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水淹七军
曹兵坚守不战,关羽没法打进去,老天爷又不作美,下起秋雨来了,急得他不能不发愁。白天他观察地形,不怕累,晚上可睡不着觉。好在他有个习惯,爱在烛光底下看书。有一天晚上,他把平日读得能背的《左传》看了又看,一想到连日来打不下樊城,心烦意乱,又把《左传》搁在一边,听听外边的雨声。无聊,他还是拿起书来解解闷。他一直看到《左传》最后一篇,记着韩、赵、魏三家共灭智伯的事,就闭上眼睛,理着胡子,静静地听着雨声,眼前好像瞧见了智家的士兵们在水里一起一沉地挣扎着的乱劲儿。他慢慢地点了点头,有了主意。第二天一清早,他就冒着雨上了高地,再一次观察襄江,
历史追根究底
●《左传》
全称《左氏春秋传》,是解释《春秋》的书,一般认为是战国时人左丘明所编。古代儒家经典叫经,解释经的书叫传。
●智伯
指荀瑶,春秋晋国执政卿士,姬姓,智氏,名瑶。因为“智”“知”通假,所以也叫知伯、知瑶;因为智氏起源自荀氏,所以也叫荀瑶。
可惜樊北的山沟和河道朦朦胧胧的,看不清楚。
语文活学活用
●朦朦胧胧
解释:形容看不清的样子。朦胧的本义是月光不明。
造句:天上朦朦胧胧的一层薄雾,仿佛给月亮穿上了一层纱。
关羽回到营里,仔细问了问当地的向导,就吩咐将士们赶紧准备大小船只和木筏子。关平不明白,他说:“咱们已经过了襄江,陆地作战,船只、木筏子有什么用?”关羽对他说:“于禁七军不扎在平地上,而扎在险要的水口。八月里本来经常水大,这阵子又天天下雨,襄江必然要发大水。咱们派人去把各处水口堵住,赶到发大水的时候,咱们就坐着船去放水,樊城、樊北一定淹没,曹兵都做了鱼鳖(biē),到时候,大小船只和木筏子就顶事了。”关平他们一听,加倍使劲地准备起来。
历史追根究底
●向导
了解当地地理情况和风土人情的人。军队在陌生地区作战时常需要当地向导的帮助。
八月中旬一个晚上,大雨像天塌似的直倒下来,又赶上刮大风,襄江突然发了大水,平地水涨一丈多高。于禁、庞德急急忙忙出来一看,大水好像长了腿,四面八方都向军营奔跑过来,谁都抵挡不住。七军大乱,士兵们随波逐流,一起一沉地挣扎着。于禁、庞德、董超、董衡等几个将军都上了小丘避水。好不容易等到天亮,狂风暴雨好像发了疯,把襄江的水掀得更高了。别说樊北地势低,平地水高几丈,七军都给淹没,就是樊城,大水也涨到城墙的半腰,曹仁、满宠他们早已爬到城门楼子上了。
关羽、关平、周仓他们坐着大船,别的将士们划着小船,小卒子撑着木筏子,把于禁围上。于禁逼得走投无路,投降了。关羽叫他放下兵器,脱去铠甲,把他押在大船里,然后好像坛子里捉鳖一样去逮庞德。
语文活学活用
●坛子里捉鳖
解释:即瓮中捉鳖,比喻要捕捉的对象已在掌握之中,下手就可以捉到。
瓮:陶器,腹部较大,像大坛子。
造句:逃犯入网了,警方要瓮中捉鳖。
庞德、董超、董衡带着几百名士兵躲在河堤上避水。关羽的大船过去,叫弓箭手专射士兵。庞德披着铠甲,拿着弓箭回射。尽管他箭法好,也射死了几个对方的士兵,可是究竟射过来的箭多,自己这边被射死的人就更多。董超、董衡劝庞德投降,庞德骂他们没志气,然后亲手把这两个部将杀了,还说:“谁要再说投降,这两个人就是榜样!”大伙儿见他这么坚决,也都勇气百倍地坚持着。从早上抵抗到中午,从中午抵抗到午后,双方还是对峙着。关羽的箭是百发百中的,怎么射不到庞德的身上去呢?原来关羽因为庞德本来是马超的部下,他的叔伯哥哥庞柔也在益州,关羽就打算活捉庞德,劝他投降。庞德因此坚持了大半天,末了,箭都使完了,叫士兵们用短刀短枪接战。他对督将成何说:“我听说良将不因怕死而逃命,烈士不为活命而失节,今天是我死的日子了。”成何也不肯投降,反倒跑上一步去抢小船,被关羽一箭射落水中。水越涨越高,士兵们乱纷纷地全都投降了。庞德趁着这个乱劲儿,带着几个小兵跳上一只小船,杀散了船上的荆州兵,一心想逃到曹仁的营里去。偏偏迎面来了一只大筏子,把小船撞翻,庞德掉在水里,给荆州兵活活逮住。关羽大获全胜,回到营里。
语文活学活用
●百发百中
解释:每次都命中目标,形容射箭或射击非常准;也比喻做事有充分的把握,绝不落空。
造句:他被称为神枪手,百发百中。
历史追根究底
●失节
丧失气节(志气和节操),多指投降敌人。我国古代崇尚气节,认为即使在危难的情况下,也应该坚守端正的品行和意志。
这会儿将士们带上庞德,庞德不肯下跪。关羽对他说:“令兄在汉中,也想念着您;您原来的主人孟起(马超)在蜀中做了大将,封了侯。我想请您做将军,您不早点投降,还想什么?”庞德骂着说:“你这小子敢叫我投降吗?魏王手下穿铠甲的将士就有一百万,威震天下;你们的刘备,庸庸碌碌,算得了什么?怎么能跟魏王对敌呢?我宁可为国家死,不愿意做贼人的将军!”关羽冷笑一声,拿手一挥,武士们把庞德推出去,砍了。
读史学古文
●出自《三国志·魏书·庞德传》
德骂羽曰:“坚子,何谓降也!魏王带甲百万,威振天下。汝刘备庸才耳,岂能敌邪?我宁为国家鬼,不为贼将也。”
第二天,荆州兵又开始进攻樊城。城里城外都是水,城墙也坏了好几处。士兵们又要进行抵抗,又要搬石头、担土、修理城墙。有人对曹仁说:“这个城没法守下去,不如趁早坐着小船连夜逃出去吧。”曹仁也觉得不能再守下去。他把这个意思告诉了满宠。满宠回答说:“山洪暴发,不能长久,过几天大水必然退去。听说关羽已经派人到了郏(jiá)下,许都以南老百姓都准备逃难了。可是关羽之所以还不敢进兵就为了怕咱们截断他的后路。要是咱们离开这儿往北逃去,那恐怕黄河以南都不再为国家所有了。请将军再坚持一下吧!”曹仁说:“对!”他就鼓励将士守住樊城。
地理小课堂
●郏
古县名,治所在今河南省平顶山市郏县,属颍川郡。
关羽连连攻打几天,还没能把它打下来。他就又派一支兵马去围攻襄阳。荆州刺史胡修、南乡太守傅方都投降了。关羽的威望越来越大。
地理小课堂
●南乡
古郡名,治所在今河南省南阳市淅川县西南。
水淹七军的警报到了邺中,曹操叹息着说:“我跟于禁相知三十年,怎么到了紧急关头,他反倒不如庞德?”他就封庞德的两个儿子为列侯。陆浑的平民孙狼率领老百姓杀了县里的长官,归附关羽。关羽派人送印绶给孙狼,还拨给他一部分士兵,由他带领。关羽的威声震动中原。曹操为了避避风头,跟大伙儿商议,准备放弃许都,迁都到别的地方去。当时司马懿起来反对,说:“于禁的军队被大水淹没,对国家没有太大的损失。孙权把妹子嫁给刘备,接着又把她抢回去,这就可以看出孙刘两家是有疙瘩的。关羽得志,孙权必不乐意,只要派个使者去劝孙权扯关羽的后腿,答应把江南封给孙权,樊城的围一定可以解除。”
读史学古文
●出自《三国志·魏书·于禁传》
太祖闻之,哀叹者久之,曰:“吾知禁三十年,何意临危处难,反不及庞德邪!”
地理小课堂
●陆浑
古县名,治所在今河南省洛阳市嵩县东北。
曹操同意司马懿的办法,一面下令叫镇守宛城的徐晃发兵去救樊城,一面打发使者去见孙权,叫他进攻荆州。使者还说,魏王在前方拉住关羽,东吴在后面进攻南郡,前后夹攻,一定能把关羽打败;打败了关羽,荆州全归东吴。
孙权就跟大伙儿商议。有些人认为鲁肃的话对,为了对付曹操,东吴应当跟关羽交好。另有一批人认为吕蒙的话对。自从吕蒙代替鲁肃屯兵陆口,一直以为关羽骁勇,有兼并的野心,像现在这样各守地界的局面恐怕不能长久。他上书给孙权,说:“要是主公派征虏将军去守南郡,潘璋去屯兵白帝城,蒋钦带领一万人马沿着长江上下打游击,我替主公去打襄阳,这样何必害怕曹操,何必依赖关羽?再说,关羽君臣欺诈我们,反复无常,不能把他们当作心腹看待。”多数人也认为不如早下手去夺荆州。孙权自己也觉得关羽狂妄自大。孙权曾经为他儿子向关羽求娶他的女儿。关羽不答应,还把做大媒的骂了一顿,说什么“老虎家的女儿怎么也不能配给狗崽子”!孙权气得眼睛发绿,胡子发紫,早就恨上关羽了。这阵子曹操派使者来,他跟大臣们一商议,就有七八分要跟关羽干一场。
语文活学活用
●骁勇
解释:勇猛。骁的本义是强壮的马,比喻勇猛。
造句:辛弃疾既是文采卓绝的词人,也是骁勇善战的军人。
历史追根究底
●眼睛发绿,胡子发紫
《三国演义》里描述孙权“碧眼紫髯”,一般认为这是突出孙权面容奇特的艺术加工。孙权“紫髯”的说法源自《献帝春秋》。
典故大讲堂
水淹晋阳
关羽读到水淹晋阳而想出了水淹七军的计策,你知道这是怎么回事吗?
在春秋末期的晋国,国君大权旁落,逐渐发展成由范氏、中行氏、智氏、赵氏、魏氏、韩氏这几个贵族家族轮流执政的局面。后来范氏、中行氏被其他四家所灭,智氏成为势力最大的一家。但智氏的执政卿智瑶还是不满意,找借口联合韩氏、魏氏一起攻打赵氏。
赵氏的家主赵襄子退守晋阳,晋阳城池坚固,智氏攻打两年多还打不下来。智瑶很不耐烦,他望着不远处滚滚的河流,想出一计,于是派人掘开河堤,把汾水(也有说法认为是晋水)引过来,水淹晋阳。智瑶得意扬扬地说道:“吾乃今知水可以亡人国也!”晋阳城里水深得淹没了灶台,锅里都有青蛙蹦来蹦去,可是全城军民没有一人投降或叛逃。
赵襄子在这生死存亡之际,决定尝试拉拢韩氏、魏氏,于是派出谋士张孟谈趁夜出城密会。其实韩氏、魏氏也不是真心想帮智氏,只不过被智氏胁迫罢了。他们不愿见智氏一家独大,于是三家达成协议,里应外合。赵襄子派人偷偷掘开河堤的另一侧,晋水倒灌智氏的军营,加上韩氏、魏氏两翼夹击,局势顿时逆转,智氏最终一败涂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