忧国忧民
与张仪激烈辩论
张仪是魏国人,他与苏秦都是鬼谷子的弟子,但是他的聪明才智远在苏秦之上。
张仪家境贫困,他下山后前往大梁见魏惠王,想要求得宦禄。魏惠王不肯重用,于是他就携带着妻子奔向楚国,在令尹昭阳府上做食客,负责招待各国来宾。昭阳率领军队伐魏,大败魏军,取下魏国的襄陵等七城。楚威王因昭阳功大,将传世之宝和氏璧赏赐给了他。
有一天,昭阳同众贵宾游赤山,丢失了和氏璧,疑心是被张仪盗走,鞭笞他数百下,打得他遍体鳞伤,奄奄一息。
张仪病愈回乡后,半年无所事事,就前往赵国求助在赵国为相的同窗好友苏秦。苏秦略施一计,帮助张仪进入秦国,张仪后来成为秦国宰相。
张仪与楚怀王的宠臣靳尚关系非同寻常。靳尚卖国害民,常常通过张仪收受秦国的重礼厚币。自从郑袖将废嫡立庶的重任交给靳尚之后,靳尚的卖国行径更加有恃无恐。
靳尚借机弄权施术,既骗取了南后的宠信,又从张仪那儿获得了更多的贿赂。张仪早有许诺,只要郑袖能保证楚国亲秦而不联齐,那么立子兰为太子的事就包在他身上。张仪代表秦国,而秦国是当今天下最强大的国家,有它做靠山,郑袖的心里就踏实多了。
郑袖虽不想当国王,却是个权力欲极强的人,她一心想要立子兰为太子,将来继承王位,这样一来,楚国的大权就操纵在她的手里了。为了达到这个目的,她不惜任何代价。
只可惜屈原一心只在乎国家和人民,不肯与郑袖做这笔肮脏的交易。郑袖跟屈原反目之后,由靳尚牵线搭桥,迅速和张仪挂上了钩,彼此一拍即合。
有郑袖这棵大树遮风挡雨,张仪使楚,心中十分踏实坦然。拆散齐楚联盟,他有稳操胜券的把握。
张仪此番使楚所带的礼物都是价值连城的稀世珍宝,还有数车金银珠玉和西北特产。靳尚、郑袖、子兰等人,都是些见财眼开、见利忘义的鼠辈,有了如此隆盛的财宝,加以狡猾的手段,张仪便可把他们玩弄于股掌之中。
张仪扮作富商巨贾,带着庞大的车队,浩浩****地来到郢都,在一家豪华的旅店住下。从此他便白昼安歇,夜晚活动,邀靳尚等人来旅店密谋。
五日后的一个夜晚,郑袖秘密接见了张仪,靳尚出席作陪。郑袖与张仪,彼此早有耳闻,但却从未见过面。这次会见,关系到各自利益的成败,因而他们都十分重视。
张仪手提晶莹玲珑、镶金嵌玉的宝箱,在靳尚的导引下步入了郑袖的房间,此刻郑袖正于房内款款踱步。靳尚作了介绍,张仪大礼参拜后,打开宝箱,呈上见面礼夜明珠和水晶篮。
郑袖推让再三,方才收受。将夜明珠放在几案上,吹灭灯烛,室内一片通明。把水晶篮悬挂在窗旁,顿时清风习习,异香醉人。郑袖虽贵为南后,主宰着楚宫,但这样的奇珍异宝,她还是第一次见到。
一丘之貉,一见如故,谈得十分投机,一直谈至子夜过后才散。他们所谈的内容不外乎秦国的强大是楚国的坚强靠山,楚国只有死心塌地依靠秦国,才能够生存与发展。齐国是靠不住的,楚国想要取得秦国的信任,就必须与六国解约,尤其是坚决反对齐国。
想要达到这个目的,必须排斥乃至清除朝野中的亲齐派、合纵派,特别是屈原,有他在,秦楚就休想结为兄弟之好。
在如何对待秦国和齐国的问题上,楚怀王常常犹豫不决,举棋不定,目前只有依靠南后郑袖。
人不为己,天诛地灭,只要郑袖能劝说楚怀王改弦易辙,与秦国结成金兰之好,那么,张仪以政治家的人格为保证,秦国以强大的军事实力作后盾,在适当的时候废熊横而立子兰为太子。这样,楚怀王作古之后,楚国的天下就操纵在郑袖母子的手中了。张仪亲口许诺,而且信誓旦旦,了却了郑袖的一桩心事。
之后,张仪堂而皇之地以秦相国的身份,开始了他正式访楚的国事活动。
张仪大礼参拜,楚怀王还礼让座,二人分宾主坐定。张仪受秦惠王之托向楚怀王问安,楚怀王致谢,询问秦惠王的近况。寒暄品茶之后,张仪便向楚怀王献宝。
楚怀王本就是个贪财图利、见钱眼开的人,见有稀世珍宝到手,自然欣喜若狂,对张仪表现出诚挚与友好的态度。
夸奖张仪不计前嫌,为秦楚友好而周旋奔波,是一位难得的济世贤才。
楚怀王的头脑十分简单,他根本没有想到,张仪突然造访,且敬献厚礼重宝,是否会有什么阴谋呢?他要达到怎样的目的呢?楚怀王不仅不假思索、不做分析,不与卿相文武协商,还轻而易举地表示,想要授张仪相印。
张仪见重宝打动了楚怀王的心,征服楚怀王不费吹灰之力,不由得暗自庆幸,无限欣喜。张仪彬彬有礼地向楚怀王拱手说道:
当今天下,七国争雄,强者莫过于秦、楚、齐三国,秦和于楚,楚必强于齐;秦和于齐,齐必强于楚。臣身为秦国国相,最了解吾王之心。秦楚相邻,兄弟之谊,源远流长,且历代皆有联姻,所以吾王愿世代与楚友好,结为骨肉之盟。齐国是东方的海匪盗贼,自从齐桓公、管仲以来,齐国东侵西掠,嗜杀成性,所以吾王恨之入骨。
今齐楚联盟,吾王不悦。如果楚国能与齐国绝交,吾王不仅愿与楚国永结兄弟之好,还要归还方圆600 里的商於之地,以表诚挚之敬。如此一来,楚不仅可获得方圆600 里的膏腴之地,还可取得吾王的信任与支持。
有秦国作兄弟,天下列强,谁敢虎视眈眈于楚国?臣想,如此一举两得之美,大王何乐而不为呢?
楚怀王既贪心,又无政治远见,他看不清列国形势,识不破秦国的阴谋,猜不透张仪的骗局,被张仪的甜言蜜语所惑,只觉得不费一刀一枪,不损一兵一将,便可取回方圆600 里的商於之地,如果不接受,简直是十足的傻瓜。
之前,楚怀王统率六国之师攻伐秦国,这是他的辉煌壮举和无上荣耀。然而那次兴师,六国各自为战,各怀鬼胎,都怕消耗和损失自己的实力,像一盘散沙。兵至函谷关时,秦国出师抵敌,六国皆引兵而归,秦国夺得楚国方圆600 里的商於之地,这是楚怀王的莫大耻辱。
从那之后,楚怀王昼夜想着兵败失地的耻辱,一心想再兴师伐秦,夺回失地。而今,不费唇枪舌战之劳,秦惠王竟派人登门奉还失地,岂不是天赐洪福?正如张仪所说,如此一举两得的美事,何乐而不为呢?于是他轻易相信了张仪的谎言,答应与齐国绝交,同秦国结盟。
屈原一听,连忙起身反对道:“大王,这万万不可。秦国是畏惧我们齐楚联盟,六国合纵的力量,才派张仪来商谈秦楚结盟之事,目的是要毁掉合纵,好对我们进行各个击破。
大王千万不要上当啊!”
见屈原这么说,张仪害怕楚怀王会后悔,连忙对靳尚使了个眼色。靳尚会意,便对楚怀王说道:“大王,秦楚结盟既可保我边境平安,又能收回方圆600 里的商於之地,有百利而无一害。屈原这么说,无非是因为他向张仪索要那一双白璧还未送到他的府上罢了。”
楚怀王听后顿时气得七窍生烟,命人将屈原赶出宫外。
屈原被莫名其妙地赶出宫门后,久久不愿离去。他幻想着楚怀王能够回心转意,希望楚怀王还能记得他们曾经说过要用改革振兴楚国的誓言。可是直到天黑,楚怀王还是没有改变主意召他回宫。
屈原绝望了,他失魂落魄地走在郢都的大街上。看着城中的繁华景象,想着自己现在落魄的模样,屈原不禁悲从中来。屈原知道,他苦心经营多年的变法改革就要被搁浅了,而他一直想要振兴楚国的理想也将化为泡影。