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逐江南荒僻之地
楚怀王被扣的消息不胫而走,朝野震动。楚国朝中诸臣商议,打算另立新君,以摆脱秦国的要挟。
一天深夜,南后又同靳尚密谋。眼下楚怀王囚于秦国,太子质于齐国,让子兰继承王位顺理成章,也是千载难逢的好时机。次日早朝,靳尚便向公卿大夫提出了这一主张。这时,朝中的许多大臣都跟南后、靳尚一个鼻孔出气,或为他们的走卒爪牙,因而无不举双手赞同。
许多主持正义的文臣武将,虽然义愤填膺,但都慑于他们的权势,低头沉默不语。在这眼看就要表决的千钧一发之际,昭睢挺身而出。昭睢说:
上官大夫之见实属荒唐,断不可行。熊横是楚怀王与公卿大夫议定的太子,只有太子才是王位的合法继承者,无端废黜太子而立子兰公子为王,于情不合,于理不公。一来天下人不服,二来齐国一定会发兵为太子争天下,到那时,楚国内忧外患则无法收拾!
靳尚一伙人虽然一肚子不高兴,可是昭睢的话句句在理。昭睢是令尹,楚怀王不在,他有至高无上的权威,且兵权在握,是诸侯皆闻的天下名将。因此,靳尚不敢明目张胆地让子兰篡权夺位,只好按昭睢的意见办。昭睢亲自去齐国接回太子熊横,让其继承了王位,是为楚顷襄王。
楚廷之上,是昭睢力排众议,坚决主张立太子熊横为王,郑袖、靳尚和子兰等人却将这笔账记到了屈原的头上。
在他们看来,令尹昭睢不过是一个四肢发达、头脑简单的武夫。自从楚怀王不准屈原参与朝政以来,屈原的意见多是通过昭睢在朝廷之上申述的,或者面君进谏。屈原在幕后策划,昭睢登台表演。
在他们看来,昭睢那通有理有据的、坚决反对子兰继承王位的言辞,完全是在屈原的操纵下表演的双簧,因为昭睢绝没有这样的思想与见地。因此,他们对屈原恨之入骨,决心伺机清除他。
楚顷襄王执政以后,郑袖、靳尚和子兰等人害怕楚顷襄王了解事实真相,性命难保,于是采取先发制人和恶人先告状的策略,借血缘之亲编造谎言。他们诬告屈原、昭睢等人极力想要立子兰为王,是他们执意不肯,坚决与之斗争,昭睢才被迫前往齐国接回楚顷襄王……如此荒唐的言论,楚顷襄王竟然信以为真。于是他罢黜昭睢令尹之职,以子兰为令尹。如果说楚怀王头脑糊涂,那么楚顷襄王的头脑简直是昏庸了。
楚怀王死于秦国,引起了楚国人民极大的愤慨与社会**。人们知道做了令尹的子兰是害死楚怀王的罪魁祸首,都纷纷责骂子兰,并写信给屈原,请他替人民表达要求追究责任的心愿。
沉痛和愤怒使屈原的心一刻也难以得到平静,他便作了《招魂》等诗,表达自己内心的悲痛,也狠狠地诅咒奸臣们的卖国行为,控诉上官大夫和子兰等人。
《招魂》这首诗一时间在郢城中传唱开来,常常是一人唱,众人和,哀婉悲凉,好像在哀叹楚国的命运,召唤楚国的灵魂。
狗总是要寻找主人的,自从子兰当了令尹,靳尚又殷勤地向他摇尾了。靳尚在街上听到了《招魂》的歌声,知道这是出自屈原之手,便匆忙到令尹府去告状了。
“大人,”靳尚媚态十足地称呼18 岁的子兰,“外边正酣畅地唱着一首诗。”
“一首诗值得大惊小怪吗?”
“诗词是这样的……”靳尚把“这样”二字加重了语气,然后背了部分诗词。
“这是为父王招魂吧?”
“是的。可是人们会想,是谁力主楚怀王去武关赴会的呢?”靳尚眨着像鬼火一样的眼睛。
子兰猛然醒悟,为楚怀王送行时的一幕又出现在眼前。
“大人,依我的愚见……”
子兰挥手示意,不让他再说下去。
“我自有主意。”子兰回道。看得出他满腹的心机。
子兰来到宫里拜见楚顷襄王,楚顷襄王正准备出去打猎。
“子兰,和我一起去吧!今天天气很好呢!”
“兄王,看来你的兴致很高,我不该扫你的兴。可外面正在唱一首诗歌。”子兰说着背了几句。
“这是为父王招魂吧?”
“我看还有别的意思,似乎要和兄王的燕乐生活作对比,诽谤兄王忘记了国耻和父仇。”
“啊!这是谁写的?”楚顷襄王吃惊地问。
“你还听不出来吗,自然是屈原了。”
“可是……”楚顷襄王有点儿犹豫了。
子兰从楚顷襄王的神情中看出,他在念屈原的好处。毕竟是屈原力主奉他为君,是屈原力排齐国的阻挠,助他回来。
如果现在说屈原在诽谤他,他怎么会相信呢?
上天把聪明赋予了一些人,有的人用来为人民造福,有的人却用来欺世害人。子兰便属于后者。他看透了楚顷襄王的心思,立刻又编造出了新的谗言。
“兄王,你知道屈原助你从齐国回来,别人说什么吗?”
“说什么?”
“说屈原想借这个功劳把兄王掌握在自己手心里。”
“他看上去不是很忠诚的吗? 什么会有这样的心机呢?”
“忠诚?他那是装出来的,他就是以此骗得父王的信任,让父王对他言听计从的。他怂恿父王和五国联合,与秦国对抗,可结果怎样呢?惹怒了秦王,招来了横祸。”
“哦,原来是这样。”颟顸的楚顷襄王还以为自己大彻大悟了。
子兰看到楚顷襄王已被自己俘虏了,便乘势来个一不做二不休。
“兄王,此人一日在朝,楚国便一日不得安宁。”
“你是说……”
“放逐他。”子兰接道。
“可是,罪名是什么呢?”
“里通外国。”
楚顷襄王有些犹豫,说此事再作商议。
楚顷襄王执政后,虽然为了给楚怀王报仇,执行过一段联齐抗秦的政策,但他经不住小人的怂恿与蛊惑,不久便认贼作父,当了秦王的乘龙快婿。这使屈原感到失望和痛心,他多么希望楚顷襄王能够牢记国耻家仇,永远断绝与秦国的来往,在国内亲贤能,远小人,实行变法图强的政策,振兴楚国,统一天下呀!
屈原不顾朝廷中奸佞小人的打击与陷害,又给楚顷襄王写了一份奏章。在奏章里,他批评了楚顷襄王所执行的错误政策,揭露了几年来朝中奸臣与秦国勾勾搭搭、狼狈为奸的种种罪行,劝谏楚顷襄王坚决为楚国、为楚怀王报仇雪恨。
他还写了许多诗篇,一并写入奏章之中。
不过屈原的这些奏章并没有被送到楚顷襄王手中,而是落在了子兰手里,子兰看后气得咬牙切齿。加上他听说屈原在民间作诗讽刺和揭露自己的罪行,诗歌已被广为流传,很快就要传到楚顷襄王耳朵里了。这使子兰深感恐惧,他觉得再也容不下屈原了,所以决心立即采取行动,将屈原彻底清除出朝野。
靳尚将那些流传在民间的屈原新作搜集起来,掐头去尾,断章取义。又将屈原的奏章加以巧妙地改造,去掉那些对他们自己不利的东西,乔装改扮之后,一齐拿着上殿面君,参奏屈原。
靳尚还在旁边添油加醋地说:
屈原自恃是楚国王族,一直对楚怀王将其降为三闾大夫一事怀有怨恨,现在又借机攻击大王,还说大王认贼作父,卖国求荣,不忠不孝,根本不配做楚国的国君。
楚顷襄王听完立即恼火了,也不看屈原奏章到底是怎么写的,便拍案而起,怒骂屈原:
好一个狂妄之徒,真是胆大包天,不惩此人,难消寡人心头之恨。他简直是个疯子,让他立即去死!
话是这么说,但楚顷襄王不敢公开杀害屈原,他知道百姓爱戴屈原,齐、赵诸国同情屈原。如果杀死屈原,百姓会暴动,山东各国也会出兵干预。
于是,公元前296 年,楚顷襄王颁旨,免去屈原三闾大夫之职,立即放逐到江南荒僻之地,如果没有王命宣召,永远不得回郢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