去满足伴侣的要求,从而失去自我。从多个角度找出自己的喜好,时不时和朋友联系,这样,当伴侣因为忙碌无法陪伴自己时,一个人也能愉快地度过周末;当伴侣因为粗心没有注意到你的小情绪时,朋友的关心也可以填补这一缺失。

如此平衡,自然不会把自己快乐、幸福的期望完全寄托在伴侣的身上,更不会为此压抑自己、迎合伴侣,并且你会因为保持了自我的部分,变得更加吸引人。

当你降低了对他人的期待值,把注意力都放在自己身上的时候,他人的评价便没有那么重要了。这样的你,可以多爱自己一点儿,可以活得“自私”一点儿,也会因此变得更加迷人。

? 不把独立当对立

长期以来,很多人都处在“独立”的盲区,有人利用“独立”从亲密关系中获利,把“独立”当作要求伴侣不依赖的借口;有人用“独立”二字自我催眠,把依赖看作是可耻的。

事实上,独立和依赖并不冲突,独立也不代表要和伴侣对立。真正的独立是避开负面评价对自己的影响,在做一些决定的时候,更多听从自己的内心。

伴侣不是我们的假想敌,我们不需要通过和伴侣对立来证明自己是一个独立的人。尤其是在下面两个方面,不要和伴侣对立:

? 经济上不对立

罗曼·罗兰说:“生活是双方共同经营的葡萄园,两人一同培植葡萄,一起收获。”

在我们的生活中,常常会发现夫妻的矛盾大部分来自经济问题。如有人会把和伴侣一起的收获看作个人所获的果实,这时便会出现两种情况:一种是曲解“独立”二字,认为自己不独立赚钱会失去在伴侣间的话语权,从而做出极端选择;另一种是被周围的声音牵制,认为太“独立”会让婚姻不幸福,从而压抑内心的情绪。

这两种心态都很难和伴侣面对面探讨经济问题,久而久之便会成为影响亲密关系的毒瘤。

? 精神上不对立

独立并不意味着对伴侣失去依恋,如果两个人在精神上没有了依恋之意,那这种相伴就只能称之为“搭伙过日子”了。

如果把亲密关系中的两个人比作两个圆,独立便是让彼此成为相交的圆,有重叠的地方,也有独立的地方。我们不必为了完全重叠而丢失自我,也不必为了保留自我而拒绝任何部分的重叠。成为相交的圆,是有妥协,也有自我,这样的亲密关系最为自在。

而这样的你,也很难不被深爱。

? 爱一个人最好的方式,便是经营自己

在我们的一生中,总是会遇到大大小小的坎坷。那些不如心意的事情、那些来了又走的人……我们在这一得一失间,跌跌撞撞,最终开出属于自己的花。

真正美好的亲密关系从来都是锦上添花,善于爱自己,懂得爱他人,只需要缓缓等待,那个合适的人终会与你相遇。

(1) MBTI全称Myers-Briggs Type Indicator,是一种迫选型、自我报告式的性格评估工具,用以衡量和描述人们在获取信息、做出决策、对待生活等方面的心理活动规律和性格类型。——编者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