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4.迁都屯田

曹操请董昭面对面地坐着,很直率地问他:“我到了这儿,应该怎么办呢?”董昭说:“将军兴义兵,除暴乱,朝见天子,辅助王室,功劳比得上五霸。可是我看这儿的将军们各有各的打算,他们未必能顾全大局,服从命令。将军要想在这儿辅助天子,恐怕多有不便,不如迁都到许城去,这是最好的办法。但是这几年来,朝廷流离失所,现在刚回到原来的京都,大家都希望从此能安居下来。在这种情况下,再要建议迁都,必然有不少人会起来反对。我认为大人物做大事才能立大功,希望将军计算利害的大小、多少,下个决心。”

历史追根究底

●五霸

春秋时期的五霸,指的是参与争霸天下的五个霸主,历来说法不一,一般指齐桓公、晋文公、秦穆公、楚庄王、宋襄公。

语文活学活用

●流离失所

解释:百姓到处流落,没有安身的地方。

造句:连年战乱,百姓流离失所。

反义词:安居乐业。

曹操说:“我就想这么干,可是杨奉近在大梁,他的兵马多,不会跟我们为难吗?”董昭摇摇头,说:“杨奉兵马虽然多,他可是孤立无援的。因此,他愿意跟将军有所联络。将军拜为镇东将军,封为费亭侯,都是他推荐的呀!只要派使者送些厚礼给他,向他答谢上次的情义,我看他是可以结交的。同时跟他说明京都缺少粮食,许城有粮食,可是转运不便,只好请天子和大臣们暂时搬到那边去,这样,就不必再为粮食担心了。杨奉这个人哪,有勇无谋,一定不会起疑。即使以后他反悔,再出兵阻挠的话,那时候将军已经把天子接到许城,他还能怎么样?”

读史学古文

●出自《三国志·魏书·董昭传》

昭曰:“……说‘京都无粮,欲车驾暂幸鲁阳,鲁阳近许,转运稍易,可无县乏之忧’。奉为人勇而寡虑,必不见疑,比使往来,足以定计。

地理小课堂

●阳城山

古山名,俗名车岭山,在今河南省登封市东北。

曹操谢过了董昭,马上派使者去向杨奉送礼,一面上朝奏本,请汉献帝和大臣们到许城去,免得在这里挨饿受冻。汉献帝同意了,大臣们听说到了那边都有饭吃,不必再亲自去挖野菜,巴不得早点动身。

公元197年九月,曹操保护着汉献帝和大臣们向东往许城去。他预防有人出来阻挠,另派曹洪带领一队人马先在阳城山中埋伏着。杨奉接待了曹操的使者,收了礼物,不想多事。可是后来他经不住韩暹再三挑拨,到时候只好出兵跟他一块儿去劫驾。他们刚到了阳城,就碰上曹洪的伏兵,被杀得大败而回。杨奉的军队里只有一个骑都尉徐晃算是有本领的将军,曾经劝过杨奉去归附曹操。曹操也很重视他。这一次徐晃就趁着机会带着亲信的一支人马投奔到曹操这边来了。

历史追根究底

●劫驾

指拦路劫持皇帝的马车或轿子。汉献帝在位三十余年,在受制于曹操、迁都许城之前,有几年在外面颠簸。

杨奉损失了不少人马,又失去了得力部将徐晃,自己觉得势单力孤,不能跟曹操作对,也守不住大梁,就逃到扬州去投奔袁术。韩暹原本是依赖杨奉的,也只好跟着他去。

语文活学活用

●势单力孤

解释:力量薄弱;指人马少,不足以抗拒困境。

造句:咱们现在势单力孤,不是出击的好时机。

曹操打退了杨奉、韩暹,一路平安地到了许城,暂时请汉献帝宿在大营里。他马上动员所有的人力,征用一切材料,在很短的时期内建造宫殿,设立宗庙社稷。从这时候起,许城就作为汉朝的京都了。为了说着方便,我们以后称许城为许都。宫殿落成,汉献帝正式临朝,拜曹操为大将军,封武平侯。他先请汉献帝下道诏书,责备袁绍,说他地广兵多,不来勤王,反倒自作主张,在各地布置私党,攻打别的州郡。

历史追根究底

●宗庙社稷

宗庙是古代帝王、诸侯或大夫、士祭祀祖先的场所,社稷是古代帝王、诸侯所祭拜的土神和谷神,宗庙社稷代表统治者的最高权力,也指国家。

●私党

私自纠集的宗派集团,也指这种集团的成员。

袁绍接到诏书,还真有点惊慌。他听了谋士们的劝告,马上上个奏章替自己分辩。曹操认为袁绍既然还不敢抗拒朝廷,就请汉献帝任命他为太尉。这第二次的诏书到了冀州,袁绍又神气起来了。他觉得太尉在大将军底下,叫他在曹操手下做事,那可多丢人哪,就不接受太尉的官职。曹操不愿意在这个时候跟袁绍闹翻,只好请求汉献帝把自己大将军的头衔让给袁绍。袁绍能做大将军,总算有了面子。袁绍接受大将军的头衔,底下的事就容易安排了。汉献帝任命曹操为司空兼任车骑将军,荀彧为侍中尚书令。

曹操一心要搜罗人才,请荀彧推荐些人。荀彧推荐了他的侄儿蜀郡太守荀攸(yōu)和颍川人郭嘉。曹操跟他们一谈,彼此都很对劲。曹操竭力称赞荀攸,说他是个不平凡的人,有了他就可以商议天下大事,用不着再担心事了,就推荐他为尚书兼任军师。曹操跟郭嘉谈论天下大事以后,高兴地说:“帮我成大事的就是这个人。”郭嘉也高兴地说:“他真是我的主人。”郭嘉被任命为司空祭酒。从此,这三个颍川名士都做了曹操的谋士。他又任命山阳人满宠为许令,董昭为洛阳令,程昱为东平相,其余像曹洪、曹仁、夏侯惇、夏侯渊、李典、乐进、典韦、于禁、徐晃等武将,各有封赏。

北海太守孔融也是个名士,他的老师郑玄更是当时数一数二的经学大师。曹操想把他们都请到朝廷里来。孔融来了,做了将作大匠。郑玄老先生说他年老多病,挺客气地推辞了。

历史追根究底

●经学

原本是泛指先秦时期各家学说要义的学问,但在中国汉代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后,专指以儒家经典为研究对象的学问。

●将作大匠

古官名,掌管建造宫殿、宗庙、陵寝等国家重大土木工程。隋唐时曾改称“将作大监”。

这么一来,满朝文武大多是曹操的人,朝廷大权就很自然地落在他手中了。可是这个大权实在不容易掌握,别说各州郡的牧守大多割据着地盘,不听朝廷的命令,就是连年的饥荒也不能不叫天下大乱哪。这十年来,没有一年不打仗,再加上水灾、旱灾和虫灾,即使没有天灾,老百姓种的庄稼也不一定能让他们自己去收割,收割了也不能留给自己吃。全国有不少农民干脆不种庄稼,流亡到哪儿就到哪儿。有的不是当上了黄巾军,就当上了官兵。黄巾军得势就当黄巾军,官兵得势就当官兵,有时候黄巾军就是官兵,官兵也就是黄巾军。哪儿有粮食,就到哪儿去。弄到了粮食,吃饱就算。一般的人,谁也没法把粮食储藏起来。袁绍在河北,粮食不够,士兵们摘桑葚儿填填肚子;袁术在江淮,粮食供应不上,士兵们只好到河里掏蛤蜊和河蚌当饭吃。老百姓连草根、树皮都吃不上,饿死人是常有的事。什么城邑、什么乡村,简直分不出来,都是冷清清的,难得看见有人来往。不种庄稼,没有粮食,别说老百姓,就是官兵也活不下去啊!

语文活学活用

●桑葚儿

解释:桑树的果实,可食用。

辨析:“桑葚”在书面语中读作sāng shèn,口语中读作sāngrènr。

就在这个粮食万分困难的情况下,有个羽林监姓枣名祗(zh~)的人,想出了一个生产粮食的办法,向曹操建议。曹操就好像抓住了救星似的拉着枣祗,请他并坐着,急切地问:“怎么能增产粮食呢?”枣祗就把他的计划说了出来。

历史追根究底

●羽林监

东汉时期设置的官名,管理羽林军,相当于皇帝护卫队的卫士长。

枣祗增产粮食的计划叫“屯田制”。他请曹操招收那些没法过日子的和流浪的农民到许都来,由官家给他们土地,借给他们一些粮食,把他们组织成一支农业生产的大军。他们可不是兵,用不着打仗;他们不是地主,也不是普通的自耕农,用不着纳田租、出官差。他们叫“屯田客”。屯田客耕种官家的土地,每年收割的粮食一半归官家,一半归自己所有。用官家的牛耕种的,官家得六成,自己得四成。别的负担都没有,只是屯田客不能随便离开自己居住的地方,更不能扔了庄稼、半途而废地逃到外地去。逃亡的按逃兵办罪,主要的纪律就是这一条。这种屯田客的田租比汉朝一般自耕农的田租重些,可是因为不再缴其他的赋税和户口税,也就不算太重了。最受农民欢迎的是屯田客可以免勤这一条。那时候,官府动不动就要农民出官差,甚至地主豪强也老叫农民给他们白干活儿。战争一发生,官差更多。有时候眼看庄稼快熟了,官差的命令一到,只好把庄稼扔了,那才痛心哪。现在做了屯田客,只要勤勤恳恳地干庄稼活儿,什么官差都不落在他们头上,他们就觉得松了一口气。

历史追根究底

●自耕农

在土地私有时期,占有小块土地、自己从事耕种的农民。在封建社会,自耕农不像佃农那样受地主的剥削,只须负担政府的赋税和徭役。

●赋税

中国历代政府强制征收的田赋及各种捐税的总称。赋税是国家获得财政收入的重要手段。

屯田客实际上就是国家的农奴,屯田制也不是当初黄巾军起义的要求。可是因为他们只有一个主人,就比原来的层层压迫、重重剥削的情况好一些,比那刨草根、剥树皮、饿死人的情况更好得多了,因此,枣祗的计划很快地就实行起来了。

历史追根究底

●农奴

封建社会依附农奴主生存的农业生产者,自己不能有土地,只能从农奴主那里领一小块地耕作,向农奴主缴纳地租,并承担无偿的劳役。

●剥削

掠夺、搜刮民财;剥夺,革除;一部分人或集团凭借占有生产资料或货币资本,无偿地占有另一部分人或集团的劳动成果。今取义第三种。

曹操任命枣祗为屯田都尉,又让原来的车骑将军任峻为典农中郎将,叫他们负责主管屯田大事。底下又设置了许多田官。他们除了推行屯田制,还建了一些水利工程,挖了几条河渠,开了一些稻田。一年下来,光是许都就得到公粮一百万斛。这是个了不起的大事。曹操把屯田制在他势力所能达到的各州郡都推行开去,各地都设置了田官。此后,凡是推行屯田制、有田官的地方,谷仓都是满满的。以后几年,曹操征伐四方,就不必为了粮食太操心了。

历史追根究底

●屯田都尉

古官名,一说为“典农都尉”,东汉末年设置,是屯田区的行政长官,掌管该区的生产、民政、田租等。这一官名一直沿用到西晋时期。

曹操执掌朝廷大权,推行屯田制,兴修水利。可是他不能把汉朝的政权限于兖州,更不能限于许都一个城。他召集谋士,对他们说:“大家都知道北方的袁绍和南方的袁术是国家的祸患,就是江东的孙策也不该小看了哇。我希望多知道一些关于江东方面的事。”颍川人钟繇(yáo)跟荀彧在一起。他看了看荀彧,对曹操说:“听说孙策跟袁术也是面和心不和的。”曹操说:“那么咱们该想办法去联络一头才是啊!”

语文活学活用

●水利

解释:利用水资源和防止水灾的事业。

造句:战国时期修建的都江堰,是世界上最早的大型水利工程之一。

钟繇就把他所知道有关孙策的事说了一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